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华“二十四节气”文学作品大奖赛入围大展:周少霞
周少霞
芒种时节,没有父亲的那场麦收
芒种一到田家就进入一年最繁忙的季节,一边抢收夏粮,一边播种黍稷,诗王乐天的“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意思是婆婆媳妇挑着饭菜,儿童提着盛汤壶,一起送饭给正在南岗割麦的男劳力,麦收,男女老少齐上阵。诗王的描写像极了每个家庭抢收麦子的场景,但不像我家。
父亲大人在我们尚幼时殒殁,当时,大姐才16岁,大哥13岁,二姐三姐四姐二哥也就11岁,9.岁7岁5岁,可伶的我和小弟只差一岁,根本不记事,很可悲是,当时母亲身怀六甲,小九妹在父亲病世三个月后呱呱坠地,没有父爱是人生的空白,从小没与父亲谋面是人生空白之空白,病魔带走父亲如同洪水冲垮房屋,垮塌的房屋一片狼藉,废墟里母亲爬起来,携干眼泪,挨个扶起她的娃娃,一群哭天喊地的娃娃,从此,母亲带领着她的娃娃兵,”爬雪山过草地,渡赤水越险阻”,苦撑苦掌一步一步渡过了“二万五里长征”,这些苦涩的往事,多年后,我在大哥的日记里才一点一点还原出来。渴望“丁壮在南岗”,父亲在南山劳作,我提壶浆送去”的那种幸福画面经常在我想象中。
麦收夏种紧张繁忙,年小时,不理解为什么要“抢收”“抢种”,也不明白一到这个季节母亲就会蒸上一锅白面馒头,一年很少谋面的饽饽也会光顾饭桌,麦收那几天,记得每天天不亮母亲便一人塞给一个松软白馒头,我也跟着哥姐拿着镰刀朦朦胧胧赶到麦地,我们那一带属于山坡地,勤劳的祖先把庄稼地整的绕山转并且一层一层的长而窄,实属真正的梯田,兄妹几个会从地头开始一起挥舞镰刀割起来,刚开始时大家并齐割着,当然我只割一垄,哥姐们割多垄,割着割着瘦小的我就落后了,长长的地头,割一镰不到头,再割一镰还是不到头,带的松软白馒头即使下肚,额头的汗水还是左一把右一把,既担心哥姐嫌割得慢拖后腿,又不想落后哥姐。就想歪招,把镰刀一丢,大声喊道”你们管割,我管捆麦子了”,其实,哥姐知道我那点小心机,知道我是累的受不了,默默代割了我那一垄。于是,我得以喘息缓歇些,虽然用力捆哥姐割到的麦子,还是远远地落在哥姐后面,当然捆麦子也不是个轻快活儿,太阳高挂之前比较好捆,麦杆带露水比较湿软,抓一小把割到的麦子,把它一分为二,一只手握一半,在麦穗处扭个结做麦葽子,随着太阳升高,麦杆就干燥了,麦杆越来越不好打结了,打个麦葽子就越来越费事了,越来越疲惫,麦子捆得越来越慢。可是又想不出另一个站住脚的逃脱法,看到哥姐挥镰不停,个个衣服湿透,稚嫩的脸上挂满汗珠,我只好咬牙坚持着,半天捆不好一个麦裹(当地土话)当然也有消极怠工的成份,也是平时依赖哥姐们依赖惯了。最最要命的已经精疲力尽的兄妹还要把割下的麦子一趟一趟挑回家,山路崎岖坎坷,挑着捆好的比我们婑小许稻草人一样的麦裹,颤颤巍巍深一步浅一脚跌撞回家,如果没有母亲塞给的那白面馒头顶着,或许早就坚持不住了,失去父亲,没有山一样的父亲护着,我们兄妹从小成了小大人,所干的农活,大大超出了所处年龄的体力,割完一块地,匆匆忙着割下一块地,由于是山坡地,没有大块连片的,所以,从这个山头割到另一个山头。
烈日烘烤,暑气蒸腾,麦香和汗香,分辨不出哪个最香,唯一就是想倒炕上香香的睡上一大觉,因为麦收那几天,每天都是繁星高挂就已经在麦地挥舞镰刀了。后来才明白麦收如此紧张的原因。因为芒种一过,就进入多雨季节,所以,一是抢天气,趁着好天气紧三火四把到手的粮食抢回家,不然遇到梅雨天,小麦收不回家就易变霉。二是抢时间抢季节,农民无闲田,收割了麦子,马上种上下一季庄稼,芒种又是播种黍稷的季节,错过夏播季节就影响秋季的收成,当地谚语“迟种一天晚收半年”虽然有些夸张,意思就是催促田农加快夏收夏种进度,“芒种芒种连收带种”,”割麦种豆及时流”,也是说明夏收夏种的紧迫性,可我心里偷曰“割麦种豆累死个猴”。麦收,田家的孩子一般都经历过,用”去皮掉肉”,”挥汗如雨”等词都形容不出那个滋味,后来也明白母亲每到三夏抢收抢种时候,母亲慷慨把饽饽或白面馒头弄上饭桌的原由,舐犊之爱,母亲心疼尚未成年儿女们正是长骨头长肉的时候,在这个节骨眼上又是最忙最累的时候,说白了那是母亲犒赏”三军”啊^可恨的那个经济落后,物质匮乏的年代,没有今天现代化的收割机和运输工具,麦收全凭人力,一镰一镰的割,一担一担的挑。
当年不堪负重就想法设法的逃离,再逃离,当我有一天终于逃离了出来时,才发现只是身体的逃离,其实,心依然挂在那里,多年来,每当在身体疲乏不堪坚持不住时,母亲塞给的那个白馒头仿佛就在兜里,为儿女操劳一生的母亲2012年病故,享年86。此际,故乡,麦浪翻滚,金黄灿烂,仿佛又闻到麦香伴汗香的那种味道,便不自觉地把当年麦收场景从记忆里点点拾起。故乡,离别她时间越长,离她越远,乡愁愈稠愈长,那一场一场的麦收,没有靠山的我们,50的哥哥姐姐,60的我,记忆尤甚,即使风风雨雨走过山山水水,我们身上仍然带有浓重的麦香伴汗香的那种味道,这味道凝炼出了一种抗挫耐磨的柔韧性于我们,凝炼出了一种盖过脂香的体味体香,它熏染了我们的岁月,陶冶了我们的流年,且永久自带于我们身上。
注:父亲母亲皆是解放前的本村早期共产党员,1942年15岁的母亲是我村第一批共产党党员,父亲是1943年17岁那年加入共产党员,当年的胶东战役带领本村群众支前,抬担架护送伤员,做军鞋送军粮不分昼夜,生死不惧,解放后父亲任村行政干部多年,母亲任村妇女主多年,本县县志有所记载。四清运动,父亲成了批斗对象,一心向党耿直刚毅的父亲抑郁了,1965夏天突发脑溢血不治身亡。
作者简介:
周少霞,笔名:在水一方,念初心,作品曾发表多家网络平台上,有部分作品录入《中华当代诗典》,《2018.年签.中国当代诗人佳作选》等书籍,系牟平作家协会会员。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又是一年麦收季
“献给父母的诗”大奖赛入围作品展(7)齐鸣的诗
邹凤岭:麦香时节
想起当年交公粮:回顾从前的岁月,让心重新回归原处!
60后、70后、80后的麦收记忆
乡情风物:红疹杏(李修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