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黄石文坛]王建福美食随笔《馒头》

馒头

王建福  

最近,我家附近来了一帮卖馒头的河南老乡,每天骑着自行车在周边转悠,身上背的小喇叭里,不停地叫唤:馒头!老面馒头!  
听到这吆喝,就想起许多关于馒头的往事。  
首先想到的,是上世纪七十年代,我们黄石二钢厂机关食堂的馒头。那是一种老面发酵,机器制作的大圆馒头,二两饭票、三分钱的菜票买一个。如我当时十八岁壮小伙子,早餐一个馒头二两稀饭就够了。当时买一斤饭票需要一斤粮票一毛五分钱。如果不考虑粮票的价值,大馒头折合人民币六分钱一个,真便宜。当然粮票是有价值的,是可以私下买卖或者用来交换某些东西的。我和老伴都是一线工人,粮食定量比较高。我一个月有四十六斤,她一个月四十二斤,根本吃不了,就经常把粮票拿到早上的黑市场去换鸡蛋,最值钱时十斤粮票可以换十二个鸡蛋!那时鸡蛋价格是6分钱一个,米的价格是籼米七分九厘、粳米八分二厘一斤。也就是说,一斤粮票,差不多是一斤米的价格。  
老面馒头虽然便宜,却非常好吃。老面发酵,有酒香。机器制作,揉制时间长,结实,有精神有弹性,可以一层层撕开,嚼起来有口劲,很受欢迎。机关食堂的老面馒头不仅二钢人喜欢,同处黄石新下陆的几家大型国有企业的职工家属都喜欢。这些企业北方人多,爱面食,说的都是很有特色的下陆普通话。每天早上,机关食堂买馒头的人排起长队,满食堂都是下陆普通话,仿佛成了整个新下陆的食堂。去晚了,就买不到馒头、只剩下发糕或包子了。我家老伴周末回娘家,带给她妈妈的好东西,往往就是机关食堂的老面馒头。  
到上个世纪九十年代,老二钢逐渐萧条,濒于破产。二钢就没有老面馒头卖了。不过,很快,隔壁有色金属公司动力厂食堂的馒头火了起来。他是一两一个,老面发酵,手工制作,口劲、味道不输二钢机关食堂的馒头。于是我们又有好馒头吃了。我家住在动力厂马路对面。早上起早一点儿,稀饭在压力锅里煮着,先到动力厂把馒头买回来。一碗稀饭两个馒头,就着两碟咸菜过完早,再去上班,方便。动力厂的老面馒头,逐渐出名,后来我从新下陆调到团城山开发区上班,还经常有同事托我给带动力厂的馒头。  
过去馒头是北方人的主食,大米是南方人的主食。现在北方人习惯大米饭了,馒头也成了南方人的半个主食。一开始吃馒头是图方便,后来吃习惯了,觉得喝稀饭吃馒头也是一种享受。馒头的吃法很多:就咸菜,榨菜丝、腊八豆、臭腐乳、酱黄瓜都好;就一盘花生米,也不错,听说这是周总理最经常的吃法。总理忙,往往来不及吃饭了,把馒头花生米用纸一包,带到车上吃;馒头夹煎鸡蛋、夹三文治、火腿肠,再来一杯牛奶,就有西餐的味道了;馒头夹扣肉,基本上是西安肉夹馍的翻版;油炸膜片,洒上一点椒盐,又脆又香;食堂早上没卖完的馒头,晚餐整个儿地油炸了卖,只多收两分钱,很受欢迎;我最喜欢用馒头夹老妈为我特制的辣椒酱,吃不厌。辣椒酱是用最辣的辣椒粉与猪油渣、蒜泥一起炼成,剧辣,敢吃的人不多。但凡能吃的,都会上瘾。  
老面馒头吃不完不会浪费。把吃不完的馒头掰成小块,晒干,碾细,是上好的面包糠,用来炸鸡腿、炸猪排,听了头!我下放的地方,农村老太太会用馒头做酱。发霉后晒干的老面馒头,用摊凉的盐开水泡开,拌匀,装在敞口坛子里,蒙上白纱布,在太阳下曝晒,每天翻动一下,当地称“晒酱”。一段时间后,就可以做成甜面酱,用来蘸大葱、辣椒、黄瓜生吃,或做菜,都特别好吃。  
