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黄石诗坛]卢圣虎诗歌印象:诗者生命的坚守和轮回/卢梦


卢圣虎,湖北洪湖人,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期出生,武汉大学历史系毕业。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黄石市作家协会副主席,著有诗集《天籁中的偶然》《若即若离》《玻璃患者》等多部。现居黄石。

卢圣虎诗歌印象

诗者生命的坚守与轮回

——兼论卢圣虎诗歌中的三个形象:异乡人、玻璃患者、通透者

文/卢梦(湖北师范大学)

        在卢圣虎的诗歌中,没有宏大叙事,他只为自己写作。正如他在《诗歌的个人年度小结》中写的“所谓凡心一动,格局必小。”博尔赫斯说过:“我写作,是为了我自己和我的朋友们;我写作,是为了让光阴的流逝使我心安。”对于纯粹的写作者,他的话可以让我们回归内心,除去浮躁和功利。正因为如此,卢圣虎把对生命的一切体验融入到诗里,写自己内心。坦诚而言,他的诗歌并不是所有的我都读过,也并不是每一首我都能读懂,但我几乎读完了他在个人公众号《三味诗文》里刊出的所有诗歌,这些他所精选的诗也代表了他诗歌的生命力。

异乡人——挣扎于虚无家园中的他者

       在《三味诗文》里,诗人形成了自己的语义场,尽情地断句写诗、以诗会友、喝酒聊天,由北到南、酣畅淋漓。诗人在这个时代是幸运的也是不幸的,所谓“国家不幸诗家幸”,那种矛盾感如在昨日,深深切切。现今已然不是海子的时代,诗人纷纷流落凡间,那些还能坚持用自己的语调运用现代诗歌形式去写周围的人和事以及自己内心故事的人是纯粹的,毕竟他们能够在这喧闹的世界里找到自己的精神寄托。

       作为从乡村走出的诗人,卢圣虎很大一部分创作灵感来源于对故乡的思念;作为一个城市人,其身上并未掸去泥土味。诗人常常试着在乡土与城市之间寻找一个连接点或和谐点,但也仅仅是尝试而已。在卢圣虎的一首《城市与农村》中,城市与乡村的鲜明对比,不仅是诗人在审视了自身关于城市与农村之间关系的体悟,更是对当下所有处在城市与农村两个场域之间的在场者们心态的一种普遍式叙述:“城市嫌院子太吵了/平日里总喜欢往农村跑/农村嫌家里太穷了/挤铁皮也要去投奔城市”。在这种城乡二元对比的追求中,诗人写下的是整个时代的状态,诗歌不再是自叙语而是一种对时代的大书写。对时代以及所处城市的印象,诗人比任何人都敏感。对城市的温度,这个群体应该是有最深切体会的,但诗人感觉却是冰冷的。因为城市无法安放那颗不羁灵魂,他写乡村:“我穿过亍字乡村/只见鱼虾蟹甲浮动/麦稻由绿变黄/蛙声提示我夜已深/鸟鸣叫醒我该看看田园/人生难舍难分的牵挂/还是在故乡”(《返乡记》)。通过鲜明对照,二元对比在诗人的笔下一览无余。但在诗歌的最后,诗人还是对二者关系的和谐互动寄予希望:“农村看到城市很温暖/城市看到农村很亲切”。对于诗人而言,城市是来处,乡村是归途。从来处到去处再到来处,是每一个人不可逃避的归宿,在来处与去处增添些亲切与温暖,亦不是所有人在人生旅途上的努力吗?

