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这世界上的职业选择,比你想象得要多

又一年轰轰烈烈的高考落下帷幕,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进入大学,已经是一只脚迈入社会,青年们将有机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专业和领域。每个专业都有其独特的魅力和价值,都能为个人的职业生涯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

人生的选择多种多样,职业的选择也有很多可能。除了社会上的热门专业或高薪职业,还有很多主流之外的选择,比如:侦探小说家、围棋手、兽医,甚至快递员,只有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职业,才能在未来的工作中获得满足感和成就感。

如果你不想上班……那好像也没什么问题,今天推荐的最后一篇书评,就是为你准备的了。

《阿加莎·克里斯蒂自传》 

  【英】阿加莎·克里斯蒂

@Jia

阿加莎这本自传是阿加莎晚年所著,75岁时完成。读她的自传能清楚地感觉到阿加莎对于自己的成长经历是顺应的,满足的,俗话说的“不拧巴”。童年到少女再到成年成家,阿加莎的重要节点都由心出发。她理性地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和弱势,在人生选择上顺应了性格和特长优势。阿加莎童年幸福,父亲随和母亲机智敏锐,她对家乡阿什菲尔德的留恋与热爱带给她一生的安全感。幸福不仅体现在家庭经济优渥上,也体现在精神富足上。当时社会女子的教育和职业都不同于男子,女子不上学校也不学知识,可贵的是阿加莎早早就认识到自己热爱读书,由读书走进文学,支持了她自己一生的精神世界。她热衷想象游戏,而且特别喜欢表演,家庭随和亲切的气氛使得她和姐姐从小就有“登台”(家里的)机会,演出她们自编的剧目收获到家人从不吝啬的掌声鼓励。传统绅士家庭的女子必须具备良好的艺术鉴赏力与交际才能,才有可能在社交年龄觅得良君(女性不能独立控制财产,生活必须依附于父亲或者丈夫。为了嫁得好,因而更得增加魅力而非实力。她们更多的是学习艺术鉴赏,不学科学文化)。

阿加莎早早就意识到自己内敛的性格在社交上是弱势,但是她并不排斥社交活动,并认为自己在埃及旅居期间开始享受到舞会的乐趣。在寻找人生方向上阿加莎是个幸运儿:认清了社会环境不允许女子在学校学习科学文化,自己虽然喜欢数学但是不会有发展;自己爱弹钢琴也专门学习钢琴但是不具备出众的艺术创造力,不能成为首席钢琴演奏家,她不执念;女子通常学习的绘画不是她喜欢的艺术形式,她不困扰;自己内敛的性格也不能像姐姐一样成为社交宠儿,她不自艾。最后她认识到文学是自己的出路,明确自己在文学方面的优势并经过投稿尝试后,她确定了写作可以成为自己的职业。母亲鼓励阿加莎写作。17岁阿加莎以兴趣为出发点开始写短篇侦探小说,经历两三年的退稿最终得到母亲介绍了出版人才得以出版成功。可见兴趣和伯乐在阿加莎的职业道路上不可或缺。阿加莎成为职业作家后高产的时期是在她第一次婚姻失败后,她认识到稿费可以养活自己。在经历了早期投稿失败后,她在侦探小说界的地位牢不可破。她有巨大的创作热情,写小说,改编剧本,乐在其中。

  《打开一颗心》 

【英】斯蒂芬·韦斯塔比

@文林

读得肾上腺素飙升的一本书,后来甚至担心影响睡眠不敢在睡前看,但又像追剧一样忍不住读下去。打开一颗心,说的是打开一颗真正的心脏。作者维斯塔比是一名心外科医生,生活和工作在英国牛津。从医的数十年间,经手过12000多颗心脏,真是惊人的数字。这本书之所以引人入胜,细想可能因为其难得的综合性,可以看作传记、科普和文学的合体。当作医生传记来看,作者从幼年家境艰难的时刻写起。七岁时因为观看BBC的节目《你的生命在他们手中》,看到医生们修补心脏上的破洞,从此就决定要做一名心脏外科医生。外公死于心梗引起的心力衰竭,这在后来的职业生涯中也成了作者坚持不懈的重要激励。当作医学科普来看,很喜欢看医疗剧,比如《实习医生格蕾》。初读这本书就抱着一个疑问,这会比活色生香的医疗剧好看吗?答案是肯定的。书中会解释很多医学知识,剧里就没法讲这么细了。

