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磁湖夜话]易发生回汉探亲记之一《过早》

    

回汉探亲记之一  

过早  

易发生       

离开汉口整整60年了。  
我说离开汉口,是指1963年9月22日从学校毕业带着户口分配来黄石之日开始算起。  
在黄石60年,从没有间断汉口与黄石之间的穿梭往来。  
游子总是怀念出生养育之地,汉口在我心中等同母亲。  
黄石居住了60年,同一时间汉口60年不断变化的“图像”在我脑中连续清晰可见:“穿破裆裤的发小、汉口历史的汉式小街。悦耳的汉腔汉骂,舌尖上的汉味小吃等。”  
离家60年,父母早己“解甲归天。”  
进入耄耋之年的我,身体开始衰老,难料自己何时停止脚步的哪天?这次带子孙回家探望,也是一次故乡兄妹亲情的辞行。  
但愿不是最后的一次。         
去年十二月十九日下午从黄石出发,晚上入住武昌宾馆。  
第二天,进入汉口,清晨的大街小巷弥满着熟悉的热干面味道。匆忙的人群不停地演绎着昨天甚至于70年前的故事:上学的青少年,上班的公职人员、买菜的居民等,开始了他们一天中最重要的早餐,汉口人俚语称过早。  
我们三代十余人以十二月二十日过早的生活方式拉开了聚会式的探亲帷幕。  
汉口过早的食品基本一致且多品种,无论新建小区的豪华餐馆或老城区私家旧宅露天的地摊:无外乎油条面窩热干面、烧梅馄饨欢喜陀、汤包汽水包特味绿豆丝、米酒水饺糯米包油条……但老汉口的私宅老房子、老里份巷子口摆在堂屋的过早的小摊小铺,营业的地盘延伸至门口的马路边傍,站着蹲着过早的人却迥然不同。他们绝对的汉腔汉调,先到坐进堂屋的过早人,真冇把自己当外人,有的还带二两小酒,堂屋里过早能用得上的东西听用、听搞,安然自得地像在自己家里一样跷起二郎腿,慢条斯里地端着小酒杯享受着过早带来的新的一天。  
小摊店人员没有统一的着装,小本经济,以本地老居民为主,世代相传,除了手机扫码付费,再没有一样带电的洋工具,土来土气一直土到今天。  
过早的人对早点味道最高的夸奖,带点汉味渣子:“板妈日的养的,今天好多人……”这是带点小酒的人冇找到坐位。人多,意味着被人公认,味口好。  
前年,汉口西马路有位素不相识的老居民张垠先生从汉口开车直奔我的画室。他说:“两年前从《新东西》平台读我写的《西马路的故事》通过咨询黄石的向天笑老师知道了我的地址。今天冒昧前来黄石访问叙旧。”  
我们扯到了1951年前西马路的往事。  
那年我还在读小学,每天上学姆妈只给我三百元钱(合现在三分钱)过早只能吃一个汽水包子。  
汉口熊家台一巷,小学门口两层木板房楼下是包子铺,就是我过早吃汽水包子的地方。  
汽水包子的故事便捅开了我俩聊天的话题。  
小麦面粉做包子是面粉最经典的吃法之一,用发酵的粉,包入五花八门馅子。包子的名称,唯包进面粉的馅子不同而改变身份,包肉是肉包子,包糖是糖包子,包菜是菜包子……  
相隔七十多年,原来的熊家台一巷的汽水包子铺己经建成高楼大厦。  
今天做汽水包子的铺子与汉口大智路火车站相邻,在百年老街的天声街。  
天声街离我的老家仅隔一条京汉铁路,翻天桥就到了天声街。  
不足千米的天声街一楼全由商店、菜场、酒楼、餐馆相联。湖北最大的汉口火车站带来大量的郊区农民在这里交换农产品。一侧,並列一墙之隔的“天声”和“清芬”两个剧场,经常上演汉口人喜欢的楚戏,曲艺相声杂技也常来凑热闹。  
天声街是一条百年不衰,房与街不随时代变动永驻青春的黄金小街。  
今天,我是充着汽水包子专程来天声街的。当我被人群慢慢推着向天声街中心移动时。先走进天声街的小妹拿着塑料袋装的汽水包子从人群中逆向迎我而来。边走边拿出一个包子,大喊:“大哥,吃汽水包子。”  
 接过小妹递来的汽水包子,左看右看,反面看了看正面,感到十分陌生。  
70年前的汽水包子,只有底部一边烤的金黄色,正面微突出如同反扣的小饭碗,与其它包子无异样。而今天的汽水包,两面扁平烤黄,以型而言,叫汽水饼子更合情合理。  
在层层众人相拥相挤之中,我大口地啃了半边,接触到了糯米馅,仔细端详,糯米馅除加佐料外显然放了醤油,与70多年前吃的白得发亮的白糯米有很大的区别。  
