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黄石文坛]李全修童年琐忆之二十四《看长江》




李全修,出生于1940年,武汉市汉南区人。1960年于黄石师专毕业后分配至刚创办的黄石市教师进修学院(黄石教育学院前身)担任中文教师。1962年进修学院下马,进入大冶师范学校,先后任教员、教研组长、副校长,直至退休。被评为湖北省语文特级教师,全国语言文字先进工作者,获曾宪梓奖;曾参与若干项省级中师教育研究课题,发表若干论文并获奖,主编《语文教学艺术》一书获中国教育学会语文教学法研究会1991-1993年度著作二等奖;曾被《师范教育研究》作为首位封面人物。

看长江

我的家乡坐落在由长江冲击而成的一片平原上,长江是孕育这块土地的伟大母亲,六百多年来她一直在哺育着这片土地上的人民,水洪口的儿女都对母亲长江怀有天然的深情。  

长江就在我们身边,距离我们不过一箭之遥。从我家向着东方走过一片茂密的树林,登上长着离离青草的江堤,就可以望见涛涛滚滚的长江了。在长江和江堤之间,是一条伴随江流向着远方蜿蜒伸展的银色沙滩,像是给长江镶着的一条银色锦带,在阳光下闪着细碎的金光。在银色沙滩的外面是一条同样蜿蜒伸展的黑色锦带,那是被江水刚刚泡过的湿润的沙滩。长江就在两条锦带之外奔流,发出一阵一阵深沉的涛声,就像是一个巨人在深沉而均匀地呼吸。  

在风和日丽的晴朗日子,我常常邀约两三个伙伴一起去看长江。登上长堤,看见长江了!我们立刻兴奋起来,欢呼着顺着堤坡向着银色沙滩冲过去。到了沙滩,立即两脚一甩,蹬掉鞋子,赤着双脚在沙滩上跳跃、奔跑、打滚,尽情地放纵自己。踩着、躺着柔软的暖洋洋的沙滩,身心得到彻底放松,感到从未有过的舒泰。  

在银色沙滩上疯够了,再向黑色沙滩走过去。踏上湿润润的黑色沙滩,一股清凉立刻从脚板沁入心底。刚被江水冲刷得像玻璃一样平整的沙滩,留下了我们一双双小小的脚印,不一会脚印中就沁出了水。于是再各自找一块更干燥的地方,转着圈子踩呀踩,踩出一个个大凼子,比赛着看谁踩出的凼子大,沁出的水多。  

在两条锦带上玩够了,再提着鞋子,爬上江堤斜坡,伸开四肢躺在绿茵上,享受着阳光的抚摸。如果江面上出现了什么吸引人的情景,就立刻坐起来,指点着,议论着,争吵着。  

那时,长江虽然早已是黄金水道,但在我们那一带好像从未出现过千帆竞发的热闹景象,也少见“出没风波里”的江上渔者。长江常常是寂寞地流着。吸引我们看江的主要有三种东西:一是江猪,一是木排或竹排,一是像楼一样高大的洋船。  

被我们和村民叫做江猪的,实际是江豚。那时江中江猪很多,常成群结伙出现在江心。一般以七八只左右为一群,或顺流而下,或逆流而上。它们在江中一起一伏,就像叩头作揖一样,激起一蓬蓬白色的浪花,煞是好看。因为距离江心较远,我们从未见过它们的真容,只知道他们个头大,黑色,群体活动,在江中叩头作揖,一沉一浮。根据“江猪”的称谓,我们想象它们大概像猪,是一群会游水的猪。也没有听过村里大人有谁见过江猪,大人大概也和我们一样把它们想象成会游水的猪,不然为什么都叫它江猪呢?每次看到江猪群戏,我们都会全神贯注,紧紧盯着它们,直到它们不停地叩拜着、消失在我们的视野里。在我们村里,效仿着江猪的一起一伏,小朋友居然还创作了一种游戏,常常玩得黑汗水流。  

自从离开家乡,六十余年来再也没有见过江猪群戏的情景了。江猪啊,你们都到哪儿去了呢?  

江上不时有木排(或竹排)经过。这也是我们爱看的一景。木排经过时常常擂鼓,据说鼓声可以驱赶水中妖邪,保佑木排平安。只要听到闷闷的鼓声从江上飘过来,我们小伙伴就会立即飞奔到江堤上,手搭凉棚向江上张望。这种木排可不像一般小小的木筏、竹筏,木排都很长,一节一节地连成串,就像行驶在水上的列车。木排上都搭着竹篷,可供居住,烧火做饭时还会飘出缕缕白烟。若是天晴,还会看到上面晾着的衣物。木排没有动力,也没有人划桨,它只是借着水流缓缓前行。木排上的主人主要是男将(我们那里称成年男人、丈夫为男将,称成年女人、妻子为女将),有时偶尔也有女将和小孩。他们似乎很悠闲,看见岸上有人在看他们,也横排着看岸上看他们的人,这时,岸上与排上常常会互相招手致意。听说木排是从湖南洞庭湖一路飘流下来的,不分昼夜,风雨兼程,排上的生活应该很辛苦也很寂寞,我们这些不知生活艰难的孩子,却十分羡慕他们这种江上漂泊的生涯。  

