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烈阳之下——我的伊朗行记(D4-1)

第四日:古老宗教存在的意义,随着信者的生活而存在,不是读几本书就能搞明白。

旅行进入第四天,我的状态回来了。昨夜灯光下的亚兹德小巷和风塔印象太深,早起继续追寻那份美好。出门才想起没问路,根本不知道该去哪儿,干脆扎进路边小巷看看城市背面的景象。亚兹德是座土做的城,土砖、土墙、土巷,颜色也是一致的土黄,走得越深,土色越纯。仔细去看,每个院落都不相同,特别是门和窗,家家户户都是花心思、有个性的。虽是土城,却挺干净,并没有垃圾、污水和尘土的困扰。走在巷中,望不太远,想找个清真寺的穹顶或者塔楼却看不到,只能寻着林立的风塔走。我终是缺少一份幸运,没撞到标志性的建筑,沿路看到不少废墟,猜度所走之处不是古城核心区。跟游学团必须要遵守团队的规则,不敢走远,抓紧返回,看到一座钟楼(后来才知道是伊朗的地理中心),知道酒店到了。在地窨子餐厅吃完早餐,正好集合出发。

亚兹德是伊朗琐罗亚斯德教的大本营,最出名的景点就是城外的寂静塔。昨晚在琐罗亚斯德教文化中心已大致听过他们的习俗,记忆最深的就是祭祀和天葬。寂静塔就是天葬处,波斯语是Dakhmeh(达克玛),被英国人罗伯特·墨菲(Robert Murphy)翻译为Towers of Silence。译得耐人寻味,死亡正是永恒的寂静,巧合的是,我有此感恰在直贡梯寺天葬台,东西殊途,碰巧同归。远离城镇的郊外,比邻的小山上各有一座寂静塔,山下还有供亡者家属送葬使用的礼堂(Khayleh)。按村建造,并不混用,所以有好几座,共用一口坎儿井。Khayleh的核心是一座二级圣火坛,和我们昨天在文化中心看到的相似,都要具备火、气、水、土四种元素,这也是阿胡拉马兹达创世时首先创造的四大元素,由此生成自然万物。会在Khayleh举办亡者的头七仪式,然后送上寂静塔天葬。不知道中国和波斯都有办头七的习俗,是巧合还是相关。

沿着石阶,我们攀登较低也较新的那座寂静塔,建于1963年,对面那座要老百年,建于1863年。伊朗在1971年禁止寂静塔的天葬功能,改用土葬,墓园就在山下。我猜测可能会用石葬具。历史上,阿契美尼德王朝皇帝安葬于崖墓的石棺中,来中国的粟特人用石椁或石棺床盛敛,都不是天葬,说明石葬具可以阻隔火、土、水等元素,符合教义。寂静塔周有一圈石墙,这是防止外人窥视所建。走入内部,是片圆形的石台,中间有圆坑。尸体赤裸地放在石台上,头向坑从内到外分三圈放置,儿童在内,女子在中,男人在外,经过日晒、鸟食、狗啃之后将剩余的骨头抛入圆坑,倒入酸液腐蚀分解,最终流入特殊的竖井中,不做任何保留。这种天葬方式实际是印度帕西人的习惯。公元8到10世纪,伊斯兰席卷波斯,部分琐罗亚斯德教徒逃往印度次大陆西岸,称为帕西人。19世纪帕西人派Maneckji Limji Hatriya为使者,与恺加王朝国王成功谈判(他一直留在伊朗,1890年在德黑兰去世),改变了留在波斯琐罗亚斯德教徒的生存状态,解除高额税收,建造学校,资助民生,亚兹德寂静塔也是那时重建。我坐在寂静塔门口,看门内门外生死两个世界,心生感慨:人生天地间,死归天地去。丈夫存真义,何须留形迹。葬俗的形成,复杂而漫长,与自然条件有关,与人的认知有关,与宗教习俗有关,是各种因素相互促进的结果,还会因外界压力改变。我在西藏请教天葬的由来,得到的答案并不是佛教的规定,而是藏民在高寒地区游牧生活的选择,西藏地区常年冻土,挖土深埋极为不易。琐罗亚斯德教为何选择天葬不得而知,只知道这是《辟邪经》的规定。对于不同的伦理习俗,可以去理解,但不要误解,更无需猎奇。

