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全国第四届“最美的风景杯”旅游名胜大奖赛作品展:魏海霞

魏海霞

★春游采石矶

2017年春,有幸游览安徽马鞍山采石矶。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采石矶被称为“天下第一矶”。所谓矶,就是江岸向江水中突出的一个部分。那天,天朗气清,风和日丽,天公作美,好像欢迎我们远道而来。

  此地人杰地灵,文化底蕴丰厚。采石矶景区大门正中写着“采石山水甲江南”七个烫金大字。两边的楹联写着“泛洞庭湖八百里秋波,挂席来游,三楚风光携袖底”与“对太白楼一千年明月举杯邀问,六朝烟景落樽前”。整个景区,让我叹服不已。太白楼,捉月台,三元洞,林散之艺术馆,给我印象最深,属文以记之。 

一、巍巍太白楼,幽幽诗仙情

——太白楼

诗仙李白平生游遍天下,千山万水走过,对采石矶情有独钟。他多次登临吟咏,写下许多脍炙人口诗篇。后世之人为纪念诗人李白,就在采石矶上建立了太白楼。 

现在的太白楼飞檐重阁,歇山屋面。造型美观,挺拔壮丽。整个建筑道观格式的设计,体现了诗人李白的道教崇尚。飞檐上酒盅酒坛的独特安排,则巧妙地表达了李白的喜酒嗜好。登太白楼,极目远眺,长江如练,绿洲溢翠,百舸争流,鸥鸟翱翔。不愧“风月江天贮一楼”的美誉。

太白楼上汇萃了太多诗文墨宝。“青莲居士谪仙人,蓬莱文章建安骨”、“江上清风楼中月,诗里才子酒中仙”、“何日是归期,请君试问东流水;举杯邀明月,与尔同销万古愁”、“此地莫题诗谁个敢为学士敌,江心曾捉月我来甘拜酒仙狂”,表达了对诗仙酒仙的敬仰之情。   

酒仙、诗仙的李白,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他嗜酒狂放写就的乐府名篇《将进酒》,被一代伟人毛泽东盛赞不已。毛主席曾凭记忆书写了《将进酒》,被镌刻在此。这里还有一段佳话。毛主席写的与原文有一字之别,末句“与尔同销万古愁”,毛主席写成“与你同销万古愁”。有随从提示说多了一个人,毛主席哈哈大笑:“多个人好哇,人多力量大啊”。我不禁莞尔。

从一个六角形的门出来后,回首,却看到门上书有四个烫金大字,左看右看,上看下看,不知何字。门口的一堆石头好像随意堆放于此,我想这里不至于如此随意,可又不解其意。后来经人指点方知是“诗酒胜迹”四字。这才恍然大悟,再细看那一堆石头,竟是一个人张牙舞爪的,那是李白酒后狂放不羁,欲乘风飞翔之态。原来那不是一堆乱石,那一堆石头恰是匠心独具的雕塑。      

二、俱怀意兴壮思飞,举杯邀月又捉月

——捉月台

出太白楼,来到江边,这里耸立一座李白的全钢雕像。醉中的李白张开双臂,做大鹏展翅状。“俱怀意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日月”。可惜,雕像中他的右臂短了一节,这意味着他无法展翅翱翔,无法一展理想抱负。我们古代正统教育是“达则兼济天下”。李白想要有所建树,可他不想通过正规途径“科考”来取得功名,却希望凭借才华、声誉被帝王赏识。他做到了。他欣欣然走入翰林院,走近大唐天子。可惜李白的桀骜不驯、放浪形骸。他的才华也只是歌舞升平的点缀。不久谗言纷起,打击俱至。“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他受到恶人的排挤,被玄宗赐金放还,心灰意冷,离开长安。遥想当年,他入朝时何等意气风发,“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被迫离开时何等不甘无奈,“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在“折腰事官”与“开心做人”的选择面前,他没有选择了前者。这注定诗人只能在乡野江河,诗酒文章,沉醉一生。穷困却不潦倒,不羁却不过分。他是谪仙,不受世俗红尘之累,因寄所托,放浪形骸。江边的捉月台,这是一块平坦巨石,足有一个大圆桌那么大。突出伸向江中,异常险峻。站在台上,如同飘在水中。可以想象诗人当年在此月下泛舟,举杯邀月的情景,何等浪漫,何等不羁。朗朗明月,浩浩江流,诗人的自由也张扬到极点,传说李白就是在这里跳江捉月,骑鲸上天的。也有说李白醉后在此水中捉月,坠江而亡的。我愿意相信前者,潇洒可爱的诗仙酒仙一定是骑鲸上天的,或者是驾鹤西去的。他是几千年来中国知识分子中最酷爱自由的人,他终于彻底自由了。

