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黄石诗坛]聚焦“还地桥诗群”现象“我们之间,相见恨晚”
“我们之间,相见恨晚”
聚焦“还地桥诗群”现象
东楚网黄石新闻网(东楚晚报 记者 张晗)人间四月,桃红柳绿,草长莺飞,大冶市还地桥镇樱花园的花儿芬芳绽放,生机勃勃的气息扑面而来。与娇艳花儿同样惹人注目的,是一本刚刚出版的《还地桥诗选》。
一个乡镇,竟出了一本收集18位本镇作者、300多首诗歌的集子,这足够让黄石、湖北乃至全国喜爱、关注现代诗歌的人震惊了。
连日来,记者深入还地桥,看到这片土地上活跃着一群诗歌爱好者,他们对诗歌的热爱一如他们对家乡、对土地、对树木、对河流的热爱,深入灵魂。
从“50后”到“90后”
今年的樱花笔会是还地桥镇举行的第二届樱花笔会,无论是规模还是关注度都比第一届更为盛大。除了有镇政府领导到场祝贺外,不少作家、诗人也亲临现场,这让还地桥本土诗人们格外激动。
“随便掰着指头一数,还地桥写新诗的就有二三十人。”这一点,就连第二次到黄石参加文化活动的著名女诗人舒婷也赞叹不已。
从年龄上看,还地桥诗人群体从“50后”到“90后”。“诗人”身份之余,他们当中既有镇政府干部,也有村支书;既有外出务工者,也有普通的农民。他们有的在教育线工作,有的在媒体行业上班,有经商的,也有种地的。
他们热爱诗歌,认真做着与诗歌有关的事情——办自己的文学刊物,在各大知名报纸刊物上发表自己的作品,开笔会交流写诗心得,不少人还出版过个人诗集。他们中间,既走出了大学中文教授,也走出了几位省、市作协的副主席。
普通农民坚持写诗三十年
今年61岁的刘国平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一辈子都在塘桥村刘舜先湾生活。读初中时,他就喜欢诗歌,读到高一,因父亲病重,无奈辍学务农。“我第一首发表诗歌,是学校的黑板报,题目叫《伟大的祖国》。”一身朴素着装的刘国平说起往事,笑得格外爽朗。
后来,土地到户,家里负担稍微轻一些,刘国平的业余时间都用在诗歌上。“我写诗很简单,看到什么就写什么,母亲割稻子、田间飞来一只蝴蝶,都能写。”自1991年在《中国青年探索诗选》发表第一首诗,刘国平至今已发表40多首诗。
如今,刘国平觉得诗歌就是自己的“第二生命”,他希望能一直写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即使并不“高产”,在《还地桥诗选》中,他依旧有19首诗歌入选。刘国平说,他会不断学习,少出“废品”,多写精品。
除了刘国平,其他还地桥诗人也有着一样纯粹的心。早年曾在《诗刊》发表诗歌的胡耀文,依旧保持着每天阅读、写诗的状态,并在心里默默与其他诗人“较劲”,想要拿出更好的作品;人生第一份稿费只有1块钱的陈桂华,即使外出打工也坚持写诗,这些年,他对诗歌的激情慢慢转为沉思,逐渐成为一种精神寄托。
还有程良胜、向天笑、田溢文、黄美红、张绪平、柯泽华、毛淑萍……他们都是还地桥诗群中,执着而又单纯的存在。
积极创办本土文化杂志
对于还地桥诗群来说,他们要求的不多,只是几张白纸,和一些能够打印的墨汁,让心里的文字活跃在纸上。
这阵子,还地桥文艺季刊《桥》的执行主编胡佳禧正在为2016年春季号《桥》的出版忙碌着。胡佳禧是一个幸福的主编,因为他的杂志从不缺稿子。
《桥》于2015年创办,是还地桥镇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出版的第四本纯文学刊物。在胡佳禧的心中,《桥》是在向更早的《二仙桥》、《野草》等杂志致敬,更是一种传承和延续。
1984年,在还地桥镇文化站工作的胡学军等人创办了全省首家乡镇文学期刊《野草》。很快,《野草》给一大批文学青年提供了舞台,同时也整体提升了还地桥镇的文学创作氛围,黄荆等诗人就是从《野草》中走出来的。为此,《湖北日报》记者还专程来到还地桥采访,并以“野草芳菲”为题发表了一篇文章,引发全省轰动。
《野草》因客观原因停办后,本镇诗人胡佳禧、田圣堂、黄又平等人提议创办文学季刊《二仙桥》。得到镇政府支持。《二仙桥》出刊后,又激起还地桥诗歌爱好者的热情,大家与诗为伍、志同道合。“那时,只要新杂志出版了,我就骑着自行车到处送。”胡佳禧回忆,《二仙桥》连续办了3年后也停刊了。
2015年,还地桥镇诗人、副镇长向其猛分管该镇文化工作,胡佳禧等人提议创办《桥》,很快得到镇政府的允准,还地桥的文化事业又开了新葩。
以诗群形象打造影响力
还地桥诗群人数之多、作品之丰富,在全国范围内实属罕见。
诗人向天笑出生于还地桥镇前湖村,他是还地桥诗群里重要一员,也是较早接触外界媒介的诗人之一。2008年,在一次省级诗歌交流会上,向天笑就提出还地桥的诗歌群体现象。在他的带动和促进下,还地桥籍诗人以群体的形象,在《诗歌周刊》、《黄石日报》、《五彩石》等各大小报刊上出现。此外,由向天笑发起,已经连续举办两届的还地桥镇樱花笔会也吸引了更多目光。
华中师范大学武汉传媒学院中文教师程尚研读了《还地桥诗选》后,写下了一篇近万字的阅读札记,名为《相聚在还地桥诗歌的密林》。程尚认为,还地桥诗群的创作很专业,他们从诗歌敏感、诗歌取材、诗歌构思、诗意捕捉、诗语诗感等多方面进行了全方位探索。在他看来,《还地桥诗选》可以称得上是还地桥镇当下的“诗经”,是还地桥镇生态文明难得的标本,更是岁月留给后人的宝贵精神文本。
“我们之间,相见恨晚。”这是还地桥诗人们聚在一起常常发出的感慨。他们感恩于还地桥的天时地利人和,感恩于身边有这么多志趣相投的老乡。面对诗歌,展望未来,他们始终满怀热忱。
黄石文朋诗友共同打造的微信公众号《新东西》敬请朋友们关注
长按二维码便可关注,或者在微信上搜索xdx20168添加关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一个人最好的状态:物质极简,心态平和,言行收敛
最好的精神长相(深度好文)
智者不辩,仁者不责,善者不评
能成大事的人,都有这3个特征
人生三碗面:情面、世面、体面
失业寒冬将至,要在这5个地方“省钱”,有存款才保命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