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黄石文坛]吴国华的散文《​保安老街》

保安老街 


在一个地方住久了,便会产生特殊情感,也越来越体会到所谓乡愁家思的感受。小时候,闲着没事,我喜欢一个人坐在新街儿的巷子口,随意看过往的大人小孩从眼前走过。每一次痴痴发呆的过程,总能带来一些天真幼稚的幻想。那种舒心的感觉,至今萦绕于怀。  
童年中的保安老街,给我留下的是古朴平实、宁静安祥的印象。只要一提起那时的点点滴滴,眼前便会浮现出石板街、老房子、小巷道的景致,仿佛看到对门五婶每天早晨生煤炉的烟火,又或是能听到邻居小叔每个傍晚哼唱的小调,那样的日子使人感觉格外和煦动人、格外亲切温暖。  
我是土生土长的保安人,出生时的老房子就坐落在保安老街上街头。从户口本上看不出老房子的名称,只道听途说,这儿过去叫邓家大院,民国年间曾做过扶助孤老的安济堂。一九五零年代后,房子收归国有,由镇房管所安排,一共住进五户人家。当年我家住后院,走后门进出。出门便是一条古巷——金家巷。  
金家巷那时还叫金家道场,往里走到底,便是金家条垅,正宗保安特产——水芹菜出产的地方。一条小溪与巷道平行,贯穿小巷始终,传说中的“三脚两眼桥”就架在小溪上——进巷口与石板街交织的地方。这条小溪的水清晰见底,春天常有小蝌蚪和小鱼儿游来游去,吸引着我们这些小孩子往溪内丟小石子,惊扰出一团团的水花。  
出金家巷口沿街向南去上街头,会经过保安小学的大门,那是我的母校。保安小学有近百年的历史,是保安街几乎所有孩子启蒙的地方,里面装满了几代人的记忆。  
小学后门紧挨新街儿巷,巷道边是新街儿塘。沿塘岸不远出西口,便是有名的猪儿行。我上学那会,也常常从新街儿巷穿过。偶尔还能躲过大人老师的眼晴,溜到新街儿塘边晃个一圈半圈,抑或是钻到猪儿行,站在装着小猪的竹篓傍看热闹。  
小学斜对面便是有名的挑水坡巷,昔日街道居民便是从这条巷子里穿行到西港,挑水、浣衣、洗菜……。每到炎炎夏日,我和小伙伴们一出校门,便常常踅进挑水坡巷,成群结队一溜烟跑到杉木桥,下到水中,疯疯打打地玩个痛快,有时甚至还忘记了回家。一直到某个同学的家长手中拿着小木条,口中嘟嘟囔嚷找到岸边,我和玩伴们才慌慌张张爬上港堤,抱着书包和衣裳作鸟兽散。  
沿石板街往北走五百米,便是十字街头,这儿是保安小镇最热闹的地方。街口分别矗立着老百货、新华书店、一杂门市部和国营食堂等建筑,最吸引我们的是书店门口的小人书摊,一分钱一本可以看一个上午。  
每天下午的放学时光快乐无穷,不想回家,夕阳下,蹦蹦跳跳地出了校门,和要好的三、五玩伴嬉戏追逐。记得最深的是手提鞋袜、打着赤脚踩在青石板上的情景,那种凉丝丝、麻酥酥的感觉妙不可言。我们穿行过几乎所有老房子落下的影子,也钻进过几乎所有屋檐下的每一条小巷。我们一阵风跑过,身后便会传来街坊邻居独具小镇特色、韵味十足的乡音土语——“谁家的那个谁谁,慢点,摔着了……”,提醒声中常常掺合着几声友善的笑骂。由此闹出的动静,便招引得这静谧深长的市井多了几分喧闹,而躲在门顶巢穴里的燕子显然是受到了惊扰,也鸣叫着冲上了天空……  
沿街理发店,老旅社、电影院,至今尚存的玉丰泰洋搂、李家大厅、下当铺,还有针织社、缝纫社、蚊香厂、蜡烛厂、照像馆、牛皮饭馆……一溜排开,那些马头墙、长板门,那些青砖黛瓦、木刻石雕,填满了少时几乎所有的记忆。现在想起这些,并不感到当时小巷有多窄,屋檐有多矮,石板路有多不平坦,而是总觉得每一步都凹凸有致,起伏有序。  
成年以后一直在保安工作,每每踏上老街古巷的时候,却好像再也听不到从前那样的欢声笑语了。在这石板路上从小走到大,亲见其变来变去,只感叹得失两便。早些时候的保护措施显然不够到位,大车辆的往来将石板街碾压得坑坑洼洼,行走已有许多不便,后来即是亡羊补牢,也再难重圆其貌。  
现在和发小们提及老街,谈起老房子,一群五零、六零后竟也还能津津乐道。每个人当然都有着自己记忆中的保安老街,小小的变化对于本地人来说都算得上天翻地覆。新街儿塘填平做了小学操场,老百货傍的盛家小巷拆迁变身为商业街,搬运站改成了社区办公楼,挑水坡巷口原来的农业银行开发成了商品房,下当铺的老门楼也被拆除,办起了幼儿园……。顺应时代的潮流改变,总避免不了一些拆拆建建,社会的变迁,随之而来的便是老百姓生活的日新月异,但凡经历过的人们且行且珍惜。其实亦无需过于计较得失,有些东西存个念想也许更有意义。  
记忆总会模糊,不知多少少年轶事早已淡忘,生计的忙碌让人无法停下来去追忆曾经,有时候就只能依靠触景生情去缅怀一些陈年旧事,也只能凭借着你我的口耳相传,去述说过往的星星点点。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不知值得庆幸还是怀揣遗憾,如今的石板古道已全部铺上柏油刷了黑,高耸入云错落有致的马头墙,几乎全被演变成千篇一律的水泥建筑,单位、市场也已迁离到新街。而在我看来,老街的存在可不只是一些破旧老屋那么浅显,她属于一份记忆,属于每一个保安人的记忆。而她所要表达出来的,则是小镇千年人文历史的沉淀和传承。  
故此时此刻,只想回到从前,再走一回老街。  

吴国华,男,大冶市保安镇人,大冶三中教师。散文、诗歌散见于《黄石日报》、《五彩石》和《铜草花》等报刊。 

《新东西》编辑部

主     编:向天笑

征稿启事:

1、原创首发,诗歌(除旧体诗词外)、散文、小说、评论等作品,拒绝一稿多投。第一次投稿附百字内简介加个人清晰生活照一张。除文档附件外,请在邮件正文里粘贴一次稿件,便于编辑查看。

2、作者文责自负,如有抄袭侵犯他人权益,本平台不承担任何法律连带责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小巷石板街欣赏
那个结搅动得我心神不宁
江南水巷四月天 [散文] [图片]
古城怀旧 (王曙摄影散文之549)
姑苏风光 - 洞庭西山明月湾(8)
小城雨巷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