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黄石文坛】刘松林的散文《别了,冶师少年》

刘松林,西塞河口人,自由工作者。大冶师范毕业,当过多年老师,然后出走校园一直漂游于广东深圳、山东济南。近两年,偶尔写写随笔。

别了,冶师少年  

 中师,现在年轻些的人不知道是什么类型的学校?中师即中等师范学校,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之前,若是能考上中师是不容易的,上中师对录取成绩也是有要求的。那时的中师,有参加中考过线录取的,也有参加高考达线录取的。我为何这么清楚呢?因为我就读的是中师学校“大冶师范学校”,我们都叫它“冶师”,我属于中考过线录取。参加工作后,才知道身边所接触的老师有些是参加高考达线被录取的,当时甚觉惊讶。时间过得真快啊,若是从进师范算起,整整二十五年了。从当年那个懵懂、不谙世事的少年到如今快进入不惑之年的中年,世事的发展让人惊叹社会的变化之大。如今中师成了一些师范院校附属的历史印迹。冶师故地依旧在,却易名为“大冶市外国语学校”了,学校师资却并入其他高校。每每经过冶师那仿古门楼,甚为叹惜,从这里走出多少文化名人和师者啊!冶师的传承也以式微而渐行渐远了。  
一九九六年六月上旬中考考完,中考成绩是远够上市里的高中线,若无甚动作,然后是上高中,考大学了。可是人生就好像有只无形手在操纵,命运之路选择了读师范。在当时大家看来,认为读师范是个不错的路。那时师范录取线比市重点高中线齐平,我的成绩也超过师范录取线。九月中旬的一天,秋老虎余威不减,知了知了……那焦灼的声鸣回荡在村居中。时令已快到秋分,酷热当然不会久留了,但那真正凉爽的秋天还远远地没有到来。在这个平常的初秋余热的白天里,对我的父母来说是喜庆而高兴的一天,他们在家中为我办升学宴。宴席之后,父亲、母亲、舅舅、姑父将要亲自送我去冶师求学。可是,这一天也是潜藏着危机。临离起程赴校之时,我却被一摩托车从后面撞了,扑面而倒,幸好车速度不快,伤势不大,只是屁股后尾骨却隐隐作疼。可学校报到也不可耽搁,最后还是决定去冶师了。随后一段时间,屁股尾骨痛的坐也不能,躺也不能,只能站立着,也不知多久不再疼痛。去冶师起程,就这样有惊无险,吓得众人一场。带着伤痛我走进了冶师。  
冶师在大冶大道旁,出门就是大冶当时最繁华商业街,若是用今天的眼光来看那街算是很旧的。冶师临街的大门是清末民初时大冶县府衙的门楼,很是气派。至今学校内有些古建仍是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进入大门内,校道前行五六十米,即为主教学楼;校道右侧是双塔琴楼,左侧是一个假山园林式小花园,曲径幽通于一座古建,此为“大冶兵暴”旧址。校道沿台阶而上,穿过主教学楼一楼大厅,再沿大厅内台阶而上即可出现大操场、足球场。主教学楼并排的是一座两层的红砖楼,长估计有三十米吧,颇有些特色。红砖楼对面是几座古建,校道隔分两者。几座古建分别用作图书馆、阅览室、行政办公区、音乐练功房。古建之间廊道连接,有些江南园林之风,学生们会三三两两行于其中。每日不时从古建里或廊道传来音乐专业学生的练声,还有铜管乐队的奏鸣曲。行走其里,沐浴校园那一抹抹温暖的阳光,享受校园生活的美好和惬意。  
学校的管理相比现在师范院校来说严格多了,每天我们的生活基本是三点一线。早上五点半钟起床,洗漱完毕,出操,早锻炼。然后到班级去上一个小时的早自习,晚上还有两个小时的晚自习。学校也有一些劳动需要参加,这是需要计入劳动课学分的,学校花房、种植基地都留下我们不多的身影。  
