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黄石文坛]赵咏秋纪念奶奶逝世30周年的散文《一位三寸金莲的丰碑》之一:回到老家



赵咏秋,女,汉族,湖北大悟人,原民盟黄石市委主委,1953年10月出生于湖北省蒲圻市,1982年1月毕业于武汉工学院(现武汉理工大学)金属材料及热处理专业,大学学历,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九届、十届全国人大代表,十一届省人大代表。历任冶钢集团科技部部长,钢研所所长,董事会专家委员会主任,黄石市监察局副局长,黄石市政协副主席。

一位三寸金莲的丰碑

又感受十月的初寒,又进入十月的难眠。今年10月18日,奶奶离开我30周年了,冥冥中总会听到声声呼唤:“秋,秋——”眼前呈现的是老家的老屋,一位老人侧着身子,横着小脚,一步一步挪下台阶,然后迈着碎步,颤颤巍巍地走向门外。她满头银发随风舞动,瘦小的身躯挺拔刚毅,面容慈祥,声音温软——哎,是奶奶喊我回家吃饭?洗澡?睡觉?从懵懂记事起至我离开老家上大学,我就在奶奶的呼唤中慢慢长大,三十多年的亲情融入了我的灵魂,镌刻成此生让我最感亲切、最动心弦的音像画卷,辉映的是我赖以成长的生命养分之源。  

奶奶生于公元1901年(清光绪27年),按清朝的规矩自幼缠足,是一位地道的三寸金莲。她迈着这样一双弱不禁风的小脚从清光绪走来,一路穿越宣统、民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几个朝代,一直走进新中国改革开放后的1987年。她还迈着这样一双弱不禁风的小脚,从河南的童养媳逃荒到湖北黄站镇嫁人安家,经历了兵荒马乱、青年丧夫,独子从军,长期缺医少药,历经凄风苦雨,却顽强的活到86岁,成为我国坚守到最后一批的稀贵的金莲老人。  

1953年我出生了,那年奶奶52岁。自此她倾其一生所爱养育我这个长孙女,为我提供生活和精神的双重营养沃土,培植我健康成长直至上大学深造。奶奶以弱小的身躯引领我走向人生的光明大道,造福并庇荫着我及我的后代。  

一、回到老家  

1956年的一天,三岁的我被欢乐嬉笑声吵醒:“你回老家了啊~”“来,我抱抱~”我惊奇地环顾着陌生的乡村,陌生的面孔,许多叔叔嫂嫂围着我逗乐,我胆怯的把脸藏到奶奶的怀里。从那以后我就与爷爷奶奶在老家相依为命。  

我从哪里来,为什么到了这个老家?后来有小伙伴问我:“为什么有些大人把你叫做扑球(蒲圻)的孩子?”“你怎么没有父亲母亲只有爷爷奶奶?”“你怎么没有兄弟姊妹?”我什么都不知道。  

一次,爷爷的一位朋友来家造访,爷爷讲述了我的故事,我才知道,1953年我出生于蒲圻县城(今赤壁市),一岁半时妹妹出生(后来又有了三个弟弟,这是后话),母亲就把我交由奶奶照顾。1956年爷爷奶奶把三岁的我徒步抱回老家大悟县黄站镇刘家湾抚养。在刚解放不久的那个年月,在崎岖而窄小的马路上,没有汽车,小脚的奶奶和大脚的爷爷一起,肩挑箩筐,手抱幼孙,从蒲圻走到武昌,乘船过江,再从汉口走回老家大悟县黄站镇,基本贯穿整个湖北。回想起来,几百里路的跋涉啊,奶奶的那双小脚遭遇了怎样的磨难?可是,爷爷奶奶开心的你一句我一句,从蒲圻到黄站镇的沿途地名记忆犹新,如数珍宝,含笑的眼睛里透露出老人家对那段历程的愉悦和难忘。自此我明白了自己的来历。  

后来我还听说,我的父亲是独子,十岁外出学做烟匠,十三岁投奔李先念领导的中原地区新四军第五师当了红小鬼,之后20多年没有音信,解放后才取得联系,奶奶为此哭伤了眼睛。爷爷奶奶到晚年才抚养了我这个小孙女,视我为掌上明珠,无比疼爱。难怪两位老人有时发生争吵,见到我来了,争吵就会戛然而止。  

我的孩提记忆是那样快乐:在奶奶的大襟衣服里面打滚,躲猫猫,吃奶奶做的饭菜,偎在奶奶怀里睡觉。有时奶奶上山归来,口袋里还会装着几颗野草莓或丫丫篷(谐音,野蔷薇的嫩枝,可以吃,很甜)。爷爷还专门为我在菜园种了一棵硕大的栀子花。初夏,我家的盆盆钵钵养满了白色的花朵儿,满屋飘逸着栀子花的浓郁芬香。我还喜欢给自己的长辫子一节一节的插上栀子花,跑到外面去炫耀。  

