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怎样克服认知盲区

有人形容体制内外也是一座围城,城外的想进去,城内的想出来。其实呢,各有各的难,各有各的好。其实,无论是城里还是城外,多是以自身的认知,去理所当然的认为应该怎样。

这就是一种认知盲区,历史上大家耳熟能详的例子出自晋惠帝司马衷,他是三国后期司马懿的重孙子。说的是有一年闹了饥荒,百姓没有粮食吃,只能扒树皮,吃草根,甚至吃吃观音土。消息报到了晋惠帝司马衷这里,他很是担忧,认真思考后问道:“百姓无粟米充饥,何不食肉糜?”

这并不可笑,在皇帝的圈子内,各种肉就是每天要吃的,老百姓吃不上米,为什么不吃肉,而要挨饿呢?恰恰是这种认知,才闹出了让人啼笑皆非的大笑话。

体制内外的人何尝不是如此呢?

01.认知盲区束缚了思维。

什么是认知盲区?盲区就是自己看不到的地方,认知盲区就是别人知道的事物,自己却不知道自己不知道。导致人往往以自己的经验和认知去判断未知事物,从而产生判断错误。

马云和诸多明星的电影《功守道》有一个桥段:马云到华山派去挑战,来到一个写着“华山派”的牌楼下,被警察同志赶了出来,马云才发现原来“华山派”后面还有被挡住了的两个字“出所”。

网上有个不是段子的段子,说“印度再不努力,孟买就要被上海超过了”。印度人也被国人称之为迷之自信,但真没几个人把这当回事,多数当作一个笑话。

实际上,印度的这种迷之自信,就是一种认知盲区。印度人引以为豪的是世界上最大的民主国家,印度的医药和软件业,再加上西方媒体的持续吹捧、本国媒体的不实报道、民族自身的自恋情结,造成了许多印度人的脑海中,印度就是比中国发达的多的国家。

偶尔有来过中国的,真实的声音微弱被忽略不计,甚至被冠以说谎的帽子。在大多数印度人听到、看到的,都是印度比中国发达的各类信息,久而久之,大多数人认定这就是事实。

生活中很多问题的产生,就是因为人不知道自己只看到了事物的一部分,或者不知道自己尚对某事物不知情,而以自己的固有认知,作为判断的依据,并作出决定和选择。

古希腊数学家、哲学家芝诺有句名言“人的知识好比一个圆圈,圆圈里面是已知的,圆圈外面是未知的。你知道的越多,圆圈就越大,你不知道的也就越多。”

圆圈以外的事物,就是认知盲区,如果以圆圈内的知识,去判断圆圈外的未知事物,往往是错误的决定。这会导致我们处理矛盾、解决问题,人为制造困难和矛盾,阻碍于我们的能力提升和职业发展。

02.认知盲区受环境制约。

回到体制内外的话题。体制外的人看到的新闻,往往是某些官员贪污受贿、权色交易、滥用职权等负面新闻,这些往往又是人比较关心的,于是将这类负面信息无限放大,变成对整个体制内群体的普遍认定。纵然体制内人怎样辩解,都不能改变其内心的固有认知。

还有一些人认为,已经在体制内了,属于旱涝保收,这已经足够了,还要什么提拔啊。

殊不知,在体制内的人,也同样面临许多竞争,经历一些不公,提拔与否根本不是想不想,而是必须且唯一要走的路,这可不仅仅是前途,还包含着若干面子等诸多问题。

产生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人们总喜欢用自己所处环境,日常所闻所见,来认定所处环境以外的事物。

都说贫穷限制了想象,其实认知更限制了高度。这就是为什么很多城中村拆迁后,出现了大量的拆迁富翁,拿到钱以后不知道怎么用,只会吃喝嫖赌抽,几年以后,很多富翁变成了负翁,就是这个道理。

