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黄石文坛]“黄石市文物保护单位”、木港镇“鳌头村黄家老屋”速写《古宅院话沧桑》/梅贤玉
古宅院话沧桑
那是一个四面环山的小盆地。这里居住着近百户勤劳善良的乡亲,他们自南宋初期,由江西瑞昌流落到此安营扎寨,垦荒种植,繁衍后代子孙。
一条现代化的高速公路从阳新县城郊向九江方向延伸。从高速公路的木港镇出口处下高速,朝东南方向走上几分钟就到了木港镇鳌头村。沿着乡村水泥公路进去不远,青山环抱的小盆地就扑入你的视野:青山连绵起伏,数不清古树昂首挺拔;修竹青翠滴绿随风曼舞,洋溢着生生不息的蓬勃生机;具有新农村风格的小农舍小别墅新颖别致,体现农民生活在当今的惠农政策滋润下,发生历史性巨变----给人以“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之感……
在鳌头村上百栋农舍洋楼中,最具特色个性的民居建筑——“鳌头村黄家老屋” 宛如鹤立鸡群一般,将徽派古建筑风格挥洒得淋漓尽致。这座现在还幸存着一半建筑面积一千五百八十平方米的“清代古宅院”,外墙是青一色的“清砖”;顶上盖着青黛色“布瓦”;青石门框,青石地板;内部结构以杉木为主体,雕龙画凤的痕迹在近二百年的风霜雨雪侵袭下,仍然依稀可见;巨木加工成的屋梁像悬空的长龙气势恢宏;直径达50公分左右的梁柱顶天立地,稳如泰山;古宅院“一进三重、九个天井”,近百大小房间,可供二三百人住宿生息,透着古朴而沧桑之感。古宅院大门上方悬挂着黄石市人民政府命名的“黄石市文物保护单位”的牌匾,彰显此古宅院的“清代建筑”的历史价值!
一八三二年,古宅院的主人黄嘉亨(儒商)自汉正街从事钱纸行生意发迹后,便倾数万两白银回到故土兴建“黄氏宅院”,历时四载之久,当时使宅院建筑面积达三千余平方米,工程之浩大,在阳新、武宁、修水、瑞昌等县之内绝无仅有,将黄氏家族的经济实力体现到极致!至今,历经长达一百八十七年的沧桑岁月的洗礼、沐浴及“磨难”,这个近二百岁的古宅院仍然健在,只是显得有些老态龙钟,步入了风烛残年。如今,有不少领导和游客慕名接踵而至,主要是为了一睹古宅院的“古风采”。寻古者有之,羡慕者有之,惊叹者有之,遗憾呼吁者也有之!也许他们很难体会到古宅院繁华过后是寂寞之开头的无奈吧?!古宅院自1832年“出生”在此山村后,亲历了鸦片战争,太平天国,中日甲午风云,辛亥革命,民国建立,军阀混战,共产党诞生,十一届三中全会,分田到户解放农村生产力,国企改制工人下岗,农民外出打工经商浪潮,教育住房医疗“三大改革”等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可谓是阅尽人间一百八十多年的历史变迁与沧桑!人们常说“阅尽沧桑”,其实在现实生活中,又有几人能阅尽呢?这可是很难很难的啊?!
每逢回眸古宅院一百八十多年来的轨迹,有荣耀,有自信,有欣慰,有危机,有悲哀,有挫折,但更多的是期盼——期盼党和政府与社会有识之士给古宅院返老还童,再展当年在方圆百里最大徽派古宅院之雄风的机会!
古宅院的主人黄嘉亨出生于1789年,历经多年白手起家的接力奋斗,在汉口汉正街凭着智慧勤劳与诚信,实现原始资本积累后,事业越做越大,年仅43岁就是闻名大武汉的成就商人之一。他是一个发迹不忘父老乡亲贫困疾苦之人。先是给乡亲建宗祠,办学校、修路建桥,改变故乡人的生活生产环境;帮助乡邻购买先进农具和种子,推广农业新知识新技术;扶危济贫解囊相助,救人于水火。在建造这座古宅院的四年里,他不仅给工匠们丰厚的薪水报酬,而且每天中午和晚饭鸣锣召唤父老乡亲、童工匠们一起进餐吃肉饮酒。此举十足难能可贵,令那些为富不仁,横行乡里的土豪劣绅相形见绌。古宅院出生后没几年,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先后爆发,古宅院目睹了社会动荡、民不聊生和饥饿遍野的灾难!
在长达百年的内忧外患中,古宅院饱尝过九死一生的危机,国破家亡的煎熬挣扎,同仇敌忾,万众一心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民族血性。记得一九三八年秋天,穷凶极恶的侵华日军在占陷南京、芜湖、徐州、南昌之后,沿长江水陆两路挥师西进,包围大武汉,企图最后直取陪都重庆,逼迫国民政府缴械投降——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之危险。为了挽狂澜于危难,在中国共产党民族统一战线倡议感召下,国军三十万正规军沿长江中下游两岸布防抗击西进日军,当时的木石港(现在木港镇)是九江至阳新县城的咽喉要道,期中鳌头黄的玉岭山自古以来又是兵家必争之地,历经无数次险仗、恶仗和血仗,鲜血浸透这里的山山岭岭,一草一木!1938年8月初,“武汉大会战”第二兵团总司令张发奎将军率数万国军将士,他们在新四军敢死队及广大爱国民众的支持配合下,在木石港沿线及富河两岸防守,阻挡日军攻陷阳新县城后逼进大冶。日军在攻占阳新县城前,国民第二兵团司令部就设在“鳌头黄黄家老屋”。不仅张发奎将军等将领驻扎在此,其中还有两个警卫营的士兵也守在这栋清宅院周围,最高时住在这里的将士达三四百人之多!在那段炮火连天的岁月里,古宅院的汽灯、马灯、玻璃罩子灯通宵照明,嘟嘟电报声此起彼伏,电话铃声接连不断,将领们不分昼夜地围在军用地图前分析战情,指挥作战……
