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秦岭深处——震撼又难忘的博物之旅!

秦岭,中国地理南北分界山脉,中华民族的祖脉之一,一直是我心目中地标级的圣山。2023年8月初,跟随文话童心组织的专家研学团,我们开启了难忘的秦岭博物之旅。听说四位主讲老师都是有百度词条的大咖,不禁期待值拉满!

“绝知此事要躬行,纸上得来终觉浅”——经此一行,“秦岭”不再只是八年级地理课本上平淡的一句话:“秦岭是一条东西走向的山脉,是中国地理上最重要的南北分界线”,它是坐火车从西安到佛坪、洋县到西安时穿越的连绵不绝的隧道,是我们在北京饮下那口水的水源涵养地,是台风影响下“西安下暴雨、而我们艳阳天”的那道天然屏障,是从西安各种面食迅速切换到这里大片水稻田的震撼,是大熊猫、朱鹮、金丝猴、羚牛以及各种动植物静谧美好的家园。

初见佛坪,揭开熊猫的各种秘密

初到佛坪

黄昏时分,我们抵达秦岭腹地。一出高铁站,迎接我们的是大张老师热情洋溢的笑脸。这里刚刚下过一场小雨,雾气升腾,云雾飘渺,空气中充满负氧离子的味道。

佛坪,陕西省最小的县城,人口不足3万人,因秦岭亚种大熊猫闻名于世,街景处处可见熊猫元素。我们赶上一年一度的熊猫节和民歌会,夜幕降临后小城变得无比热闹。穿城而过的椒溪河——汉江的支流,是“南水北调”重要的水源地,冥冥中这座秦岭南坡腹地的小县城和我们有了更多的联系。

晚上开营仪式后的重头戏是年近八十岁的雍严格老师给我们讲大熊猫的故事。雍老师几十年如一日穿梭在秦岭腹地密林中,从一位护林员到全国顶级野生大熊猫专家。2005年,秦岭亚种大熊猫正式命名,震惊世界。有趣的发现是,在四川邓池沟第一位目睹这种神奇动物并使之风靡全球的西方人——法国传教士阿尔芒·戴维也正是5月去盐城我们了解到的使麋鹿这一物种为世界所知的传教士戴维,好神奇的偶遇。

凉风垭保护站:了解植物的神奇

第二天一早出发,还没到达凉风垭保护站,老师们已在国道上开启随走随停、边走边讲的热身模式(好在国道上只有我们一辆车)。崖壁上密密的燕子窝,是烟腹毛脚燕的家。这种小腿覆满毛羽的小燕子动作敏捷,很难拍到。路边的野猕猴桃还没成熟,味道涩涩的,五味子尝起来真的是“五味杂陈”。

进入保护站,昨夜雨后的沙地上满是羚牛的脚印。这里是佛坪保护区的核心区域,遍布细嫩的秦岭箭竹,是大熊猫夏秋季节的重要栖息地,也是仅供科考人员和护林员进入的区域。跟随著名植物分类学家党高弟老师,一路体验“神农尝百草”,重要的不是记住了多少种秦岭植物,而是在党老师的描述下一个盛大的植物世界向我们掀开了神秘的面纱。森林里的每株植物需要时刻警醒着,进化的途中稍有不慎就会埋下种族灭绝的祸根。看似高级种落的冷杉、橡树能走上稳稳的进化之路,离不开强大“朋友圈”的助力,善用周边环境的“情商”高低决定了路能走多远,植物的生存智慧超出人类的想象。自然界的“辩证存在”——败酱有腐臭味道的茎却是制造香水的原料,大熊猫平均怀胎三月即早产的特性在人们看来是物种濒临灭绝的前兆,实际却是它们很好适应环境的表现。以人类固有的思维看待大自然,是多么可笑,我们还远远不懂它……

去看金丝猴的路上即景

在野外偶遇大熊猫的可能性基本为零。当年阿尔芒·戴维几乎搭上性命才得以见到活体“黑白熊”,而如今人们借助红外摄影机观察野生大熊猫的痕迹。我们运气很好,找到了大熊猫的栖息地,有熊猫便便为证。熊猫长着一副食肉动物的肠胃,肠道短食物停留时间不够,没有经过充分发酵的便便完全没有味道。大熊猫吃秦岭箭竹和动物园里喂养的竹子排出的便便肯定不一样。层层叠叠的便便,说明有一只大熊猫曾经在这里躺着吃了拉吃了拉(大熊猫本来的习性)。果然是深竹密林,光线昏暗,老师提到熊猫视力不好,常年在昏暗环境下生活,导致视力退化。

