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新东西点评]张幼军:语言之花一束品赏(32)

语言之花一束品赏(32)

张幼军

1.

疯羊时,万赖俱寂无声无息

满心都是落泪的空灵

远离喧嚣,找片有梦的绿地

聆听辞旧迎新的钟声

那样清新,激情飞越

那样动听,铿锵豪迈

这是回望的钟声

好像回到了九曲的山路

仿佛看到了隆冬舞狮的荷塘

这是跨年的灯火

羊过之后,处处是云海

天人合一,春江花月夜

这是奋进的号角

告别了阴霾,不负新时代

向天而歌,向风而行

每次聆听

都会荡气回肠

每次回响

都是新的人生

(选自202336日《新东西》吕纹的诗《钟声》)

写作,有凤头豹尾之说,《钟声》这首诗的开头写得简直太漂亮了!短短的四句容量可谓大矣。
首先描绘了背景,人们渴盼钟声响起的背景,其实是一个非常特别的环境,去年隆冬时节,是一段难挨的日子。天空乌云密布,奥氏风暴席卷大地,搅得周遭寒冷彻骨。暗灰色的羊群漫山遍野,向人们静谧的家园狂奔而来,如团团可怕的乌云疯狂地翻滚而至。
还揭示了人人受压抑的心情,“万赖俱寂无声无息”,每个人的心灵在啜泣,“满心都是落泪的空灵”。
更写了人们不是消极忍受认命,而是有自己的,也是共同的行为表现,此时每个善良的人心里都在说:“远离喧嚣,找片有梦的绿地/聆听辞旧迎新的钟声”。
啥意思?
不是周遭羊群的喧嚣不绝于耳吗?这世界太过恐怖,但我们不是没有美好的梦。我们必须寻一处宁静的绿色的乐土聆听心灵的钟声。人们在等待,在期盼,也在聆听;满心希望有钟声响起,期待新的一年带来新气象新希望的钟声响起。
这首《钟声》写了作者听钟声的感受,读之,确也让人感同身受。又妙在全是在可恶的奥氏病毒肆虐之下的想象之辞。号召人们,站直了,别趴下,我们都会浴火重生,每个人都会有新的人生!这期盼的钟声就成了激励人们奋进的号角。
整篇诗作钟声的象征意义也是不可被忽略的。
据此,我们说此篇已经达到了较高的艺术水准。

2.

从一块冰凌破裂开始,接着是另一块

寒冷在一条河面,渐次崩塌。遥远的北方

喜悦,从细小的裂纹中挣脱出来

像一条刚刚拱出新泥的蚯蚓,咋暖还寒

那条收纳着昭君盛装照片的河流,也着盛装

从大汗的王帐旁,慢慢起身

由迟疑到欢快到奔腾,也是渐次的

冰凌溶解,浪花跳跃,羊马嘶鸣

一种低回的交响在耳边攀爬,直到

契丹人、鞑靼人和女真人猎猎的旗杆顶部

汇聚成唤醒万物的惊雷

柔嫩的事物也可以气吞山河

自北向南,马蹄呆着春风

用加速度疾疾前行

席卷的姿势很猛烈

塞外的牧场和南方的麦田,顺从着

风吹草低,绿意盎然

这是新生的季节,也是重生的季节

尘封的故事纷纷长出胚芽

历史像竹节虫,一截一截地复活

在没有门牌号码的虚空中安家落户

一些词语——

被冰雪覆盖的,结成冰块的词语

容光焕发,活力四射

跟随一串蛙鸣

跳跃在小学生墨香迷漫的书包里

也弥漫在江南的武昌城,三月

揉着惺忪的眼睛,城门洞开

繁荣和喧嚣大摇大摆地出入,无证通行

此刻的东湖,正在接收上天归还的波浪

明月顺着柳丝沉入湖底,打捞

孙权的剑,岳飞的枪,崔颢的诗句

一只独立的黄鹤,几经摔倒,依然临空展翅

顺着白帆的方向,寻找那个同伴

千年的背影

(选自202337日《新东西》李咏成的诗《致敬春天》)

