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土豆花】母亲(生母)与土地

  

母亲(生母)与土地

  

  2017年正月二十三,休整了整整一冬天的母亲,急于去亲近她的土地。她左肩背着镢头、铁锹,右肩挑着箩头、筐子,左右两只手分别把住各自肩膀上的农具。脖子上搭了条汗巾。为了干活方便,天气虽寒,可她已换下了厚棉衣。

  初春下午的阳光懒懒散散地洒在路上、田野里,照在身上,略有一点点暖意。母亲像往常一样步履矫健地走在初春的阳光里,一点也看不出已然是七十一岁的古稀老人,肩头的农具有节奏地碰撞出叮叮咚咚的声响,在人烟稀少的山间田野里,母亲很享受地听着,步子随着这响声走得更有劲儿了。

  今天母亲要去的地叫“裤腿地”,这块地,一头像裤腰似的一片,中间又分成了两长条,远远看上去,真的像一条裤子。我常常惊讶于当初老祖先们在为土地取名字时的贴切与形象。

  那块地母亲计划用来种春玉黍的,田头还有去年的玉黍杆子,她想着得把那些玉黍杆子点燃了,趁着很久不下雨,天干,好点。就在她刚打着打火机时,一声响亮的声音向她喊起来:“喂,不许点玉黍杆!小心我们去逮了你!”母亲一下怔住了,等她看清那是一辆写着“不许焚烧秸秆”标语的面包车,几个人正从车里出来像是要走向她逮她的时候。

        她抬脚就跑,没想到刚跑了几步就被地里的玉黍根绊倒了。她的一只胳膊就在去年刚跌折过,还没有完全恢复。她试图爬起来,那条胳膊却使不上劲儿。她就那么静静躺在那儿,有人从地头走过,还以为母亲像平时一样躺在地里休息呢!

  入夜,风开始嘶叫着刮起来了,风卷起那些平时被母亲精心侍弄的黄土、树叶子、塑料袋子、庄稼杆子毫不留情地向母亲身上扔来。母亲没有恐惧、没有绝望,更没有抱怨,一如她平时豁达的处世态度——她觉得一切就该如此。

  距离母亲跌倒二十四小时后才被田头蜷曲路过的人重视起来,他们开始通知母亲的亲人们。大姐赶到的时候,母亲已经被扶起来,她说话口齿不清,一只胳膊不像平时一样有力气。当母亲被送到乡镇卫生院,通过一系列检查才知道母亲得了轻微脑出血。

  伺候母亲的大姐、二姐,以及姐夫他们被医生反复叮嘱不能让头动,更不能坐起。可是,母亲一次次用那只没有丝毫损伤的好胳膊把住病床把手试图坐起来,她一次次被姐姐们按下去。

       她嘴里嘟嘟囔囔地说着:“难受死了,窝曲死了,我要坐一坐,我要下地走一走。”

       吃饭的时候,医生叮嘱光让喝粥,并且不能让她的头部动弹。大姐和大姐夫就一勺一勺地喂母亲。一向大嘴吃饭,大口喝粥的母亲哪里受得了这个?她急得什么似的,一次次要坐起来自己吃,当她知道她的要求不被允许时才作罢,赌气似的说:“不吃了。”

  至此,母亲尚未觉得病了,觉得自己浑身的那一格兜子用来干地里农活的劲儿还在,她想立马起来,最好让她赶紧去整顿她的土地才好。

  同病房的人都说母亲真命大,跌倒在地二十四个小时,夜温在零下四五度,又刮着大冷风的夜里,她竟然能熬过来,要是体质差一点的人早就被冻死了。人们感叹着,唏嘘着,连连说真是奇迹,奇迹呀!

  而我却觉得母亲之所以在天寒地冻、刮着大风的野地里能熬过二十四小时,是得益于她心爱的土地。一定是那片母亲视为命根子的土地救了母亲。它用它温厚的性情,宽厚的臂弯拥着母亲,拥着这个用自己的生命爱护它的老母亲。

  是的,母亲是农民,她平生最离不开的就是土地,她最爱的也是土地,土地与她的生命息息相关。

  当村里大多数人家扔掉土地涌向城市,当那些年轻人即使坐在家里打麻将也不愿再去侍弄那些土地时,只有母亲,以及像母亲一样的许许多多的、一辈子没有离开过土地的母亲们倔强地种着属于她们的责任田。她们听不进儿女们不让种地的劝告,固执而坚韧地延续着老祖宗遗留下来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习惯,她们的身体在劳动中经历着繁累的劳作,却在精神上畅享着那份劳作的收获带来的无与伦比的喜悦。

  那年,弟媳又生了二胎,弟弟跟母亲商量:“娘,你看我常年在外地打工,地里的农活基本帮不上忙。你又年纪大了,庆红(弟媳妇)带着一个吃奶的小孩,还有大的也得看管,那些小块儿的地就别种了,让那些有闲人的人家种吧。”母亲没有一点商量的余地:“不,我还不老(其时母亲已经64岁),我会种得了。”

  弟弟看拧不过母亲,也就随她去了。母亲不光种着数亩大块儿地,就连山坡上的斗大的小地块也一块儿不剩地种着。母亲说,以前,人们都去开荒种地,种出来的粮食还得交公粮,现在,国家政策这么好,给咱补助,种的粮食归咱自己,还不好好种地,还又是转给别人种,又是扔着荒掉,多可惜呀,人们也太不识叶儿(方言,不知好歹、不知珍惜的意思)了。

