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黑龙江大庆||王国良:山里人(组诗)
鲁西诗人,以诗歌慰藉心灵

山里人(组诗)

王国良

 

1》老

每次回到老家,总会在光鲜的背后

看到生活的真相,嶙峋陡峭的诉说

从四面八方压过来,一再领略人生的不易

退休的兄弟姐妹,都已从喧嚣退到幕后

却无法抚平旧伤,那些善良与误解的

碰撞,依旧余音袅袅,回望如回归

积雪一时还不会香消玉殒

冬天得寸进尺,总要占去春天的

大半,让时光在苍凉中老去

也会张罗几桌家乡菜,与亲人叙叙旧

弹奏的多半是小家小户的难唱曲

唏嘘过后,留下的就是失眠的长夜

而一拉上冰雪的窗帘,即使仰望

也看不到一颗星星,只有父母的鼾声

如一首老歌,为醒着的梦催眠

都在等待春暖花开,好像冰凌花一开

一切不如意都会随春水流走,好运

也会接踵而至,如果真能这样该有多好

2》在心里养一盏灯

一直在心里养着一盏灯

一盏白发苍苍的灯

一盏刻满奶奶指纹的灯

在我备考的冬夜

每至黄昏,奶奶都会把灯罩

摔掉一块玻璃的煤油灯

糊上一块纸,一块星星大的叮嘱

蘸着八十岁的眼神,擦啊擦

直到把夜色擦出一缕细瘦的阳光

之后,我就会沿着灯光铺出的小路

走啊走,一直走到夜的另一面

此时,奶奶还在用一根纳底绳做琴弦

拉着一支只有我才能听懂的曲子

奶奶早已别着一朵苦参花走了

而那盏灯还在我的心里亮着

偶尔,也会从怀念里端出来

擦去时光的尘土,擦出月亮的泪花

3》白桦林

故乡的白桦林,齐刷刷

站在山脚,看一场风

从远方奔来,又向远方跑去

直至融入白桦味的天空

我像另一场风在林间驻足

寻找当年写在树皮上的小诗

而每一棵树都睁大了眼睛

默默读我,直至读出一滴滴眼泪

雪已渗入泥土,渗入冰凌花的芽孢

和我知青时代的脚印,只有小鸟

蘸着阳光,擦拭着清亮的歌声

盘腿坐在的草地,就像坐在

当年知青点的土炕上,林影婆娑

映在脸上,如一片移动的时光

仿佛要把我带回四十年前的早春

再次在白桦树写下我的名字

留给梅花鹿,留给路过的风

留给消失的山村,只把返青的往事带走

4》故乡的柈子垛

大山深处,每一缕炊烟下

都堆放着一垛木头柈子

一烧就是几十年,上百年

我曾以此为职业,每天都要进山

拽下一根根放倒的青松和白桦

挥动一把大斧,劈成细碎的木柈

那时,我还不到二十岁,漫长的冬天

劈开的就像一截截木头味的青春

之后,码成一堵堵木柈矮墙

等待拖拉机运走,飘成炊烟,化为灰烬

离开大山,每次遇到木头柈子

都会想起那些猎杀般的日子

自责愧疚,让我像个良心未泯的罪人

直到故乡搬离深山,大森林

才远离炊烟,迎来属于自己的春天

而那些木柈还在回忆深处,像一堆堆

潮湿的历史,长满了懊悔的蘑菇

5》足

裹过小脚的奶奶走起路来

如两截木头戳在路上

砰砰的足音,一记记敲击着大地

爷爷早逝,她就用一件大布衫

兜起了一家九口的日子

留下一串脚印大小的感叹

每天趟开了黎明,又要踩平黄昏

直到把一村子的灯火送走

越来越急促的小脚像鼓槌

把太阳和月亮敲成了铜锣

也吓跑了一群群时间的麻雀

一辈子围着锅台 碾坊 小菜园转

穿过秋冬春夏和风霜雨雪

却一直没能走出巴掌大的小屯

而您还是走了,走在红叶飘飘的晚秋

砰砰的脚步也消失于山谷深处

只有您养大的一群羊还在喊“妈 、妈”