孩子们组队做样方调查。听起来简单,但从样方测量、箭竹分类计数到计算校对,每一步都在考验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和能力。保护站的最后一课,完整了解了采蜜制蜜的过程,孩子们体验了摇蜜机,每个人还收获了大张老师赠送的正宗秦岭蜂蜜。

熊猫、金丝猴,还有秦岭人与自然博物馆

行程第三天,清晨细雨蒙蒙、仙气弥漫。一进大熊猫繁育基地,大张老师兴奋地说:“熊猫上树啦!”那是“功夫熊猫阿宝”么?哈哈哈,这个造型好眼熟。雍爷爷亲切地唤着“正仔”!原来这只5岁的雄性大熊猫叫“正仔”。隔壁也是5岁的雌性大熊猫“佳佳”,正在优雅地吃着竹子,明显比这位淋着雨蹲树上“仰天长啸”的傻小伙看着机灵多了。大熊猫的1岁相当于人类的3岁,所以这两位都是青春年少正当年。

功夫熊猫

基地里还有两只“百岁老人”,已经30多岁的“雪雪”和“乐乐”。人工养育的大熊猫因为可供喂养的食物种类更多,比如年纪大了牙齿不好了可以吃流食,所以寿命明显比野生大熊猫更长。关于大熊猫作为食肉目动物,主要食物却是竹类植物的问题至今令人费解,但它通过压缩生态位(食物的宽度)来避免竞争,依靠虽然营养低劣却贮藏丰富的竹子存活至今也是不争的事实。用现代人的话说,就是低欲望低损耗的“躺平”生活,也不失为一种务实的生存策略。

雍老师给我们讲了一个有趣的故事,曾经为了救治一只患病的大熊猫,他们熬了一大锅鸡汤,还放了很多大补的中草药,那只大熊猫已经很虚弱无法啃食竹子,但是吃鸡肉喝鸡汤时,简直是风卷残云一般,鸡骨头一点渣没剩,锅都差点吞进去,这是多么缺肉呀!

说完食物,“熊猫爷爷”雍老师开始讲熊猫便便。原来通过大熊猫的便便可以判断它的年龄、性别、身体健康程度等多种信息。在没有红外摄影机的时代,通过追踪野生大熊猫的便便分析它们的生存情况是非常重要的科考手段。于是,解剖便便是每一位科考专家的必备技能。党老师现场展示,用竹子咬节怎么来分析熊猫年龄,分好的便便孩子们宝贝一样拿回了家。

熊猫养护基地分熊猫粪便

好吃极了的天麻土鸡汤

雍老师讲大熊猫

雍老师拍摄的金丝猴

中午时分,雨越下越大,却无法阻止我们在山谷中遇见野生金丝猴的兴奋,而且是一下见到了四只!这几只金丝猴耐不住我们手里香蕉的诱惑,纷纷跃下树来不怕生地接过香蕉。它们离我们是这样近,以至于可以清楚看到它们脸上泛起的淡淡的蓝色荧光。红金色的毛发在郁郁葱葱的丛林中像一团火焰在跳跃,那么亮那么耀眼。附近保护站研究金丝猴的刘老师被临时请来,给我们讲讲关于金丝猴背后的故事。原来这四只是被猴群赶出来的“光棍帮”,猴群组织严密,一旦被赶出来很难回归,这四小只靠着高情商时不时在人类这里讨生活打牙祭。刘老师团队研究金丝猴十几年,关于猴群内部的秘密至今仍有很多未解之谜,比如科考人员从未发现自然死亡的金丝猴尸体,猴群的文明到了何种程度值得深思。在我们来的前一周,这里还出现了60多只金丝猴同时现身的奇观,这个猴群是在迁徙还是什么情况?即使一辈子户外科考的雍老师、党老师,见到20多只金丝猴群是正常,60多只野生金丝猴出现在人类活动区域实属奇迹。

在秦岭人与自然博物馆,终于见到了第一只棕色大熊猫丹丹的标本。据说现在世界上有10只棕色大熊猫,科学家推测与隐性基因有关。博物馆一进门就是雍老师党老师的摄影作品,这张《小哥俩》实在喜欢。晚上南京蝴蝶博物馆馆长张松奎老师带着孩子们做蝴蝶标本,张老师的亲和力和孩子缘当真无敌。