这是一首写春的好诗。
“冰凌溶解,浪花跳跃,羊马嘶鸣”“风吹草低,绿意盎然”等这些都是写春的好句子,都是实写,看得见也听得见还摸得着。这没有什么特别。但,这首诗的写春多是虚写,这就很特别。
据说,写诗以虚实相生、虚实互见为好。那么,我认为《致敬春天》这首诗就做得很好。开篇写春天从冰凌破裂的细小的裂纹中挣脱出来。当然,春的喜悦也就跟着挣脱出来。本来就很虚,是想象之辞;但极为形象。春怎么到来的?就好像亲眼所见,是从冰凌细小的裂纹中挣脱出来的。人们突然又明白了,哦,大地如此寒彻,原来是因为春不见了,原来是因为春被冰封在河里了。真是精彩极了!
以上说了“风吹草低,绿意盎然”,是实写,色彩鲜明,画面感强;但是,与接下来的虚写之笔比,又不算什么了。
“这是新生的季节,也是重生的季节”,这当然是虚笔,说得深刻,概念化的认识。缺乏形象。好,那就让我们看看“尘封的故事纷纷长出胚芽/历史像竹节虫,一截一截地复活/在没有门牌号码的虚空中安家落户”的诗句,这就写得精彩了。何也?既是虚的,让人感觉又很实,是虚中有实,实中有虚,是虚实相生的艺术境界。
接着写春天里小学生上学的精神气。怎么写?单写他们的墨香迷漫的书包,单写装在他们的书包里的课本里的词语。词语,这是实的,一死物也。而到了作者笔下成了“一些词语——/被冰雪覆盖的,结成冰块的词语/容光焕发,活力四射/跟随一串蛙鸣/跳跃在小学生墨香迷漫的书包里”。词语,它活啦!简直精彩绝伦!然而,活了的词语,它“容光焕发,活力四射”“跟随一串蛙鸣/跳跃”都是作者想象的,虚的。这已经“虚”得可以了吧,“虚”得够精彩了吧!作者还嫌不够过瘾,又来了这么一句:“也弥漫在江南的武昌城”。这就通过写活词语的特殊之笔展现了春天里整个武昌城小学生的精神气。这样的虚笔,好得简直就无以复加啦!
虚实相生,指诗歌创作中虚和实的辩证关系。虚实相生创造独特意象。怎么创造呢?虚境由实境诱发,开拓出审美想象的空间,实境要在虚境的统摄下来加工,形成独特的意象。虚与实互相渗透互相转化,从而达到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境界,为读者提供广阔的审美空间,充实人们的审美趣味。
这里,想象很关键。有丰富的想象,才能虚实相生。作者是很富有天才的想象力的哦!
当然,这首好诗,好得远不止此。比如诗中“从一块冰凌破裂开始,接着是另一块/寒冷在一条河面,渐次崩塌”“城门洞开/繁荣和喧嚣大摇大摆地出入,无证通行/此刻的东湖,正在接收上天归还的波浪”等诗句,隐含的寓意也是不言而喻的。今年春天到来的特别背景:奥氏病毒的最后疯狂和最后逃走。等等之类的讨论,可是又一篇文章的任务了。

3.

保险绳系着他的性命

也紧栓着妻子儿女

不曾离开的关切目光

他爬在顶天立地的幕墙上

一寸寸地冲洗灰尘

伤感的玻璃泪流满面

……

(摘自202337日《新东西》翁徳云的诗《玻璃上的影子》)

