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篇纪实文学:高唐老县城(十)


高唐老县城(十)

文/张堂玉

总编:慢半拍

主编:高山流水

执行主编:咖啡的味道

往期可点开以下链接欣赏:
中篇纪实文学:高唐老县城(一)
中篇纪实文学:高唐老县城(二)
中篇纪实文学:高唐老县城(三)
中篇纪实文学:高唐老县城(四)
中篇纪实文学:高唐老县城(五)
中篇纪实文学:高唐老县城(六)
中篇纪实文学:高唐老县城(七)
中篇纪实文学:高唐老县城(八)
 
书接上回,请君继续往下看:
毕业后的一九七三年我结婚那天,下了一夜一天雨。马姐和陈明光老师打着雨伞、穿着雨靴步行半个多小时到我家祝贺并随了五元钱喜礼,虽然当时五元钱当时是最高的,但它所表达的浓浓的师生情是五百五千五万也买不来的。正如陈老师所说:下着这么大的雨,我和你马老师来给你祝贺,没吃一块喜糖,没喝一口喜酒,相信你会终生难忘的!我望着两位在雨中越走越远的两位老师眼泪不断地涌流。

其他护士还有徐秀兰、单平、夏玉芝、李林玉、张秀芳、邓ⅩX、段xx(戚文京大夫的爱人),还有许多人因年代久远(半个世纪多)名字都忘怀了。

我们的教室在医院最北边,由刚修成的洗衣房改造而成,一共五间,西边一间是女生宿舍,东边一间住着洗衣工唐大哥一家。中间三间东边两间是教室,西边一间是男生宿舍。
  
我们的学校全称是“高唐县人民医院附设卫生学校”。说是学校其实就是一个班,班也不大只有二十人,是在往届初中毕业生和优秀的区卫校学生中招考录取的。报考的六十多名,录取二十名。考场设在一中,监场的是县医院叶桂荣护士长。录取二十名在县医院传达室西墙上张榜公布,我是第五名,前四名是谁想不起来了。
  
学校校长是卫生局长蒋清怀,十八级干部,大概是聊城人,面庞清瘦,说话干脆,办事不拖泥带水。班主任李国钧教生理学、解剖学、外科学,内科老师申建生,药物药理老师闫吉森。学校的招生简章上写着,按中等专业卫生学校水平办学,学制三年,毕业后分配集体医疗单位工作。那时小公社的联合诊所就是集体医疗机构,也就是说我们毕业后应该分配到公社联合诊所工作。可惜时运不济,一九六九年撤区并社。小公社撤消,区改为公社(大公社)属小公社的联合诊所一并撤消,人员回原籍任大队赤脚医生。我们这批学生毕业时无处可分,只好都回本大队办卫生室当赤脚医生,这一干就是半个世纪直到现在。

班里一共二十名同学,十一名男生九名女生。先说女同学,班长林观青和我是同桌,学习用功,老实腼腆、不爱和男同学说话。尹祚玲是我初中同班同学,性格开朗、聪明好学、笑口常开。刘玉兰同学,家庭贫寒、生活俭朴、学习刻苦。杜秀珍同学,性格活泼,好说好笑、学习认真。郝兰英同学,党性強、学习用功,爱好文艺,爱唱歌。邹士喜同学,勤奋好学,瓜子脸,两颊有两个浅浅的笑窩,和男同学说话好脸红。高甲珍同学厚道实在、话不多说,活不少干。
  

男同学先说朱余同学,他和祚玲同学、保奎同学、元星同学一样都是我初中同班同学。他国字脸,鼻子下有一条横形伤疤,性粗犷豪放且不修边幅,但诚实厚道,为人仗义。二O一九年我写了一篇题目为“半袋红高粱”的散文,发表在巜人生文学报》上,同学们看了都纷纷落泪,写的就是朱余同学。囤景泉同学,家境殷实,性老实敦厚,学习用功,一九六八年参军后,不幸因公牺牲。刘保奎同学,尹集大街路南居住,看外表有点浮滑,实际上有志气、重情谊。刘志泉同学,上卫校前已结婚生子,家庭负担重,学习时间靠不住。左连祥同学,忠厚老实,不善言辞,有点木讷。王景德同学,高个、国字脸,说话慢言慢语,老成持重,写得一手好字。陈元星同学,诚实沉稳但城府有点深。王明水同学,学习用功,待人厚道长远。王惠臣同学,性格外向,比较活泼但做事有心机。闫有兴同学,天性中庸但快言快语。