据晋人笔记记载,馒头一词出自三国蜀汉诸葛亮。晋以后,有一段时间,古人把馒头也称作“饼”。《名义考》:“以面蒸而食者曰'蒸饼’,又曰'笼饼’,即今馒头。”到宋朝,人们又称馒头为“炊饼”。看《水浒》,就晓得东京街头有“炊饼”卖。潘金莲的老公武大郎,就是卖“炊饼”的。东京是北宋的京城,现为河南开封。因为吃馒头的历史悠久,河南馒头好吃,全国有名。所以河南人到湖北乃至全国卖馒头,是有资格的。不过河南人现在称馒头不称“炊饼”了,称馍。我们公司组织员工到河南焦作去旅游,每餐饭都会上一大盘老面馍。这是最受欢迎的主食,上来就一抢而空。  
南方米饭北方馍,北方人做馍确实比南方人水平高。不仅河南,山西、陕西的馒头也好吃。不仅好吃,这两个省花馍还做得漂亮。每逢年节喜庆之日,那里的女人们用不同颜色的蔬菜汁和面,把馒头做成各种寓意吉祥的动物花卉,生动形象如同彩塑。我总是疑问:这样好看的馍,怎么舍得吃?!  
现在我们这里卖馒头的商铺越来越多了,馒头却越做越不像馒头。据说它们是用泡打粉发酵,看上去又白又胖,拿在手上飘轻。一口咬下去,仿佛一脚踏空,嘴里毫无感觉。拿手一捏,一个硕大的馒头变成一粒核桃大小!这玩意离习惯中实实在在的馒头相去太远了,它也敢叫“馒头”?!退休后有时间了,慢慢寻找,居然在黄石某医院食堂找到了正宗的老面馒头。于是隔三差五去买一回。有时候还要特别多买几个,免费推荐给还在上班的老同事。我不怕麻烦。我愿意为实实在在的好东西代言。  
我在这里津津乐道说馒头,一定会有年轻人觉得无聊。馒头,多么普通多么寻常的食物,也值得拿来掰开掰细了说?他们也许不知道,就这种正常社会一日三餐的普通食物,在我们中国,有相当长一段历史时期,是普通老百姓难得吃到的奢侈品。当年流传的一个笑话是:一群农村汉子聊天,说若是当了皇帝,最想干的事情是什么?于是有人便说,等老子当了皇帝,一日三餐都要吃白面馒头!  
这笑话一点儿都不好笑,我听了反倒觉得心酸。“三年灾害”时,我家三姐在武汉南湖机场工作。机场一般工作人员跟全国人民一样,也是吃杂粮、饿肚子。只有在飞行员的小餐厅里,才可以看到牛奶、鸡蛋和白面馒头。飞行员们可怜机场那些吃不上白面的服务员姑娘,有时偷偷带两个馒头出来塞给她们。我家三姐偶尔得到两个,自己舍不得吃,便偷偷攒着,到周末带回家来,给我们这些小弟弟小妹妹吃。有一段时间,站在门口等待三姐回家,是我们最快乐的时光。  
有白面馒头吃的日子,是幸福的日子。

王建福,企业退休职工。经常写点生活题材的散文随笔自娱娱人。出版有散文集《人间有味》《春花秋拾》。

《新东西》编辑部

主     编:向天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食堂里的快速发面的方法
黄石精美粮票
嘿,早餐
馒头有几种吃法/何平
1厘米厚的烧饼十八层,咬一口,哈喇子直流
烙饼时,到底需不需要酵母?卖饼老板告诉你配方,和买的一个味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