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为什么喝冰镇汽水那么爽?

最近的天气真的太热了,室外简直就是一整个大蒸箱,一动就冒汗,不一会儿身上就黏糊糊、湿漉漉的。

这时候,如果能拧开一瓶冰镇汽水,大大地喝上一口,别提能有多爽了。尤其是那种带气泡的,喝下去的时候,仿佛在舌头上点了一串小鞭炮,噼里啪啦一阵炸裂,让舌头酥酥麻麻的,甭提多爽了。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喝冰镇汽水那么爽呢?忍不住一下子喝一大瓶,健康吗?

冰镇汽水为什么这么爽?

冰镇汽水喝起来,让人觉得爽,要从它被开启的那一刻说起,因为从那瞬间起,一场神奇的感官之旅就已经开始了。

气泡,听觉和视觉的双重刺激

拧开瓶盖,随着“砰”的一记声响,还有气体溢出之后「咕嘟咕嘟」的气泡涌动声,大脑就会开始分泌多巴胺,让人心旷神怡。

如果是透明的瓶子,或者把饮料倒到透明杯子里,泛起的气泡汇集在饮料上层,形成如蜂窝一般的绵密白色层次,滋滋滋炸裂声,这样的听觉与视觉享受也让人心旷神怡。

二氧化碳,刺激三叉神经,痛并快乐

随着汽水入口,无数气泡接触口腔,并随之爆裂,很多人会感受到一种轻微的麻痹和刺痛感,甚至有人形容它是辣辣的感觉,那是气泡饮料让人上瘾的最重要原因。

汽水中包含的二氧化碳,会刺激口腔和鼻腔中的三叉神经细胞,激活他们的TRPA1通道,引发神经兴奋,那自然就是“爽”了。

碳酸,味觉和痛觉双重刺激

碳酸的独特味道来自于它能同时激发味觉和痛觉,达到双重效果的刺激。二氧化碳可激活碳酸酐酶受体发生碳酸化,并通过酸味感受细胞将信号传导到大脑,大脑刺激身体分泌内啡肽。而内啡肽就是我们良性受虐时的快乐源泉,就让我们形成劲爽的味觉体验。

气泡,促进食欲

由于碳酸饮料中经高压注入的二氧化碳,与胃壁接触时透过一种称为力学感知的机制,刺激饥饿素分泌。

同时,口腔唾液和肠胃消化液的分泌因为受到二氧化碳的刺激而变多,令人食欲大增,越喝越想喝。

冰镇,让人更觉得解渴

温度会改变大脑对饮料的感知。如果感到口渴,大脑渴觉中枢中的神经元活动会上升。

喝冰镇饮料的时候,随着口腔温度的降低,会直接降低渴觉中枢中神经元的活动,让我们的大脑以为摄入了大量的水分,所以喝冰镇饮料后会感觉更加解渴。

怎么喝冰镇汽水更健康?

所谓汽水,其实就是添加了二氧化碳的水。日常生活中,我们常见到的汽水非常多,大体可以根据味道的不同,分为两类:

1. 未调味的气泡水,即只加了气泡的水,比如苏打水、巴黎水等;

2. 调味气泡水,即加了糖、甜味剂、香精等,比如可乐、雪碧等。

夏天健康喝冰镇汽水,注意这 5 点:

1、适量喝

我国膳食指南建议,普通成年人每天喝水 1500~1700 毫升。当然,这个是推荐量,并不用恪守,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调整,比如如果是夏天,或者运动量大、流汗多,可以再多喝一些;比如北方空气干燥,也可以适当多喝点水;再比如体力劳动者或待在户外的人,渴得快、喝得多,也可以多喝。

另外,如果出汗过多,要注意补充电解质,汽水只能补水而不能补充汗液里损失的电解质。

2、不要一次性喝太多,注意少量慢慢喝

冰镇汽水清凉解暑,是非常爽的事情,但不要一次性喝太多、喝太急,建议慢慢喝,少量多次地喝。

冰饮料、冰汽水、冷饮等的温度一般要比胃内温度低 20℃ 至 30℃,大量冷饮进入体内,很容易刺激胃肠道,引起血管收缩、黏膜缺血,从而减弱胃肠消化功能,导致头疼,甚至导致腹痛、腹泻、心脏骤停。

3、心血管老人尽量不要喝冰镇汽水等冷饮

对于老人,尤其是有心血管疾病的老人来说,喝冰水、冰饮料除了会导致胃部不适,还可能引起脑血管的痉挛,从而引发心绞痛等。因此,有心血管问题的老人,尽量不要放肆地喝冰镇汽水等冷饮。

4、高温剧烈运动后避免喝冰镇汽水

“喝冰水”可能是发生心源性猝死的诱因。在高温加运动的前提下,人体处于体温相对较高、心血管相对扩张的状态,此刻骤然接触过量冰水,温度瞬间下降,很可能引起急剧的胃部痉挛和心血管痉挛,诱发心源性猝死。

5、注意含糖量

如果不希望摄入糖、想控制能量,建议优先选择只加气的未调味汽水;如果实在想喝甜味的,可以选择代糖的无糖汽水。

参考文献

[1] Wise PM, Wolf M, Thom SR, Bryant B (2013) The Influence of Bubbles on the Perception Carbonation Bite. PLoS ONE 8(8): e71488.

[2] Wang YY, Chang RB, Liman ER. TRPA1 is a component of the nociceptive response to CO2. J Neurosci. 2010 Sep 29;30(39):12958-63. doi: 10.1523/JNEUROSCI.2715-10.2010. PMID: 20881114; PMCID: PMC2993877.

[3] Chandrashekar J, Yarmolinsky D, von Buchholtz L, Oka Y, Sly W, Ryba NJ, Zuker CS. The taste of carbonation. Science. 2009 Oct 16;326(5951):443-5. doi: 10.1126/science.1174601. PMID: 19833970; PMCID: PMC3654389.

[4] Simons CT, Dessirier JM, Carstens MI, O'Mahony M, Carstens E.

来源:科普中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为什么碳酸饮料刚打开时,都会起泡泡?看完制作原理,就懂了
碳酸饮料到底健不健康?自己做一杯就知道!
气泡水:玻璃瓶里贮藏的多彩史书
什么,你说汽水好喝的秘诀竟然不是气泡?
[神奇]这样开碳酸饮料,怎么乱晃都绝对不会喷!不信你试试!
无气泡不夏天,揭秘造就众多饮料巨头的“气泡百年史”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