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美文荐读】常拴富丨一口老塘

 原创首发  侵权必究 

一口老塘

□ 常拴富 /  文 


对于老塘,我不是依恋,而只是一种记忆。 ——题记

故乡几十户人家,街心有一口污浊的水坑,村人称之为塘。

塘的四周有合围的洋槐树,笔直的臭椿和旁逸斜出的大榆树。

夏天塘水荡荡,孩子们跳进去,赤条条地拍打着水花,或一个猛子扎下去,一身的羽衣泥裳。那时节,这口塘是他们的乐园。用塘泥放炮,捏玩物,还用来打仗。六叔他们把烂泥搓成条,搭在背上向后街的孩子开战,把烂泥甩到后街人家的柴门上,这是胜利的标记。

那时吃水要到村外的旱井里去挑。塘里有了水,女人㧟上篮子,装进脏兮兮的衣裳、破尿布、臭裹脚,带上棒槌,掂上尿盆子到塘边去洗。岸上有一尺见方的石块,衣服搓了,就放到石块上啪啪啪地槌打,四溅的水花湿透了她们的老套鞋。


夏雨过后,是沤麻的时节,男人们把用榆条绑得齐整的麻捆背到塘里,用脚踏入水下,压上石块,经过五到七天的浸泡,麻皮顺利脱落,这就熟了,用水冲刷干净,提到岸上靠到石墙上晾,干了抱回家去准备纳鞋底。

1958年成立了人民公社,掀起了大跃进运动,党中央发出了兴修水利的号召,生产队对水塘进行了拓展改造,石块砌岸,建成了一亩见方的池子。这是一项开天辟地的工程,冠名跃进池,勒石以铭,昭示后人饮水思源。

乌鸦成凤凰,臭水塘嬗变成吃水池,极大地彰显了人民公社的优越性。

春天池子是干涸的,男人把池泥挖到岸上,是很好的农家肥料。孩子们挖出池螺,穿成手串,点缀出一种古典的美好。

旱久了,婆子们到各家收几个零钱、几升白面,尔后组织一次盛大的祭祀活动: 池子中央香烟缭绕,刀头肉堆在香桌上,女人们频频叩头,双手合一,敲打着烂泥左右摆动。有深谙此道的三奶带着十三个孤女扫池,口中念念有词,祈求天降甘霖。相传十三孤女扫池是极灵验的祈雨方式,不可戏谑。

大雨来了,浑水推动着街上的垃圾一股脑儿涌进池里。有了水,村人们的心是欣慰的宽阔,把水缸挑满撒上明矾,浑的、澄清的水都是甜蜜的。男人们坐在池岸上生猛地抽烟,烟渣子啪啪地磕在石头上散发着火薰火燎的味道。女人坐在石条上抽着绳子纳鞋底,说东家的婆婆,评西家的媳妇。

夏的夜晚,蛙声响起,撕扯的疯狂传得很响,飘得很远!蛤蟆慵懒、笨拙,爬上岸来就不得好死。把它翻转,凸显着鼓胀胀的肚皮,孩子们用棍子当鼓敲,蛤蟆表现出不眨眼晴的坚强,放射着仇恨的、痛苦的目光。

蚊子是池子里的名门望族,池子是它们的伊甸园,它们趴在漂萍落叶上交媾、繁衍,享受着幸福的时光。它们子孙满塘,翻着跟斗舞蹈般地舒畅。挑一担水倒往缸里的时候要用筛面的箩过滤,一桶水倒完,箩底上一层红色的虫子,看着心痒,是鸡的美食。水是黯黄的颜色,发着浓浓的腥臭,来了外村的亲戚也不用谦让喝水的事。

一天太阳落山的时候,池边传来了杂乱的哭喊声,跑去一看,一张姓的女孩刚从池子里捞上岸来,架在驴背上,湿淋淋的头发遮掩着脸面,奶奶、母亲哭得呼天抢地,但孩子还是没了。父亲搬起岸上的石头恨恨地砸到池子里,充斥着满腔的愤怒与仇恨。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期,村上打了机井,装上了自来水,唱了三天大戏,村人们结束了吃池水的时代。

池子废弃了,村民把死去的鸡,烂掉的红薯,破破烂烂的东西撂到池子里,散发着阵阵的恶臭。池子填埋了,饮水思源的石碑不知去向,没有延续,也没有留芳。水塘——池子——垃圾场——填埋是老塘的一生,它只在老人们的脑海里留下了一道曲折的印痕。

时过境迁,昔日的臭水塘,今日的街心广场。傍晚,曼妙的音乐声响起,年轻的女人们跳起了欢快的舞蹈,可她们哪里知道脚踏的地方原本是一口蛙声一片的老塘。

——  The  End  ——

常拴富   文学爱好者

©

©原创作品  授权发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远去的桃花源
四川米易县5名男童溺水身亡 最大13岁 最小的才7岁
《210415 薄扶林水塘往香港仔》 七律麻韻
周乡长下乡惊魂记(民间故事)
李寿谦原创散文丨故乡的老槐树
母亲教导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