相比琐罗亚斯德教葬礼的简明,它的祭祀实在繁缛,小祭天天有,大祭常常见,仪轨非常多,要求特严格,连祭物的选择和摆放都有规定。最核心的仪式还是祭火,最重要的庙宇就是火庙,看完寂静塔,返回市区看火庙。历史上波斯火庙火坛遍布,如今留下不多,有些改成清真寺,更多湮灭了。亚兹德火庙建于1934年,由帕西人出资并指导修建。火庙并不巍峨壮丽,内饰也很简单,唯一重要的是圣火坛上永恒不熄的圣火。圣火不是普通的火焰,特别一级圣火要用十六种火源(焚烧尸体时使用的火、来自铁匠的火、染工所用的火、来自军械师的火、国王或统治当局的房屋的火、来自面包师的火、来自陶工的火、啤酒厂的火、制砖厂的火、一名士兵开的火、来自苦行者的火、来自牧羊人的火、来自金匠的火、大气闪电引起的火、薄荷之火、来自琐罗亚斯德教徒房屋的火)合成。而且不同来源的火焰要经过不同次数的净化才能合成,最多需要72次,每一次都要一边引火,一边诵经,整个过程必须由经过九次净仪的纯洁之人操作,至少要耗大半年时间。所以一级圣火(Behram)很难得,目前世界上只有四个,伊朗一个,印度三个。传说亚兹德的一级圣火从470年以来未曾熄灭,一度被移到亚兹德大祭司家里保存,就是我们昨天去过的文化中心。二级圣火(Adaran)、三级圣火(Dadgah)从一级圣火逐级分出,用于日常仪式活动。我们进入火庙时,正赶上祭司燃火,身着白衣,面覆口罩,与我见到的历史图像一致。宝老师问我们为什么新宗教伊斯兰教可以迅速替代琐罗亚斯德教,横扫近东到中亚,历经阿契美尼德、帕提亚、萨珊三朝的老宗教豪无还手之力。我的想法是伊斯兰教武力值高,但宝老师却说伊斯兰教革新性强,是我完全没顾及的角度。今天看伊斯兰教的宗教要求又高又多,但在当时相对琐罗亚斯德教减轻了不少,解除束缚更符合人性和社会的发展需要。伊斯兰教在革新的同时也保留了许多琐罗亚斯德教的习俗,例如一日五礼、喜白爱绿、女子戴头巾等等。

琐罗亚斯德教不对外传教,外人很难真正了解,从他的旧称呼可见端倪。拜火教,只看到拜祭火坛的表象,却不清楚火只是阿胡拉马兹达光明属性的指代。祆教,从示从天,意为拜天的宗教,但天不足以涵盖阿胡拉马兹达唯一真神的全部含义。如今一般称琐罗亚斯德教,是纪念琐罗亚斯德,他不是创始人,而是改革者,推动原始多神教向一神教发展。和释迦牟尼、耶稣、默罕默德一样他是现实存在过的人,可以在绘画作品中看到他的形象。诞生于公元前十一世纪(也可能是公元前八世纪)的琐罗亚斯德教的圣书《阿维斯塔》(波斯古经)屡毁屡兴,最后在萨珊时期成型,十八世纪首次译为法文,方为世界所知。我没有读过《阿维斯塔》,可以说根本不懂琐罗亚斯德教义,别说一神论(阿胡拉马兹达是唯一的神)和二元论(善恶斗争)等神学和哲学的命题,就连阿胡拉马兹达是否有形象我都被旅游书籍所误导。在火庙、波斯帝陵、波斯波利斯宫殿中都看到长翅膀的老人形象,一直以为就是阿胡拉马兹达。参观波斯波利斯和火庙时宝老师反复强调不是,这个形象是Fravahar,意为圣灵或者灵光。阿胡拉马兹达没有形象,没有方位(不能说他在哪里,在天上,在心里,在庙中都不行),没有生产(就是没有子女、家属和后代)。萨珊时期曾在君权神授浮雕上刻画阿胡拉马兹达形象,并不合教义规定。从昨晚到今天,集中感受琐罗亚斯德教的几个侧面,草率的感觉是比较原始,不如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完整精严,但作为世界首个从多神论向一神论转变的宗教,地位不可撼动。此外创世说、救世主、最后审判都对其它宗教有深刻影响。我没有机会,也没有意愿去信奉琐罗亚斯德教,但他提倡的三善原则——善思、善言、善行可以自勉。