       记得有句话,乡村容不了肉身,城市安放不了灵魂。在乡村,诗人总能缓缓地低语家乡的人和事。在卢圣虎有关家乡的诗歌里,《戴家场脸谱系列》里那些平凡甚至不入流的面庞在他笔下,异常生动、淳朴与亲切,阿红、吴小三、何老板、韦老五……每个人物身上透着一股诱人的烟火气,在《织毛衣的阿红》中:“看到儿时的美食和镜中的白发/她想尽快回一趟老家/收藏起最美的光阴。”也许,“阿红”不仅是诗人笔下活着的人物,更是所有对少年懵懂有所回忆的中年人共同追忆的一个少女符号。在《我和老五的约定》中:“相约返程后抵足共眠/为了儿时一碗热干面/后天不见不散。”以及在《韦老五》中:“偶尔即兴唱摇滚说段子/一口家乡土话常让人笑出泪来。”老五在江湖中闯荡,自由不羁,他不愿意与“畜牲”打交道,天南海北,把自己淹没在灯红酒绿与世俗的快感之中,这种对自由的无忧追寻是与诗人的精神相通的。

       在故乡中,诗人笔下的另一个群像则是亲人。是儿子、丈夫、兄妹、父母。这一类诗歌,是诗人诗歌写作的起点,他把处女作献给了《亲情》。这里有妹妹:“妹妹把日月织进毛衣/寄给我/我却只能读懂她的夜/昏烛,羊角小辫/哦,/黄土地上/一束光明”;这里有哥哥:“哥哥踏响了青石板/在小车的空隙里来回走动/富人们用脸孔或钱包/玩笑着社会/哥哥用笑和脊梁/换来我的一切”;以及父亲、母亲:“夕阳是他阴郁的脸/蒿草总把他淹没/父亲总穿着一身泥土/却把我打扮成太阳”、“母亲的心/被亲人涂画在家里/因此她从不远行/因此她总唠叨/外面的世界只有父亲和日月/母亲煮熟了日月/把日留给孩子们/把月夹给父亲”(1992-12-10发表于《武汉大学报》)。这首组诗透露出四种不同的情绪,象征光明与希望的日月意象反复出现,成为诗人联系亲情的笔下纽带,又在各自不同的对象中呈现出细微差异与微妙情绪,与妹妹的诗极似兄长对一位少女的呢喃轻语,干净、透彻;在诗人眼中,穿着一身泥土的父亲就是“太阳”照亮自己前行的路;而在父亲眼里,诗人就是他在田里守望着的即将升起的太阳;母亲的世界里只有日、月以及除自己以外的丈夫和孩子。总体看来,诗人早期的诗歌较为质朴、灵透,对于诗歌个别字的嵌入,细细揣摩特别有意味,如“煮”、“留”、“夹”三字,“煮”写出一位农村妇女的日常,“日”(白天)给在外玩耍归家孩子,“月”(夜晚)夹给了相濡以沫的丈夫,情感细腻,人物对应关系准确。但不可否认的是,诗人早期的诗歌有着较为明显的学院气息。再后来,这类诗歌就写得较为通透了,如一首《我的母亲》:“她活着,唯一放不下子女/可以无限涂改自己的历史/绝不希望子女流下孤苦的眼泪/可以迁就所有的现在/不翻动过去,不惊动未来。”诗歌结尾轻轻絮语,却韵味无穷。又如《与妹书》:“和你一样,将不幸归因于命运/所谓的失去就是徒步行走/或若即若离。”

        从开始写诗到现在,在诗人的意识里,家乡和亲人始终是绕不开的内心诉说。“去归来”,出去——回来——出去,循环着,作为一个异乡的闯入者,由于地域和时空在场域上的抽离,产生一种特有的异乡情绪,由此诗人书写了一大批有关故乡的诗歌,与其说是追忆、怀念,还不如说是诗人在另一个场域上的精神生活和独自追求。从乡村到城市(精神上是无根的),从城市到乡村(肉体上是无根的),在这样的时空续断拉扯中,诗人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分裂的,而就在其精神与肉体的缝隙中生出了生命的诗歌,我们能感受到他从中国传统田园诗中所汲取的力量:“冬日里晒太阳,围炉品茗/雨天里共伞闲步,听雨聊天/周末到农庄摘果子,吃柴火饭/在影院里暗自垂怜别人的人生/闲时养花逗鸟,舞文弄墨/麻将里识人,在醉酒后知德”(《今生》)诗人在诗歌中构建了一个极似中国古代田园诗中所追求的精神境地。又如“当刀豆笑挂枝藤/月亮在窗外伸手可及/书房里装饰着壁画/酒囊终于歇下来/我走在石板的余辉上/涂画一张白纸/和鸡犬成为农庄的主人”(《画中》)。在这样的一幅画中,“她画了一幅画/院前是小小的菜园子/花草和瓜豆相拥而眠/邻里老人以棋牌相互问候/鸡汤是按时升起的炊烟/当晚霞叫唤着月儿/鸡犬争先恐后/一起享受空气垂涎的晚餐/”(《晚景》)在诗人所写的相关诗歌中,《晚景》构画最美,总让人想起陶渊明笔下“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那一份幽静与自在追求。相隔千年,他们的诗歌在精神上是相通的。陶渊明有《归园田居》,诗人偶然归田园却居不了,带着玻璃患者的情绪在城市中彳亍而行。

