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娃好像“没耳朵”说啥都不听?记住这4个原则,孩子更能接受!

瓜妈说:

前几天,有妈妈给我留言说:儿子快3岁,道理都懂,就是怎么说都不听。一件事情反复说没用,一定要到最后忍无可忍、发火了,他才肯听。但到下一次,同样的毛病照犯……

无独有偶,不久前朋友也跟我吐槽,说“儿子跟没长耳朵一样,说啥都不听”。

其实,瓜瓜也有过这个阶段,说了很多次吃完的苹果核要扔进垃圾桶,可每次都是吃到哪扔到哪……。生活中这种小娃像开启“自动屏蔽”模式,说啥都听不进去的情况太多了。今天咱们就聊聊,怎么应付。

01

“说啥都不听”的两种情况

总结妈妈们给我的留言,“说啥娃都不听”的情况主要分两种:

第一种,是“现在进行时”你一边说,孩子一边自顾自沉浸在自己的世界,完全屏蔽接收讯息,好像没长耳朵;

瓜瓜就经常这样。趴在地上玩拼图,奶奶觉得地上凉,让他趴到垫子上再玩,过半小时回来看,他还那个样。于是再说一遍,还是没听到。不管唠叨几遍,全程无动于衷,一动不动。

还有次在楼下公园玩,遇到邻居家小哥哥。俩人玩疯了、你追我赶,邻居奶奶觉得危险,就大喊“慢点,不要跑”。可孩子根本没理睬,跑得比风还快……

第二种,是“不长脑子型”的不听,同一件事强调很多次都记不住,下次照犯不误

像开头留言的妈妈,每天都告诉儿子“不可以扔小球、不可以从高处跳下来”,结果每天都要经历“温柔——严厉——发火”的过程,娃才能收住。

还有下雨天出门前叮嘱好几遍“不能踩水坑”,娃满口答应。结果不到十分钟,鞋就湿透了。好像水坑有魔力,娃情不自禁就要往里走……

无数次说“玩完一个玩具后要收好,才能拿出另一个”,但每次都一大堆玩具堆在一起乱扔乱放,家里好像垃圾场……

不管是哪种类型的“不听”,都少不了让妈妈抓狂:这孩子怎么回事?说多少遍了,就是不听!

“打和吼”能管点用,但又不能每天都又吼又打地管孩子啊,到底要怎么做才能让他听话一点?

02

娃“没耳朵”的秘密

咱们要解决问题,就要先分情况找原因。

先说第一种“现在进行时的不听,一般这种时候娃不听有两种原因。

一是,小娃的注意力有限当他投入巨大的兴趣在当下的事情上时,他的脑子里就只有这一件事,没有更多精力听别的。比如玩玩具、看电视的时候,不管妈妈说什么,都会变成“背景音”,被自动过滤掉了。

二是,故意不听,用行动“对坑”妈妈的控制

2岁以后娃的自我意识萌芽,有了自己的想法和主意。他开始意识到自己跟别人是不同的,尤其是跟爸爸妈妈不同,他想按照自己的想法做事情。当妈妈用指责的态度告诉他“必须”、“应该”怎样时,他就会产生抗拒心理。

试想一下,当孩子把玩具扔一屋子的时候,你多半会怎么说?许多妈妈会恼怒地喊,“我说过多少次了,玩具要收好!你怎么就是记不住!

细品这句话里,是不是充满了“批评和指责”?美国心理学家托马斯·高登在《父母效能训练》的书里,把这种说话方式称为“面质孩子的无效方法”,这会非常容易激发孩子的抵触情绪。孩子会固执地用行动“对抗”妈妈的控制。

▲【美】托马斯·高登 《父母效能训练》

娃越是不听,妈妈就越抑制不住地反复絮叨、碎碎念。久了孩子的抵触和排斥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进入“mother-deaf(在妈妈面前就变成“聋子”)状态,好像耳聋一样,对妈妈的话完全听不进去。

第二种,“不长脑子型”的不听。

首先也有一部分原因是孩子的“对抗情绪”在作祟;其次另一部分原因,就要谈到孩子的“自控力”问题了。要知道孩子做到“完美的自我控制”真的不是那么容易的。

人本质上都是“冲动型”动物,我们很多原始欲望都是受身体本能支配的。就算我们成年人常常也是“道理我都懂,但就是控制不住我寄几”。冲动之下,多吃了一块巧克力,多刷了1小时抖音,又吼了娃……这些“明知不对,还是做的事儿”几乎常有,更何况小朋友

控制冲动的大脑前额叶需要一直到青春期以后才能慢慢发育成熟。理解了这点,也就能理解为啥2、3岁的小娃,做了错事,妈妈一再批评、娃也承认错误,但还是会犯——他比我们成人更难控制自己啊!