棕色大熊猫丹丹

朱鹮、白鹭和蔡伦

汉中平原

第四天,我们从佛坪转场洋县。进入汉中盆地,视野一下开阔起来。洋县是陕西省唯一建有朱鹮和长青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地区,也是世界珍禽朱鹮唯一的人工饲养种源和主要的野外栖息地。因为人类的捕捉,秦岭“四宝”之一的朱鹮曾经几近灭绝。1981年,中国科学家在秦岭偶然发现了七只野生朱鹮,经过精心的野外保护和人工繁育,目前在全球已经有7000多只。我以为的观鸟地会是密林、峡谷、人迹罕至的地方,但老师带我们来的竟是公路旁的稻田和小河。白鹭在水边悠闲地漫步喝水,黄牛眯着眼睛卧倒打盹,小时候才见过的美丽蝴蝶翩跹花间,棕背伯劳独自撑起了一支交响乐团(棕背伯劳智商很高,擅长模仿其他鸟的叫声,是雀科中的猛禽)。农民们专注地在田间劳作,而聪明的朱鹮就跟在他们后面,在翻动的泥土中觅食。我的设备太Low,用手机只捕捉到它优雅展翅的远影。

老师拍的朱鹮

朱鹮2

日近中天,我们前往洋县龙亭镇的蔡伦墓祠,这里是四大发明之一造纸术发明者蔡伦的封葬地。1900多年前,“蔡侯纸”诞生,十几年后,蔡伦受宫廷争斗株连饮药自杀,葬在封地龙亭。墓祠的旁边是农民企业家马永祺投资兴建的蔡伦纸文化博物馆。跟随馆长的讲解,我们一路体验了蔡侯纸最主要的23道工序(全部工序有100多道),亲眼目睹了一张纸的诞生。傍晚跟随长青保护区的鸟类专家胡万新老师,到山坡上的观鸟台碰碰运气,期待一睹红腹锦鸡的风采。三个小时默不作声的等待,既体验了“放空大脑、静享自然”的乐趣,也感受到观鸟者非凡的耐力和专注。已经听到了红腹锦鸡的鸣声,但由于人多难免偶然发出的小动静,让谨慎胆小的红腹锦鸡终究没有现身。霞光漫天,带着点遗憾下山,走过一片密林,瞬时鸣声鼎沸,胡老师说:密林中已入夜,鸟儿们已沉睡,你们的惊扰怎么能不挨骂嘞!

蔡伦墓祠

在蔡伦纸文化博物馆体验造纸

晨起观鸟,体验人与自然的和谐

行程最后一天,清晨五点多,我们赶着鸟儿晨起梳妆的时候登上观鸟台。天空中是一片紫粉色的美丽霞光。远处密林中掠过白鹭、夜鹭的翩翩身姿,用望远镜仔细一瞧,苍翠茂盛的枝叶中是一群群一簇簇的小脑袋。一只朱鹮若无其事地飞来,立在最禿的枝干上,像一尊王者,毫无遮挡地和我们坦然相对。没有专业相机抓狂中的我,一手拿着望远镜贪婪地欣赏着这美景,一边徒劳地用手机不停地拍拍拍。静下心来,聆听鸟儿的歌声,久居城市樊笼的我们,似乎已忘记了自然的模样。

“绝知此事要躬行,纸上得来终觉浅”——“秦岭”不再只是八年级地理课本上平淡的一句话:“秦岭是一条东西走向的山脉,是中国地理上最重要的南北分界线”,它是坐火车从西安到佛坪、洋县到西安时穿越的连绵不绝的隧道,是我们在北京饮下那口水的水源涵养地,是台风影响下西安在下暴雨、而我们艳阳天的那道天然屏障,是从西安各种面食迅速切换到这里大片水稻田的震撼,是大熊猫、朱鹮、金丝猴、羚牛以及各种动植物静谧美好的家园。

看朱鹮与白鹭的场地

一个有点八卦的小插曲,大张老师告诉我们,给我们开车的司机师傅的岳父就是当年杀死最后一只野生华南虎的猎户之一。上世纪60年代,动物保护法还远远没有出台,在人们心中,杀死老虎的猎户们是保卫百姓财产生命安全的英雄;而今农民们为了防止毒害到鸟儿,这里的稻田从不打药,家里的树从来不能随便砍,此情此景,“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真正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家园。

新浪微博/抖音:@文话童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这个藏匿在秦岭里的“瑞士小镇”绝美景致
短途自驾游攻略:重走千年蜀道,探访神秘秦岭
陕西佛坪上央视新闻了,这个隐匿在秦岭的世外桃源,美翻了!
【美文选粹】周吉灵丨“秦岭四宝”乐悠悠
汉中藏着一个“小瑞士”,这里的夏天只有22度!
你好!国宝大熊猫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