另外,维斯塔比医生尤其擅长将新技术应用于临床,并因此不惜与制度抗争。在书中可以看到人工心脏是怎样一步步走向应用的。上“知乎“查了一下,书中提到的heartmate,如今已发展到第三代(2017年FDA获批),并可以用于长期辅助。国内人工心脏刚刚萌芽,现在最好的产品也只能用于短期辅助。当作文学作品来看,维斯塔比医生的文笔着实好。在每篇的开头,一句经典总是把气氛烘托到位,比如这句“把真相告诉病人之前,先确定你知道真相,而且病人确实想听”。每个故事中的描写,不管是患者和家属的身心状态,还是医生的妙手仁心,当然还有各种吐槽,还有手术室中的刀光和血影,都写得扣人心弦,让人欲罢不能。

《我在北京送快递》

 胡安焉

@学委

当年雷海为问鼎某期诗词大赛,主持人反复强调其“外卖小哥”的身份。终究在世俗眼光中,外卖员快递员颇有点底层意味。他们的工作似乎简单而重复,但是看了这本书,才知道其中也有相当多的技巧和考核。区域和路线这些是比较明显的,还有精细计算折合4分钟一件的时间成本,让我想起当年那个给咨询团队上课的上海的士司机。作者的观察力、评估、书面总结表达能力都超过一般人,经历其实相当丰富。十几份职业,天南地北的体验,绝不是书名中的北京和快递那么简单。看似出书有点突兀,其实已经笔耕十几年,博尔赫斯并不只属于白领精英。这再次说明,积累的力量比身份重要得多。如果不是怯于人际交往,职业远不限于此。作者的经历也反映了快递行业中很多内幕,很多都不如我们以为的那么简单。底层在职场上的不公对待几乎无法避免。读起来有趣也残酷。编辑的功力倒是有些不足,后面十几份职业有点流水账,其实好好挖掘和编排一下,完全可以更出彩。

《不得贪胜》 

【韩】李昌镐

@大王

题目是“围棋十诀”中的第一条,意思是越是对胜利存有贪念,越得不到胜利。听起来好像李昌镐已经是一个看淡了胜败的人,其实他对胜利非常有执念。作为能站在塔尖上的竞技选手,怎么可能是不想赢的人呢。从小他的好胜心就特别强,和弟弟一起打游戏,如果弟弟打到100关,他就要打到150关。如果弟弟打到160关,他就得打到200关才行。“不得贪胜”,大概也是他对当时已经站上世界巅峰的自己的劝诫吧。李昌镐11岁就成为职业棋手,14岁获得第一个世界冠军,后来称雄韩国,开创“李昌镐时代”。因为他下棋的时候面无表情,喜怒都不形与色,所以得外号“石佛”。没有看过他下棋的可以脑补一二,因为《请回答1988》中的天才少年崔泽,原型就是李昌镐。

围棋是一项个人风格非常突出的运动,李昌镐的风格是“稳”。他评价自己没有天才般的才能,但是有持久力。小李可能确实算不上世界第一聪明,他的智商139,在围棋之外简直是生活不能自理,小时候不敢一个人睡觉,直到20岁还不会系鞋带,口才也很差,一下棋就是一副完全僵硬的表情。书中有几张他得了世界冠军后的照片,表情奇怪,好像在生气。但是围棋世界中他有很深的领悟。他认为围棋是一种较量均衡的游戏。不管是实地还是外势,只要对弈过程中过于偏重一方面,那么离成功的道路也就越来越远了。围棋也是能够作用于心理的精神运动。如果不能有效地调节情绪,那么一个人将很难冷静地面对胜负角逐。这些道理也都适用于人生。再高明的棋手也是人,是人就会有失误。最顶尖的棋手不是比较谁的妙手更多,而是比较谁的失误更少,你敢信吗?李昌镐总结围棋的胜利属于失误少的一方。此处真是感慨了,“人生如棋这个词实在智慧,人生的胜利也不是非得大聪明,而是属于失误少的一方。在生活中,很多时候人也不是没有能力做到某件事或达到某种程度,但是不管因为什么原因,失误了,错失了此刻,也就没有以后了。在一决胜负的时候,一定要尽可能的小心翼翼。前进的时候考虑周到,静止不动的时候谨慎等待。说了这么多和怎么赢有关的事,结尾还是要引李昌镐这样一段话:能够无视种种诱惑,自始至终保持一颗平静的心,才是制胜的秘诀。正是因为如此,所以在围棋胜负的世界,艺术的世界,乃至商业的世界中,那些取得成功的人士无一不在强调要回到起点,始终不改初心。能这样领悟围棋的精神,李昌镐不愧曾经是围棋世界中的天下第一人了。