《玻璃上的影子》这首诗,我想起“劳动人民”这个词。提起劳动人民这个词,使人产生一种崇敬的感情,世界是劳动人民创造的,时代是劳动人民创造的,文学艺术也是劳动人民的创造。劳动人民这个词,是集合词,劳动人民,必然包括高层建筑的外墙清洗工。恐怕人们很少关注到他们。让高层建筑的外墙清洗工入诗,作者令我肃然起敬。
高层建筑的外墙清洗工的工作非常特别,特别在他的性命被拴在一根绳子上。只要看见他工作的人,绝对会触目惊心怦怦心跳。然而,这些工人备受关切和被感动的,多只限于他的妻子儿女和他工作的对象玻璃。诗里是这么写的“保险绳系着他的性命/也紧拴着妻子儿女 /不曾离开的关切目光/他爬在顶天立地的幕墙上/一寸寸地冲洗灰尘/伤感的玻璃泪流满面”。
把这些工人的工作写到诗里去,情形或许会大为改变。
读着这诗句,我相信除非是铁石心肠的人,谁不感动呢!
诚然,保险绳系着外墙清洗工的性命,同时保险绳拴着妻子儿女关切的目光,更牢牢拴着妻子儿女们的心哪。这诗句给人想象和联想的空间该有多么大、这诗句的深刻程度和感染人的力度该有多么大呀!这诗句蕴含了无限情感,所以是最能打动人心的绝好的诗句。
现代的高楼大厦的外墙全是玻璃镶嵌,富丽堂皇。但也容易被污染,灰尘满面,而变得邋遢不堪,这就需要经常清洗擦拭。外墙清洗工“爬在顶天立地的幕墙上/一寸寸地冲洗灰尘,多么难,又是多么危险啊,这让玻璃很伤感;由于外墙清洗工的艰难付出,使玻璃恢复了其亮丽的容颜,所以又把玻璃感动得泪流满面
作者这么写不在于展示其文句的内在逻辑多么严谨,全在于表达情感。
玻璃,一死物也,再怎么亮丽,如何能感动得泪流满面呢?显然是作者在运用古典诗词中常常用到的寄情于物、托物言情、以物达情的手法,来表达对这一特殊工种的劳动人民的深深情意啦!

4.

王四槐沉默寡言

不明就里的人

以为他是哑巴

蹲在井巷的某个角落

像一块黑黢黢的石头

有时候

甚至感觉不到他的存在

他专司装药放炮

经他青筋暴突的手

那些炮

发出沉闷的咳嗽声

自从他的女人拋夫弃子

跟一位煤老板跑了之后

他的沉默

变得尤为令人不安

只好用沉默去安慰他的沉默

工友们都很担心

害怕他在某一时间段

毫无征兆地突然炸响

(选自202339日《新东西》冯强生的诗《哑炮》)

读冯强生“挖煤者说”系列诗篇,有一个初步的认知:挖煤工人多有不幸和不堪。在地层深处采煤,冒顶、塌陷、水淹、瓦斯爆炸、遭遇哑炮,甚至老婆被人拐跑之类事情的发生有如家常便饭。碰上了都是非常不幸的。老婆跟人跑了,对挖煤工来说是不幸,还不堪。这首《哑炮》就写了这样一位不幸和不堪的挖煤工王四槐
王四槐本来就沉默寡言,“不明就里的人/以为他是哑巴”“甚至感觉不到他的存在”。他的这种沉默,不会妨碍任何人,不会对工友们构成任何威胁,所以,就用不着恐惧。一个“哑巴”而已。而“自从他的女人拋夫弃子/跟一位煤老板跑了之后/他的沉默”,就不一样了,就“变得尤为令人不安”。也就是说,在这种情况下的王四槐的沉默,令人担心起来,就对工友们的安全构成威胁了,而令人恐惧了——哑巴剧变成了哑炮了!
诗,不显山不露水,隐含了一个比喻。就是将这位沉默寡言者,这位老婆被人拐跑了的沉默的王四槐,比作是哑炮。
刚刚好,王四槐“专司装药放炮/经他青筋暴突的手/那些炮/发出沉闷的咳嗽声”。注意啦,“发出沉闷的咳嗽声”表明,他装炮时的炸药用量是多么精确!在几百米的地层深处放炮,如果声如炸雷,那不把矿层炸塌了。可见王四槐是放炮的行家里手,是爆破专家。
爆破专家也有可能失手的时候。可能王四槐也曾装过哑炮。哑炮,就是不按“规矩”行事的炮:或者不响,或者过好长时间才响。这种炮,对人的生命安全威胁极大,令人胆寒。那么,王四槐的老婆弃他而去这种令人不幸不堪的糗事,令王四槐的沉默到了如同哑炮的危险的临界点。
这种不幸多么需要安慰和同情啊。哑炮一旦出现,排除需要勇气甚至牺牲;多半只好沉默和等待。所以,这时对王四槐也“只好用沉默去安慰他的沉默”。
对待放炮时遭遇哑炮的等待,那是怎样的令人不安啊。王四槐也是哑炮,同样,对待此时的王四槐,“工友们都很担心”“尤为令人不安”。
对待放炮时遭遇哑炮的等待,令人不安,害怕哑炮在某一时间段突然炸响。王四槐也是哑炮,同样,对待此时的王四槐,大家“害怕他在某一时间段/毫无征兆地突然炸响”。
个人遭遇的不幸会不会使人想不开而走向极端,用很极端的方式来转嫁危机报复社会呢?“毫无征兆地突然炸响”是否就含有这样的意思呢?所以,对工友们中遭遇种种不幸者、不堪者,在他们遭遇到致命的打击时,真的很需要抚慰以化解矛盾,使生活在正常轨道上运行。这,是否是这首诗给人的一点启示呢。
放炮手王四槐,这是诗人冯强生成功塑造的挖煤者中的又一艺术典型。