玻璃患者——絮语现实情状中的自我

       玻璃是一种透明质地的材料。借助玻璃“可以看透外面/别人看不见我”的特性,诗人情有独钟地将其自喻,其实这也是与外在喧腾,却始终追求内心独守的一种内外状态的对比。作为承载这种状态的躯体,似乎更能说明诗人与周遭的不对等关系以及“玻璃”这种看似透明实则“藏着许多秘密”的现实情状。在《我是玻璃的一种》的结尾:“我只能想像所有发生/而不想互见沮丧的日常/低头,握手,含笑/外面是一览无余的沸腾/自己隔窗叹息/得过且过的流逝/其实玻璃内外除了碎片/什么也没有”,道出了诗人那些甚至“无聊”的日常。

        卢圣虎写了不少有关动物的诗歌,在我看来,那是诗人对自身的隐喻,也是作为一个“玻璃患者”的另一种自我展现。如《鸟儿》:“它不喜欢人言,也不爱喧哗/只是在场,静静远观 /它不在乎栖居的简陋/只想与人群若即若离”,如《鱼儿》:“不管冷暖和清浊/固执地游啊游/四周水波荡漾/凭一身穿透尘世的白/终于找到自己的的眼泪”。鸟儿与鱼儿无忧无虑,与纯洁为伍,与自由为伴,诗歌中的鸟儿与鱼儿却是被社会化地隐喻了的,是尘世人群牵绊着它们追寻天空与探寻水底,却终究没能成为名门望族。“可以想像它离开水的焦虑/不需要挣扎就进入了另一层肮脏的肉体/同样是肉体,幸存者隐居在空中/无比怀念洪湖多灾而宽阔的水域/水草之间千丝万缕/它与泥藕为友,与荷莲为朋/一身清香而尊为名门望族”(《鱼族》)。如果说“鱼族”的状态隐喻着整个世俗人群,那么《鼠》则是诗人自己真实自画像和内心的独白絮语。“夜晚是我的领地。在天空未明之前/成为我的花园”鼠常在阴暗潮湿的环境和夜晚出没,“更多的时候穿行于肮脏”,他穿行在城市中的大街小巷、餐前饭后,杯酒觥筹,试图去探寻“一些干净而完整的肉身”,但是似乎只有“更腐朽之处或许更适合生存/或者张扬我不同于别类”。置身此中,只能“在这里我完成不可抑制的繁殖/和苟延残喘的积累”,并由此完成在人间的身份认同,即便“成为人间的被告。”都说“过街老鼠人人喊打”,鼠在人间是苟活状态,这种被人们所唾弃的弱小动物有着极为敏感的习性,因而“我害怕声音,敏感于纷杂/及一切难以分辨的像纸一样透明的颜色/哪怕它们接近于无或若隐若现/所以我习惯了众声喧哗下逃避/沉醉于夜里的穿梭”所以他适合在夜晚出行,更适合彳亍而行,在街角小巷以及犄角旮旯,活着。即使是为人所唾弃的状态,他依然是“我喜欢我。躯体弱小但身手敏捷/安静而狂热/机智而富于冒险/忍受误解可不发一言/夜里深情地出没/闲时信步于花园/白天是一个思考者/”诗人那种自我、自信甚至是自恋式的独白,是根源于他身处最肮脏、最不堪的环境下,依然能保持那些优良的品质以及在自己打造的花园里享受一片天地与和谐月色,在喧闹沸腾的白天成为一个思考者的自省。当然,在污浊的环境中,他除了保持若即若离的状态,在心中依然有所向往。“我特别向往雪天/这样的日子是我区分该否回家过节的标志/ 天空泪如雨下,我的同伴们仓皇/在纯净一片的田地里我看到衰败/也看到万物很快会复苏。”(《鼠》)。在下雪的日子里,他迎来了自己的节日,可以抵达故乡的精神圣地,在仓皇而逃的同伴之后,可以归园田获得片刻静居,诗意由此产生;便可硕果累累,去看田地的纯净一片以及衰败后的万物复苏。