6》出生地

四条大沟像个“口”字

把南北两片杂木林含在嘴里

其间,横卧一个柳叶状的小村

就是我哭着喊着来到人间的地方

她给了我平生的第一缕阳光

第一勺井水,第一粒小米,第一条

黑泥小路,和一个越用越老的名字

十六岁离开,再也没有回去

看似干脆决绝,却又牵肠挂肚

白发苍苍常梦回故土,翻找童年往事

邻居发小,读书的土坯桌凳,摸鱼的

东沟子,流浪的胡琴五叔,碾坊的

鬼故事,还有银幕放映的露天电影

每次坐绿皮火车路过,都要探出

半截身子,把自己递出去,递给

小村,再抓一把湿漉漉的乡情

揣进“哐当哐当”的回望

7》那些我认识的树

大风过后,树安静下来

像在思考一个严肃的问题

每到这时,我也会想起一点什么

风暴中,它们曾一起跌倒

又同时爬起,拍拍身上的土

继续坚守脚下的土地

就像我的那些留在大山里的知青兄弟

那年聚会他们结伴走来

沉默寡言,皮肤粗糙,腰板扭曲

如一棵棵驼背的老山榆

与他们并肩而坐,总有大森林的气息

萦绕于心,就像当年在大山深处

点一堆篝火烧烤冻硬的窝头和冻僵的青春

多少年过去了,他们有的已长成

一片母树林,繁衍着绿水青山

有的只留下一截树桩,根还扎在泥里

偶尔有一只野鸽子落在上面

咕咕叫着,像在呼唤一片远去的绿

8》山里人

老家的山到处都是林子

人就活在树和树,草和草之间

浑身散发着白桦和苦参花的香味

上山,每一步都像走在梯子上

仿佛随手就能把太阳

像山里红一样,摘满柳筐

喜欢吃野菜 野果 野蘑菇

喝山泉水,衣兜里像永远都揣着

一把炒熟的榛子和松籽一样的

爬山爬累了,就坐在石头上

听鸟鸣,听蝈蝈叫,听树叶的掌声

像听一场规模浩大的音乐会

小路就是大街,路边就是影剧院

小河就是游泳馆,山坡就是小菜园

窗口就是一幅常换常新的油画

都是免费的,奶奶享用了一辈子

最后也变成了一座有名有姓的青山

长满了婆婆丁和达子香

9》炊

密林深处的老家

炊烟也老了,扛起天空的

时候,驼背又压矮了几寸

就像留守山村的老人

早就把挺拔植入了白桦林 红松岭

植入了儿女越走越远的背影

每一缕炊烟,还是那么白

像雪,像冷风中哈出的一团团雾气

像狗皮帽子掖不住的霜花

一缕缕又是那么柔软

像一支支柔肠百转的狼毫笔

蘸着一场大雪研开的墨香

给打工路上的孩子写一封家书

蓝天辽阔,是一张免费的信纸

可以写下无尽的叮嘱和唠叨

落款处,再盖一枚落日的邮戳

10》归

回头再看看父母的老屋

明晃晃的窗口,二老正拄着拐杖

向小路的尽头挥别

曦辉里的炊烟也把初春的风

拉出岁月的弧度

模仿驼背老人,承受沧桑之重

故乡的原野照样堆满了雪

像一块玉,等待婆婆丁

用翠绿的小刀雕成挂在胸口的水晶

我们的小车,也满怀心事

不愿走得太快,偶尔用颠簸

为牵念画上一个沉甸甸的叹号

总有离开的时候,那就珍惜

每一次重逢,把最好的自己留给回忆

翻山越岭之后,我们再次成为游子

身后依旧雪野茫茫,像一片化不开的乡愁

11》背不走的土坯炕

那时几个兄弟姐妹刚高过炕沿

每晚都要把梦摆满半铺土炕

煤油灯下,飞针走线的母亲

偶尔回过头来看上一眼,盖上

露在被子外面的大萝卜 小苹果

之后,继续缝补越长越高的日子

上学路上,有时就会看到小伙伴的

脸蛋上硌出的炕席花,精致,华美

就像月亮女神为孩子设计的一款晨妆

一家老小盘坐在土炕上吃饭,榆木桌

摆满了白菜大葱土豆倭瓜,还有一篓

老人的叮嘱,热气腾腾的亲情

长大后离开老家,行囊里塞满了

奶奶烀的玉米,母亲赶做的布鞋

却无法把土炕烫手的乡情装进行囊

时间的马蹄早已嘚嘚远去,异乡

已成故乡,而我有时像又回到了老屋

还躺在那铺土炕上,背着镶满星星的梦

12》红辣椒

每到秋收时节,故乡小村

总要把红辣椒串起来

挂在屋檐下,让眼神红火起来

山村会突然变得俊俏

家家户户,都像脖子下挂满了

红玛瑙项链的小媳妇

山风吹来,一串串项链

就会摇动一片红艳艳的日子

让人恍若走进了唢呐吹红的世界

隆冬时节,屋檐下就像

提前挂满了迎新的爆竹

好像划一根火柴,就会把春天领出来

辣椒与白雪辉映

祥瑞铺满大地,孩子们走上去

就能踩出咯吱咯吱的年味

奶奶种的辣椒格外抢手

远在城市的几个女儿

每年都要带回去几串挂在墙上

想家的时候就摘下来一个

蘸着回忆慢慢咀嚼

把两鬓斑白的乡思辣出眼泪

13》河水带走了我的名字

那时,我和一群知青伙伴

在密林深处砍伐

啄木鸟留下的灌木丛

累了,就把大山当做一把椅子

有的从扑克牌摸出了爱情

有的在林荫下找到了梦

我总要把云一样的灵感

