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悬斋诗话▌国学•新诗•章太炎 ——悬斋诗话之国学篇

赏花弄月,吟诗品文。戳上面蓝字免费关注!

国学·新诗·章太炎 ——悬斋诗话之国学篇

附征稿启事 

稿件要求:

1、要求原创首发,体裁不限(作者在任何网络媒体上发过的,请全部删除后再投)。投稿邮箱:qjmtig@163.com

2、稿件内请注明作者名(真实姓名、笔名、网名可以任选,作为发表时的署名),并附作者微信号、电话等,同时提供作者简介、生活照。投稿后请主动添加主编微信:qjmtig,并告知作者名。投稿2周内未采用可自行处理。

3、稿费由读者赞赏决定,赞赏总金额的一半作为稿费,于作品发表后15日内一次性发给作者并提供赞赏截图,另一半用于作品推广、平台维护及运营。稿费将通过微信红包或微信转账发给作者,因平台工作量大,稿费低于10元恕不发放,用作平台维护,作者可以要求查看赞赏截图,做到赞赏明细公开。

4、用稿原则及稿费激励措施:平台用稿不唯名家,不薄新人;尊重性情,尊重才华;水平高,一定用;水平差,坚决不用。优稿优酬,激励进步,反对低水平的重复。以稿费发放日截图为准,阅读量低于500的稿件,稿费为赞赏金额的一半;阅读量500﹢,稿费为赞赏金额的55﹪;阅读量1000﹢,稿费为赞赏金额的60﹪。

5、所有投稿的作品,均视为默认以上投稿要求及稿费规则,不认同者请勿投稿。



国学·新诗·章太炎 

——悬斋诗话之国学篇

作者▌尹献社

(轻点以上音频,同步收听,朗诵:周德清)


就国学界而言,章太炎是泰山北斗一般的人物。造诣有多高,名声有多大,实在不用我等赘言,只看一个事实就够了:鲁迅先生对其恭恭敬敬执弟子礼。

章先生与国学之联系,譬如生命体之于阳光空气,密不可分。然,放一个新诗进来拨乱其间,似乎不伦不类,让人诧异。可实际的情况是,他也许没作过新诗,却对新诗有相当独特的见解——他不单反新诗(白话诗),而且干起了为新诗寻根问祖的营生。

——事情要追溯到九十五年前。

一九二二年,章先生应邀讲授国学,题目《国学之派别》。于中论及诗歌,从《诗经》讲到晚清民国,旁征博引,洋洋洒洒,不乏机杼独出之论,机警锋锐之词。主旨是尊古,奉唐,轻今。临末的结论是:“元、明、清三代诗甚衰,一无足取,至清末,穷极矣,穷则变,变则通;我们在此若不向上努力,便要向下堕落。所谓向上努力,便是直追汉晋,所谓向下堕落,就是近代的白话诗。”

他不是也承认穷则思变么?为何变到白话诗就要堕落呢?原来,章先生对诗歌的涵义有自己严格的界定:“我们要先确定有韵为诗,无韵为文的界限,才可以判定什么是诗。”也就是说,不押韵的文体,无论如何华丽高妙,都不能称其为诗。故他又说:“《诗经》以后至秦代,无诗可见。一到汉初,诗便出来了。”言外之意,屈原的《离骚》等大部分作品,是不能以诗冠名的,只可称为辞或赋。民国时期那些自鸣得意的无韵之文,却强名为诗,就不能不引起先生的反感了。

从纯学术的角度看,这没什么问题,其弟子鲁迅对此亦坚信不移。据鲁迅先生考证,诗歌当发源于先民的日常劳作,雏形是劳动号子,所谓杭育、杭育之声。既然是要谐调动作,就要求节拍一致,音韵铿锵,便于提神聚气。一俟文字出现,这号子就成为诗歌记录下来,流布开来。所以,我们才能看到如此之多由劳动号子进化而来的优美韵文: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上来就押韵;我所思兮在太山,欲往从之梁父艰,起首就合辙;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则通篇用韵。至于唐代,押韵、平仄、对仗,更是严格得一塌糊涂,此传统一直延续到晚清。

