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人物志】智愚丨红旗渠的守望者(八)

 原创首发  侵权必究

红旗渠的守望者
□ 智愚 / 文
1960年农历正月十四晚上,林县召开了引漳入林广播誓师大会,《引漳入林动员令》通过有线广播,迅速传遍全县各个角落。
林县东岗乡大河村的王兆兴和广大群众一样精神振奋,他们村地处山区,水源奇缺,老百姓是靠天吃饭,遇到旱年,别说庄稼无水可浇,就连吃水都得跑3公里去别村担水吃。大家都想早日改变家乡缺水的面貌,王兆兴积极报名上了山西修渠工地。
修渠大军放炮崩山,挖土凿石,干的热火朝天。王兆兴虽然身材不算高大,可干劲冲天,在劳动中总是一马当先。
王兆兴在山西红旗渠工地干了两年后,由于长期超负荷的劳作,他的身体出现了问题,已顶不住每天高强度的劳动,他被迫回家休养。一年后,他在家再也坐不住了,如果再不上修渠工地,人家就把渠修好了,到时自己老脸往哪搁?
1963年春天,王兆兴带着18岁的儿子虎林又一起上山西修总干渠,他要把自己在家耽误的时间让儿子帮他找回来。要想打胜仗,孩子老婆一起上,在红旗渠工地父子、兄弟、夫妻齐上阵的有许多人。
王虎林像他爹一样干活不惜力,在工地生龙活虎,充满活力深受大家喜爱,人称小老虎。大渠修成后王虎林留在了渠上参加渠道管理,成了第一代护渠员。
1967年王兆兴带领他老弟兄4人在家乡东岗修支渠斗渠,一年多后红旗渠水终于流进了东岗大河村,家乡水贵如油的历史一去不复返了。
王虎林没想到自己在总干渠山西境内一干就是三十年,管护红旗渠成了他一辈子的事业。
1991年春天,王虎林18岁的儿子王青海参了加工作,子承父业他也成了一名护渠员。

他被分配到了红旗渠河口管理所王家庄管理段,地址在山西省平顺县石城镇王家庄村。王家庄在浊漳河南岸的半山腰上,一面靠山三面环水,是传统的古村落,北方的小江南。红旗渠上著名的王家庄隧洞就从村子下方穿过,1960年红旗渠上的总设计师吴祖太和姚村医院院长李茂德就牺牲在这里。
在山西护渠员的工作和生活是艰苦的,出门在外人生地不熟,当地的风俗和习惯也和家乡不一样,王青海都得慢慢适应,每天徒步巡逻在陡峭的渠岸上护渠送水,晚上住在半山坡低矮破旧的小屋里,没有电视,当时更不存在网络,陪伴他的只有一台半导体收音机,业余生活是单调枯燥的。
段里几个同事也都是十八九的小伙子,在家都没做过饭,吃饭就成了难题,他们就玉米糊、面疙瘩汤凑合着吃,偶尔回家带粮食才能吃顿可口饭, 可离家都是上百里地,骑自行车回家一次来回就得一天时间,回家自然很少。
村里一位中年妇女听说王青海他们吃不好饭,觉得河南这几个孩子可怜,就热心教他们做饭,陆陆续续他们也都会自己搞生活了,青海他们心里很感激,遇到她不叫大娘不说话。他们也经常去大娘家串门,有时大娘家改善生活也会硬留他们美餐一顿。当年修渠时林县平顺两地人民就结下了深厚的友谊,现在护渠人和平顺父老乡亲之间依然亲密无间,林平友谊世代赓续。
秋天的一个上午,青海在渠墙上拔草,突然疾呼声传来:“快来人啊,有人跌进渠里了。”青海闻讯急忙跑了过去,到了事发地,渠里已经看不见人了,估计人已经被水冲走了。青海二话不说就跳进了渠里,两米深浑浊的渠水中根本看不到人影,青海只好不断潜水在渠里摸索着找人。在离村约100多米处,青海终于在渠里的分水尖处摸到了人。他把人拖到渠边和村民合力将人拉到了渠岸上,遗憾的是人已经死亡。死者是一位70来岁的老头,在镇医院住院,因为受不了癌症病痛的折磨,偷偷从医院跑出来,跳进渠里寻了短见。渠里救人的事青海不止这一次,可他不愿意提起,他说他没有救活人,心里难过。
在山西境内护渠员的主要职责是搞好渠道管护,密切关注险工险段,确保最大的水量流入林州。
红旗渠有21公里的渠道在山西省境内,沿渠线的山西群众浇地是随意的免费的,群众浇完了地不用水后,护渠员要及时关闭闸门,防止渠水白白流失,这就是挤水。挤水是护渠员日常的一项重要工作,单位对山西闸门的挤水有专门规定,无漏水跑水奖励,发现漏水跑水要处罚。
一天下午,王青海巡渠时发现渠上的一个水口在泄水,可没有发现附近有人浇地,他以为老百姓浇完地走了,于是把水口关了。不一会儿,一个中年男人怒气冲冲骂骂咧咧找来了,责问青海为什么关水?原来他还没有浇完地,青海赶紧陪笑脸给人家道歉赔不是,随即就又打开了水闸,他心中的委屈难过硬生生的吞咽了下去,不是年轻人没血性,只为一渠清水入林州。
吃一堑长一智,后来青海关闭水闸时总要确认后再关。1995年冬天的一个傍晚天快黑了,青海从渠上收工回段里,路上发现一个水口还在流水,青海喊了几声问谁在浇地?可没有回音,青海顺着水路下去了,水在往麦地里流,这是在浇封冻水,铁锨还在地里可没见人。青海为难了,关水吧人家还没有浇完地,就怕人家一会儿过来了,现在不关水夜里也得来关,因为用水方便当地群众一般不会连夜浇地的。青海索性不走了,拿起铁锨浇起地来,他计划浇完这一块地后关闭水闸再走。不一会儿,一个女孩来到了地里,原来她在浇地,临时有事回家了一会儿,看到青海在帮助浇地很是意外。就这样青海和山西王家庄村这个叫王彩霞的美丽女孩认识了,这是一次最美好的邂逅。
之后他们相知相恋相爱了,红旗渠见证了他们美好浪漫的爱情,红旗渠成了他们的媒人,1997年冬季,王青海和王彩霞携手步入了婚姻的殿堂,林平友谊亲上加亲再添佳话。