在亚兹德停留的时间太短,只有半天,真是辜负了这座世界上第二古老的城市。今日以体验琐罗亚斯德教为主,只在买藏红花的前后各瞄了一眼聚礼清真寺和阿米尔·乔赫马克建筑群。聚礼清真寺有极高的伊万和双塔,可惜无缘近观。阿米尔·乔赫马克建筑群包括中央广场,清真寺,市场等。我一开始找错了,跑到旁边的小清真寺,后来才知道正面带双塔的三层拱壁建筑才是。这次来伊朗,拓宽了我对清真寺的认知。清真寺大致分成萨法维波斯和奥斯曼土耳其两种风格,奥斯曼土耳其风格有独立的宣礼塔,用塔的个数标明等级,萨法维波斯风格以伊万的个数分出层次,没有独立的宣礼塔,伊万上的塔并不做宣礼用,甚至不使用,有时会点灯。清真寺由小到大分为:第一,礼拜处,不一定有宣礼塔或伊万;第二,清真寺,日常礼拜用,有一座宣礼塔或伊万;第三,聚礼清真寺,每周五集中礼拜用,有两座宣礼塔或伊万;第四,护国清真寺,有四座宣礼塔或伊万;此外还有节日聚礼清真寺,阿米尔·乔赫马克清真寺就是,主要在阿舒拉节(哀悼伊玛目侯赛因殉难日)使用,是开放的空间,双塔之下的门就是礼拜处。喀什的艾提尕尔清真寺也有节日聚礼的功能。

赶往伊斯法罕的路上,在纳因村稍停,拜访古老的清真寺。纳因清真寺的建立可以追溯到9世纪,还有一座宣礼塔,是10世纪塞尔柱王朝所建。我第一眼就喜欢上这座古寺,夕阳下它单纯的黄色有着辉煌的美。重点部分细节很丰富,大门伊万的钟乳石檐口砖雕,丝毫不逊于五彩瓷砖,更有种古朴之美。可惜错过开放时间,无法入内学习早期清真寺的风格和样式,只好围着清真寺多转转。村庄不大,不远处还有座残破的古堡。此时有人赶过来开门,我以为是清真寺可以进了,结果是旁边书店的主人赶来做生意。书店本身也是座老建筑,有着漂亮的砖砌穹顶。不仅有书、有明信片,还卖邮票,我选了英文版《伊朗艺术》,很厚的一本,价格极便宜。告别纳因村时,见到小姑娘在表演说书,凑上去看一会,听不懂也没关系。

到伊斯法罕已是夜里,远远看到灯火中的小山,宝老师说是阿萨辛派的城堡之一。经过漫长的堵车,终于来到阿拔斯酒店,这座400年前萨法维王朝修建的商路驿站被翻建得异常富丽堂皇,堪比宫殿。夜很深了,依然热闹,晚餐就在庭院花园,衣冠云集,流光溢彩,歌舞升平的场面实在与久经制裁联系不起来。伊朗,我对你的了解还是太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伊朗】蔚为壮观的星期五清真寺
情迷波斯走进伊朗(九)迷失在亚兹德老城中
【冯站长看天下】这座清真寺凭什么能登上“孤独星球”的封面?——伊朗亲历记(10)
伊朗随笔(6)
现代伊斯兰建筑(上)
伊朗寻访伊斯兰伊斯法罕王侯广场:波斯民族的献礼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