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黄石书画]烙画——穿越时空的艺术 初识国画家陈海明/易发生





易发生,1941年9月11日出生于武汉市汉口西马路,1956年毕业于汉口61小(西馬路小学),1959年毕业于武汉市30中学,1963年毕业于湖北工业学校,1963年9月22日分配到黄石工业局工作,曾就职黄石矿务局袁仓煤矿、黄石农业银行,1998年退休。

烙画——穿越时空的艺术  

初识国画家陈海明   

2019年年初,本来很平静的黄石美术界,突然间爆发了一条让世人震惊的大事。2019元月18日,一天之内,人民网、央视网、北京市人民政府网等20多家主流媒体与网站同时报道了北京周口店遗址博物馆与湖北省黄石博物馆联合举办的陈海明《烙画—火与纸的艺术展》在京城隆重开幕的盛况,并同时拉开了北京周口店遗址春节系列活动的序幕。   

让黄石这张文化名片如此灿烂地绽放京城。  

面对陈海明先生的视觉图像世界,圈子内的朋友众说纷云,褒贬不一。我也较长时间坐在雾楼画室里反复思考这个问题,如何看待烙画这种古老的传统艺术?陈海明的烙画工艺传承了什么,发扬了什么?还需要解决什么?无论是陈海明或关心陈海明的朋友,都在冷静地思考这个问题。  

一个人与众不同的艺术作品,在圈子里引起议论,受到圈内美术人士的关注,无论贬也好褒也罢,总比一件作品出现无人问津好得多,无疑陈海明赴京展示他的烙画作品是成功的。  

当我读完黄石博物馆组织的陈海明烙画展在“周口店北京人”故乡展出的一系列报道后,较全面了解国画家陈海明先生利用烙画这种古老又有无限生命力的烙画艺术品,为我们展示了火与宣纸的秘密,以古老的艺术手法,塑造的古老的视觉艺术惊异了远古人的故乡的全过程。  

烙画是一种民间艺术,它根植于民间,凝结了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现在的陈海明,能熟练地、独特地表现山水、人物、花鸟、书法等内容的纸质烙画艺术,作品达到应有的艺术效果,这是让人目睹的。  

熟悉陈海明的朋友都知道,他对烙画的迷恋,实则出自于1982年修理无线电器材,偶尔发现电烙铁与纸碰撞出来的色调,他惊訝了,其间既有物象的感知,又鬼使神差地触动了自己想像的灵魂。这算艺术吗?他也曾经反问自己。直到对外展出时,得到了更多人的指点、读到了更多的资料,他得知烙画艺术有千年的历史。他惊喜,他创作的烙画,竞是与千年古人偶尔的一次会面。  

他开始虔诚关注被火灼烧后纸的反应与变化。  

如果说开始第一阶段的烙画过程,关注的只是偶然与好奇艺术语言符号转换,那么近期的烙画作品凸显了一种主题意识的再创作。  

如果说前一阶段的烙画过程关注的是毛笔与烙铁使用工具转换的话,那么近期的烙画作品带有明显的主观把控烙铁对物象造型的意识状况。  

如果说前一阶段的烙画过程关注的是必然王国与自由王国的转换的话,那么近期的烙画作品,关注更多的是社会主流的倾向,也给自己的创作烙上一份社会责任感,深思熟虑后激情的表达。  

凭我对陈海明的接触与了解,陈海明是位勤于思考的艺术家:同他行走一段路、陪他喝一杯茶、与他无聊地海阔天空吹牛、静静地坐在他工作室看他的摆设……他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处处显示他头脑中的奇思妙想,似乎他有超人的精力,有做不完的试验。虽然是千年的传统工艺,但是他却把它当作新生的玩意,像刚学说话的小孩,从一个单字一个单字的发出艺术的语言学起。  

比如说中国画讲究笔墨,只不过在烙画中,烙铁代替了毛笔。画画用笔,易放难收,正如下山,如从山顶向山下跑,便无法收住脚,冲出规定的线外。所以他试验,既保证纸的色调效果需求又不让宣纸毁于一旦,所致一般用烙铁笔画画,慢不得,快勿行,他花了无法计算的时间,做到了恰当之处。融通了中国画家强调的骨法用笔的用笔道理。  

中国宣纸,在水的运作中产生的水洇,出现的墨相韵味是中国传统绘画的特点之一,然而陈海明用的却与水相斥、绝对相反的火舞动在薄薄的宣纸之上。他做了上千次实验,借助宣纸与火源的碰撞,产生的自然纹理来制造肌理,积点成线,连线成面,通过线面向体积转换。  

他熟练地运用电烙铁的特性,把持电烙铁走线清新挺拔、块面浓淡神韵、点苔疏密素雅,控制有起始顾盼之致,在他的“挥毫”之中无论山水、树木、瀑布、庙宇、人物、花卉都能得国画之精神。保留了中国国画的传统特色。  

陈海明最近的新作,以周口店古人类为题材的肖像,得到北京周口店古人类故乡人的认可和收藏,绝非易事。由东道主出题,创作有对像的肖像,他是第一回,北京之行成功如否,对个人是小事,对黄石这块名片事关重大。他严格制定创作操作规程,他熟练的左右翻转烙铁,大大小小的块面顷刻相生,时而平侧竖立烙铁尖端,代笔运用,粗线细线交替造型。陈海明像一名乐队指挥,灵动地翻转烙铁的部位接触宣纸,雪白的宣纸绽放出黑白灰调的情感,灵动地挪动烙铁的尖端,点线面的转折顿挫锵锵有力,烙铁行如他的手中,如同呼风唤雨,要什么来什么,点缀得如醉如梦。一张古人类“北京人”造型的烙画作品,应运而生。受到观者与东道主的高度赞扬。  

陈海明一直探索着属于自己的一条艺术之路,古老烙画艺术的失而复得,失去了中途连续创作的信息,他不得不从传模移写开始,临名人之国画作品恢复古老烙画的原气,实际他一天也没有忘记走自己的创作之路,他在不断探索与自己生存有关联的生命状态的物象。从这个意义而言,陈海明在不停地努力追求,同时也随之获得了攀登的动力!  

易发生2019年2月18日第四次修改

[磁湖夜话]易发生:老来为伴的人生价值

[黄石摄影]易发生对詹红玲摄影作品“田子坊”组照的赏析《大上海的小里弄 》

[黄石文坛]一个人的战争·易想天开的随想——记恩师易发生先生/许健

[磁湖夜话]易发生的健身二三事:健身之道贵在坚持

[书画评论]易发生:喜看袁辉山水画的蝶变

[摄影诗]为易发生老师摄影配诗《在晨霞中误入暮色》(外一首)/石高才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烙为笔 痕为墨——陈培德的宣纸烙画艺术
宣纸烙画~所呈现的画面是利用烙铁加热作画,没添加任何颜料
中国艺术绝技宣纸烙画马元军作品欣赏
铁笔神韵绘丹青——记王继属和他的烙画艺术
【烙画艺术】烙画教程大全,烙画工具需要什么
老人玩烙画靠妻儿养 如今一幅画100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