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掠影西葡(2)

四、维森斯之家

下一处要参观的高迪建筑是维森斯之家,并不太远,我步行前往。漫步在并非游客攒集的路上,可以看到这座城市本来的模样。九点半,街上的人多起来,行色匆匆。路边的建筑挺美,幢幢相连,幢幢不同。许多阳台和窗户上都张挂着加泰罗尼亚的旗帜和黄丝带,隐隐透出些紧张的味道。

维森斯之家开放时间是十点,我早到十分钟,只能在马路边看它的外墙。夹在街区的房屋之间,它显得有些低矮,但其红白绿相间的外墙依然出挑。与奎尔公园柔缓蔓延的曲线线条截然相反,维森斯之家的线条是修长向上的。作为高迪最早期的作品,还有着许多模仿的痕迹。建筑的主体是伊斯兰风格的,这在门楣、窗框、还有塔楼上表现明显。更准确地说,这是一幢现代艺术化的穆德哈尔式建筑。经过阿拉伯六百多年的侵入和天主教收复失地运动,伊斯兰风格与哥特式风格融合,形成穆德哈尔式建筑,在阿拉贡地区最为集中。白绿相间的外墙瓷砖更强化了这种风格,因为色彩的运用也有约定俗成的观念,蓝色是基督教风格,绿色是伊斯兰风格。零星的基督教风格元素是塔楼四角点缀的小天使灰塑,淡淡的不起眼,很容易被忽略。

维森斯之家是富商的休闲别墅,原本周围空旷,还有附属建筑,在城市改造中形成如今逼仄的格局。只有走进室内,才能体会到休闲的味道。高迪的个人风格,在室内装修中得以体现。年轻的高迪在日记中写道:“只有疯子才会试图去描绘世界上不存在的东西!”终其一生也都践行着自然主义,早期偏向写实,晚期更为抽象。具象的鲜花、飞鸟出现在维森斯之家的每个角落,铁栅栏上的棕榈叶,小花坛边的向日葵,墙面上的芦苇,屋顶中的玫瑰……高迪用尽各种建筑材料和装饰语汇在一幢小小的别墅里创造出整个自然天地,虽然转折和连贯处尚嫌生硬,整体更未圆融,但细节处的天才构想已展露无遗。我最喜欢一楼阳台的设计,面积不大,四张双人长椅围起而已,但木构的穹顶和窗格富有浓郁的东方气息。墙边的小喷泉,既是分隔,也是装饰,还起到窗户的作用。喷泉这类建筑元素在东西方都有应用,西方多用于花园、开放空间中,东方(伊斯兰)常见于室内、封闭空间中,而高迪的这个小喷泉,既是室内阳台的一部分,也是室外花园的一部分,室内和室外的空间巧妙地勾连起来,极具创意。这也体现了高迪的另一个设计理念,任何空间都必须充分利用,任何功能都可以美地表达。

真实的高迪是个沉默的观察者,孤僻内向,不善言辞,从童年开始就喜欢“静观”——可以孤独地看着蜗牛一整天。他一生未婚,只有工作。建筑是他唯一的表达方式,也是他一生的浓缩。他的心中自成世界,一经展露,已然大观。

五、米拉之家

在巴塞罗那旅行,买一张公交地铁十次票最划算。从维森斯之家到米拉之家,乘地铁最方便。巴塞罗那地铁和其他欧洲城市差别不大,有些老旧。从对角线地铁站一出来,就能看到米拉之家的白色外墙。

米拉之家是高迪设计的最后一幢住宅,那时他已名声鼎盛,接受委托的条件就是要有充分的自主权,于是这栋用时六年完成的豪宅,成为高迪建筑思想的大成之作。美是见仁见智的,完工之时,米拉夫妇就对它并不满意,如今我站在它的外面,也没有看出美来。当地人戏称米拉之家为采石场,我觉得更像岩石洞穴。作为阳台栏杆的铁艺,如同岩石上蔓生的蕨草,非常前卫。

