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蒋畈精神”薪火相承

一、 溯源

两代单传的祖父曹梦岐(18751929年),因祖上300年都无文化人,吃足了不识字的苦,在其祖母钟氏支持下,耕余读书,嗜书成癖,常忙中偷闲,求师问学,凭勤奋和悟性竟成了一乡通儒,清朝末年考中了秀才。
第二年科场赶考,曹梦岐接触了维新思潮,决心做改革社会的志士。他认为救国先当救乡,救乡首要普及教育,开启民智。凭着一腔“教育救国”的热情,言必行,行必果,他雷厉风行地砍了自家橘园做地基,建造校舍,自制课桌黑板,四处敦请名师,于1902年在浦江通化(现兰溪墩头)蒋畈村把育才学校办了起来。学校广招农家子弟,实行男女同校,开了乡村平民教育之先河。

二、 知行合一、务真求实

祖父曹梦岐倡导“知行合一”,以“立志、求实、学做真人”为校训,言传身教授人以本。他身为校长兼老师,不但授书育人,还身体力行率学生砌堰磊堤,植树造林,着力推广熬糖、巢丝、纺织等新技术……事事切实去做,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把文化教育普及于蒋畈这个浦江、兰溪、金华三县交界处方圆百里的平民中,把先进的生产技术引向这穷乡僻壤。
对自己的儿孙,祖父是以清教徒式的教育方法,乡村斗牛、演戏都不准看,要求他们把全副心力放在读书作文上,连除夕晚上都要念一篇“小学”,元旦上了祖坆回来要写一篇文章,不得有片刻偷闲。他经常把周围熟人中那种读了点书就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无把尿勺”和只会夸夸其谈,腹中无内涵的“白痞”作为反面活教材,循循善诱,要求儿孙们知道稼穑之艰难,懂得民间之疾苦,认真读书做人的同时,学几样生产技能。几乎把“知行合一”、“务真求实”的理念溶入了儿孙们的血液中。
儿孙们都铭记他的教诲,视之为指南针和座右铭,时刻左右着自己的言行举止。通过自强不息的苦读苦学,如今已经有30多名曹家子孙凭自己的实力成为金融、计算机、煤矿、医学、新闻、文艺、食品等行业的业务骨干或领导,即使因为文革错失读书机会的,也经过刻苦钻研、勤学苦练成为高级技师。已经是博士、博士后、高级工程师、数据分析师的曹家子孙,可以自己动手贴地板、安装家用电器和抽水马桶,即使定居在美国、加拿大,也会在自家院子里栽花种菜,还能烙兰溪风味的莴苣叶菜饼、烧梅干菜肉招待客人。

三、一犁耕到底的牛劲

饱读四书、八股的祖父,受士大夫修齐治平传统观念的影响,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抱负。兴建了育才学校以后,曹梦岐以学堂为基点,兼济社会,兴利除弊,敢为人先。一介无权无势的儒生,凭着邪不敌正的信念和认准了一个目标就一犁耕到底的牛劲,带领高年级学生毁烟馆、砸赌场、搬菩萨、劝男子剪辫、励女子放脚、废买卖婚姻……居然使通洲桥一带的烟鬼、赌徒敛手,强盗娼妓销声匿迹。
视赌如仇的曹梦岐对儿孙的教育近乎苛刻,看到7岁的儿子曹聚仁和小伙伴玩“赛乌字”的游戏,立刻叫回家狠狠一顿打,然后再慢慢地讲“玩物丧志”、“防微杜渐”的道理。
祖父曹梦岐就是这样一点一滴致力于地方的文化普及和民风淳化,使蒋畈周围近百里成了开民气之新风的一方水土,有力推动了梅江流域经济社会的进步,时人谓之“蒋畈精神”。
然而,由于耗尽心力倾家办学,长期超负荷的劳顿,积劳成疾的祖父年仅54岁就英年早逝。通过言传身教已经把“蒋畈精神”深植于育才弟子和曹家子孙心中。
百年来,育才弟子英才辈出,为国为民颇有建树:中央美院教授、雕塑家叶庆文;南京晓庄师范校长王琳;内蒙古煤炭厅科技处长、高级工程师曹景渑;南京广电报首任总编汪烈……皆为其中佼佼者。
国难当头时,曹梦岐的两个儿子毅然投笔从戎,奔赴抗日战场。二儿子曹聚仁成了首报台儿庄大捷的战地记者,而后一直为祖国统一大业奔波于两岸三地;小儿子曹艺从喜马拉雅飞过去,野人山下打回来,成了印缅抗日战场上的中国远征军少将汽车团长;珍宝岛保卫战中,清华大学高才生、曹聚仁的长子曹景仲,为研制遥控地雷于1970年1月30日不幸以身殉职;在汶川大地震后,冒着余震的危险现场采访新闻;煤矿瓦斯爆炸伤后,赶到现场抢救伤员,调查分析事故原因……祖国需要的时刻, 曹家子孙都会挺身而出。

四、励勤学俭不可忘

    办了育才学校后,祖父曹梦岐把“肩背书包上学堂,即知即行细思量,苦读苦学做真人,励勤学俭不可忘”亲撰为校歌,倡导学生励勤学俭。把祖先捡野菜挖草根,三颗豆豉两碗粥,孤儿寡母车水种田的苦难家史请人描成连环画,教育家人必须代代传承克勤克俭的家风。

    在家校难分的育才校园,曹梦岐和他的儿、媳们既是教书育人的老师,又是犁、耕、镰、耙都在行,养蚕、巢丝、纺织、炊事样样都拿得起的农民。祖母虽然个子小,又缠过脚,而且没文化,但是精打细算,克勤克俭,把一大摊子的洗衣烧饭、校舍工匠食宿、扶持子女在外做事等等,都干练利索地处理得妥妥帖帖。她身上似乎有用不完的精力,身边有做不完的事,80多岁了还拆破衣、垫鞋底、搓麻线、纳千层底、做布鞋;拆旧毛衣,织手套、袜子。还能用孙子帮着扫盲后识的字写信教导儿子:“钱不可不用,却不可乱用。”

    儿孙们耳濡目染,已经把克勤克俭的理念深深烙在脑海中了。当年在上海几所大学任教授的曹聚仁,因为经常穿的是一袭袖口都已经洗得发白的布衫,曾经被门卫挡在校门外,差点耽误上课;在教室门口被学生误认为是校工,令其把黑板檫干净。布衫的故事”在圈内被传为佳话。

    如今已经是国家一级演员、高级工程师、副主任医师、处长、厂长、院长的曹家子孙,从不以高档名牌时装来包装自己,都是一身朴素的棉麻衣着,还会不时地自己动手裁剪缝制衣服或者拆旧翻新织毛衣。为了物尽其用,表兄表姐曾经穿过的小衣服给表弟表妹接着穿成为曹氏家族的老传统。包裹从内蒙古寄到四川、从重庆寄到南京、从上海寄到兰溪、从美国带到金华、从加拿大带到宁波,谁接着了都不会嫌弃,感受到的是血浓于水的亲情,体会到的是“蒋畈精神”薪火相承的责任。

(作者为曹梦岐之孙女,曹艺之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赵永夫|艺术之巅 薪火相承
视频 | 太极拳”双重“何解?看完杨军老师讲解后豁然开朗!
甲子有五 | 上元贺寿 2021杭州越剧院65周岁啦!
王国维二子王仲闻之死及王国维寻死之谜
在浙江兰溪,仰视王春翠 | 裘山山
先知亭前缅怀四先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