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当管理越来越细,忙得焦头烂额时,你需要一把锋利的小刀

管理是不是越复杂越精细越好呢?看看一个实例:

有一家企业,非常推崇精细化管理,认为管理越精细越能提高效率。有一次在一个市的办事处搞了一个试点,要求每一名员工每天上下班必须使用某软件以地理位置打卡,时间要精确到分钟,并且每天的工作内容,以表格形式做出精细统计,特别是工作业绩还要做成图形显示效率。每半年的工作考核,将以此作为重要依据。

办事处的领导对此不敢怠慢,专门抽出一个员工专门负责此项统计工作,每天统计各位员工报上来的打卡、工作、业绩等情况,每周五上报给总公司。下面的每一名员工,因为要作为考核依据,不得不每天在规定时间打卡,随时记录自己的工作轨迹(怕时间长忘了),每天统计自己的业绩涨了多少。

开始时,公司领导看着这个办事处每周上报的漂亮的工作统计情况,非常非常满意,觉得自己的管理办法非常有效。谁知,半年过去了,从业绩上看,这个办事处虽然统计情况越做越漂亮了,但工作业绩越下滑了将近40%。

领导非常不解,就到这个办事处去实地查看究竟,调查之下发现,员工们每天要总想着上下班规定时间内打卡,每天用大量的时间来做统计,反而忽略了最重要的主业。而且有的员工还直言不讳,认为这样是对员工的不尊重不信任,有被公司看着工作的感觉,积极性下降。

公司领导恍然大悟,迅速改变策略,取消这些细致管理,为工作业绩作为唯一考核内容,并作为奖金发放的唯一标准。

员工们大喜,不再理会什么打卡,不再纠结什么统计,一心做业绩。过了两个月,情况急剧好转,半年后,已经超过了精细管理实施之前的效益。

细想一下,现在一些单位,凡事都要求精细管理,这真的好吗?

我认为,凡事过犹不及,抓住重点,才是正道。

01.一把剃刀

14 世纪,来自英格兰奥卡姆的逻辑学家、圣方济各会修士威廉著书立说,宣传只承认确实存在的东西,认为那些空洞无物的普遍性要领都是无用的累赘,应予剃除。他主张“如无必要,勿增实体”,即“简单有效原理”,也就是《箴言书注》中说的“切勿浪费较多东西去做,用较少的东西同样可以做好的事情”。人们为了纪念他就把这句话称为“奥卡姆剃刀”,又称为奥卡姆剃刀定律。

奥卡姆剃刀理论诞生后,结束了几百年间争论不休的经院哲学和基督神学,使科学、哲学从宗教中彻底分离出来,引发了欧洲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完成世界性政教分离。

奥卡姆剃刀“简单有效原理”,几百年来,在科学、哲学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特别是在近代企业管理学中,许多人为制造的复杂规章制度,正成为制约发展的重要因素,使得人花费大量时间精力,来应对这些复杂的管理。

这迫使现代管理也要应用奥卡姆剃刀的“简单有效原理”,化繁为简,简单管理。这并不是简单粗暴剔除所有,而是要抓住主要矛盾,解决根本问题,管理才能保持正确方向,加强核心竞争力。

最明显的例子,是西方的百人法则,很多国际集团公司的总部不超过100名职员,这种人少高效率的组织结构,不能排除根植于西方文化领域中的奥卡姆剃刀作用。

02.大道至简

我始终认为,与古老灿烂的中华文明相比,西方哲学完全是小儿科。在依靠世界的西方现代管理中,很多理念都能从古代先贤的学说中找到。

在中华传统文化中,“道”是非常重要的概念,指万事万物的运行轨道或轨迹,也可以说是事物变化运动的情况。公元前四百多年前,老子提出了这个概念后,不仅为诸子百家所重视,也为儒释道文化高度认同,是中华民族对大自然的认识所用的专用名词。

“大道至简”,并非出自于老子的《道德经》,而是后来的道学者对《道德经》思想的一种概括,意思是大道理(事物的原理、方法和规律等)都是极其简单的。

从最原始的道来看,万事万物都是遵循最简规律、最短道路、最小阻力,自然运行。人为地强行复杂化、精细化,往往偏离事物本身,违反自然规律,结果经常是适得其反,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是不是和奥卡姆剃刀道理很相近?而且早了两千年。大的区别是,中华的道更显得高深莫测,西方的理论更注重使用方法,