宿舍靠西墙有四个水泥抹成的大水池子,上面铺上厚木板就是我们的大床。出教室西边是一片空地,教室东边是男女厕所,教室房后是条旱沟,沟北不远是院墙,院墙外是农田。医院东北角有三排砖瓦房是已婚职工的宿舍,都是两间一个单元。篮球场北的四排房子是单身职工宿舍。最南边一排有五间会议室,全院职工经常在这里开会。那时医院设病床一百张,按编制应有一百至一百五十人,但实际才八十多人,严重缺编。

新城路上还有一个单位象县医院、县委大院一样需要单独说明一下,那就是高唐国棉厂。因为我曾在那里有一段短暂的工作经历。那是一九六九年的夏天,国棉厂卫生室两位女大夫几乎同时生孩子、休产假,卫生室陷于瘫痪状态。厂里到县医院紧急求援。医院派我、左连祥、高甲珍三位同学到国棉厂卫生室帮助工作。
  
国棉厂是一九六五年动工修建、一九六六年六月完工投产的。有职工近三千人,主机1241台,纱锭3700枚,布机854台。当时是高唐县规模最大、设备最先进、职工最多、产值最高的现代化工厂。厂里的干部组织管理能力强,工人守纪律,技术熟练,素质高,爱厂如家有主人翁意识。即使在文革最混乱的时期,也没停工停产。
  
我们到厂后随即上班工作,日夜三班倒,每月工资不算多,只有二十四元。但我们已经很知足了,因为加上我们在学校的生活补助也赶上一个护士的工资了(护士的月工资二十九元五角)我们工作勤奋、态度友善、说话热情、服务周到,一切为了生产,一切为了职工,每班背着保健箱到大车间巡诊。(这是我的提议)这也是原来厂医所没有做到的。受到了广大职工的好评。另外也结识很多工友如:刘国栋、赵衍亭、张忠林、曹东振等。

 转眼间两个月时间到了,休产假的两个女大夫也上班了。我和两位同学说,咱们该回去了,不要等厂里的通知了吧!第二天我到厂部向领导人说,你们的大夫都上班了,我们的任务也完成了,我们要回去了。厂领导说,怎么说走就走啊?国棉厂这么多职工多几个大夫也是应该的,既然你们确定要回我们就不挽留了。谢谢三位大夫的辛勤工作和大力支援!欢迎以后常来玩!然后握手道别。后来厂里的朋友说,你们不该走,厂里看你们工作干得不错想留下当临时工,我说,临时工就是临时的,不还得回去吗?真后悔,两年后国棉厂的临时工全都转正了。唉!老天不公让我们失去了一次吃“国粮的机会。
  


国棉厂西边不远是高唐县最早一批新建工厂之一,高唐县酒厂,一九七九年我朋友杨希江的战友郭来忠当时任厂党支部书记。那一年春天我盖新房,垒好了基础缺少填嗉的半头砖,我领人拉了几辆地排车去找他,他二话不说就打发人去装砖,装完后又亲自送到厂外,帮了我的大忙!

我大女儿琳琳出生时,亲戚朋友来祝贺,都是拿的二斤红糖二斤挂面,唯独来忠大嫂和希江嫂子送来了五十个鸡蛋(那时产妇最需要的就是鸡蛋)而且还是从二里多地的家中步行前來。事情过去了四十四年,我老伴还时常念叨这两位好大嫂。
  
新城路上还有一座最宏伟最现代的建筑一一高唐电影院。它建于一九七二年左右,位于当时的北关街北首官道沟西边。一九七六年十月建成投入使用,放映的第一部影片是《伟大的领袖和导师永垂不朽》。影院座西朝东,门前有二十级台阶,当中两个玻璃大门,共四个宽大的门扇。门楼高约二十米,放映大厅高约十五米,宽约三十米,长约六十米。钢筋混凝土浇筑地梁立柱,红砖砌墙,屋顶是钢筋拉梁和松木斜拉梁,上复木板红瓦。整个建筑大气磅礴,现代宏伟,厅内座椅钢木结构,坚固耐用舒适,二楼视野宽阔,视听效果好。可惜这么好的影院仅使用二十多年就于2002年被拆除了。
  