走进米拉之家参观,我才品咂出一些美来,这是一种隐于功能背后的美,换言之,就是经过修饰的功能所展现出的独特之美。两个中庭让所有的房间都可以双面采光,通往主楼层(二楼)的独立楼梯使得米拉夫妇的动线与其余住客得以区隔,楼梯上真实植物和壁画植物相得益彰,一同作为中庭的装饰。一通到顶的石柱是房屋的承重结构,看似厚重、实则轻巧的内外墙壁并无承重功能,可以自由地分隔和打开,这使得每一层的空间都是开放的,可以根据住客的需求而变化。这种结构是中国古建筑的典型特征,墙倒屋不塌,没想到高迪也用上了。顶部夹层可以看到如鲸骨架般的穹拱,既支撑起来高低起伏的屋顶,还能隔热,起到调节房屋温度的作用。屋顶是米拉之家最吸引人的地方,高迪向米拉先生如此描述这座住宅:“这房子将会像巴塞罗那周围的山峰那样雄浑秀丽”,能体现此点的正是屋顶。我将其视作社区公园,是住客休闲的场所。所有的烟囱、水塔都以抽象雕塑的形态出现,似人,似怪。按照官方介绍的说法是:地、火、水、风,这是古希腊哲学中组成世界的元素。还有两处拱门,分别可见圣家堂和圣心圣殿,宗教隐喻不言自明。

离开米拉之家,我沿着格拉西亚大街走出一段,回头再望,可以更好地欣赏它的整体。连绵的外墙似海波荡漾,起伏的屋顶如群山蜿蜒,山海相依不正是巴塞罗那的写照。米拉之家的风格正是现代主义建筑所想表达的:突破束缚、样式创新、强调实用功能、发挥新材料新结构的特性,彰显建筑师的个性审美。

六、巴特罗之家

米拉先生参观过巴特罗之家,即下定决心邀请高迪,可见巴特罗之家在当时的成功。其实巴特罗之家并非高迪原建,只是改造工程。而改造的原因,是屋主人觉得隔壁家的房子更好看。如今两幢房子比邻而居,一座是传统哥特式的,一座是现代主义的,一座美的直白,一座美的抽象,后者更耐人寻味一些。

参观巴特罗之家比米拉之家更爽一些,差别就在可以欣赏主人楼层(二楼),设计师的很多心思都花在这里。参观巴特罗之家也有同米拉之家一样的困扰,游人太多,必须展开足够的想象力才能忽略掉视觉干扰。进入主人楼层有独立的阶梯,进入室内也有独立的门厅,墙边蘑菇形的壁炉很别致,设有座椅,是个促膝私聊的好角落。二楼沿街的三间大厅是整幢住宅最重要的房间,可以打开木制隔扇门,形成一个整体。我站在大厅的角落,仔细感受:厅顶的蜗旋,门、窗、墙的曲面,以蓝色为主,略带黄、紫的色调的彩色玻璃拼嵌,共同营造出海的氛围,就连窗户的把手,也像一片随浪花涌上沙滩的珊瑚或者贝壳。落地的长窗,还可以透入大街的风景,现实与虚幻的景象汇合,平添出迷蒙的美。

抽象的艺术,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解读,只凭个人感受,没有对错之别。巴罗特之家的中庭,是走廊和电梯的空间,从低到高贴满由浅而深的蓝色瓷砖。官方的解读依然是海的主题,自然光线从顶部洒下时,经过瓷砖的反射折射,宛若海底的光影。我身处其中,却生出疑惑。功能上我明白,光线上明下暗,墙体上深下浅,两厢配合使整个中庭光感更均匀。但对主题的解读,我却有异议,我潜过水,从下往上所见的海水颜色恰恰相反,是下面深,上面浅的。当我登上屋顶,看到龙脊和十字架的装饰时,豁然产生另一番联想。西方屠龙的故事有两个:圣乔治屠龙和天使长圣米歇尔屠龙。如果把整个建筑看作后者故事的演绎,结合圣经中的记述:天空出现恶龙,是迷惑世人的魔鬼撒旦所化,天使长圣米歇尔和圣洁天使们与恶龙及率领的堕落天使在天空上殊死战斗,最终恶龙被击败。那么中庭就是天空的象征,天顶是最深湛的蓝,地平线是浅浅的白,与瓷砖的色彩布置完全相同,屋顶就是圣米歇尔与恶龙的战场,而外墙上那些斑驳的色块正是圣洁天使和堕落天使的群斗。

能把建筑当成故事来讲,高迪真不愧是伟大的建筑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世上只有一个巴塞罗那,世上也只有一个高迪
高迪:有的人一边欣赏我的作品,一边骂我是疯子
【西班牙·巴塞罗那】米拉之家 外星来客
欧洲游(52)高迪 巴塞罗那的灵魂(下)
属于高迪的巴塞罗那(二)
6@365西班牙之巴塞罗那的米拉之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