03.用好刀子。

在现代管理中,架构越来越复杂,制度越来越繁琐,管理越来越严格,这本身并没有错,错的是绞尽脑汁制定出各种各样的管理规则,根本不是围绕核心任务制定规则,而是为制定规则而制定,人们为了遵守这些人为制定的规则,往往只能牺牲最核心任务。

学习的目的不是知道多少知识,更不是为了炫耀和卖弄知识,而是要学以致用,使我们能更好地生活和工作。

奥卡姆剃刀有个重要的表述形式:如果你有两个原理,它们都能解释观测到的事实,那么你应该使用简单的那个,直到发现更多的证据。对于现象最简单的解释往往比较复杂的解释更正确。如果你有两个类似的解决方案,选择最简单的。需要最少假设的解释最有可能是正确的。

在现代企业管理中,依然存在着一些不必要的繁琐的东西,比如个别企业依然存在着“一个人干,两个人管,三个人看”怪象。奥卡姆剃刀,剔除的就是所有的冗余,让一切简单明了。

1.架构要小。

一些企业随着发展,增加了越来越复杂的架构,越来越多的管理组织,看似架构清晰、上下有序,但实际上会产生很多问题。

一是使主要管理者的时间和精力,浪费在越来越臃肿复杂的管理中。二是架构虽重要,但过于复杂,就能使本能迅速解决的事情,变成重复上报批准,直接影响了快速判断和决策。三是一些没必要的人,为显示能干,就可能为干而干,人为制造出很多的不必要的规章制度、统计报表、操作流程来,而这些对于一线干的,根本就是脱离实际,增加累赘。

参照企业的百人法则,我们的一些企业,管理者需要重新思考组织管理,改变“一个人干,两个人管,三个人看”的现象。使用奥卡姆剃刀,变为“一个人管,两个人看,剔除三个看”,是不是好得多了?

2.目标要少。

一个企业也好,一个组织也好,关注的应该是核心事物,始终把所有资源集中于核心事物。也就是把自己的目标最小化,优选出最精通最具竞争力的核心目标,确保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全力以赴,做优做大。特别是对一些企业来讲,总想着“装进篮子都是菜”,结果是顾此失彼,难以兼顾,最后是什么也没做好。

比如,对于一个销售企业来讲,最核心的业务就是做好销售,那么其它的无关业务,应该举起奥卡姆剃刀,一律剔除,只专注于把销售做成本地数一数二的,逐步扩大。

3.制度要简。

如本文开始所述事例,有一些企业,为了更好地管理,制定了繁琐的规章制度、统计报表等。这真的不可或缺吗?

制度是必须的,但不需要繁琐。制度的目的是管理,管理的目的是做事,但现实中经常是管理错位,醉心于制度,疏忽于做事。因此繁琐的制度,根本就是错位,把本应简单的事弄复杂了。后果就是束缚了行动,禁锢了思维,使人服从于遵守各种各样的规章制度,专注于细之又细的各类统计报表,形成了人为的复杂病。

简单化,形成一种简单制度和自然秩序,用不着专人管理、指手划脚。知道在各个环节上应该什么时候做什么和做到什么程度,让人能够围绕核心目标,专注地做事,这才有利于提高效率,提高业绩,服务企业。

4.行动要快。

再完美的方案,不落实也是零。想好了,看准了,做好准备的时候,还要注意时效,有时未必要等到所谓的“条件成熟”,等到什么都好了的时候,往往早已经晚了,竞争对手早已经干出模样了。

比如,一个方案限制时间限制字数,那么该怎么写?肯定会是把要表达的最重要、最核心的东西,以最简单、最直白的方式写出来,这就会省却一些意义、论证、论据等旁枝末节,自己省时省力,看者也会省时省力,一下子抓住重点。

在运用奥卡姆剃刀时,需记着爱因斯坦的一句著名的格言:“万事万物应该都应尽可能简单,但不能更简单”。这样,才会让我们的工作更加效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奥卡姆剃刀
视觉笔记|【奥卡姆剃刀定律】
惠普企业架构框架ITSA和奥卡姆剃刀原理
奥卡姆剃刀:衡中制度的核心(来自网络)
奥卡姆剃刀原理
6、奥卡姆剃刀 Ockham's Razor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