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磁湖夜话]“3.15”,何时了?/王建福


“3.15”,何时了? 

每年进入三月以后,媒体上关于“3.15”方面的消息就热闹起来。为曝光、打击劣质产品(或劣质服务),由国家电视台专门设置一个每年3月15号举行的专题晚会,发布质量信息,曝光质量问题,这大概是最具中国特色的东西了。你随便到哪个国家去,谁能听懂“3.15”是什么意思?唯有咱们中国,一说“3.15”,人人都懂。老百姓说话简单:打假。  

十年以前,我曾经想编一本书,书的名字都取好了,叫《造假中国》。因为我以为当今中国之造假,已经达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登峰造极的水平。如果没有一本书作一详细记录,会使很多造假方面的“灿烂发明”失传。我想编这本书也许并不难,只需建一个文档,拟一个提纲,打开几大新闻网站的网页,查找、粘贴,要不了一个月,就足以编一本厚厚的、资料翔实的好书来。谁知道真的开始准备,立马就知道这本书可不好编。造假何止在百姓日常的衣食住行?网上一查,除了食品造假、药品造假、服务造假,还有新闻造假、文化造假、学术造假、指标造假、官场造假……连人都可以造假:男人可以造成女人、女人可以造成男人。总之造假的领域越来越多,造假的手法越来越新,造假的胆子越来越大,要把它们收录成书,工程浩大,绝非个人力量所能为!于是我只好打消这个念头,还是老老实实研究点小问题,写篇把小文章算了。  

今年的“3.15”,讲的还是一些使用添加剂假造土鸡蛋、用劣质材料生产成人纸尿裤之类的问题。我有一个疑问总是无法放下:同样或类似的造假,年年曝光年年有,“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种顽强的生命力究竟从何而来?  

这才是一个值得我们研究的问题。  

某电视主持人曾经在一个关于“3.15”晚会的访谈节目中说过:每年3.15,都是那些不法企业最提心吊胆的时候。原因很简单:每年中央电视台都会在绝密状态下派出多路记者卧底采访,最后在“3.15”晚会上突然曝光。然后被曝光企业措手不及,立即会被闻风而动连夜行动的的政府相关部门查封查处!  

现在回过头来琢磨主持人说的这段话,真是耐人寻味。首先我们知道了那些制造假冒伪劣产品的企业此时此刻提心吊胆,怕的并不是政府监管部门,而是“3.15”,是新闻单位;第二我们知道了政府监管部门,一般都是在新闻单位曝光之后才出手监管的。这说明他们平日里对产品质量状况要么是心里没数,要么就是装聋作哑;第三我们知道晚会曝光后监管部门都是连夜闻风而动,说明他们也是害怕舆论监督,明白自己没有尽到监管责任。此时的迅速行动,只是为了撇清干系而已。  

这样来看,造假屡禁不止的问题在哪里,就有了比较清楚的脉络了:由记者发现问题来推动政府解决问题,本身就是问题!由电视台或媒体来组织质量问题监管、发布,本身就是最大的问题!  

中国人都知道,在中国,只要政府下决心要管的事情,没有管不下来的。新中国刚成立那会儿,鸦片泛滥、妓馆林立,百年恶习,无人能管。共产党一声令下,一夜之间鸦片和妓女便销声匿迹。如果政府有强大的作为,造假行得通吗?如果对食品、药品造假者以“危害公共安全罪”格杀无论,还有谁敢在婴儿奶粉里做手脚?!还有谁敢在治病的胶囊里灌锯末?!  