这段非凡的日子,不但是古宅院一生中最有价值的日子,也是古宅院蒙难遭劫的刻骨铭心的日子!有价值的是,国军和新四军及共产党游击队协同抗敌,消灭和击伤过数以千计的侵华日军,鼓舞了全民抗战,与敌人血战到底的气势;蒙难屈辱的是,木石港被日军沦陷后,日军第一0九师团吉良辅指挥部就设在这座古宅院。78年过去了,宅院里房间的墙壁上还残留当年日军驻扎在此的床位编号。在阳新县城北日军攻陷后,日军第一0九师指挥部撤退前夕,派飞机对鳌头黄村狂轰滥炸,炸毁民房两百余间,枪杀无辜百姓400余人,国军和新四军将士一千余人阵亡殉国。期中黄嘉亨第八代孙黄开雄、黄开智的大爷黄恒益于1938年11月28日被日军杀害,这座大宅院中的玉石雕塑,红木楠木根雕工艺品、藏在墙缝中的银元均被日军洗劫一空,日军在抢劫贵重财物的同时,用绳索套在宅院的横梁将大院的墙壁拉倒,再放火焚烧,导致宅院的一半以上建筑物毁于战火。
日本鬼子投降后的第二年,解放战争爆发,鳌头黄村的玉岭山又燃战火烽烟,国共两军又在这里血战,导致尚未恢复元气的古宅院再度蒙难损毁,雪上加霜!
新中国成立不久后的一九五0年,在农村土地改革和镇压反革命运动中,这座满身伤痕累累的古宅院被瓜分,分给十几户无房户住居,沦为一个大杂院。在一九五八年全民大办钢铁运动中,因为大宅院主要为木质结构,房梁屋柱是炼钢铁的上等燃料,要不是黄开雄的奶奶,父母亲不停周旋和以命相保,险些再遭灭顶之灾。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鳌头黄村像全国广大农村一样,随着农村劳动生产力的不断解放,经济逐复苏好转,曾在土改时期住进大宅院的农户先后建起新房搬出大宅院。于是黄开雄、黄开志父辈每年釜底抽薪、省吃俭用对宅院维修捡漏,否则,古宅院不可能活到如今!
古宅院长达一百八十屋年的生命中,除了抗战古宅院立过功外,还有一段经历令人自豪欣慰的,那就是“鳌头黄村小学”曾在这个宅院兴办过多年,有一届又一届小学毕业生先后考上初中、高中和大学。他们中已有一批莘莘学子颇有建树与成就。如黄嘉亨第七代孙黄兹雾,1946年武汉大学法律系毕业,现90岁高龄,华中农业大学退休教授;第七代孙黄兹露,上海同济大学1962年毕业,曾任武钢副总工程师,武汉市煤气公司总工程师;第八代孙黄开东同为上海同济大学1995年毕业生,现任美国光谷计算机软件中心首席工程师;第八代孙黄开雄,黄开志都大学毕业,开雄为国企高管,开志为国家教师……
村民们都说黄家古宅院有灵气有风水,人才辈出。古宅院不懂何为“风水”,但古宅院为从此走出去的黄氏后代学子的成就而自豪,也为古宅院在抗战中为中华民族的生死存亡流过血而荣耀,更为黄石市人民政府将古宅院列为“文物保护单位而欣慰!
谨借此机会,要感谢黄石市和阳新县两级党委和文物部门对古宅院的垂亲厚爱;要铭记黄氏家族八代子孙对古宅院竭尽全力的呵护与奉献!作为一座历经一百八十余年风云变幻和沧桑的清代古宅院,已经到了“寿命”极限之年,“身体”不断衰弱,“疾病”相继袭来,如不加以抢救,将会随着岁月的流逝,古宅院将不可避免地垮塌,最终灰飞烟灭。而要延长古宅院的频临枯竭的生命,光靠黄氏子孙的实力是杯水车薪的。所以渴望和期待各级党委和政府以及文物保护部门继续加大工作力度,给予“输血状体”,让古宅院再活上三百年甚至上千年!
黄家古宅院不仅仅是黄家宅院,也是见证历史风雨的重要文物。愿社会共同保护!

[黄石诗坛]梅贤玉的诗《返乡过年》(外一首)

[黄石诗坛]梅贤玉的诗《过年》

[黄石诗坛]梅贤玉的诗《故乡下着雨》


梅贤玉,湖北阳新人,1958年出生,本科文化程度,湖北省作协会员,曾在《人民日报》《湖北日报》《青年文学》等报刊发表作品60余万字,在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作品集两部,现在黄石市农业局工作。

《新东西》编辑部

主     编:向天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国民革命军特工烈士
湖北省黄石市摆地摊市场赶集时间表(征集)
“知法守法你我他,平安建设靠大家”
关于2023年拟认定黄石市农业产业化市级重点龙头企业的公示 黄石市农业农村局
【乡土文学】令全应||沧桑(外一首)
阳新县《大美木港纪录片》震撼发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