       不可否认,诗人的笔触深具功力。“鼠”这个意象在中国文化词典里一直是一个贪腐、阴暗、负面的形象。但在诗人笔下成为一个独特意象,借助鼠的习性与生活环境讽喻了鼠的周遭以及所有。诗中的“鼠”即是诗人生命的自画像。当下有不少人群的状态真正成了鼠的自画像,诗人无意描绘其他人,只是以乡和城为最大半径画圆,遵从着自己的内心和行动轨迹,却依然在“去”与“来”中纠葛着、缠扰着,此时的诗人依然带着玻璃患者的气质,“通过玻璃,‘透视’和‘折射’自己与他者的人生。”他悲凉唏嘘于“书论斤卖”,而只能将自己归置其中,那些毫不犹豫买回来的书,在“白天,我当了一天的听众/傍晚,愿听家人絮叨/人们终于疲惫/我还在书里找人对话/又听了一整夜的雨/”(《世界欠我一次倾诉》)。白天受伤的肉体需要在晚上获得精神上的抚慰,书自然成了疗伤佳品。世界欠诗人的倾诉,如酒后般真言全部吐在了诗歌里。“记不清写了多少个同意/不快乐的事还是如影随形/无力的东西均可找到替身/一再重复机器的忠诚/供参考,供审阅/直至那些潦草无人认领”(《签字》);“不想听到私语、谩骂和议论纷纷/只想多认识一些汉字 /不想唇边再留有别人的口水/不想再向活人鞠躬”(《此后》);他甚至想到了“回家”:“我想了很多条出路/就是没想到自己向自己开枪/一颗子弹贯穿坚硬的咽喉/消灭了最后的痛苦/感谢这双长期为他人鼓掌的手/昨天还为爱情献上鲜花/现在突然折回/终于肯为灵魂效劳/抄了一条离家最近的路”。

通透者——追溯生命色彩的本我

    也许是年龄渐长,抑或是诗人自己“悟”了。当高尚不再是高尚,卑鄙不再是卑鄙,在不惑与知天命之间,诗人果真寻找到了自我,生活中那种通透的状态已然抵达彼岸。如《我拒绝,是为了被接纳》:

45岁以后我学会了拒绝

就像荣华富贵拒绝我

那样不露声色,那样理直气壮

我似乎没有失去什么

四肢健全,日月照常尽职

却收回了灵魂,整日与自然为伍

而此前,我总与谎言相拥而泣

我拒绝,是为了被接纳

鸟栖居更安全的枝头

蝴蝶产生甜蜜的化学反应

仅凭一个名字就能收到无数鲜花

那双能在夜里让我见到天明的臂膀

只安放健康和幸福

我终于被宇宙接纳
因为干净之身

它的重量与万物不同

会沉淀,也会歌唱

        当诗人决定收回灵魂,他的干净之身就会与万物不同,他向之前唯唯诺诺、扶墙而走、满口“谎言”的自己告别,不再重复着机器式的忠诚和那些窃窃私语、议论纷纷,细细品味着拒绝所带来的快感和灵魂的快慰,在岁月里慢慢消耗诗意:“我将它们串起来/沟渠港汊也是一幅画/在一个名叫戴家场的小镇里/从未想过要与世界对话/只希望影子跟着我长一点/在土地里能准确找到自己的位置/照顾好离我最近的人/回答着父母关于落日的去向”(《我的文学史》)。人到中年,时光就像把细刀,慢慢磨、缓缓过,他说:“岁月这把刀不会放过我/被圈养是我赖活的唯一胜利/被吞食是我成长的唯一归宿”(《岁月这把刀》)。在这样的岁月里,诗人不再被岁月牵着过,而是主动把岁月握在自己手中,只有这样才能“把生活过成诗”并“把诗写成生活”,用诗来与整个世界对话。

