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黄石文坛]张品芳的散文《妈妈的牵挂》




张品芳,女,湖北武汉人。1977年毕业于湖北师范大学中文系,中专高级讲师。在省、市级刊物发表教育论文多篇。参与《中专生优秀作文选》、《朝笛》、《语文复习提要》等书籍的编写。曾多次被省、市表彰为"先进工作者”、"优秀班主任"、"优秀共产党员"并获国家物资部"优秀教师"称号。

妈妈的牵挂 

又是个黄昏,我们吃过晚饭又要离开妈妈回黄冈了。妈妈叮嘱道:把手机、钥匙、杯子都拿着,别落下了。在妈妈的叮嘱声中我们走出了家门。妈妈将我们送了出来,等我和丈夫上了车,车开了,妈妈还站在门口的阳台上,目送着我们。车速越来越快,我转头回望,看见妈妈还站在那里挥别,目送我们的车驶向马路远处急驶的车流中……  

这样的离别场景,一年年走过春夏秋冬有多少回,我也记不清了。回望中,我感到妈妈日益衰老,妈妈再也不是年轻那会,炯炯有神的大眼已失去了光泽,娇健的步履也变得迟疑缓慢。然而在回望中我却日益深切的感受到了妈妈温暖的爱意;在挥别中我体会到了妈妈那份牵挂儿女们的心……  

随着急驶的车轮声,脑海也翻腾起来,无法平静。想着年迈的妈妈还在为我们姊妹们操心,想着妈妈为我们的家辛苦奋斗了一辈子,到现在还没个安稳的住所,心里不是滋味。  

妈妈今年虚岁九十,虽然老迈年高,但她的心理年龄还是年轻的。她的心里,不仅还像以前那样心里满满装着的还是她的儿女,更添加了每个儿女的家,更添加了对孙儿辈的牵挂……  

妈妈一生要强,在我的印象中,她总是忙忙碌碌,好象没好好停息过。白天上班在单位妈妈是操作能手,年年评为先进;晚上下班回家操持家务,洗衣做饭,照顾我们姊妹五人。妈妈常常是披星戴月,别人熟睡了她还在洗洗涮涮……为了我们,为了我们的家,妈妈操碎了心,吃尽了苦头;为了这个家,妈妈付出了平生的心血,耗尽了她的青春年华。她是我们家的忠实的捍卫者,坚定的守护神。  

妈妈一生,饱经风霜,历经磨难。五十年代初,妈妈随父亲从小集镇来到汉口这个大都市打拼。刚到武汉上无片瓦,下无栖身之地。为了生存,他们辗转租住于汉口武昌等地。凭着勤劳双手和不畏艰难的吃苦精神,从180元买的棚户房,几经改造重建,到后来建成四层的楼房,为我们创造了一个温暖的家。那座小楼的一砖一瓦,(现房子已拆迁)都铭刻着父母的艰辛,尤其是我们的妈妈。  

妈妈从小就养成了吃苦耐劳、勤俭持家、善良贤惠的性格,宁愿自己吃苦,也不让他人受罪。她的童年、少年时期,恰逢外国列强入侵中国,举国民不聊生。她早年丧父,未成年的兄妹七人,生活在阳逻小镇上,无田无地,仅靠做鱼丸小生意,艰难维持一日两餐的基本生活。她小小年纪就常常帮人做杂活。如在酱园穿萝卜剪皎头;剥烟头粘烟盒卷烟。尤其是去金台背米到阳逻卖,单程25华里,一个来回就是50华里呀,只为背十斤米能够赚得一斤米,小小年纪,她就不得不挺起脊梁,扛起重负,为那一斤米而奔波。割柴草更是经常的事。当时有钱也难买到煤炭,每天做饭少不了柴草,煮丸子也要它。因此消耗量很大,只要不做别的事就要去割柴草。到了十五六岁,做丸子全是她掌作,还要纺棉织布。上学读书,想都不敢想。只是后来扫盲妈妈才认识了点字。  

在城市,仅靠父亲一个人的薪水,很难维持一家人的生活。妈妈只得到处找临时工做。她到江边当过搬运工,在纺机厂、塑料厂、车辆厂都当过临时工。大办钢铁时还挑过煤,捶过煤渣。  