5

我敢打赌

月亮上面肯定没有坏人

要不然吴刚和常娥

怎么会安安稳稳

在月球里一住就是千年

(选自2023年3月12日《新东西》沈功顺的诗《月亮上面肯定没有坏人》)

别看这首诗只有五句话,却是一首很好的诗。好在哪里?好在有形象,是一位稚童的形象。别看这首诗只有五句话,却信息量大大的,容易引起人们的联想和想象。
这怎么讲?
读这首诗,您的眼前应该会出现这样的情景画面。
炎夏,傍晚,晚饭过后。阵阵热浪过去,丝丝凉风袭来。屋前的一棵大香樟树底下。人物出场。稚童搬了个小矮凳坐到奶奶膝下。奶奶把讲过数遍的嫦娥奔月的传说和吴刚砍月桂树酿桂花酒的故事给稚童又讲了一遍。这已经是十几遍开外的一遍了。
这次,稚童有了理性的上升。他歪着个小脑袋,进行了幼稚的思维,很得意地把自己思考的结果告诉奶奶说:奶奶奶奶,你信不?月亮上面肯定没有坏人。奶奶笑了。说,我的好孙子,你又没有到月亮上面去生活,你怎么知道月亮上面肯定没有坏人呢?稚童歪着个小脑袋,进行了幼稚的推理:“要不然吴刚和常娥/怎么会安安稳稳/在月球里一住就是千年”。奶奶对孙子的推理很满意,却故意做否定的表示,说,奶奶不信!稚童见奶奶不支持自己的看法,可来劲了,坚决地说:我敢打赌!
好,有了这个生动的情景画面,在您的脑海里又会生发出,或者又会据此做很多推测。
也许,这位奶奶在对孙子开启蒙学教育之时,就特别强调了当下社会的复杂性和危险性,平日里已经无数次地对三尺顽童的孙子进行过安全意识的教育和制订了自身防护的预案:现在坏人多,不要随便接收陌生人的东西;走路时注意后面是不是有人跟着,若有,就停下来,让他先过去;一个人在家时,有生人叫门不要给开门……以致稚童小小脑袋里装下安全意识的同时,又装下了遍地坏人的概念。
也许,这位奶奶文化水平也不算很高。平日里奶奶对孙子讲了一些天文知识,但这位奶奶啊,以千年来界定月上嫦娥的年龄和在月球上的“户籍”是不是比实际缩小了若干万倍?
稚童是个很善于思考和很能发挥想象的早慧的孩子,好在还没有把吴刚和嫦娥想象成一对恩爱夫妻,更没有把他们想象成私奔的男女青年。也许,这位奶奶平生是一位很正经很“正统”的女性,早已看不惯时下影视里男男女女的卿卿我我动不动搂搂抱抱动不动疯狂接吻的行为动作,所以,对于男女情事在幼童纯良的脑海里仍是一片可喜的空白……
有画面感,蕴含的信息量丰富,容易激发人们的想象和联想的诗当然是好诗啦。

6.

你住你的高楼大厦

我住我的小巢

井水不犯河水

各回各的家

不与人类争地

把家安在树梢

虽然日晒雨淋

总算有个家

生儿养女避暑御寒

都靠这个家

风里来雨里去

要回这个家

多少次嘴叼瓜抓

才筑起这个巢

如今 不知得罪了谁

把赖以生存的大树

拦腰锯断

树干和巢被高高吊起

又被狠狠摔碎

长了几十年的树

住了几十年的巢

仅用几十分钟

全部被毁树死巢砸

鸟儿在空中盘旋

飞了一圈又一圈

一声声哀啼

一声声哭喊

一声声怒吼

我的家呢我的家呢

满眼泪花

(选自2023年3月13日《新东西》查生科的诗《鸟在流泪》)