旧王朝的崩坍意味着新局面的开始,文学亦然,一个叫白话诗的古怪精灵在砸烂孔家店的喧嚣声中横空出世。对于大多数作者来说,他们的诗歌以白话为载体,却还没有完全割裂与传统的联系,对仗、平仄顾不上了,押韵也还躬行不悖。闻一多就主张新诗应该有“三美”,即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音乐美便是指诗歌当有韵律,他也践行了自己的宣言。另一位风流蕴藉的诗人则这样轻吟:“悄悄地我走了,正如我悄悄地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句子是长了些,韵脚还是很分明的。再往下,红色诗人们这样表述:“三伏天下雨哟,雷对雷;朱仙镇交战哟,锤对锤(郭小川)”;“在九曲黄河的上游在西去列车的窗口(贺敬之)……”以致到了朦胧诗的一代女皇舒婷那里,也不敢任意跨越雷池:“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数百年来纺着疲惫的歌……”

如果新诗这样一路走来,章老爷子大概不会有太多意见,因为这起码符合他对诗歌的定义。但那些“不法之徒”的造次,使他有话要说。假如仅止于“堕落”之类的批评,倒也不失为一家之言,但老爷子此后的举动,让人瞠目结舌,他刨起了新诗的祖坟,由批评转为无情的辱骂:“提倡白话的诗人自以为从西洋传来,我以为中国古代也曾有过,他们如要访祖,我可请出来——唐代夷狄史思明。”

这里牵扯一个历史掌故。安史之乱的二号人物史思明造反后封自己的儿子史朝义为怀王。攻占东都洛阳时,正值樱桃红熟,便派人送樱桃给他远在河北的儿子及儿子的老师周至,且附诗一首:“樱桃一笼子,半已赤,半已黄。一半与怀王,一半与周至。”众人齐声称好,却有一粗通文墨者提议:“如能改成‘一半与周至,一半与怀王’,与前面的‘黄’字音韵相协,诗味更佳。”没成想史思明勃然大怒:“我儿岂可居周至之下!”

说完此典,章先生笔锋一转,作总结陈词:“如在今日,照白话诗的主张,他也何妨说‘何必用韵呢’?这也可算白话诗的始祖吧。一笑!”

他是笑出来了,那些不用韵的白话诗人是无论如何笑不出的。问题来了:这么恶毒的语言是对诗而言,还是对人而发?是泛批还是“专攻”?笔者以为,二者兼具,对象明确。

先生演讲前两年,公元一千九百二十年,奇葩满眼的中国诗苑有两朵野花格外炫目,一为郭沫若的《天狗》,满嘴乱叫把一切都吞了,还要在神经、脊髓、脑筋上飞跑。押韵自然顾不上了,但狂飙突进的气势满足了个性宣泄的需求,故有大批拥趸。另一便是刘半农的《教我如何不想她》,在飘微云、刮微风、头发凌乱的日子想念一个人。这诗自然也不用韵——如果将每句都有的语气助词“啊”和“她”来押,也太牵强了。但由于有赵元任的鼎力加盟,由诗而歌,传唱更远,受众弥多。

对于郭沫若,没见过章先生与之交恶的记录——有徒弟对付他就够了;而刘半农就没那么幸运了。据载,刘半农曾说过这样的话:“文言文是死的文字,谁再使用文言文便是死人;白话文是活的文字,谁使用白话文便是活人。”可他有一天神经错乱,竟然造访章太炎,结果活人与死人之间发生了论争。实际也谈不上论争——在古文字、汉语方言、敦煌考古等诸多问题上,活人只有当死人学生的资格,被耳提面命良久,又被死人用不同版本的国骂对其家人进行了问候(刘半农曾广发英雄帖,征集国内不同地域的方言国骂),只骂得三魂荡荡,七魄悠悠,刘先生遂委顿而逃矣。