可是现在的问题不是政府在遏制造假方面有没有强大的作为,而是政府自己到底有多大的作为?依我看政府至少存在说假话和假打的问题。  

我本人患有高血压,心脏也不好。这两种疾病都是随时可以要命的,所以治疗它们的药物一天也不能停,这也是如我一般企业退休职工很大的一个经济负担。政府年年都在叫要降低心脏病高血压方面的药价,甚至是中央领导人在人大会上表态。然而实际上是怎么回事呢?实际上是他们叫一回降价,价格就上涨一回。或者是原来的药物不见了,换个名字以更高的价格出售。比如常用药“倍他乐克”,几年前八块钱一盒,现在要十二块一盒。“波依定”五年前卖十几块一盒,现在已经涨到二十几块一盒。还有罗布麻片,最初只卖四块钱一瓶,现在涨到二十四块,翻了六倍!说实话,现在我听见政府叫降价,心里就害怕。现在的医院都是纯粹的商业机构,连名字都纷纷改为极具商业特色的“医疗集团”了。不改变医院纯商业化的性质而求降价,只能是政府闭着眼睛说,下面睁着眼睛赚,说的是假的,干的却是真的。以此类推,各行各业基本如此,假话满天飞,全国一大哄。这就好比儿子大了,任你老子怎样说,我也不与你争,该怎么干就怎么干,反正你也奈我不何。当年朱熔基到河南视察粮食储备,当地官员当面做假,弄得朱总理大发雷霆:“连我都敢哄!”这造假的,可是央企啊,是政府的亲儿子啊!。  

与说假话言行一致的,就是假打。假打的第一个表现就是日常监管根本没到位。比如监管部门日常的巡查、抽检,是完全可以发现问题的。或者说问题就发生在监管部门和监管人员的鼻子底下,问题的存在也绝不是一天两天。打假应该是时时打、天天打、见假就打,为什么非要等着“3.15”电视台曝光再来打?轻一点说,是平日里监管没有较真,或者叫假监管。重一点说,猫和老鼠有勾结也是可能的。假打的第二个表现就是事情发生了,高高举起轻轻落下,电闪雷鸣闹腾一阵,轻描淡写处理一通,造假企业换个地方或者换个名字重头再来,也就是本文开头说的“春风吹又生”了!  

其实我是宁愿相信政府没有说假话的初衷。或者说,我们从积极方面去理解,政府说的都是真心实意的话。但是,再真心的话,没有监督落实、没有检查考核,成了放空炮,那与说假话有什么区别呢?  

老百姓的生活质量,取决于与他生活相关方方面面的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国家的质量监管,是要时时做天天做的事情。记者有舆论监督的职责,也只能是给专业职能部门拾遗补缺。而专业质量监管部门的工作没有监督落实、没有检查考核,大家一路糊弄下去,产品质量低劣,造假毫无顾忌的情况就永远得不到遏制。打假指望“3.15”,一年一次打假节,实在荒唐。  

我想,只要监管部门能够切实维护法律尊严,忠实履行职责,严格执法,打得那些作假的倾家荡产、牢底坐穿,这个社会就会清明得多,老百姓就会幸福得多。如果能够这样,我们还要“3.15”干啥?!  

[黄石文坛]王建福的随笔《跟谁去旅游?》

[黄石文坛]王建福:沉重的《魔庄》

[2018端午特刊]王建福的散文《端午是一个念想》

王建福,湖北省曲艺家协会会员。曾当选黄石市文联委员、黄石市作家协会理事、黄石市曲艺家协会理事。20 世纪70年代末至90年代中,在《长江文艺》、《布谷鸟》、《中国故事》、《湖北日报》等报刊发表小说、故事、散文。曾获得文化部颁发的首届政府奖“群星奖”银奖,湖北省文化厅颁发的“楚天群星奖”银奖和优秀社文奖。退休后在长江网论坛任文学版块版主,网名“卖热干面的”。 2015、2016连续两年被授予长江网论坛“优秀原创写手”称号。出版有散文集《人间有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王建毅,加强市场监管刻不容缓
别混淆明星代言和政府监管
层层监管,谁给了“奥凯”入围机会?
中药材市场存在的问题
读毛泽东同志《实践论》有感
消费者自采蘑菇导致食物中毒死亡是否应当追究行政监管责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