冶师三年学习的课程和技能还是很多,就以流水帐式来唠唠吧。普通话和三笔一画,那时师范学校是非常重视,未达标影响毕业的。普通话:我可是下足了功夫,我这平时普通话达标二乙都有难度,普通话等级省级测试竟考了二甲等级。三笔一画:钢笔、毛笔、粉笔、简笔画,是八九十年代师范生必修课,不合格无法毕业,也是卯足劲练习,考试也终是过关。电教课:做那种老式胶片幻灯片,对如今师范院校的师范生来说那可是古董级的,那技艺在今天也许即将失传了。首先,要懂得用幻灯片专用颜色纸调颜色,然后在明胶片上渲染出一张张精美画片。做出一张合格的明胶片幻灯片,难度可不小。明胶片上有粘胶,上错色无法修改,否则胶片作废。应用文:老师教对联的知识“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对仗、平仄”,这些知识与诗词有相通之处,也为日后写写古诗词给了一些启蒙。手抄报:至今还记得为了那份“国之魂”的手抄报,周六周日加熬通宵才完成。刊头设计,素材收集,文字排版,打格线,一个个字还要写在打好的方格中,事先要编辑计算好文字标点才能符合方格数,最终得了奖。计算机:学习过dos命令,学打五笔,那五笔字根口诀死记硬背下来,如今却丁点未用上;那dos命令还常用于工作中,做文档数据批处理。音乐课:乐理、乐谱、钢琴,如今简谱还能读一点的,五线谱完全丢了。体育课:自编广播体操,学中华少年拳,这些都忘了个一干二净了。其他课程课时不多,但对我还是影响很大。如,学科教法课:语文、数学、体育教法……;美术课:素描、国画、水彩、水粉、卡纸版画,美术鉴赏……。还有常设的文选课及基础文化课。  
当然,我们也会在学习之余游山玩水的,好好给自己放松下,也会去学校的周边走走:欣赏那美丽的青龙山公园景色,会去湖岸边看那静静的碧水;甚至远足于东方山,花几个小时从乡间田埂爬行至东方山上的弘化禅寺;还有去乡郊陈贵镇的小雷山,从山下的乡民买来硬木柴火,点燃篝火夜宿山上,至后半夜冻得瑟瑟发抖,期盼天快点亮。  
不知不觉中三年冶师生活就结束了,还记得毕业前夕,同学们互赠照片合影留念的情景,还有留下临别珍言,还记得最后我们的相聚,大家喝得一塌糊涂,相拥在一起,有的哭了,有的躲在一旁不说话……要分别了,大家的心情都显得格外的沉重,此时,才感觉到时间的短暂……  
进入冶师时不到十四岁,冶师毕业近二十一年后的我,虽不再当教师,仍然为眼前生活而忙碌,但我不后悔。生活有时很无情,但我还是很感谢曾经冶师给予我教诲。在学校教书细雨飘落时,冶师一幕幕景象偶尔会浮现。在外为生活漂泊时,想着冶师校园的生活才是人生最惬意之时。毕业后也去过几次,学校却已易名外国语学校,颇感伤心。故地依在,当初的求学的感觉难以找寻。二十多年岁月流淌,却已物是人非了。双塔琴楼,钢琴声不再流出,轻风拂面,记忆恍惚不定。极其怀念冶师校园,冶师那里的故事向谁倾诉呢?为何冶师不能升格为师院,传承那辉煌的历史和精神。耳旁仿佛响起学生时代的我们齐唱的冶师校歌――大冶湖的粼粼波光,粼粼波光……,那歌声穿越岁月时空。突然一直模糊的冶师校训――“立德、求是、积学、为师”在脑海中逐渐明晰了,这不是在指引我如何在人生之路中前行吗?  
冶师不再有了,好像没了母校。而后续撤并后的学院走出的学生中,几无有在文教领域有深深影响力的人物了。想想在那叫“大冶师范学校”的日子里,文教领域,甚至全国性书法领域里,冶师可算是辉煌的啊。  
别了,我的冶师少年!悄悄地打开那尘封许久的心灵,破除内心的隐隐的苦闷,让自由而平静的灵魂行走在漫漫长路上。只有在梦里回到了校园的场景,去寻求丢落的那份年轻的心……

【黄石文坛】刘松林的随笔《那些乡土地名》

《新东西》编辑部

主     编:向天笑

征稿启事:

1 、原创首发,诗歌(除旧体诗词外)、散文、小说、评论、收藏、书画等作品,拒绝一稿多投。百字内简介加个人清晰生活照一张。

2、作者文责自负,如有抄袭侵犯他人权益,本平台不承担任何法律连带责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中师生,我们是一群没有母校的“孤儿”?
【视点】聚力办好地方师范院校: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师教育发展启示录
中师生,一群错过北大清华的“学霸”
《讲述漯河老照片中的故事》——漯河师范学校!
向南通学什么——江苏省南通市名师培养启示录(下)
天师百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