维护生态和保护环境,是文学创作的老话题和文学创作不可忽略的主题。旧事重提,老话又说,如何引起人们的关注呢?这首诗在表现维护生态和保护环境的主题时,手法上有所创新,很值得一读。
往往创作者们在表现维护生态和保护环境这样的主题时,是从人的角度,从破坏生态破坏环境对人如何如何不利如何如何有害说道理;而此篇换了个角度,是从生态和环境本身说事。妙的是,这里生态和环境本身就是鸟。作者从生态和环境已经遭受破坏了,鸟已经在流泪了开始运思创作。
好,现在来听听生态和环境被破坏的受害者鸟的倾诉吧。
你们人,衣食住行,为生存的必备,为生存之所重;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我们鸟同样如此,特别是住房,对于我们来说尤为重要,是头等大事。今天,就要说说我们的头等大事。
你住你的高楼大厦/我住我的小巢”。你在繁华地段建大厦,我到树梢筑鸟巢。我们从来就“不与人类争地”,我们的心意,你们人类何曾领会了?再说,做屋建房虽说都不容易,但你们人类汽车装载运送材料,吊车吊塔起落安装,比我们“嘴叼爪抓/才筑起这个巢”来,简直就叫不费事。我们的鸟巢日晒雨淋比不得你们的框架结构的钢筋水泥楼房风雨不动安如山,可我们“生儿养女避暑御寒”全靠这个简陋的住所啊。
鸟的倾诉还不能打动您?再听听吧,他在哭诉呢。
咱“各回各的家”, 咱原本“井水不犯河水”,可“如今  不知得罪了谁”,你们人“把赖以生存的大树/拦腰锯断”了,“树死巢砸”,你们毁了我们的家。“长了几十年的树/住了几十年的巢/仅用几十分钟”就被你们毁了个干净。作孽呀!
您仍是不为所动?那就请您仰起头来看看,“鸟儿在空中盘旋/飞了一圈又一圈”,原来,他们已经无家可归了。
您问鸟的鸣叫是在说些什么?
听了鸟的倾诉和哭诉,也应该能听懂他们的鸣叫了。春天来了,真是到处鸟语花香吗?听得鸟的阵阵叽叽喳喳,那不是欢歌,而是在“一声声哀啼/一声声哭喊/一声声怒吼”啊!在生态和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的地方,就是鸟儿的家园被毁之地,这些地方的鸟的叽叽喳喳,我虽不懂鸟语,但是凭直觉,译成汉语不就是“我的家呢我的家呢”吗?
维护生态和保护环境,需要晓之以理,也需要动之以情。表现保护生态和维护环境的文学作品,则更需要动之以情。诗作鸟在流泪》写了“满眼泪花”的鸟儿的倾诉和哭诉,写了“满眼泪花”的鸟儿的哀鸣,除了铁石心肠的人,谁不被感动呢?

7

用笔描述日照青松

也容不下惊蛰的留白

燕子划出一道道弧线

但那不是世俗的攀附

也不是年少轻狂

总希望在沉默的日子

出现拐点

三月来了,风儿轻拂

柳枝上朦胧的绿

挂满春天的遐想

老牛一遍遍的叫喊

累了主人,醉了田埂

小溪淙淙

将心中的歌声

抛向了春风

路边的小草

崭露头角

蚯蚓拱动泥土

一切沉默的,冬眠的

都在惊蛰蠢蠢欲动

听那禅院的晨钟

响起岁月的劫缘

不需春风唤醒

(选自2023年3月16日《新东西》赵邦洪的诗《三月》)

