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国宝大熊猫都能“听懂”的四川话有着怎样的“前世今生”?



说到方言,大家脑海里第一个出现的应该是自己家乡的方言,或者一些舞台影视作品中的经典艺术形象。今天,『学而时习』要跟大家谈谈“四川话”。

说起“四川话”,君振脑海里浮现的就是四川配音版的动画片《猫和老鼠》。我们一般认为,我们是哪里人,就说哪里话。比如,轩主凌岚是湖南人,她说的就是湖南话;小编君振是四川人,她说的就是“四川话”。不过“四川话”这个定义并不十分标准。





一些学者把汉语分为七大方言区,四川方言就属于北方方言区。哈哈!没想到吧!别看四川地处中国的西南部,可是划分时,仍属于北方方言区。如果还需细分,就是西南官话方言片,这里面包括成渝片、灌赤片。成渝片和灌赤片的差异很大,一些学者称灌赤片的方言为“南路话”。

君振平时所讲的方言就属于灌赤片中的岷江小片。特点是保留了一部分的入声。学过诗词格律的小伙伴应该对“入派三声,平分阴阳”这句话不陌生。

灌赤片除岷江小片外,还有仁富小片、雅棉小片。仁富小片受到江淮官话影响更多,特点是入声归去,翘舌明显。





研究一门语言需要从语音、词汇、语法三个基本角度出发,进而延伸至其他角度。比如,我们这样定义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

语言三要素中,词汇变化最快,语音次之,语法最慢。相信大家都能感受到改革开放至今,我们国家出现了许许多多的新词新语。

如此,我们要了解四川方言,也要从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入手。比如,从语音的角度来说,一些学者以保持古音的多少,作为四川方言的界定标准,将四川方言分为新、老两派。指出川西、川南区大都有入声,是老派四川方言;川东、川北区古入声已消失,是新派四川方言。所以,不能认为只要举出成都、重庆话,就能代表整个四川方言(重庆于1997年独立为直辖市)。

以上是四川方言大体的现状。下面我们说说曾经的“四川话”。



湖广填川



湖广填川从元代就开始。明末清初,因为“奉旨填川”的政策,湖广地区大量移民到四川,尤其是清前期《康熙三十三年招民填川诏》颁布后。清康熙十年(1671)开始大规模展开“移民运动”,至乾隆四十一年(1776)为止,这一场浩浩荡荡的迁徙,共历时105年之久,四川合计接纳移民共达63万人,占是年四川总人口的62%。

《成都通览》对当时成都人口构成进行了统计:“今之成都人,原籍皆外省人。”湖广占25%,河南、山东5%,陕西10%,云南、贵州15%,江西15 %,安徽5%,江苏、浙江10%,广东、广西10%,福建、山西、甘肃5%。四川已经成为一个典型的移民省份。时至今日,一些客家移民的后裔仍然使用着与四川西南官话风格迥异的独特语言,形成了典型的“方言岛”现象。





人口的迁移会带来不同语言的融合。所以,四川方言不是独立的系统,它一定会与周边的方言发生接触与交流,进而相互影响。明末清初大移民之后的现代四川方言就与明代以前的蜀方言、中上古时期的蜀语有很大的不同了。因此,我们把清代以后的四川话叫“四川方言”,以别于明代以前的蜀语。



说“蜀”



大家知道四川的简称除了“川”,还有“蜀”。“蜀”字,系古人专为原蚕制造。在黄帝之世,其字亦为当时之蚕字。“野蚕性孤独,各据一叶,以保证其食叶充足。故蜀字亦引申为孤独之义。”扬雄在《方言》中说:“一,蜀也。南楚谓之独。”《尔雅·释山》:“大山峘,属者峄,独者蜀。”孔颖达疏:“虫之孤独者蜀。是以山之孤独者亦名蜀也。”“蚕丛氏后之立国,独承用蜀之名。”可知蜀王,是从蜀山氏分出的了。

唐李商隐的《蜀语》是继汉代扬雄《方言》之后出现的第一本重要的方言学著作。“蜀语”一词,最早见于东晋葛洪《抱朴子·卷九·道意》。“李氏之道起于何时。余答曰:吴大帝时,蜀中有李阿者,穴居不食,传世见之,号为八百岁公。人往往问事,阿无所言,但占问颜色……后一旦忽去,不知所在。后有一人姓李名宽,到吴而蜀语,能祝水治病颇愈,于是远近翕然,谓宽为李阿,因共呼之为李八百,而实非也,自公卿以下,莫不云集其门……避役之吏民,依宽为弟子者恒近千人……宽弟子转相教授,布满江表,动有千许。”





上述引文表明:

1.东汉末三国时期,蜀语有自身的特点,李宽“到吴而蜀语”,让被传道的那些人能明显地感到蜀语和吴语有区别;

2.蜀语不是不能听懂的汉语方言,吴蜀语之间可以进行交流,甚至可以用蜀语进行教学。“依宽为弟子恒近千人”,显然,这些人又不全系蜀人,而是当地人为主;

3.“宽弟子转相教授,布满江表”这里没有说明有多少人,但是我们可以知道,李宽的再传弟子应多为吴人,中上古时期吴人把笔叫“不律”,蜀人也把笔叫“不律”,吴语和蜀语有融合的关系。





诗人陆游《病中忽有眉山士人史君见过,欣然接之,口占绝句》一诗说:“蜀语初闻喜复惊,依然如有故乡情。绛罗饼餤玻璃酒,何日蟆颐伴我行?”诗中的“绛罗饼”和“玻璃酒”就是当时蜀地的酒名和食品名,亦当为蜀语词。

不过,蜀语到底是一门独立的语言,还是汉语的分支,不同学者有不同的看法。一些学者认为,蜀语是汉语的一支方言,而其他不少学者主张古蜀语“非华语”,分别有“独立蜀语说”、“羌语说”、“彝语说”三类。

这里简单介绍一下蒙文通先生的观点。他认为,古蜀语言文字和中原语言文字共同的地方很多。汉代《蜀王本纪》、晋代《华阳国志》中的“蜀先称王”的“王”字、“杜宇称帝”的“帝”字、“先祀杜主”的“主”字、“以酒曰醴”的“醴”字,“五妇山”、“五丁”这样的词,显然都是“华文华语”。



蜀语和其他语言有关系吗?