        2017年,对卢圣虎来说是诗写的转折之年,他的皮囊与灵魂终于握手言和,遵从内心写作。正如他自己总结的那样:“更通透了,接地气了,更光亮了,更安静了”。在诗人写过的诗中,以2017年为界,从同题材、同写作对象的诗歌中对比,可以明显感受到诗人“开始追求一种沉静而带有个人体温的诗歌。”2016年的一首《一群我行我素的羊》:

它们很纯很安静

吃完草就各自回家

我试图催逼它们说话

只能看到低头或四顾茫然

这是一群我行我素的羊

我宽容它们多年

有些已经走失,有些总长不大

面对桌上的白水,更温和地喝下

行动和思维变得异常迟缓

        在过去两年里,我有幸与诗人共事,在他那里收获不少。一想到那段日子,一个个年轻的面庞总能浮现在我的脑海里。在这首诗中,在场的每一位同事完完全全可以对应入座,想要表达的诗人尽量用笔写下,后来几乎不再写了,以致形成从不在公开场合表达任何意见的习惯。后来我静静地走了,去追寻火车往东的方向。从这首诗可以明显读到诗人对工作境况的失望,诗人以上位者的姿态“恨铁不成钢”,用温顺的羊群来隐喻开会时座下那一群一言不发的员工,但在会议结束后,他们依然我行我素。

       总而言之,这首用羊群公开隐喻一起奋斗(过)的兄弟姐妹,表现了诗人那种从骨子里透出来的咄咄逼人,或许站在领导高位就有的与生俱来的这种气质。同样的书写对象,2017年《献给并肩战斗过的兄弟姐妹们——看合影有感》一诗,却以让人倍感温暖的“兄弟姐妹”称之。我也有幸在一年一度的合影之中出现,曾经带着梦想在这里,慢慢发芽,并不断成长,没想到过有一天会突然停止。那些温暖过我的细节和画面,以及带着断芽离开后的半年里,依然有求助者电话我,真庆幸那段日子没有荒废虎哥所给的机会,也让我更理解活着的意义。还记得他跟我说过“不要谈梦想!”,也许从那时起,诗人已经变成一个于生活、工作、人生的通透者了。后来,我慢慢体味到生活其实真的不关梦想,只要能按照自己的内心,即使是简单的一日三餐,有粥有菜,其实足矣。就像我喜欢读书,他喜欢写诗,想通了,一辈子也就简单了:

比如鸟掠过

我闻不到空气里的悲伤

甚至忘了你的名字

只知道曾努力飞翔

曾经来过,在一扇门背后

虚掩着,小心翼翼地憧憬

勉强画完心中的图形

便无影无踪

曾经来过

从一层一层的人群里

试着和另一群人拥抱

拥挤让你只剩下脸

以及茫然

不如将每一个经过的人

想象成从前的你

还有我们

在眼前天真地闪动

——《献给并肩战斗过的兄弟姐妹们》

诗歌不再有情绪上的凹凸起伏,就如独坐敬亭山看云从天空飘过,不惊不扰,不悲不喜,流年无恙,遇到了就与你拥抱,即使你只剩一脸茫然,依旧会想象成从前的模样,从此以后,看山是山,看水是水。以如此心态写出来的诗歌,真正生动起来,每个字符也被赋予了生命和历史意义。

        在一首《回家》中,我们可发现诗人的这种变化,“现在突然折回/终于肯为灵魂效劳”,从而完成了他诗歌生命和自我意义的转折。诗人心中总是有梦的,那就是回家;对于家乡,如果心中还有那么一点点光亮,那就是“雪”了:“天气变冷了/下雪应该不远了/人们盼望着/没有雪,就不是冬天/没有雪,就会有遗憾/盼雪,就是盼过年/盼雪,就是盼望一件新衣/见惯了黑白相陈的世界/特别向往满眼的白/黑夜的天空也是明晃晃的样子/ 万物得以酝酿复苏/看着它慢慢融化/成为春的源头/温暖就近了/”(《盼雪》)。