1959年10月,我的大弟弟出生不久,武汉长江织带厂招熟练工,工作是踩机头。妈妈一试就应聘上了,结束了到处打零工的历史,成了一名正式的纺织工人。到工厂上班后,家务事的负担就更重了,没有婆母的照顾,也没有姑嫂的帮衬。妈妈上夜班,父亲在家照顾小孩,等妈妈回来,弟弟睡的摇窝已经被尿成了河。妈妈常常是夜深人静还在洗衣做饭料理家务。早上上班,妈妈手挎竹篮装上米带到厂里去蒸,我们放学就到厂里去吃饭。有时还把我们托付给隔壁的聋妈妈照顾。  

为了给全家人安个窝,1956年,我妹妹出生20天,经父亲同事介绍,花了180块钱,买到一间板棚房。当时在坐月子的妈妈,跑房产科办过户手续,并随父亲从武昌积玉桥一担箩筐步行搬家到徐家棚。  

终于有个属于自己的家了,但生活的憧憬还是刚刚开始。父亲不辞劳苦,下班就到江边捡别人废弃的砖,拖到我家房屋的旁边空地上,后来在房产科贷款150元,又找亲戚家借了150元,爸爸妈妈又将那一间棚子翻盖成两间平房。1984年又在原地上做了二层的楼房。  

这次做房子父母亲累得够呛。哥哥在单位找人来做的,虽然少要工钱,但是时间得由他们定,所以工期拉得很长,妈妈要招待他们吃喝,做饭、搬东西,那些笨重的材料,只能一个房间一个房间地挪。夜深时别人都已休息,妈妈一个人还要在外面捡撒落在街上的砖头。1998年由于房产科挨着我们家后门做房子,将我家的房子压裂了,就在隔壁为我们家还建了四层的楼房。当时整栋楼房的装修,都是妈妈一人招待工人们吃喝的。  

那阵子妈妈又一次累得直不起腰。是妈妈勤劳的双手缔造了我们的家;是妈妈坚韧的性格培育了我们的家;是妈妈博大的胸怀润泽了我们的家。  

妈妈本来在1980年退休,为了让小弟顶职,她拖到82年才退休。退休后还在街道居委会做早点,拿点补差补贴家用。那时退休工资很低,加上两个弟弟都下岗了。弟弟们下岗后学着做生意,他们常常出门在外,妈妈着实为他们担心,经常夜不能寐。无论是白天还是晚上,听着大门的动静,妈妈就急忙出门守望,时刻牵挂着。我的侄儿侄女,都是妈妈帮着带大的,弟弟弟媳不在家,妈妈为他们洗晒衣物,倒屎倒尿。我和妹妹的女儿,也是妈妈带到上幼儿园。  

妈妈年纪大了,不能做重事,除了照顾小弟和侄儿,做家务洗衣做饭外,还为我们做棉靴、棉拖鞋。我们姊妹五人,每家每人都有妈妈一针一线缝做的冬夏两季的拖鞋。  

妈妈生活极节俭简朴。再苦再难从不开口向儿女要一分钱,自己更是从不乱花一分钱。衣服穿了一年又一年,过年也舍不得买件新衣。我们要给她买,她却总是说:“有,别太浪费了。”吃也舍不得吃,早上过早从来舍不得花钱,常吃点红薯充饥,日常剩饭剩菜更是舍不得丢弃。  

但是过年时,她就舍得买很贵的蔬菜。每年过年,我们都能吃上妈妈一人多日辛勤准备的丰盛年夜饭。妈妈总是累得腰都直不起来。再苦再累,只要看见我们姊妹都回去了,她也很欣慰。  

除夕晚上,大家围坐在妈妈为我们准备的火盆旁,烤着喜欢吃的香喷喷的糍粑,享受着妈妈为我们准备的美味的点心。那种时候,我就觉得我还是儿时的我,妈妈还是我儿时的妈妈,其乐融融的家,给了我们种种祈盼与憧憬。  