古蜀人是“夏羌”族团的重要成员,蜀语很早就与中原语言产生接触。“蜀王每世相承为黄帝后。”“蜀王,黄帝后世也。”至殷商尚有蜀人在朝为官的记载。《论语·述而篇》:“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何晏集解》引包咸注:“老彭,股贤大夫。”邢疏引《世本》:“在商为藏史。”《大戴礼记·卷九》有“商老彭”之称。常璩《华阳国志》卷十二因此而推断“彭祖本生蜀,为殷太史”。据此,可判断:老彭是蜀人而仕于商,推想蜀人在商朝做官的定不止他一个。

由于社会发展的需要,不同方言之间的人民必须要找到一种超越彼此方言障碍进行交际的通语形式。商周时期,由于交际范围的扩大,战争与迁徙的频繁,跨方言的交际工具雅言、通语等等,应运而生。

虽然产生了雅言,但方言并没有被消灭。通语或 雅言的基础,仍是汉民族语各方言。从书面文献记载来看,下层人民普遍使用交际语的也是方言。根据方言发展的基本规律,相邻方言之间,因为地域接近,必然产生接触和融合。





1、中上古蜀语与秦语。秦汉时期,因为地缘的关系,蜀语与秦语的关系十分密切。蜀人与秦人有关,扬雄在《方言·序》中提到的“林闾翁孺”,就是秦人。《广韵·卷一》:汉复姓四氏……林闾氏出自赢姓。《文字志》云:后汉有蜀郡林闾翁孺,博学善书。《华阳国志》:林闾字公孺,临邛人,扬雄师之,见《方言》。可见林闾翁孺先辈在秦,后来由秦入蜀。

秦、蜀人通过“妥协语”这样一种过渡带隔开,也正是通过这样的过渡带相接触。最终,秦语和蜀语词汇、语音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情况。

2、中上古蜀语与楚语。除了蜀语和秦语关系密切之外,蜀语和楚语也有看非常密切联系。这方面是因为地缘的接近,另一方面是因为历史上双方进行过大量的移民。文献表明,中上古时期蜀语和楚语在汉代可以交流。《蜀都赋》:“齐口楚而喉不感慨。”宋章樵注:“蜀物丰美,负贩者多齐楚之人,还至都市,喧哗而争售之。”“播琴”,是蜀语词,又是楚语词。

3、中上古蜀语与巴语。巴、蜀地缘相近,两个地域也都是多民族聚居之地。巴民、蜀民有不同的来源,文献多有记载。但从先秦文献中开始,二者就常常并称,可见二者之间的密切关系。

因此,我们可以说,中上古时期的蜀语,与蜀相邻地方的方言关系密切。





据学者统计,近40年来,以成都五个主城区为基本范围的成都话,由于各种类型传播的影响,有500多个字的声、韵、调,已经或正在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动。除此之外,我们国家的许多地方面临着方言消失的情况,出现了“生存危机”。许多传统的东西,在中华文明的宇宙中,也许只是划过的一道流星。但正是这一道道流星,装点了我们璀璨的星空。

湖广移民们带着荆楚人民刚勇强悍的性格,将湖广话播撒在了广袤的西南地区的土地上,至今,以湖广化为代表的西南官话使用人数多达2.7亿。湖广话直到今天依然在不断的发展壮大,依然保存着那份自信、勇敢。这份纵横决荡的精神和意志力使巴人冒险进取,勇于超前;蜀人安宁享受,追求完美。

金沙江、岷江、嘉陵江流经座座小城,分别有李白故乡、杜甫的避难处,还有陈子昂的出生地……“自古诗人例到蜀,好将新句贮行囊。”也许,我们曾经因为听不到李白吟诵《蜀道难》,听不到司马相如奏响《凤求凰》而大为遗憾,但是只要一个族群教你说话,传你知识,他们就将这个族群过去创造的一切文明寄托在你的身上,你便先天性地拥有了承担起为族群开拓未来的使命。所以,无论语言源自何方,它始终是文化重要的载体。诸葛亮以两表酬三顾;文翁兴巴蜀官学;陈寿鸠合三国史,始著《三国志》;三苏文章擅天下……许许多多的故事都等着我们的探寻。



看完本期内容,大家是对四川方言有了新的认识?

你印象中的四川方言是怎么样的呢?你家乡的方言又有哪些特点?欢迎在留言区告诉我们。

栏目策划:君振;图文编辑:旧拾

学而时习 · 200610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南方唯一“官话片”,为何四川地区说的方言是“北方话”?
外省人听四川话都一个调调,其实四川话内部的歧视链也很长很长
关于四川的那些历史小知识!
最成功的汉语方言——“西南官话”
从移民史和方言分布看四川方言的历史
【方志四川•方言志音频】《四川方言的来龙去脉》第6集:四川方言是如何分区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