        在诗人眼中,“雪”就是温暖的象征和春的源头,几千年的农耕文化在今天依然影响着中国人的文化心理,冬天这个特殊的季节让万家灯火在年尾与年头抚慰疲于奔命的肉身和心灵,并在来年种下春的希望。盼雪,就是盼过年,就是盼一件能够浣去纤尘的新衣,带着春的希望重新出发。2017年12月,诗人写下一组名为《他乡》的诗,从《入冬》穿过《黄石》和《洪湖》,在“岁月刻下了最原始的人文/后来刻成地标/和村庄一起不朽”的《村名》抵达了从春到冬的《回家》之旅。作为一个久居黄石的“异乡人”,其实已经将这里当成家乡:“异乡人,不同于举家迁居/而是应势歇息,或沉沦/为残存的一点点留恋/哪里有人等我,哪里就是我的家园”。即使已经安家于此地并且有了自己的家园,诗句读来依然饱含着一缕淡淡的忧郁。冬天,那种异乡感会油然而生,所以在《洪湖》,即使“我们只是偶然出生在同一个地方”,那种从根子里酝酿的味道永远值得回味,虽然“布局还是老样子,记忆已失魂落魄/即将轮到我了,定下长相厮守的晚年”。所以在《入冬》里他说:“此时已经临近节日/万物会回到它诞生之所”,冬日不仅仅是一个季节,更是每一个生命个体轮回之来处,盼雪能够淹没尘世所有的黑白,带着满眼的白走向下一个春天和生命。在年尾,他就如一个孩子双手祈盼雪的到来,未泯的仍旧是那份童真与做人的纯粹,庆幸生命中还有那一份纯白的底色。

        在《三味诗文》里,卢圣虎用诗歌写作给自己生命写下注脚。一年又一年,从2016年到现在,刊在里面的诗歌我几乎一首不落,断断续续、前前后后有一些体会,但始终未能付诸文字,偶尔的点赞以及几句短评,始终觉得不够圆满。他的诗歌从内心的挣扎到构建灵魂家园的过程就是他一路的足迹,读他的诗就像读一部诗人成长史,在城市与家乡的叙述跨度里,   从“去”——“回”——“去”——“回”,一个环形的圈,诗歌在字符错落跳动中,找到了自己存在的意义,也在时空纵横交错中,见证着诗人生命的复归,虎哥终究还是回到了那雪的纯白以及在极尽喧哗过后一个人本真的终极关怀。

        故乡会成为历史,但在诗人的诗歌里,历史会记住故乡;当他乡成为故乡,故乡也会成为再也回不去的故乡。他说“何所予,何所安?”,其实,从一个“异乡人”到一个“玻璃患者”再到一个“通透者”,就是他所找寻“予”与“安”的生命过程。“寻找雪村,就是寻找生活的诗意/与其刻意地制造遥不可及的梦想/不如静静地写下属于自己的文字”。所以诗人说:“我写过的这首诗,再好不过地替我说明了诗歌之于我的一种呈现、拯救与依赖。”

[虎眼看诗]卢圣虎看彭丽的诗

[虎眼看诗]卢圣虎看胡佳禧的诗《诗行透出生活的悲悯》

[黄石诗坛]黄石作协副主席卢圣虎简评胡耀文的诗《长在泥土里的诗意飞翔》

[黄石诗坛]卢圣虎2017年诗歌精选10首

[黄石诗坛]卢圣虎的诗《契约手稿》

[黄石诗坛]卢圣虎的诗《过去是一排潦倒的酒瓶》(5首)

[汀步咖啡]卢圣虎的诗《咖啡馆的一天》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当代诗人||【陈枝林诗选】
「实力诗人」方小齐:叶落,也是一种美
【中国诗歌报.迎春诗会】知无涯的作品(150)
觅雪嫦晴|一段情从月色中滑落
雷池诗社 ||【诗人天地】飞往山巅|初畔池
《现代诗歌》荐读北国雪的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