“秋,跟奶奶上山去玩。”春天来了,我尾随奶奶到村后山坡去看稀奇,只见奶奶提着竹篮,手里拿着一把小铲子在地上寻找着,挖着。  

“奶奶,你在做什么呀?”“我在挖地菜。回家炒给你吃。”“奶奶这是什么?也可以炒菜吃吗?”“这是南瓜头(蒲公英),是喂猪的菜,这是蝌妈叶(车前草),不能炒菜吃。”“奶奶这是什么?真好看!”“这是野菊花,那是金银花,这是狗尾巴草。”  

“这个呢?”“这是娥儿长,吃了不想娘。那是糯米砣,吃了不想儿”……“哦,离开娘的孩子吃这个野菜就不哭了吗?”我等着奶奶的回答,奶奶却突然神情黯淡,低头不语。奶奶自幼远离了自己的娘,再也没有见过面,也许她想起了自己的娘?我心里也生出几分惆怅。  

不过,我很快就高兴起来。原来山上的野花野草都有着各自的名称,它们挂着晶莹的露珠,迎着太阳摇曳着,美丽而充满生机,我喜欢上了这些花草,连同它们头上成双成对飞舞的漂亮蝴蝶和蹦跶的青蚂蚱。我把它们当成我的自家小花园,小心的呵护着它们。  

“爷爷,我种了一片花园,我的花开得真好看!”爷爷惊奇的问:“在哪里?带我去看看。”我领着爷爷来到一片茂盛的草地,上面开满了各种漂亮的野花,爷爷一看失望的说:“喔,原来是野花,尽骗我。”回来爷爷就对邻居们说:“我还以为她真的种了花园,原来是一片野花。”大家都被逗乐了。  

夏天来了,我惊喜的捕捉着大自然的多姿多彩。蜻蜓伸展着五颜六色的透明翅膀,成群结队在水塘和水田上方款款飞旋,不时将尾巴在水面上点一下,我高兴地喊叫着:“奶奶,好多蜻蜓,真好看,我想捉一只!”奶奶赶紧在竹篙一端绑一个用细竹篾弯成的圆框框,举起框框对着蜘蛛网一捞,框框就蒙上了一层蜘蛛网,然后教我去网蜻蜓,一下就可以网几只。蜻蜓扑闪着美丽的翅膀想逃出束缚,“它们好可怜啊~”我和奶奶赶紧放走了那些蜻蜓,我只想观看,不想再捉了。  

“秋,来看看这个。”夏天的一个晚上,奶奶将我带到草丛前,我惊奇地发现草丛里挂满了亮晶晶的小虫子,一闪一闪的发着亮光。“哇,奶奶这是什么?”“这是夜花虫(萤火虫),白天在太阳下面看不见,黑夜才能看见。”奶奶摸出一个小瓶子,教我捉两三只夜花虫装到瓶子里面,带回蚊帐里面仔细观赏。“奶奶,是它的屁股后面在发光。”奶奶微笑了。“奶奶,夜花虫在瓶子里怏怏的,屁股也不太亮了,它们会死吧?”奶奶赶紧把它们放走,我也睡觉了。  

那时的老家不用农药,各类小生灵与人共存。对人侵犯最大的是成群飞舞的蚊子,使劲呼吸就有蚊子吸入鼻孔。黄昏来临,大人们就在村前的场地里点燃艾蒿扎成的大烟把,用清香的烟雾驱散蚊子,大家就在烟雾里吃晚饭、乘凉、聊家常,我和小朋友们会在烟雾里疯着闹着。我很喜欢夹在大人中间乘凉了,沐浴着柔和的月光,听田园里庄稼的絮絮低语和此起彼伏的蛙鸣,在满天的繁星里辨认北斗星、启明星、梭子星,听奶奶讲牛郎织女的故事,浮想着天宫的神秘。  

“天河到屋脊,有谷吃。”我随着奶奶举头观望,天空上一条巨大的天河贯穿南北,每日以不可察觉的缓慢速度从东往西一点点移动着,初夏时呈现在东边,初秋时就移动到了苍芎顶部(屋脊上方),此时就是稻谷的成熟期,农民们就可以开镰割稻,我们就有新米吃了。就这样,我跟着奶奶在娱乐中学习大自然的知识,接受着传统文化的熏陶。(未完待续)  

[黄石文坛]哭别谢玉龙老师/赵咏秋

[大暴雨特刊]赵咏秋的诗《儿啊,娘心疼你》

[大暴雨特刊]赵咏秋的诗《天破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9旬老人住百年老宅,幼年裹脚成三寸金莲,赶集常引人围观
朗读||婆婆的三寸金莲
三寸金莲“小脚
小脚奶奶
三寸金莲,最是情痴——四奶奶的故事「有故事的人」
稷山 赵志新//奶奶夜色里的那盏小提灯 (连载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