《最后诊断》 

【加】阿瑟·黑利

@g

阿瑟的书是职业小说,或者说是行业小说。他的作品描写了各行各业,有汽车制造、机场、制药、银行、间谍、新闻报道、饭店……今天说的这本书描写的是医疗行业。整本书笼罩在一种绝望气息里,苍老落后的一所医院,非常像极了我们九十年代时期半死不活的国企。通篇北美气质,在那个北美屹立世界的高光年代,阿瑟精确地写画了高光下细致的阴暗瓶颈。而医生这个行业“时常去关怀,一直在治疗,偶尔会治愈”的无奈但是决然的精神也跃然纸上。医生也是一个个普通人,只是在不普通的行业里。这本书描写了一个个医生的喜怒哀乐,也揭露了医疗行业的改革弊病与潜规则,是一本优秀的职业小说。小说的最后,主人公在禁止抽烟的标志下点燃了一支香烟,这个结尾也暗示了人心的真实反馈,有点苍茫,有点霜意。人生很多事情都是在禁止之下,却往往熟视无睹,我行我素,向死而生。

《别人的动物园》

[德]杨·莫恩浩特

@张敏

书中介绍的是二战及之后冷战期间分别位于东西柏林的两个动物园的故事。这两个动物园的存在与当时柏林特殊的分裂情况有关。“在分裂的柏林城,这里到处都能感受到来自边界的包围感。有人说在某种程度上,西柏林和东柏林本身就是两个动物园。”“和今天相比,那时的动物园更像一片心灵上的自由地。”而同时,“没有哪个城市像柏林一样,有那么多动物变成了公共生活中的名人”。甚至当动物园里的北极熊去世时,门口摆满的鲜花玩具和吊唁卡,“比得上黛安娜王妃意外身亡后,伦敦白金汉宫门口的表演规模一般盛大”。两个动物园的馆长在那个时代不只是一份早出晚归的职业,还是一份毕生使命。他们甚至被称作“动物人”——就是那些更善于同动物而不是和人打交道的人。书的正式第一章就以一种震撼的方式开始,讲述了柏林被美国、英国、前苏联的飞机轰炸,被士兵占领的场景。

战争从来都是残酷的,动物园也毫不例外。就像书中提到当时美国的报道:“那里只有大约200只动物,它们生活在这片曾经五彩缤纷、备受欢迎、而今却满目疮痍的废墟中。”而在战争开始之前,这里曾经有4000多只动物,是世界上拥有动物种类最多的动物园。但是战争和政治上的分离并没有能够阻隔开真正热爱动物的馆长们合作(虽然也有竞争)的心。在那样的时代,一些神奇的事情发生着——公河马与母河马突破了东西柏林的隔离,成功地繁育出了小河马来;没钱买一头大象的西柏林女园长,想到让小朋友们给印度总理写一封信,恳求赠送一头大象的办法竟然可以奏效,得到了一头小象——办法总比问题多,物种保护当然比政治上的分离更重要。另外,尽管这本书主线是在写东西德国的两座动物园,但书中有不少图片反映了1945年前后柏林城市、战争场景、以及战争废墟的照片,也是很难得的。这本书非常具有吸引力,读的时候也常常让我想起之前读过的《显微镜下的大明》——从时代的一个侧面和具体视角来反映社会当时的历史和变化,耐人寻味,值得一读。

《万物有灵且美》 

【英】吉米·哈利

@文林

《万物有灵且美》是英国兽医兼作家,吉米·哈利的作品,记录了他年轻时在约克郡德禄镇行医的头几年时光。读来感觉和《我的阿勒泰》有相通之处,人与人、人与动物,再加上自然,真实、细腻,意料之外又情理之中。一直相信,擅长和动物打交道的人,一定有一颗纯真无邪的心。再加上作者“让职业作家羞愧的写作天赋”(英国媒体),他的系列作品被很多人喜欢也就不足为奇了。想象一下,一个心思细腻、彬彬有礼的英国绅士、文艺男青年,换上工作服、开着老爷车,到农场里为母羊母牛接生、在手术台上温柔地为小狗和猫咪解除痛苦,忙碌的工作间隙在约克郡的如画牧场上停留一会儿陶醉于大自然,半夜出诊后回家有娇妻暖身,这画面谁不爱呢?一搜才发现,吉米·哈利的作品早在1978年就被拍成连续剧《万物生灵》,豆瓣上看,更到了1990年的第七季;2020年开始又重新翻拍,去年更到第四季,真的太受欢迎了。