  农忙时,母亲还像她年轻时一样推车挑担,手提肩扛、往家里收粮食、果子,往地里送肥粪。

  前年秋天的一天早上,五点钟就有人来喊母亲说车到某某地了,得赶紧去撒肥料。母亲起床草草洗刷一下,就赶紧推着化肥往地里赶去,地块离村里较远。母亲马不停蹄地推着小推车,上坡时,喘息声声……这是她一辈子经常重复的动作,她并没有觉得现在六十九岁的年龄和四十年前有何区别。她很满足于眼前她在忙活的活计,她在忙活她的土地——这,就够了。

  后来,母亲跟大姐说,那天,她一个人一天犁了三块儿地,中间忙得一直没顾上停下来,也没顾上回家做饭吃,其间只喝了一碗水……

  母亲很满足于眼前的生活,几乎每年在春节我们姐妹几个回家拜节时,她都要念叨:“现在的社会就是好啊!你看,国家分给的地自由种,种出的粮食吃不完。还给我们老年人发工资,有钱花。村里的工头们年年还要发给我们穿的保暖、秋衣裤等衣服、买饮料、方便面、饼干……重阳节那天还支大锅,给我们老年人做大米饭肉菜吃。你说这有多好啊。我活了今年就71岁了,还没见过这么好的年景。”

  我常常试图去理解母亲对土地的感情。是不是源于母亲的不善交际才更愿意待在她的土地上呢?

  母亲生性善良、嘴又笨,从不肯,也不会像村里的那些能言会说的巧舌妇们整天凑到一起说东家长,西家短的。在母亲眼里,每个人都很好。儿子好,媳妇好,女儿好,妯娌好,侄子侄女好,所有的亲戚邻居都好。

  看着母亲对土地的那份发自内心的迷恋与热爱,我才知道母亲对土地的爱是没有任何理由,她只是爱,爱它的亲厚,爱它的踏实,爱它的滋润。母亲愿意把她所有的精力与心血花在她心爱的土地上。土地上长出的一棵棵庄稼就是她的骄傲,那种骄傲不亚于科学家们研发出来科研成果后的那种骄傲与自豪。

  母亲与土地是血肉相连的关系,母亲用她的双手、双脚、双肩,用她那用不完的力气耕作着她的土地,使得她的土地能在母亲的照管下完成它的使命:孕育种子、成长苗子、结出果子。土地在心里感激着母亲给予它生发庄稼果实的机会,母亲则感激土地给予她的用武之地以及那收获来的累累硕果。

  在母亲精心看顾下的土地,更像母亲的孩子。她抚育它,照管它,对它精耕细作,从来舍不得遗弃一点点。而土地对母亲也像个听话的好孩子,它在母亲的照管下,发芽、生长、结果,一天天以蓬勃的生命形态给母亲注入无穷的欣喜与力量。母亲一把把用手擦抹着脸上淌个不停的汗水,看着在她的管理与耕作下越长越旺的禾苗,脸上露出满足的笑容。

  在她的土地上病倒的母亲,心心念念还是她的土地。她的口齿尚不完全清晰,却一遍一遍地跟姐姐们唠叨她的土地。她说长条地今年要种棉花,三亩搁倒地要种点红薯,拇指地就种点豆子吧……

  我想起了过年时,或者我平时节假日回家看望时,母亲常常用塑料袋给我装红小豆、绿豆的事,还有每年过年家里炒的花生米,都是母亲亲手种的。每年国庆假我回家,母亲总要抱起她种的大南瓜忙着送我,自豪地说:“你看这南瓜大得、多得,怎么吃也吃不完,送邻居吧,邻居又不缺,你快拿走吧!”而我也常常只是象征性地拿一两个。

  我常常不知道母亲明明知道吃不完,为什么偏偏要辛辛苦苦地种那么多瓜果呢?我想她一定是看不得一点闲着的土地,哪块儿土地闲着,就像一个被她遗弃的孩子一样,她怕它伤心,怕它寂寞,她要时时去照管它,时时用脚去那上面踩一踩,用手去抚一抚。只有这样她的心里才踏实,她的土地也才踏实。

  我常常想到母亲以及像母亲一样经历的天下所有的母亲们,她们的生命与土地紧密相连,她们是生命不息,劳作不止。

  医生说母亲的身体应该没啥大问题,将来也不会留下什么后遗症,祈愿上苍佑护母亲,让她能够完全恢复健康,尽快走到她的土地上去,在那个舞台上挥洒属于她自己的人生。 

作者简介刘志红,笔名雪飞扬,江山文学网签约作者、编辑。有作品刊于《华东文学》、《安阳晚报》、《林州党史》、《红旗渠报》。

关于约稿

▲ 《林州民间文学》要求所投稿件必须是原创、首发

▲ 投稿除了文章正文以外,随邮件附上作者简介和生活照一张。投稿邮箱lzmjwx@126.com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纪念九九重阳节】U型瓜啊情悠悠 | 王绍和
汗滴禾下土(绿海清风)
朗诵:母亲的土地
朱良启丨关于拾粪的记忆
农村老人的担忧:10年后农村的地谁来种?看完心里有底了
衣食父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