谁不喜欢春天呢?谁不喜欢三月呢?我不但喜欢,我还喜欢那赞美春天赞美三月的词语:阳春三月,春暖花开。只要一听到这八个字,一闭上眼睛,就有春天的美景出现和对春天的回味。
赵邦洪的诗《三月》让我看到了又一个灵动的“春天的模样”使我对春天的感受又深入了一步。
春天还有别样的“模样”?
是呀!
就拿奥氏病毒来说吧,在它肆横无忌的时候,人们总把希望寄予春暖花开,“总希望在沉默的日子/出现拐点”,果然,春暖花开,一切好起来。能不高兴吗。从南方飞回来的燕子,我们叫她春燕,也一改其“紫燕呢喃”的行事风格,在天空中“划出一道道弧线”。那是什么意思呢?“那不是世俗的攀附/也不是年少轻狂”,那是什么?燕子希望人们的生活也出现拐点,如芝麻开花节节高嘛。
是啊,春来了,到处充满诗意。连垂柳轻扬也是诗。“风儿轻拂/柳枝上朦胧的绿”,那就是春柳的“挂满春天的遐想”的诗呀。
就在这充满诗意的背景下,展现了一派繁忙的春耕景象。不过,这繁忙的春耕景象作者是用诗的意趣表达的:“老牛一遍遍的叫喊/累了主人,醉了田埂”。
谁说不是呢?你以为老牛一往情深的是他的主人?错啦!是田埂。一到春耕时节,他们可是形影不离的。老牛累了饿了,田埂就招他来到身边,让他啃几口青草;“老牛一遍遍的叫喊”,您以为他是叫苦叫累吗?那是高兴呀得意呀,累的是其主人;老牛一遍遍的叫喊,田埂可是最欣赏的啦。田埂就是这样在大好春天的春耕时光里陶醉在老牛的一遍遍高兴的得意的叫喊声中。
小溪,从来就是一个不起眼的角色吧。可这里,作者特别写到他。
这小溪呀,原本经过秋旱干涸了。冬季也未曾有雨雪的补充,“死寂”了有几个月了。春来了,雨水有了,老天爷不是专门给安排了个雨季吗?农事的24个节气里惊蛰前面就是雨水嘛。这小溪呢,机灵着呢,到了雨季他一翻身起来马上“充值”!你看作者写他那志得意满的劲头:“小溪淙淙/将心中的歌声/抛向了春风”。
三月,从惊蛰到春分,这是春天里最美好的一段时光。“路边的小草/崭露头角/蚯蚓拱动泥土”。一声春雷,会使“一切沉默的,冬眠的/都在惊蛰蠢蠢欲动”,万物都在春的眷顾下复苏了复活了。此前,那场席卷大地的奥氏病毒疫情,环球那场史无前例的浩劫,在明媚的春光里是过去了过去了!伴着庙堂里的暮鼓晨钟的声声敲响,人们合掌祈祷,祈祷病毒千万不要复苏,更不要复活!是啊,在大好的春光里,人们都希望它永远过去不要再来祸害人。但,不能不让人心有余悸呀。“听那禅院的晨钟/响起岁月的劫缘/不需春风唤醒”。
这,就是今年阳春三月,不同于以往任何一个阳春三月的特别之处?

8.

那是母亲

那是母亲的背影

单薄 微驼

那是母亲的白发

白多黑少 干枯

那是熟悉的母亲的褂子

黄花菜一样的底色和花纹

浸透着岁月

和烟火味道

在我眼前

在黄昏

在城效结合部的十字路口

在春之晚风里

正挑着满满一担

长长的 翠绿的新芥菜

那晃动在筐外鲜嫩的菜杪

像挑在萝担里的婴孩

舞动着欢快的小手

我像读书放学时一样

幸福地跑过去

从母亲的肩头一把接过

我一下愣住了

"大娘,太重了

我帮您挑一下。"

母亲八十六了

早已挑不动担子!

(选自2023年3月20日《新东西》柯达的诗《接过母亲的担子》)

