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农村30年前麦收景象,泛黄的印记,忘不掉交公粮的岁月,感触良多

文/猪友巴巴

农村30年前麦收景象,满满的回忆,忘不掉交公粮的岁月,感触良多

一年又一年,又到了麦收好时节!近日,在笔者的家乡,鲁西南地区,麦收也将到来,在很多贫瘠的土地,由于浇灌不方便,麦田已经金黄一片!在笔者的家乡,有一条通往麦田的小路,每当夕阳西下时,村里很多老人会走向麦田,观察麦穗的长势,预测收割的时间!在返回时,村口的树荫下,常常会聚集很多村民,大家都在畅谈着今年的收成,也有很多老人回忆着往昔的岁月,今天不妨跟着笔者的脚步,我们重回30年前,看看儿时麦收的景象,而提到麦收总是绕不过交公粮的场景,更是感触良多!

01

在笔者的家乡,儿时没有机械去收割,全凭父母的一双手,而对于我们来说,常常会跟随着奶奶,走在地头上,捡拾那些落下的麦穗!为得也是尽可能的颗粒归仓!

02

30年前的农村,父母用镰刀将麦子收割后,用麦秸捆扎好,在用板车运到村里的打谷场,对于80后的我们来说,记忆中已经有电动的打麦机了,不过要排队进行麦穗的脱粒,而对于孩提的我们来说,在打谷场少不了做游戏玩耍,而这也是我们80后或70后这代人的集体回忆吧!

03

当然,在如今的农村,麦收时节很是短暂,毕竟机械替代了人工,没有了打谷场!而在30年前,这要持续月余,每当闲暇时,奶奶总会给孩提的我们讲起她们儿时的过往,然而,三十年过后,物是人非,奶奶也早就离我们远去,怀念之情无以言表!

04

活在当下,对于麦秸来说,早已就地还田了,而在那时,麦秸却是做饭必不可少的柴火,尤其是在房前屋后,总有一垛垛的麦秸,而盛夏时分,躲在麦秸垛的阴凉处,仍是一种回忆!

05

麦收时节,离不开交公粮的岁月!在30年前,家里打完粮食脱粒后,要挑选优质的麦子去镇上的粮所交公粮!在那个年代,没有现代的交通,全凭手推,记得在那时,一亩地要交上百斤的粮食!不过,2006后农业税取消了,这种场景也就很难见到了!

06

在30年的农村,交公粮并非打完粮食就符合要求,还要考虑杂质含量,是否含水量太多,一旦不符合要求,只能用架子车在拉回家,晾晒后再次前往!在如今对于一些老人来说,缴纳了几十年的公粮,可是老了后却每月只能领到微薄的养老金,有些无奈!

07

生活在农村,30年前,人们生活在土坯房中,夏日后室内炎热不堪,而一碗饭,端上街头,靠在墙根下,或许90后很难深有体会!

农村30年前麦收景象,满满的回忆,忘不掉交公粮的岁月,感触良多!更多三农信息,农村趣事,不妨点击上方的关注订阅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30年前农村老照片,麦收时的景象,早已沦为回忆,很难再见到了
豫西农村麦熟麦收景象
「鲁西南麦收记忆」打麦子(朗读 王飞)
乡村记忆‖ 生产队时期的麦收画面,至今仍让我回味
【西散原创 • 初语阅读】鹿剑林作品 | 又到麦收季
鲁北往事:麦收系列之“打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