03

4个原则,这么说孩子才会听

知道娃“没耳朵”的秘密后,找到应对方法就不难了。

1、说话前,先抓住娃的“注意力”

我们都知道,在孩子六岁以前,跟他交谈需要“面对面”。这是因为,“面对面”既能确保抓住孩子的注意力,也能让孩子更多地感受到我们的关注。

当我们想跟孩子说点什么的时候,可以走到娃身边拍拍他,把他的注意力转到我们身上以后再开口说。(这个也要看具体情况,某些时候打断孩子的注意力,可能会影响专注力,妈妈说之前要有足够的判断。)

2、尊重孩子,像朋友一样交谈

前面我也说了,当妈妈对孩子说话带着“批评和指责”,会容易引发孩子的抵触和对抗情绪。那么,到底怎么说,孩子才更容易接受?

用对待朋友的方式去对待孩子,让他感受到真正的平等和尊重。

举个例子。想一下,如果孩子进门没换拖鞋,把地板踩得一塌糊涂,你会怎么说?多半会生气,然后大喊:“你看你把我刚擦好的底板踩成什么样了!快去把拖鞋换上!

但如果是朋友来家里做客,你一定不会这样用“命令式”的口吻跟朋友说话。你会尽量委婉地跟朋友说,“我刚花了半小时擦了地板,要不换上拖鞋?”,同时把拖鞋递上。

前后两种方式,显然第二种更容易让人接受。放弃“高高在上”的命令,真正把孩子当做一个独立的、有情绪、有感受人,当孩子感到自己被尊重,他会发自内心地想让自己的行为变得更好,而不是因为妈妈指责他,而不得不那么做。

3、鼓励比批评的力量更大

美国教育家约翰·杜威说:“人类本质里最深远的驱策力,就是希望具有重要性,希望被赞美。”

回想一下,当有人夸你朋友圈照片拍得好,你之后会不会不自觉地在发圈的时候多琢磨一下怎么能更好?但如果这个人批评你拍的不好,你恐怕马上会想“凭啥说我不好?审美不同不相为谋!”然后继续自己原来的风格。

这就是“鼓励”的力量,对孩子也是一样的。.

我记得有天晚上瓜瓜吃完芒果,无意中拿抹布擦了几下滴了芒果汁的茶几。瓜爸看到后,马上对瓜瓜一顿猛夸。结果那天晚上,瓜瓜用一块抹布,把家里所有的桌子都擦了一遍,还蹲在地上用抹布把客厅底板也擦完了!感慨“赞美”的力量真的好强大。 

心理学认为,个体具有渴望被尊重、被认可的精神需求,一旦这种精神需求被满足,人就会充满自信和动力。所以妈妈面对孩子时,不要只“挑毛病”,而要尽量发掘和赞美孩子的闪光点,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4、和娃一起设定一个“警醒暗语”

前面说了,小娃常常是“道理我都懂,但就是控制不住我寄几”。知道吃饭的时间就该乖乖去坐好、知道饭前要洗手、知道不应该大哭大闹……但生活中孩子往往会陷入当下的情绪和玩耍中,不能及时调整自己的行为。

这时候,如果我们可以用一两个词帮助孩子想起我们的规定,孩子还是愿意听的。

我跟瓜瓜的暗语就是“妈妈说过几遍了?”,比如

到了吃饭时间,喊了瓜瓜几次,他还是只顾玩不肯动。我就会到他旁边看着他说,“瓜瓜,我刚才喊了你几遍了?”

玩具扔一地不收拾的时候,我会看着一片狼藉问他,“咦?妈妈说过几遍了?”

不需要批评和指责,只需要提醒孩子想起我们之间的约定。每每我这样说的时候,瓜瓜都会不好意思地笑笑,然后马上过来收拾。

换位想一下我们自己那些“明知不对就是控制不住”的时刻,就能理解娃其实一点都不容易。

说了这么多方法,最后还是要补充一句,所有所有这些都有一个前置条件,就是妈妈能持续地、稳定地投入情感与孩子建立真正的、足够的亲密关系孩子感受到妈妈对自己发自内心的爱和包容,才会更愿意配合妈妈的“规则”。孩子是天然的信号接收器,如果妈妈“假以爱实施控制”,孩子一定能感受得到。

瓜妈最后说:

最后有个事情给大家交代一下。上周很多妈妈看到“湖北地区快递恢复”的消息后急匆匆过来下单,结果发现还是不行,就问我怎么回事。

事实上虽然官方已经通知,但实际落地还是有滞后的。我这边也跟品牌方沟通了很久,但物流公司不接件,我们也真的有点无奈。

不过,好消息是,我帮咱们所有湖北妈妈向品牌方争取到一个特权。原本团价都是锁定时间段,过了时间就要恢复原价的。但这次针对疫情期间开团的产品,湖北妈妈后期有需要,等疫情过去物流畅通后都可以来找我以团价加单(还没有我微信的妈妈加我 guamakk,大家不要心急,再耐心等一下哈我一定尽力满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儿童注意力训练经典游戏
孩子的专注力与生俱来无须培养?对! 那专注力也无须发展了?错!
左耳朵进,右耳朵出!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不要等到娃做作业磨磨蹭蹭,气得要揍娃,才后悔没有培养专注力!
别人家的妈妈
5分钟恢复视力,每天看几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