“我一下愣住了/'大娘,太重了/我帮您挑一下。’”当我读到诗的这一小节,感觉撼人心魄。何也?原来是个错觉是个误会。原来,“我像读书放学时一样/幸福地跑过去/”接过挑担,挑担其人并不是母亲,接过的并不是母亲的担子啊,“母亲八十六了/早已挑不动担子”了!
那么“我”为什么会产生错觉产生误会呢?母亲年至耄耋,“我”也已近花甲了吧,眼睛也已经不好使了。是不好使,读书时代就戴上了眼镜的。
再说,这位挑担的大娘,她“单薄  微驼”的背影、她“白多黑少  干枯”的头发,更有她穿的“黄花菜一样的底色和花纹/浸透着岁月/和烟火味道”的褂子,是“我”再也熟悉不过的,母亲不也总是这样的吗?
再说,又是在黄昏,辨识力是会大打折扣的。
为什么“我”会产生错觉误会呢?也许是因为这种种原因吧。
可是细思之,更准确无误地说,是由于“我”的那颗知道心疼母亲的心在发力。
还在小时候读书的时候,“我”就知道心疼母亲了。“读书放学时”看到母亲挑担走来,“我”总会“从母亲的肩头一把接过”。这颗宝贵的心,这颗知道心疼母亲的心,并没有随着岁月的流逝、随着“我”由少年到青年到壮年到年近花甲而稍有消减。
作者摄取了一个很温馨的镜头,描绘了现实生活中很普通的、却又能透视出人的心灵的一幕情景,让人读之能久久回味。特别是“挑着满满一担/长长的 翠绿的新芥菜/那晃动在筐外鲜嫩的菜杪/像挑在萝担里的婴孩/舞动着欢快的小手”的诗行,那描绘生动的镜头,简直太美了。也许,作者看到那位大娘的挑担,当时马上就联想到:母亲长年就是这样挑担的,那挑在萝担里的“舞动着欢快的小手”的婴孩,就是小时候的“我”呀!
误会和错觉在现实生活中屡屡发生,而作者笔下这个错觉或误会尤见真情。读着读着,一颗心,一颗永远心疼着母亲的晶莹透亮的心在读者眼前忽闪忽闪地发着那柔美的光彩。

9.

奶奶手里

捏着她午后新擀的棉条

纺着线

纺着盈盈的月光

此刻

她的二个长房孙儿

和大外㽒

正在边疆哨卡

紧握钢枪

守卫

祖国母亲梦的安宁!

纺车头顶

一树李子楞头青

庭院旁

一沟清水逐流萤

我爹“胡子爹”

在闯着门的厢房床上

很响地打鼾

像灶头鼓风的

陈年风箱

那只老黄猫

一刻也不走神

逼视着

门口塘老檀树树洞的动静

奶奶偶尔抬头

望望庭院上空的月亮

像白天和六太在檀树下唠嗑

忘了时间

奶奶在月下纺线

纺着长长的思念

(选自2023年3月20日《新东西》柯达的诗《萤火虫飞过夏夜》)

很美的画面。萤火虫飞过夏夜
宁静祥和,这是一个很普通的夏夜。
这是一个多么静谧的多么安宁的夏天的夜晚。
夏夜月下奶奶安静地纺着线;我爹“胡子爹”大门洞开,在“厢房床上/很响地打鼾”;一树楞头青李子无忧无虑长自己的个儿;流萤快乐地飞舞着;爱着、追着流萤的是一沟清水;“那只老黄猫/一刻也不走神/逼视着/门口塘老檀树树洞的动静”……这是哪位画家绘就的一幅太平世界的画图啊!
可是,您知道吗?奶奶表面上安静地纺着线,心里却有事儿。“奶奶在月下纺线”,那是“纺着盈盈的月光”“纺着长长的思念”,奶奶心里很不平静啊!“此刻/她的二个长房孙儿/和大外㽒/正在边疆哨卡/紧握钢枪/守卫/祖国母亲梦的安宁!”。您可看见了,奶奶偶尔抬头/望望庭院上空的月亮”,她那是把庭院上空的月亮当成邮差信使了。奶奶她是多么想从明月那儿知道心里时时记挂着的戍守边疆的孩子们的消息呀。
写诗,描绘现实生活的一幅太平世界的图画而且写得画面感很强,不容易;要写出画面底下严密的逻辑联系来,更不容易——人们之所以拥有一个一个很普通的夏夜,能够生活在一个个静谧的安宁的夏天的夜晚,生活在一个宁静祥和的世界里,是由于有戍守边疆的战士们护卫着国门哪!
写诗,描绘一幅太平世界的图画而且写得画面感很强,不容易;要写出画面背后人物的心理活动情感所寄来,就更难更难了。
不容易也好、更不容易也好,哪怕更难更难,而柯达的笔力完全达到了;这都该需要怎样语言的功底啊。“纺着长长的思念”,好精炼好精美好精致的诗语!月下纺线线的奶奶不动声色地在那里思念自己的戍守边疆的孩子们,作者也在那里“不动声色”地就把奶奶思念自己的戍守边疆的亲人们的情景很自然地表现出来了。写得好漂亮啊!

10.

