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黄石诗坛]探秘“还地桥诗群”现象


探秘“还地桥诗群”现象

《今日大冶》记者刘婧通讯员石朋庆

327日,还地桥第二届樱花笔会暨《还地桥诗选》首发式举行。一时间,还地桥文化现象在黄石文坛上成为美谈,还地桥诗歌被称为一抹亮丽的独特风景。

自上世纪70年代起,还地桥这片诗歌热土曾涌现出数十名优秀诗人及新旧诗词诗歌群体,其中佼佼者有黄荆、向天笑等人,并先后诞生了《野草》《二仙桥》《仙桥流韵》《桥》四本文学刊物。

如今,随着社会经济的强力发展,诗歌的影响力在普通群众中有所减退,诗歌创作者面临着较为艰难的处境,然而在还地桥地区,其诗歌创作者之多,诗歌作品之丰富,作品质量之上乘,在全国也属罕见。



上世纪70年代以来 先后创办4本文学刊物

还地桥镇素有诗歌创作氛围,上世纪70年代,还地桥镇文化站的黄荆和林春林等人主办了文学刊物《野草》,一批文学青年就此起步成长。后来虽然因为各种原因,《野草》停办,但还地桥的诗人作者仍然在田间地头笔耕不辍。

1986年,田圣堂、黄又平、胡佳禧、胡耀文、陈桂华、田溢文、严绪炎等人共同创办了文学刊物《二仙桥》,这本文学刊物重新将还地桥镇的诗歌爱好者及文学爱好者凝聚起来,使大家有机会聚在一起探讨诗歌文学创作,共同提高,共同进步。

1988年,因为资金不足等多种原因,《二仙桥》停办。2015年,还地桥镇分管文化的党委委员、组宣部长向其猛在征求该镇党委同意后,准备重新创办一本立足本镇,面向全国的较高水平的文艺杂志,与原《二仙桥》编辑胡佳禧、胡耀文等人商量后,很快就组织了一班人马,并拿出了具体方案。随后,向其猛向镇政府打报告,并获得审批同意,确定了新刊物《桥》的创办。

《桥》和《二仙桥》一样是季刊,一年四期。它的创刊将还地桥诗歌带入新的发展时期,该刊的创立加入和发展了很多新鲜血液,如黄美红、毛淑萍、祝雨、叶青等诗人的先后加盟,其中祝雨还是一位90后诗人。

20161月,《还地桥诗选》一书问世,该书收集了18位还地桥诗人创作的300多首诗歌作品,被誉为还地桥镇当下的“诗经”,是该镇生态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无疑该书将是岁月留给后人的宝贵精神文本。

此外,还地桥镇除了新诗创作群体,还有许多诗歌爱好者创作古体诗,他们的诗歌作品被收录在《仙桥流韵》等文学刊物里。



 

各年龄层接力不断 千年古镇涌现诗歌群体

诗歌这种特殊的文学体裁讲求短小精悍、语言简练,没有深厚的文字功底很难有所成就。近几十年来,还地桥这片诗歌热土上涌现出了数百位写诗的作者。

年龄层次上,50后、60后直至90后,接力不断,久盛不衰。他们或有诗歌作品发表在报刊上,或出版诗集数十本。有的成了文学博士、大学教授,其中还走出几位省、市作协副主席。

在大家印象中,向天笑是较早从还地桥走出去的诗人,也是在全国有影响力的诗人。他的诗歌多以爱情诗为主,目前出版的诗集就达10本。

“他是我印象中最深的还地桥诗人”,还地桥镇村官诗人胡佳禧说:“我们那个年代的人除了受向天笑影响外,还受到胡晓光、江雪、饶庆年、王家新等多位诗人的影响”。

这批60后诗人大都是一群农民,往往利用空余时间来学习和创作诗歌。“一旦爱上诗歌,就很难停下来,诗歌具有很神奇的魔力,能够鼓舞人心,振奋精神”,胡佳禧说。

哪怕还地桥文学杂志停办,他们为了生计暂时放下过诗歌,但却没有放弃对诗歌的热爱。2005年,胡佳禧出版诗集《伤口的馈赠》,同年,田圣堂出版诗集《淘,脆弱的女儿》,去年胡耀文出版诗集《聆听花开》。

对于他们而言,诗歌可以记录画面,留住记忆,可以表达对祖国和家乡的热爱,就算他们中大部分人年龄偏高,但对诗歌的热情依然不减,近期还准备着手申报全国新诗歌之乡。



文学刊物走向全国 诗歌渐成一抹独特风景

如今,诗歌的影响力在减退,从事诗歌创作的作者也面临着较为艰难的处境,然而在还地桥地区,一个乡镇写诗的人有如此之多,这在全国都是比较少见的。

    胡佳禧介绍,目前他们已经确认的还地桥诗人有26位,但还有许多年轻诗人有待进一步挖掘。目前这群诗人主要是以乡土诗创作为主,内容写乡村、亲情、土地和大自然。看到喜欢的诗歌就会去摘录,走到哪就会写到哪,无论是在家乡还是在外地,看到好的风景就免不了写一首诗以抒发自己的感情。

刘国平是这群人中年纪较大的,真真正正一辈子的农民,从没离开生活着的土地。他写诗已经30多年,写了200多首,内容几乎都是家乡,由于不会电脑打字,他每一首诗都是一笔一画用手写就的。诗歌是刘国平的精神食粮,不写诗他就很郁闷,他视诗歌为自己的第二生命。“活到什么时候就会写到什么时候,工作养命,诗歌养心。”刘国平说道。

如今,《桥》文学刊物创办一年来,不仅面向全国赠送,也面向全国受稿,刊物里除了收录本地诗人作品,还有全国知名诗人的作品,这本乡镇文学刊物正渐渐走向全国。

“外界评价都很高,黄晓阳、霍俊明、谷未黄、胡雪梅、徐华、李成恩等著名作家诗人也纷纷给予好评和支持”,胡耀文说。不过,《桥》杂志重点还是放在本地,主要刊登的还是本地诗人和作者的作品。

刚刚结集出版的《还地桥诗选》虽然选登了部分诗人的部分作品,但不足以挖掘还地桥镇的诗歌底蕴,据说该镇正筹备较系统地出一套还地桥籍诗人丛书。

诗评人程细权说,作为一个区域小镇,还地桥镇有这样的文学景观很不容易,值得倍加珍惜,也值得黄石文坛学习借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诗歌的卫士
贾浅浅登上热搜 当代诗歌的空洞无物庸俗低下暴露无遗
理论园地:(62)诗歌生活在低洼处
《相信未来》为何被点名批判:名字意味否定现在
读诗‖包苞读郭晓琦《一个有霜的早晨》
《齐鲁文学2016年选》八月份用稿存目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