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一花压海棠,削梨请君尝:别客气!

上次有朋友给小编留言说,番石榴长得更像梨子,仔细看下还真是所言不虚。不过除了形似恐怕就没有更多可比性了,加之梨的滋味毕竟人人熟知,谁优谁劣一时不好判定。

擅消酩酊证国医

传统医学对梨的功效研究相当透彻,很多观念早已深入人心,因而每到初秋,不少讲求滋补的饕客便以润肺之名,对嫩梨大开杀戒。对于现代都市人群而言,记得按时吃梨真有不少好处:首先是化痰止咳,清心败火;其次是护肝开胃,促进食欲;另外苦于觥筹难却的,也可通过食梨醒酒宁神,故而梅宣城诗中就有“遗之解朝酲”的说法。

用梨熬糖,真的是“黄金色嫩”啊,别说吃,看着就养眼!

最直接的效用当然还是止咳,相传唐初魏征为疗母病,用各种疗咳草药加入梨与冰糖共煮,首创“秋梨膏”一方,传承发扬千余年。小编的家乡上海,过去城隍庙就有梨膏糖卖,方方正正的一块,浅碧斑驳略带透明。解放前卖梨膏糖的大多会吆喝,都是五花八门的独家配方,现在却大多成了带地方标签的品牌美食,前阵子去湖南永州,惊喜发现那里竟然也有,口味相比本乡所产略重些。其实梨糖用来疗咳润喉,甜的有限,小孩子大多不爱吃。

饮嚼观咏各相宜

生榨的梨汁炎夏酣享,被誉为“天生甘露饮”,宋代就有漉梨浆;压榨过筛的果肉加糖熬煮即成梨糕,可当点心,极耐储藏;洗净的梨子挖去果心浸泡盐液,沥出切片晒干,充餐后小食;即便是残败的次果,只要没有过熟或者腐烂,也能熬成梨酱。但说一千道一万,这些都无法和食鲜梨的快乐相提并论,古人溺爱生梨触齿甘爽脆嫩,入喉清冽多汁,投荒万里也不曾或忘。四岁让梨固然是一种美德,厚颜求赐同样被传为佳话,宋初徐铉为了吃到好梨,专门给大学士陶榖写了首七律,说自己酒醒后馋了想吃梨,你给送几筐呗!

注:

赠陶使君求梨

昨宵宴罢醉如泥,惟忆张公大谷梨。

白玉花繁曾缀处,黄金色嫩乍成时。

冷侵肺腑醒偏早,香惹衣襟歇倍迟。

今旦中山方酒渴,唯应此物最相宜。


雨带梨花的动人情怀,你能体会得到么?

诗中当然也提到了成熟前枝头朵朵如雪的梨花,说出来不怕笑话,小编一直分不清桃、梨、梅、李、樱五样花的区别,只知道梨花似乎永远娇态可掬,纯白一色。文人惜其天质过洁,忧其易受污涴,自古不乏惋爱之辞(恨无尘外人,为续雪香句——元裕之)。现在被说多了用俗了的如花笑靥,真的绽放在你的面前,不信你不会痴迷,但又有多少人知道“梨颊微涡”背后的苦涩与凄美?

玉乳横陈宗百果

借梨说典更是乐趣颇多:《诗经·秦风》中说到的就是山梨,又称赤罗,庄子在论及礼义时也以“樝、梨、橘、柚”作比,这可能是“梨”字最早出现在典籍之中。大约在中国东汉时期传入天竺与波斯,《西京杂记》中列举了大约十种梨,今天半数以上还能追溯到具体产地。中国本土梨系有南北之分,通常南方的沙梨皮色较深且带浅斑,入口有粗涩感,北方多为白梨,果皮浅黄斑点更密,口感更为细腻鲜美。  

华北最负盛名、分布地域最广的要数鸭梨(古称鹅梨),从辽南直到鲁北都有种植,脆嫩多汁且可经冬贮藏,范石湖诗作为证:汗后鹅梨爽似冰,花身耐久老犹荣;莱阳梨(家乡话听上去像是“烂洋梨”,一度误解颇深)也较耐寒,个大皮糙但果肉青白酥甜。幼年如雷贯耳的,还有产于安徽的砀山梨(曾错写唐山梨),外形美观且吃口松脆,自古有“酥黄”的美誉;南方名梨中最为著称的首推川北苍溪雪花梨,最大特点是形态硕大,每个都有斤把重,最大的有三斤以上。

营养美味的梨有各种养生吃法

其实要说到大,汉武帝樊川园内“如五升瓶”般的御梨可称无敌,摘之前需要“以囊承之”,否则落地就被摔烂,这种梨入口即化,故又美称含消梨。汉代还有产于秣陵哀仲家的梨子天下闻名,虽然个头远不及含消,品质却毫不逊色,刚采下时最为可口,但决不能拿来热着吃,否则就是哀梨蒸食,不啻于暴殄天物了。金城兰州倒是流行煮熟了吃,街头巷尾过去常有卖这种热冬果的铺子,可惜不知道它和著名的东北冻梨有什么渊源没有。

莫信东风轻别梨

这些年全国销量始终看涨的库尔勒香梨可称家族佼佼者,《西京杂记》中提到“瀚海梨,出瀚海北,耐寒而不枯”,玄奘经过阿耆尼国时,对这里的物产丰饶颇感惊奇,《大唐西域记》中不止一次提到包括梨在内的巴州土产。清代平定准噶尔叛乱后,库尔勒香梨开始更多为内陆人士熟知,同治时期西域幕僚萧雄在《西域杂述诗》中写到“焉耆城外梨千树,不让哀家独擅奇”,并在诗注中有详细描述——皮薄肉丰,心细甜而多液,入口消融,哈喇沙尔所产者较各处更嘉。

据说一口吃完整只是最好的,爱人之间千万不要“分梨”。

比香梨更为珍贵难得的,便是台岛的酪梨,又叫鳄梨,现在通称为牛油果,成熟后呈现茄紫色。专业吃法却一点不中国,通常是在未成熟时就采摘下来,用于西式色拉,或者加糖加奶制成甜品。酪梨其实不算梨,浑身尖针的刺梨也是一样,由于产地位于偏远的贵州山区,故而外界鲜有所闻,第一次出现于史籍晚至清康熙三十六年成书的《贵州通志》。书中形容它“干如蒺藜,花如荼蘼,结实如小榴,有刺,味酸,取其汁入蜜炼之可以为膏”,乾隆年间的《本草纲目拾遗》也有类似的描述。根据一些文献的记载,刺梨并非独产于贵州,只不过离了黔界,便长得不甚茁壮,只能沦为“花而不实”的玩物了。

秋冬季节干燥梨刚好是清火的最佳选择,在看的你又没想要动手给自己做上一份有关梨的美食?趁着周末好好犒劳一下自己呀!

欢迎大家在留言区

栏目策划:彦稠;图文编辑:疏桐

桃李成蹊 · 191123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梨子歇后语大全
自制秋梨膏,不加一点糖,冷藏也不会结冰!
梨味浓郁的自制秋梨膏,4斤梨子熬出1斤梨膏,这味道喝起来真好
清肺润肺、止咳祛燥,抵抗雾霾我靠它!
相约梨乡觅花魂
值得收藏的梨膏糖的做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