……

时常瞅见烧煤炉的二黑嫂

黑炭,衬托出她玉兰般的白

某位城里人看到了这一幕

不由得肃然弹冠整衣

连声说“好煤”“好煤”

为此,我暗自琢磨了许久

得出了比较有说服力的结论

那人脱口而出的“好煤!”

应是肯定二黑哥的劳动成果

也是赞叹二黑嫂“好美!”

(选自2023年3月21日《新东西》冯强生的诗《赞美》)

读了冯胜强的这首《赞美》诗,我好一阵子的心生疑惑。
我们的先人哪,您真的是先知先觉吗?
我们的先人哪,您真的知道,在您的若干年之后,会有人瞧不起那些钻在地底下终日在暗无天日的煤层里挥汗如雨勤苦劳作的挖煤的工人吗?
我们的先人哪,您知道世上的很多很多人要生火煮饭离不开煤,但他又瞧不起采出煤来的工人,对他们缺乏应有的尊重称他们是“煤黑子”。于是您就造了个词“好煤”后,紧接着又造了个词“好美”,并且让这俩词谐音?真是这样吗?
那么,这样一来,在人们赞美生产生活所离不开的煤—— 挖煤工人的劳动成果——为“好煤”的同时,也赞美了挖煤工人好美,赞美了挖煤工人老婆好美,赞美了挖煤工人的家庭好美。
是这样吗?
仔细琢磨了诗中“为此,我暗自琢磨了许久/得出了比较有说服力的结论”,我信服了。是啊,听先人的遗训吧,挖煤工人是光荣的劳动者中的一员,挖煤工人付出的艰辛劳动值得尊重,挖煤工人的人格值得尊重,挖煤工人和他的家庭都为社会、为推动人类的文明进步做出了贡献,都是值得赞美的啊!
妙用谐音赞美我们的挖煤者,真绝!

11

……

我的小区里

贫富不等

但众人有一个特点

那就是温柔相待

人面桃花相映红

笑靥如花赠枚瑰

我爱我的小区

我爱这里春风浩荡

我爱这永开不败的

花花世界

(摘自2023年3月22日《新东西》何丽萍的诗《我的小区里杂树生花》)

唐代一位叫护的诗人有一首诗《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这首诗传扬千古,为人们所喜爱。其中的“人面桃花相映红”这一诗意极浓的佳句更是把古今文坛照得一片亮堂。何丽萍“剪”下来,直接“粘贴”到自己的诗里,十分熨帖。
写诗的技巧和手法很多,我想这种“粘贴法”也是可称道的,“粘贴”得熨帖就好。
当然,《我的小区里杂树生花》这首诗更好在多有隐喻。
我的小区里/贫富不等/但众人有一个特点”,就是彼此“温柔相待”,人人笑脸相迎。诗的最后一小节就是写“我”的小区的人笑脸相迎的,“人面桃花相映红”就是写的笑脸相迎——人人照面,人人的笑脸如桃花盛开,把整个小区家园都映红了;“笑靥如花”就是写笑脸相迎——逢人一脸笑,如花儿盛开,如以玫瑰相赠。
我爱这里春风浩荡”,这里“春风浩荡”何不是隐喻呢?和睦友善地相待相处,是“我”的小区普遍的风气,就如浩荡温暖的春风吹开邻里门,让人心情格外舒畅。
我爱这永开不败的/花花世界”,这里“花花世界”还是在隐喻,一张张笑脸,就是一朵朵怒放的梅花、玫瑰、玉兰、桃花、梨白……“我”的小区就是一个由人们的一张张笑脸—— 一朵朵盛开的花儿组成的“花花世界”啊!
小区这“花花世界”又暗暗照应了标题“我的小区里杂树生花”。而题目本身“杂树生花”也是隐喻呀。

张幼军,湖北大冶市人,1948年1月出生。大冶一中退休教师。曾任黄石市首届学术学科带头人、黄石市中学教师高级职称评委,省中语会会员、黄石市中语会副理事长、全国优秀教师、特级教师。

《新东西》编辑部

主      编:向天笑   

法律顾问:刘太平  向其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挖煤歌
狗狗灰头土脸回家,被主人训斥,一脸煤老板模样,笑喷了
稚童乐玩肥皂泡! 原创
Вязание модно №4 2013----稚童
穷人靠力,富人借力
天真稚童 (2)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