这次开骂具体时间已不可考,若是在章先生演讲之前,那么,演讲中刨新诗祖坟则可视之为余兴未尽的补充说明。

还需要厘清一个问题:史料山积,章先生何以独拎出史思明说事儿呢?我猜想这也是先生匠心独运之作。其一,史思明为胡人,其拥兵自重与一些新诗人挟洋自重异曲同工;其二,史为粗人,不习王化,少近风雅,与新诗作者可互为参照。章先生看过刘半农的作品,曾很不屑地说:比我的弟子周树人、周作人差远了!其三,史思明造反起家,属乱臣贼子,与新诗摒弃传统、标新立异遥相呼应;其四,史思明兵败被杀,下场悲惨,章先生籍此可以预知那些无韵新诗的将来。

然斗转星移,时移世易,历史总不以某些人的意志为转移。章先生的骂声犹然在耳,更加另类的新诗已喷薄而出,光耀环宇。试想,不要对仗、平仄倒还罢了,而押韵也可有可无,就等于取消了作诗的最后一道门槛。有无国学修养,有无文字功底,有无音乐感觉,有无诗人情怀都不重要,只要掂动笔,会断句(不会断句效果也许更好)即有成为诗人的可能。这很像大跃进时期一个叫田间的诗人的应景诗:工人就是诗人,歌手就是社员。大地当作诗坛,壮志燃起火焰。这诗虽若白开水,但毕竟还有韵律、节奏在。而大受追捧的“梨花体”则是另一番景象“毫无疑问/我做的馅饼/是全天下/最好吃的”,这TM什么玩意?但作者丽华是国家一级作家,经常出席各类活动,风头甚至盖过了当年以新诗旗手自许的刘半农君。章先生如泉下有知,又该作何感想?

岂但诗歌,书法、绘画等艺术门类也好不到哪里去。在改革创新的大旗下荟聚了无数大师,个个心凛凛以怀霜,志眇眇而凌云,望风而动,正在用手中利器对传统艺术进行敲骨吸髓的大手术。可惜此时不见章先生!设若他能穿越过来,是否也会对此等状况的根底做一次挖掘考证工作呢?

这是个很有意思的问题。

丁酉之秋于悬斋


作者简介:

  尹献社,号悬斋主人。现为中国艺术创作院副院长,曹州分院院长,山东省书协考级委员会委员,山东省书协会员,菏泽市书法考级中心主任。

  曾戎马倥偬,亦宦海沉浮,更不忘诗坛觅句,文山寻径,书海泛舟,赋苑揽胜。自谓传统文化守望者,尤以文、赋、书法用功最巨。

  其书法作品,真书以九成宫为宗,行书以二王、米芾为本,草书独钟王铎,隶书遍访史晨、张迁、乙瑛、石门等名帖,形成其厚重茂密而又不失清丽流动的独特的书法语言。

以古为师,坚守初心。书画评论文章曾在全国多家学术刊物发表,稍有影响力者:《此怪只应襄樊有——评严学章的书法理论和实践》、《中国诗歌与中国绘画》(博士论文)、《水惟善下    山不矜高——陆惟华其人其画》、《登阁惜夜永  挥毫发春华》等共几十篇;文学作品计有《永忆竹林系列——嵇康篇、阮籍篇、向秀篇》、《牡丹赋》、《菏泽赋》、《聂黑赋》、《桂陵之战遗址碑文》、《米兄    走好》、《棹韵船歌》等发表或被录用,计数十万字。

现依凭曹州艺术创作院、菏泽书法考级中心阵地,潜心于三个方面的工作:书法创作、书法理论研探、以古文学为主的国学教育及文学创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诗家争鸣197期|万龙生:新诗第二个百年的出发点
【刘梦芙】《国诗第二辑》序
关于沈尹默先生的札记(三则)
鸿硕诗话(六)
新诗究竟新在何处?| 废名谈诗
新刊|陈子善:沈尹默三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