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与活动指导(4)

 第二节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

      一、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定义与内涵

      (一)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定义

      狭义的儿童美术教育是指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地借助美术手段,遵循美术原则对儿童的美术活动进行适宜的干预和指导,使其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感受美、表现美并建立和遵守美术规则的活动。而广义的儿童美术教育还包括儿童在自然和社会环境中受到美的熏陶,潜移默化地发展审美能力的过程。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是面向0--6岁儿童开展的美术教育,它是学前教育课程的一个基本领域,是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美术教育的两种取向

      美术教育的含义可以通过美术和教育两个方面来界定。因为对两个方面侧重不同,美术教育事实上有两种取向:一是美术取向的美术教育,也称为美术教育本质论:二是教育取向的美术教育,相对应称为美术教育工具论。

      1.美术教育本质论;

      美术取向的美术教育立足于美术本身,以美术为本,通过教学手段传递美术知识和技能,实现美术学科自身的价值,发展和延续美术文化。艾斯纳(E. W. Eisner) 作为美术教育本质论的代表人物,认为美术能力不是自然成长的结果,而是成人教育的结果,美术教育应该通过教师系统的教学,使幼儿了解美术原理和历史,学习与运用美术概念,发展审美能力,提高美术修养。美术取向的美术教育强调学科中心,幼儿美术教育是实现人类美术文化传承这一价值的初级阶段。

      2.美术教育工具论

      教育取向的美术教育则着眼于教育,以儿童为本,以美术作为教育的媒介,通过教育实现一般的儿童发展。这种观点强调顺应儿童自然发展,培养幼儿审美、认知、情感、意志品质、创造性等多种能力,促进儿童健全人格的形成。许多教育家都赞同美术教育工具论,其中以里德(H. Read)和罗恩菲尔德为代表,他们认为美术教育应该尊重儿童与生俱来的美术创作潜能,用顺应式的指导方式发挥儿童潜能,保护儿童的创作热情,为他们提供创作的机会,让他们自由表现,从而让他们的心灵得到解放,最终达到个体与社会的和谐。

      两种取向的美术教育各有其合理之处和缺陷,前者持美术文化传承和美术知识技能传授的观点,毫无疑问,儿童的美术表达表现是建立在美术基础知识和技能之上的,我们不能剥夺儿童从美术活动中学习的机会,然而过分强调美术本身的系统性容易限制儿童在美术活动中自主性和创造性的发挥,将儿童培养成“美术工匠”。后者持儿童本位的观点,强调让儿童自然发展、自由表现,这种对儿童的尊重是宝贵的,然而过分关注儿童的自我发展,很容易让他们陷人缺乏指导的困境,没有了美术基础,创作也只能是空谈。

      (三)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内涵

      在了解了美术教育的两种基本取向之后,我们需要汲取两种观点的合理之处,将它们有机统一起来,在此基础上来理解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内涵。

      4一方面,游戏是儿童的基本活动,是幼儿园的重要教育手段,美术游戏作为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一部分给予了儿童充分满足自己、表现自己的机会,使他们在愉快自由的游戏中发展各种能力,为健全人格的形成奠定基础。然而单纯的美术游戏无法实现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全部价值,还需要成人设计、组织美术教学活动,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美术教学活动增加儿童对世界的特殊经验和了解,培养他们的形体感、色彩感、线条韵律感、材质感、构图感和空间感,使他们在对美术的感受和欣赏、表现和创造中提高审美能力。

      另一方面,初步的美术知识技能是一切美术创作的基础,也是学前儿童美术教育不能回避的问题。学前儿童美术教育需要通过设计美术教学活动向儿童传递必要的美术知识和技能,在此基础上鼓励幼儿进行创造表现。当然,这种技能教授应该以符合儿童需要和发展特点为标准,以促进儿童和谐发展为目标。