这就象将近要考一门功课,匆匆地看了一遍书,觉得差不多了,看着似乎都会了。心思再好好读读背背,应该就可以了。但再看一遍,发现自己有些东西还是弄不懂,于是费心费力地又看了一遍,认为这回总差不多了。再复习一遍时,发现自己不懂的越来越多了,越学越感觉恐慌。但事实上却是,功课复习的越来越扎实了,知识越来越丰富了。

越是认知少的人,认知盲区越大,相反越是认知渊博的人,认知盲区越小。知道的越多,才会知道不知道的更多,才会知道自己真正要的是什么,这一点真的非常重要。

03.怎样破除认知盲区。

盲区可分为真盲区和假盲区。

真盲区是真的不知道,比如每天生活工作在一个固定的圈子,圈子以外的东西毫不关心毫不知情,自己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不断重复着当前,久之就会认为一切理应如此,不这样才是不正常。

假盲区是装不知道。生活工作在一个温暖的舒适区,安定、清闲、无忧,久之就会安于舒适,拒绝挑战。圈子外面虽然很精彩,但很难割舍当下,逃避圈子外不熟悉的世界。

那么,如何摆脱自己的认知盲区呢?

第一是多看。

首先推荐各类书籍,包括哲学、历史、纪实、心理、科技、经济等各方面的书籍,多多益善,可以让你了解的更多,做事更加理性,思维更加多元,眼界更加开阔,心胸更加豁达。

其次推荐影像资料,多看纪实纪录片,网络上这方面的东西很多,尽可能地多了解外面的世界,丰富你的认知,感悟个体有多小宇宙有多大。“世界这么大,你应该去看看”,看过以后,你的格局会变大。

最后是多浏览新闻媒体,这主要是必须知道当前世界大事、热点事件、发展趋势等,这样才能跟得上形势,不作井底之蛙,坐井观天而不自知。

第二是多听。

现在手机上随便一搜索就有很多听书软件,各种各样的教育培训、商业财经、人文历史、科技时尚等等,不想花钱就找免费的,重点是听一些能引人思考,让人提高的,听的多了,也会让你打开一扇大门。

听名家讲课,业内一些专家(是专家非砖家)、名人,成功人士,经常会有一些分享,听听他们的思路、认识、看法,你经常会恍然大悟“原来是这样”。

多参加一些有质量的聚会,不要吃吃喝喝、声色犬马,有机会多和有思想的人交流,你会听到这些对相同事物的不同声音、不同评价、不同看法、不同思维。当然你得有参与的价值,也就是你也能有让人欣赏的东西,否则的话,谁会带你玩?这会对自己认知提高有很大的帮助。

第三是多学。

要多接触更多的行业、更新的领域,现代社会各行各业,都处在不断迭代、不断更新的时期,落后就意味着被淘汰。必须让自己的思维别拉下时代的发展,你可以做不到超前,但决不能跟不上。

别让自己的认知停留在现有状态,必须要跳出来看看外面,获得新的认知、新的思维,唯一的途径就是学习。现在是终身学习的时代,是知识付费的时代,别怕花钱学习,你可以把它当作一个投资,投资是你的技能和未来。

第四是多思。

信息时代,各类媒体的碎片化知识,让我们很容易找到自己需要的信息,为我所用。但带来的影响是让人慢慢退化了思考能力,什么都实行拿来主义,即插即用,不用思考为什么,这已经成为阻碍成长的最大障碍。

我们多看多听多学,并不是要过程,重要是真正进心入脑,凡事不能过后就算,应该学会独立思考,一个事物多想想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把新的东西和自身紧密结合起来,形成自己的认知和思维,才是最重要的。

认知就一道堤坝,没有外来的水,就永远冲不破藩的禁锢,只有不断知新,才能冲破束缚,奔向远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承认自己的无知,就是智慧的开始
如何打破认知上的盲区?
【不要惹祸上身】倒车时一定要注意四大盲区!
驾车盲区在哪里?怎么破?
倒车时的四大盲区,你都了解吗?
倒车时注意四大盲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