1999年山西境内渠道要进行技改施工, 由武警水电部队施工。由于种种原因施工部队不能正常入驻,由于涉及军民关系林平友谊,事情必须在和风细雨中处理好。领导考虑到青海是山西的女婿,又在当地上班,于公于私让他去解决问题最妥当,青海临危受命,动用岳父及大舅哥在村里良好的人际关系,多次给村干部沟通协调,最后圆满完成了任务, 林平友谊没有受到伤害。
青海在王家庄段任段长的二十年间, 把许多涉及山西的问题都消灭在了萌芽之中,默默地维护着两地关系,林平友谊其功不可没。  
2019年他被提拔为渠源所副所长,渠源所设在平顺县石城镇崔家庄西,渠源所的下面就是著名的红旗渠源,涛涛浊漳河水就是从这里流进了红旗渠,翻山越岭进入林州的,这里是红旗渠的门户。当年英勇无惧的林县人就在这里跳进了冰雪未消的激流里,挽住手臂排了3道人墙,挡住了汹涌的河水,建成了渠首拦河大坝。
睹物思人,青海感到责任重大,他不敢懈怠。他的主要工作是漳河引水、山西境内20余公里渠道的管理,可全所四个段才10来号人,人手少忙不过来,他只好自己又兼管渠首段的工作,所里和渠首段一共才三个人。
繁忙的工作使他不能正常过节假日,二个月能回老家看望老父亲一次就算不错了,老父亲知道儿子管的事多工作忙,从没有埋怨过他。
青海说只要能让漳河水源源不断的进入红旗渠流入林州大地,我苦点累点没有什么。
时光飞逝,修渠到现在半个多世纪已经过去了,第一代修渠人王兆兴去世已快三十年了,他是谁?除了他的子孙恐怕没有人知道了,因为他只是当年十万修渠大军中普普通通的一个人。
王家第二代人王虎林修渠护渠半辈子,现已年近八旬垂垂老矣。王家第三代人王青海到渠上护渠也33年了,当年朝气蓬勃的帅小伙已白发苍苍了。 
在林州像王青海家祖孙三代人都在红旗渠上出过力流过血汗的家庭还有许多,那刻在骨子里的红色基因林州人民已经代代相传了。
渠水奔流不息,精神历久弥新。红旗渠精神永在!
——  The  End  ——

智  愚    本名杨志宇,业余文学爱好者,红旗渠管理处职员。

©原创作品 授权发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民族脊梁红旗渠系列之三——出晋跨豫长渠行
红旗渠的故事
修建红旗渠英模人物
河南林州红旗渠风景区
天河
《洪谷山采风有感》方建增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