      从更广 的层面来说,学前儿童美术教育还能够对社会文化氛围产生一定影响,当儿童能够通过美术教育改变自已的生活环境,他们也就在-一定意义上实现了美术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二、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特征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对象是0 6岁儿童群体,尤其是2- 6岁的儿童。学前阶段的儿童身心发展有其突出的年龄特点,因此学前儿童美术教育除了拥有美术教育的“审美性”“主体性”“发展性”等一般特点,还有其他一些特征。

      (一)以游戏为主要形式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主要活动形式是游戏,游戏是儿童最喜爱的活动,儿童美术与游戏在本质特征上有共通之处,所以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可以通过游戏活动进行,游戏活动的开展也可以借用美术的形式。I 

      (二)充分调动幼儿的情感体验

      幼儿丰富的情感是参与美术活动的原动力,因而教师在实施美术教育时要非常重视调动和深化儿童的各种情绪情感体验。教师应该为幼儿创造宽松愉悦的心理环境和充满情感色彩的审美环境,在让幼儿观察事物时,要注意和幼儿进行情感上的沟通,使他们产生审美愉悦感,从而让幼儿愿意和喜欢通过美术活动来表达自已的情感和想法。同时教师也要鼓励幼儿将自己的作品与他人进行分享和交流,在这种交流的过程中,幼儿不但与他人沟通了情感,也获得了新的情感体验和满足。

      (三)重视幼儿的动手操作和多感官协作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依赖于操作活动。对学前儿童而言,美术教育主要是在操作过程中进行。儿童在操作活动中通过眼、手、脑的协调活动来体验快乐,感受美,学习和练习美术技能。因此学前儿童美术教育需要为幼儿提供丰富的工具材料和充足的操作机会。

      (四)强调幼儿创造能力的发展

      因为幼儿的经验有限,所以在进行美术活动时受到的限制和束缚少,反而更容易表现出强大的创造能力。在学前儿童美术教育中,教师应该珍视儿童这种创造的天赋,尊重他们对物质材料和自身经验的重新组合和创造性运用;应该跳出成人主观标准、站在儿童的角度来看待他们的美术作品,用欣赏和发展的眼光来评价他们的美术作品。好的学前儿童美术教师既要善于发现儿童的创造,更要鼓励儿童去创造。

      (五)注意教育内容的广泛性和整合性

农聘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是以全面发展为目标的素质教育。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内容非常丰富,除了专门系统的美术教育,还可以整合幼儿园课程中的许多内容,甚至包括儿童生活环境和大自然当中的广泛内容。美术教育不应该局限于美术学科,更不能局限于美术学科中的某一个门类。从教育目的而言,学前儿童美术教育不仅指向美术技能,还应积极促进儿童主动性、独立性、创造性的发展,为幼儿思维能力、实践能力的全面和谐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果源总而言之,审美、游戏、操作、创造和整合是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始终要抓住的几个关键词。

      三、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原则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要符合学前教育的-般性原则:客观性原则、发展性原则、教育性原则、活动性原则。因为美术这一学科的特殊性,学前儿童美术教育还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一)审美性原则

      美术教育与其他学科教育很大的不同在于美术教育不仅要帮助幼儿获得知识发展技能,还要让他们在美的环境中获得熏陶,发展创造美的能力。因而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定要符合审美性原则,从儿童的审美特点出发,激发其审美热情,丰富其审美经验,提升其审美能力和创造符合审美的作品的能力。

      (二)多样性原则

海服美术这门学科本身根据美术材料、技法、风格的变化分为不同的类型,面儿童因为天赋、个性的不同在美术学习和创作中也有很多差异,所以学前儿童美术教育要遵循多样性原则,向儿童提供多样的活动材料和内容,为他们设定多样的目的,对他们进行多样的指导。

      (三)创造性原则

      创造是美术的根本特点之-一,在学前儿童美术创作中要保护和激发儿童的创造性,鼓励他们自己想、自己做,运用丰富的材料去实现自己的构想,尝试和别人做得不同,追求变化,勇于探索。

未完待续……更新至第016页。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幼儿园美术教育》课程教学大纲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试题
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的设计与组织实施》(一)
幼儿园课程(第二版)
学前儿童 美术欣赏 教育活动
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的问题与对策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