70多年前的风味汽水包子,油锅煎底成金黄色,馅子是纯糯米,加油盐佐料调配。点油控制糯米松腴柔润不结不腻,纯白的糯米的馅子,泡松、香糯、滑润感、三味合一。  
汽水包子是汉口的小吃,我走遍全国很多地方,真没发现其它城市有这种包子。  
走出天声街,远远看见斜对面马路的餐馆,红底白字的旗子招牌随风招展,上面写着《手工水饺馆》  
曾记得,上世纪70年代初与省美术代表团赴京参观,在王府井大街吃过机械水饺,厐大的水饺机器像只老虎头,偏平的宽口面向大铁锅。机器后像两只虎耳,一侧放肉馅,另一侧放饺子皮。机器开动时,机械口不停地吐出包好了的饺子,推进沸腾的开水大铁锅中,水中的水饺翻过锅里三道木坎,服务员按数量将饺子捞到搪瓷碗中,递到顾客手上。  
不知是否心理作用,机器包的饺子除了节约了时间,味道真不敢恭维。  
从此再没見过自动化水饺机械的漫延和继续发展。  
今天这里的水饺馆自称手工水饺,必然与其它水饺馆有不同的操作。  
走进水饺馆大门只见四五人与其它餐馆一样在用手包水饺,招牌字中加“手工”二字岂不是脱裤子放屁……  
早点的文化从手工制作转到机械制造,不但失去了那点匠人亲情感,而且味口也往往大打折扣。当人们呼唤手工制作重新再来时,多年断链的手工操作往往成了标榜暴涨天价的由头。  
既是一样操作,这家为何悬挂“手工”大旗呢?是做秀?  
当近距离接触柜台,恍然大悟,所谓手工水饺的表现不是包饺子的手工或机械,而是一位师傅在玻璃柜台的后面,两手持双刀,不停地剁肉馅。  
稍有厨房经验的人知道,剁的肉馅比机械绞的肉馅劲道、味鲜。旁边还挂着一条专用白布条的红字招牌:“前胛肉肉馅”岂不知将肉馅的规格又提上了一个台阶。  
全家来到汉口江岸区的老街我小时居住的附近,记忆中与六七十年前没有多大的变化,只是门面招牌装饰了一层现代化的材料而已。  
这块地方说是过早,其实他们从早做到晚,不仅仅只是早晨一餐,中午也不打烊,一直做到晚上十一点。  
今天我们钻进了吃货的一条大街,一条正宗汉味过早的大街,大街中间还穿插着不少小街小巷,如果把每家做的不一样的食点吃一次,没有三五天恐怕难走出这一条街。莫说吃,就是江岸区式的汉腔也听得特别悦耳亲切,他不同于江汉路的汉腔,也不同硚口的汉腔,这种腔调的语气是湖北小品节目首选的汉式语言,吃货与老板买东西一问一答硬像是进入了小品角色,不信,你来听听。  
饮食餐饮街的铺面,高櫈当桌矮櫈当椅,不需吆喝,坐着的吃货们是最好的广告,客人从屋内端出来的热干面、面窝、油条、发米粑粑、鸡冠饺、鸡汤、糯米鸡、鸭汤,猪蹄煨云豆等是最具权威的产品。  
我对家人讲,中午我们不上酒楼饭店吃饭了,就在这里各人自助选择自己喜欢吃的食品。  
全家男女老小十余人,想吃什么点什么……随来的孩子们都说:“味道真不一样。”  
我对孩子们说:“还是原来的老味道。”  

2023年4月  


易发生,1941年出生于汉口西马路。系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湖北美协会员。有作品发表于《美术》《中国摄影报》《散文》等国家、省、市报刋杂志。曾在武汉举办《城市山水画》个人展览。《记录自己》一书由河北美术出版社出版发行。  湖北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宣传画《为扭转北煤南运而斗争》是黄石第一张向全国发行的美术作品。

《新东西》编辑部

主      编:向天笑   

法律顾问:刘太平  向其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糯米也是武汉人最爱美食之一,它总能打破传统,给你惊喜!
当地人都不知道的老武汉过早街,竟然被我找到了!
武汉旅游攻略之武汉美食小吃攻略
像武汉人一样过早,包吃一年的早餐地图
居然有人说武汉小吃只有热干面?我第一个不服!
第二期来了!只有武汉土著才能找到的30家最好吃的刁角美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