看完这本书,会有很强烈的想养个动物的冲动。书中印象深刻的片段:给母羊接生——把手臂涂满肥皂,伸进母羊的子宫;小羊在子宫里缠作一团,必须抓住(同一只羊的)一个头和两只脚才能拉出一只羊。母羊会弯下脖子用温热的舌头舔着小羊,喉咙里还发出满意的低呜声。有一次母羊染病产下死胎,哈利医生把死胎的皮毛批在另一只弃羊身上,母羊和小羊都得救了。生命的奇迹。疯狂追车的狗——当我坐进汽车并发动引擎时,他立刻就现身了。他将身子伏低,眼睛紧盯着车子的前轮,然后一步一步地潜行过来.......后面是一连串的追逐描写和狗狗最终获胜时的骄傲;再后来是这位狗父亲带着七个狗儿子一起追车的场景。读到这里,想起我家猫咪总是埋伏在某处,突然弹射出来,对着路过的腿扫上一爪子的狩猎练习。复活的母羊——因病被主人抛弃等死的母羊,哈利医生不忍看她如此痛苦,于是给了一剂安乐针,没想到母羊昏睡两天后奇迹般康复了。哈利感叹:麻醉剂暂时停止了它的痛楚,使得生命力中抗拒疾病的自然力量发挥到了极限。疾病之所以会带给动物或人类死亡,往往是因为其痛苦与恐惧已经先吞蚀了患者的生存意志。因此,只要你能除却他的痛苦或恐惧,奇迹时常会发生。哈利医生后来用这个麻醉疗法拯救了很多小动物。哈利的合伙人——西格医生,传授给哈利如何面对无理的顾客:多收他一些钱。每次我想到可以多收十先令的费用时,我的怒气自然就消失了,这个方法灵透了。善良的西格,全书的最后,经济状况窘迫的哈利应招入伍参加大战,不得不留下妻子。西格给了他五十磅,说这是算账时发现之前漏发的,并且让哈利自己去写支票(甚至不留下“给支票”的记忆),这份贴心太动人了。

《又是不想上班的一天》 

威尔王 Nolan 文元


@Unkraut

一本对选择了偏离传统意义就业轨道的各行业人物的访谈录。2024年1月出版。书中提及的领域涵盖了一些当下的热点行业。有的在各种行业间反复横跳后选择了在异国开启新的创业挑战;有的在央美毕业,异于其他同窗,白手起家,靠着对家装设计的热爱和坚持不的职业态度成为博洛尼最年轻的设计师;有的有想法并施以切实可行的规划,一步一步扎实行动,实现人生目标,进入联合国工作;有的屡屡经历裁员、裸辞,看行业兴衰。低谷时,好好生活;回归正位后,好好赚钱。还有的小城市成长,靠自身努力定居大城市,跨越鸿沟,见识更大的世界后接受平淡,用爱好充盈内心;有的逃离头部科技媒体,用各种尝试GAP疗愈自我;有的从700万公众号主编到受到自媒体异军突起强烈冲击,转换思路做活动编导……

我们只是一辆豪华汽车里的零部件,当新的交通工具变革来临,这些零部件便永久地失去价值了。努力将我们的安全感和自信内在化,而不是靠外在赋予。00后在更多元信息的洗礼下,有太多可选择的方向。有想法、执行力,在私人喜好的驱动下成为偶像综艺制片人;逃离大厂,坚持自己信念创立米酒品牌的文艺女青年;在NBA球场上活跃的篮球解说,以搞钱为职业理想的广告人跨界成为餐厅合伙人;还有一位,主业在微软做产品市场,意识到即便坚持学习也跟不上技术迭代的速度,进而发展副业帮其形成可迁移的技能,再将副业中积累的能力运用在日常工作中……在这本访谈中看形形色色人对职业的态度和选择。有的人热爱执着,全身心投入;有的人只将其作为人生的一部分,通过工作获得成长进步与物质基础;还有人,工作仅仅是为了生存。工作赚足够的钱,拥有更多选择,享受工作也享受生活。

新浪微博/抖音:@文话童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李昌镐精讲围棋死活合集
围棋神话李昌镐
为什么有人说李昌镐的围棋水平在结婚之后就不行了?
围棋是最精确的,又是最模糊的
耀宇围棋:职业棋手勺子随谈
人生如棋,不得贪胜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