新城路上我知道的能回忆起來的就这些,最后我再说说鱼邱湖。高唐的城市地理情况和聊城有点类似。聊城有城中湖,高唐也有城中湖。聊城有古楼,高唐也有。(虽然被拆除相信不久就能重修)聊城有山陝会馆,高唐也有山西会馆(虽然只有遗址)聊城有铁塔,高唐有砖塔。
  
关于鱼邱湖这是近二十年才有的名字,从前叫南湖北湖。南湖分东南湖、西南湖,有桥相通。北湖由湖心桥分为东北湖、西北湖。西北湖和西南湖也有桥连通,而东南湖与东北湖不相通。这四湖的面积稍逊于济南大明湖,在聊城市除东昌湖外是面积最大的城内湖。因历史资料上没见有湖的记载。所以四湖可能是在近代形成的吧!
  
我小时候,大概是一九五七年前,这四个湖的原址是低洼地,都有一个面积不大的小湾,接受雨季城内各街排来的雨水。低洼地是怎么形成的,至今还没有一个满意的解释。有一种说法是修城墙时在城内取土形成的,我以为这种说法不妥,因修城墙的同时都要挖很宽很深的护城河,挖出来的土足夠修城墙的了。从远古到晚清国内修城墙的不计其数,没有一个是从城内取土的。
  
南湖有从东街郭家园子到大觉寺的一条路,路边还有一些无人居住的破房子。我经常走这条近路去大觉寺赶集,城里人也经常走这条路到城墙外去打水。东北湖除柴家花园后的老毛子湾有时有水、有时没水外,其他地方也没水。柴家花园前也有一条路西行通到古北小学,路边也有一些破旧房子。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前我到东北湖游泳,常常游到湖心岛上,岛上有很多碎砖瓦片,说明不很遥远的以前这里曾是居民区。

二十一世纪初东北湖大规模清淤时,在东北湖西半部挖出十几口民用水井并发掘出许多当时的取水用具,也说明在历史上这里是一个居民区不存在湖泊。一九六一年发大水这才形成了四湖。一九六八年时逢大旱四湖干凅了,有许多人到里面扫碱土滤制硝盐和皮硝。当时的县革委经常在东北湖召开万人大会,东南湖内也经常举行各种社会活动,一九七O年处决死刑犯薛兴柱就是在那里执行的。一九七一年湖里又放满了水成了城关公社的养鱼场,自那以后五十年没再自然干凅成了名符其实的城中湖。本文开始说的“水不护城、城绕水”就是这样形成的。
 
二十一世纪初,县政府将四湖命名为鱼邱湖。随后又大规模清淤,扩宽硬化湖岸修了四个濒湖公园,建起了两个湖心亭、五座新桥。重修了柴家花园,修建了孙大石纪念馆,恢复了李逵井,三眼井。最近几年又重修了大觉寺、影剧院,新修了古色古香的李苦禅纪念馆。岸边杨柳依依,湖中碧波荡漾,岸上游人如织使四湖成了城区居民喜爱的国家三A级景区。
  
关于老高唐的忆述至此结束,如能使年青人和孩子们进一步了解高唐不算很遥远的历史风情、人文轶事;激起同龄人及老年朋友美好的回忆,将是我余生最大的快慰。
全文完

游郎油郎202135日写于福源路医寓。
本文参考资料:光绪三十三年《高唐州志》,1996年版《高唐县志》。
鸣谢:本文承蒙原高唐县文联主席张志忠校正勘误,原高唐县金铭总公司董事长李金铭,原高唐县百货公司经理王立成,金铭总公司会计张新中,原高唐县工业局财务科长葛长栋,原电影管理站干部卢仙歧等提供资讯、大力协助,作者在此一併致谢!

特邀作家简介:张堂玉,笔名:草根诗人、游郎油郎。1950年5月生。中医执业医师,大专学历,中共党员。一生喜爱文学,尤喜古体诗词,其诗作曾多次为《高唐州报》所刋用。并多次参加全国性诗词大赛荣获金奖,同时被授予“爱国诗人”称号。

淡味茶原创文艺微刊第1418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古郭国墟---聊城三次迁徙
聊城这个县居然这么特别! 你知道吗?
【 人间万象 】山东一湖边发现丢弃衣物,怀疑有人溺水!奋力打捞4小时后,有人打来电话:别找了……
2023年聊城高唐县中考普高录取分数线是多少
说说高唐县的来历
齐鲁地名探究——上古爽鸠氏之墟,得名存疑——高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