有几回湖南木排在我们水洪口江边停了下来,木排上的男将都用黑色或深蓝色的土布一圈一圈地裹着头,像顶着一个大盘子。他们把摆在排上的水缸、坛坛罐罐、陶钵陶碗以及粗瓷器皿,搬到岸上排列着叫卖,说着我们听不懂的湖南话。村里的姑娘婆婆们闻讯赶来,扳着想买的器皿上上下下里里外外地仔细打量,还逐一地用手指轻轻敲打,侧耳听着器皿发出的或清脆或沉闷的响声。我们孩子则围着跑过来跑过去,凑着热闹。这时,一向岑寂的江边顿时变得热闹起来。  

我们看江的第三个兴奋点是看上、下水的轮船。村里人们无论大人小孩都把轮船叫做“洋船”。洋船经过的时候,往往要“拉位子”(当时土话把鸣笛叫拉位子)。所以就像听到江上鼓声就知道是来了木排一样,听到“拉位子”就知道是有洋船经过,就立刻跑到江堤上去眺望。  

当时跑重庆的轮船充其量大概只在千吨左右,但在我们只见过木船的小孩眼中,这可真正是庞然大物。令我们困惑的是,本地的帆船或小划子都是木头做的,所以能浮起来;洋船却是用铁做成的,那么重,在江里却居然没有沉下去,你说稀奇不稀奇?而且洋船那么大,船上还有几层楼房,装着那么多远远看过去只有几寸长的男男女女,他们还对着我们岸上的人招手哩,你说稀奇不稀奇?这些坐船的人是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呢?他们跟我们村里的人有什么不同呢?大人口中的汉口、重庆这种大码头、大城市,长成什么模样呢?少年的思绪在跟着洋船一起飞,在心中按照自己的想象描绘着未知的世界,未知的事物。  

有一回,一艘从重庆开往汉口、上海的洋船居然在水洪口村外的江中搁浅了!村里有船的人家,划着小划子,把船上的乘客都接到了岸上,又被带到村中。这下子可让我们见识了城里人的模样。许多女人烫着头发搽着胭脂涂着口红,穿着各式各样花花绿绿的衣裙,男人则或穿西装或穿长袍,有少数还握着文明棍(拐杖)。这些人有些在几家茶馆里坐着喝茶,打着一种比本地“上大人”纸牌宽得多的花花绿绿的洋纸牌(扑克),更多人则在村中徜徉着看风景;更有成双成对的男女挽着胳膊在村道上漫步,让村里的小脚婆婆惊骇不已。这种情景真可谓是现代文明与传统文明的一次意外的碰撞。  

啊,长江啊,你不仅是养育我们的母亲,也是给我们进行洗礼的导师,你用一幅幅画面扩大了我们的眼界,激发了我们的好奇心,开发着我们的智慧,引导我们认识新事物,憧憬着未知的新世界。  

晚年回忆起看江难忘情景,也留下了三首打油:  

看江猪  

江边指点看江猪,结队江猪正起伏。  

归去群儿效其状,肩头俯仰乐何如。 

湖南木排  

相衔迤逦出潇湘,千里从容过汉阳。  

阅尽春江好风景,桃花鼍鼓向维扬。 

看洋船  

笛声引我到江边,遥望中流载客船。  

目送楼船天际去,心随流水出乡关。  

[黄石文坛]李全修童年琐忆之一《猪朋友,猫朋友》

[黄石文坛]李全修童年琐忆之二《杀鸡歌》

[黄石文坛]李全修童年琐忆之三《一首宝塔诗》

[黄石文坛]李全修童年琐忆之四《摸鱼和钓鱼》

[黄石文坛]李全修童年琐忆之五《积攒香烟画片》

[黄石文坛]李全修童年琐忆之六《吃酒席》

[黄石文坛]李全修童年琐忆之七《学珠算》

[黄石文坛]李全修童年琐忆之八《钉门槛》

[黄石文坛]李全修童年琐忆之九《我的抗日经历》

[黄石文坛]李全修童年琐忆之十《听说鬼》

[黄石文坛]李全修童年琐忆之十一《桩尾巴看娘》

[黄石文坛]李全修童年琐忆之十二《讲善书》

[黄石文坛]李全修童年琐忆之十三《送祝米》

[黄石文坛]李全修童年琐忆之十四《串乡杂技:猴把戏》

[重阳节特刊]77岁老人李全修童年琐忆之十五《串乡杂技:小姑娘吊辫子》

[黄石文坛]李全修童年琐忆之十六《乡村文艺:舞龙灯》

[黄石文坛]李全修童年琐忆之十七《乡村文艺:采莲船》

[黄石文坛]李全修童年琐忆之十八《乡村文艺:舞蚌蛤》

[黄石文坛]李全修童年琐忆之十九《乡村文艺:打莲湘》

[黄石文坛]李全修童年琐忆之二十《洋人大笑》

[黄石文坛]李全修童年琐忆之二十一《生病》

[黄石文坛]李全修童年琐忆之二十二《打摆子与大肚子病》

[黄石文坛]李全修童年琐忆之二十三《自然之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望江而叹
家住长江边
话说武汉 | 鹦鹉洲尾话长江 乘凉大桥江猪玩水
左军 || 与江有缘
江边记忆
忠县老河坝的帆船,如今只能梦中相见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