三、三元洞中风光异,传说故事世称奇

——三元洞

沿着陡峭的台阶下去十几级,就到三元洞。飞檐峭壁,雕梁画栋,琉璃屋顶,光彩熠熠。三元洞是采石风景区五座天然石洞中最大的一座。是个依山傍水的石洞,背依青青翠螺山,面对滚滚长江水。三元洞于崖壁之间,上不着天,下不着地,探身俯视,仿佛浮在水面,令人目眩。凭栏远眺,金色阳光洒在江面,波光粼粼。偶有飞鸟掠过,也有渔舟渐近渐远,更有浪击水面的惊涛声。三元洞的洞壁东侧有一小洞,洞中有洞,别有洞天。顺着石阶下去,转过一段阴暗之后就豁然开朗,隔着一道铁栅栏与长江相通,俯身就可以触到江水,看着浩浩江面,浪涛拍打石洞轰然有声,浑浊的江水朝自己脚下涌来,虽有一道铁栅栏保护,我还是颤栗不已,赶紧离开这个江中石洞。

 关于三元洞,民间还有另一个传说,说湖南有三个秀才赴京会考,他们乘船经过采石矶,突然听到采石矶上有人喊他们的名字,他们就停舟来到石洞。忽然间狂风大作,暴雨如注,巨浪滔天,他们就此躲过一劫。大难不死的三个秀才在随后的殿试中包揽三甲,做了高官。为了感谢神灵护佑之恩,特在此营建庙宇奉祀,故名“三元洞”。三元洞神灵护佑学子的这个民间传说不胫而走,流传甚广。每到考试季,好多望子成龙的虔诚家长慕名而来为学子祈福。

四、江上草堂传后世,诗圣草圣著千秋

——林散之艺术馆

屋顶覆以茅草的林散之艺术馆,建筑古朴典雅,主馆名为“江上草堂”。恕我鄙陋,之前我对林散之先生竟一无所知,惭愧惭愧。林散之先生,是我国书法艺术一代宗师,又是杰出的诗人和画家。其草书享誉海内外,故有当代“草圣”之称。馆内陈列着林散之先生的数百件书画作品。还有赵朴初先生题写的横匾“雄笔映千古,巨川非一源”。“得时名易,得史名难”。大浪淘沙,真正的艺术才能经得住时间考验,而不会是昙花一现。经过时间检验的真正的艺术家才能长久地被人们记住。 

馆前,是一株朴树,树龄200年。主干散而为五,向四面伸展,树冠如盖,足以抵挡烈日和暴雨。与之相伴的还有古老的榆树和柏树,旁边的石碑告诉我们这些参天古木树龄都在200年以上。采石是当时古都金陵门户,是兵家必争之地。这些树矗立江边,见过刀光剑影,听过鼓角争鸣,历尽世事沧桑。我靠在树上,轻抚树干,侧耳想倾听智者的箴言,他们不言不语,不动不摇。如同睿智的宽厚老者,于寒来暑往,岁月更迭中,历尽了沧桑,看透了世事,却依然拈花微笑,静对世事变迁,俯瞰人来人往。

景区里面风景还有很多,虽然向往,力有不逮也没有继续前行了。曾经,我为了到达顶峰,再苦再累也不放弃,导致腰间盘突出。现在,懂得该行于所当行,自己力有不逮时该学会放弃,明白该止于所当止。 

毅然转身。归途中有牡丹园,不过静悄悄的,国色天香正在孕育之中,要到四月底才可见姚黄魏紫,粉荷胡红。到那时该是游人如织的盛大景象了。幸逢樱花园,千朵万朵,灿然绽放,吸引许多游客驻足、观赏、拍照。感谢造化神功,不论春夏秋冬,东南西北,总是赋予我们的不同的盛景。

留恋处,夕阳在山,红光万丈。我们开始返程。

作者简介:

魏海霞,女,1975年7月出生,安徽桐城八中教师。

金奖10000元,奖金总额50000元!

全国第四届“最美的风景杯”中国作家、诗人眼中的旅游名胜景点大奖赛征稿启事

一、征稿体裁:

小说、散文、微电影电视剧本(必须以风景名胜为背景、叙述中心、故事依托),5000字以内;诗歌(现代诗、古体诗、歌词、辞赋、散文诗均可),1—10首(古体诗三首以上);作者可以同时投稿不同体裁的作品;请勿重复、反复、变换名字投稿;

二、投稿要求:

写出你眼中最美的旅游景点,地域、时间不限。每篇(首)除题目外,如能加上副标题,注明所采写的景点名称、地理位置(含省、市、县、乡镇、景点全称)更好,并在稿件后面附上作者简介、个人照片一张(一定要注明笔名、真实姓名、性别,出生年月、邮编、地址、收件人、电话、电子邮箱、微信号);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李白的故乡,其现存于世的900余首诗歌中,有20多首创作于此
致李白《诗仙太白》
游安徽名胜(一)一一马鞍山“采石矶”(上)
李白梦游“水帘洞”,却偶遇神仙,把咱们诗仙吓坏了
诗中的美景值得一看*
吾乃诗仙李太白[古风二首]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