我在黄冈工作,每年回家就美美地休息好多天。隆冬时节,常常是妈妈早早起床,把炉火生起旺旺的,做好了午饭我才起床。妈妈让我享受着无私无怨的母爱。人说回家的感觉真好,我觉得有妈的感觉更好。每次我去武汉,不管是办事还是回家小憩几日,都有妈妈的守候,妈妈让我享受着家庭的温暖和甜蜜,我感到很满足、很幸福。  

妈妈性格刚强坚韧,有什么事宁愿自己扛着忍着也不愿麻烦他人。有一次我们回去发现妈妈神情异样,说话动作很不自然,问起才知道是落枕多日了,妹妹大意天天去也没发现,她自己不舒服也不说,拖了好几天直到我们回去才发现。第二天我们联系专家医生,叫弟弟送她去就医,一针当时就得到缓解,数日后全癒。妈妈就是这样,生活中遇到什么难事尽量自己忍着忍着再忍着,总不想麻烦拖累任何人。  

年轻时,妈妈和她的老姊妹在一起聚聚玩玩,都有各自家庭牵掣不能尽兴,总盼着念着相聚的日子。可如今小舅妈有病行走不便,总想妈妈到她家小住聊聊唠唠,亲热亲热。可妈妈去了陪着坐坐聊一聊玩下就要打道回府,不管众表哥表弟表妹们邀请挽留,她都一并拒绝,说自已年龄大了,不能给别人添麻烦。  

记得2013年那年的年夜饭,我们是在餐馆里吃的,但是妈妈还是在家准备了好多年货。那年妈妈已是85岁的高龄,岁月的风霜已染白了她的头发;时间的印记已刻在了她的脸上;生活的重担已压弯了她的脊梁。春节过后,我们都走了,只有大弟弟他们在家。妈妈感到身体不适,但她还是忍着,不愿意上医院。大弟媳照顾她,为她送吃的,常常下楼问情况,决定带她到医院。可妈妈怕上武昌的医院路远费事,怕给儿女们添麻烦耽误了他们的时间,自己独自一人就近到附近的医院看病。直到后来卧倒在床起不来,万不得已,她才去住院治疗。住院治疗有一点好转,她就坚持自己动,不用子女帮忙,她总念叨着:“把你们搞病了不得了。”  

妈妈,这就是我们的妈妈,到这个时候了,她想的还是她的儿女。  

妈妈一生总是为儿女们操心,我们小的时候,她愁着怎样把我们养大;我们成人了,又愁着为我们安家;我们安家了,又愁我们的生活过得好不好……我们这一辈子都是妈妈的牵挂。  

小的时候爸妈就是我们的依靠,可现在我们已是年过半百,父辈也日益衰老。年迈的妈妈现在不仅仅牵挂她的儿女们,而且更多的是依赖着她的儿女们。几天没见就着急。今年三月份,妹妹带着她的女儿和外孙来我家住了一周,在这一周里因为忙着照顾大的和小的,没及时跟妈妈打电话,白天忙晚上记起打电话已很晚了,又怕打扰妈妈休息。在那几天里,妈妈心里七上八下,猜疑着是不是有什么事,是不是小孩病了?她忐忑不安的找人打听,妹妹怎么还没回去?妈妈平时几乎每天都要和妹妹见面,隔了一周没见她就担心。弟弟那周因病也没去妈妈那里。  

妈妈常为她儿女的事夜不能寐。可我们做儿女还不能做到“你把我养大,我陪你变老"。常常因工作子女之由而忽视了老人的感受。虽然妈妈从不埋怨责怪我们子女什么,心里总牵挂着我们,只要我们没事她就高兴,她就安心,可我们是不是时刻牵挂着她、知道她的所需所求所愿呢?        汽车平缓停下来,丈夫一声“到家了”,把我思绪扯了回来。我赶紧上了楼,给妈妈打个电话,报一声我们已平安到家了,免得妈妈牵挂!  

2017.4.24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时代印记/王新
征文20丨回家,回家
【原创】孔芬瑞:珍贵的照片
那逝去的温馨时光
人老了,如果兄弟姐妹之间不再亲近,就要做好以下几件事
家有泡桐树的日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