从桦树皮上撕下来,写满

黑眼圈的句子,署上名字

然后,交给脚下的河流

让它捎给一条江或一片大海

自从名字被远方带走

我也像个漂流瓶

随时要把自己放进湍急的水域

多年以后,我才从远离大山的城市

走进海,寻找先期抵达的自己

此时,天海一色,涛声苍茫

那些小诗和桦树皮上的名字

早已无影无踪,只有鸥群在海天之间

用歌声搅拌着沙哑的蓝

14秋雨蒙蒙

静静的坐在苍鹰的翅膀下

像一个宽袍大袖的老僧

用啄木鸟敲打樟子松一样的日子

岁月的发丝在白桦林里踱步

一只只熟悉的眼睛,拨开鄂伦春

撮罗子的影子,频频向山外张望

诺敏河从你的脚下流过

流淌着野百合的春天,也流淌着

小村校园蓝玛瑙一样的梦

我是你流失的一粒沙子

总想变成你大山的一条余脉

在远方耸起你苍劲的风骨

那本青春日记已随枫叶飘零

上学的小路还在草丛里等我

而母校已破碎成瓦砾,改做松鼠的乐园

把父母接出大山,一村的眼泪

让河水涨潮,秋雨蒙蒙,山风喊出

一群群蘑菇,为湿漉漉的背影打开了小伞

15》纸上故乡

蹲在山沟沟里的老家

经不起外面世界的呼唤

沿着锈蚀的小火车道一夜间就走出山外

像时隐时现的星星,散落在大大小小的都市

或一些不知道名字的村庄

我像个与母亲走散的孩子

夜深人静,就把小兴安岭里的老家搬到纸上

用文字重新建造一座小山村

我像个敲着梆子的守夜人

经常一个人从村东走到村西

让诺敏河照样流出青瓷一样的月光

细麟鱼照样把童年的小脚丫亲出咯咯的笑声

河边奶奶的坟茔照样开出粉嘟嘟的野菊

山路上父亲照样领着老黄狗去采猴头菇

井台上一个叫娟的姑娘照样在搓洗清凌凌的山歌

而我总要背起一只柳筐爬上椴树岭

谛听远去的鹿鸣,朗诵写在桦树皮上的小诗

枕着苦参花的幽香听布谷催春,小溪赶路

或远远的看一缕缕炊烟

飘成父亲烟锅里的往事,飘成淡蓝色的乡音


 作 者 简 介

王国良,黑龙江大庆人。中国石油、黑龙江省、北大荒作家协会会员。

诗文见诸《诗刊》《星星》《诗林》《诗潮》《绿风》《鲁西诗人》《上海诗人》《中国诗人》《天津诗人》《山东诗人》《满族文学》《延河》《牡丹》《大地文学》《陕西文学》等290余家文学期刊。入选《新世纪诗选》等80余种文学选本。出版诗集《祖母绿》,有诗被译成英文、德文,编入德国基尔大学教材。获中国诗歌在线2018中秋节诗赛一等奖。

            

鲁西诗人编辑部

关于我们:

◇《鲁西诗人》杂志是山东省聊城市诗人协会主办的诗歌刊物,1995年创刊。1999年5月,《鲁西诗人》联手诗刊社举办第15届青春诗会。

◇《鲁西诗人》纸刊为季刊,每季中间月份出刊,出刊后即寄作者样刊、稿酬。

◇《鲁西诗人》主要栏目有:诗星存照、诗八斗、鲁风头·卫风尾、缪斯节拍、华彩乐章、古韵新风、诗评诗话等。我们需要的是不拘形式和体裁的好诗。只要有诗的意境,能够带给人审美享受,格调不凡,境界高雅,都在我们的编发范围之内。

◇ 投稿文末请附个人简介、具体通讯地址、邮箱、电话、微信以及作者银行卡号。  

编辑部:

主    编:弓车

副 主 编:姜勇

责任编辑:翠薇   王梅芳

微信平台主编:翠薇

执行主编:董学兰  张秀功

责任编辑:毕恩付  齐庆伟

特约评论:(以姓名笔画为序)刘广涛、宋来莹、张厚刚、阿勇、赵月斌

投稿须知:

1.为展示诗人朋友风采,各位给《鲁西诗人》投稿的作者,如果您喜欢朗诵,擅长朗诵,那么,下次投稿时,除了原创首发的文稿,还可以附上MP3版文稿朗诵的音频(也可以请朋友朗诵)。《鲁西诗人》平台将择优录用。

2.《鲁西诗人》微信平台主办方为聊城市诗人协会,线下有纸媒会刊《鲁西诗人》支撑,是《鲁西诗人》的主要选稿基地。

3.本平台现代诗、古体诗、散文诗均可投稿,每次投3至5首;诗歌评论类每篇千字左右。

4.《鲁西诗人》原创平台投稿者请务必关注本公众号,以便联系。平台按投稿先后顺序择优用稿。文责自负。已被其他平台原创保护的作品切勿再投。

5.因业余时间编辑平台,时间、精力有限,请作者自行校对。三周内未被采用可自行处理。同一稿件两月内勿重投,不按要求和多次重投的不予采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40岁以后,改变人生的4条建议
一个人开心的三把钥匙:情看淡,人善忘,心放宽
潘长宏归纳人生主要历程(从年龄角度分)
人生中必须明白的【事理-1​】
人生有两宝:吃苦和吃亏
一个人真正的强大,从不为难自己开始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