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随笔 | 茶香氤氲伴人生

【原创首发】作者   |   祝宝玉

窨花茶

这一小罐茶叶是福建的一位朋友给我邮寄来的,罐上也无包装,只单纯一个罐而已。我好奇地打开,闻其味,像是茉莉,可观其形,却明明是黄山毛峰。为了一探究竟,还要亲口尝试才能辨知分晓。

烧了一壶开水,捏了一撮茶叶,冲之。清香之气,盈满鼻息,嫩黄粗壮的叶芽在水中翻滚沉浮,如舞蹈,令人赏心悦目。细细地品味之,有茉莉之香甜,又隐约藏有毛峰之浓醇,入肠经腹,通奇经八脉,畅快淋漓。这是什么茶啊?我微信问他,他答是毛峰茉莉。好奇怪的名字啊,我第一次听说。经他解释,才明白原来这是以毛峰为茶坯,采用窨制工艺制作而成的茶叶,所以才有了这样古怪的名姓。

在《辞海》里单有“窨茶叶”这一条目,其解释为:把茉莉花等放在茶叶中,使茶叶染上花的香味。窨花茶是集茶味与花香于一体,茶引花香,花增茶味,相得益彰。既保持了浓郁爽口的茶味,又有鲜灵芬芳的花香。冲泡品吸,花香袭人,甘芳满口,令人心旷神怡。可想而知,“窨茶叶”是个极雅致的专有名词,读之,口腔里便有了清香之味。

茉莉,是花中的雅者,故而人们把茉莉排在众花的头一名的位置上,也是可窨制花茶的众花之冠。宋代诗人江奎的《茉莉》诗赞曰:“他年我若修花史,列作人间第一香。”可见士人们对它的赞誉之高。

我国窨花茶的生产,始于南宋,已有1000余年的历史。最早的加工中心是在福州,从12世纪起花茶的窨制已扩展到苏州、杭州一带。南宋施岳《岁月·茉莉》有“玩芳味、春焙旋熏,贮秾韵、水沉频爇”之句,宋末元初周密补注:“茉莉岭表所产……古人用此花焙茶。”南宋赵希鹄《调燮类编》写道:“木樨、茉莉、玫瑰……皆可做茶。量茶叶多少,摘花为伴。花多则太香,花少则欠香,而不尽美。三停茶叶,一停花始称。”陈景沂《全芳备祖》也引文说;“茉莉或以熏茶及烹茶尤香。”可见宋元期间,茉莉已作为诸香花一种,与茶拌和熏制,取其香美。

窨制工艺算是一门古老的技艺了,没有十多年经验的积淀,是做不好一份上等的窨花茶的。每次窨花,都是茶坯脱胎换骨的一次轮回。六七窨后,茶已吸收极为饱满的花香,厚实沉稳。而到八窨、九窨,香气会转向通透明亮、悠远澄净,入口满嘴清香中溢出丝丝回甘,正是而今难见的“冰糖甜”。有时会加“一提花”,即最后一次窨花烘干后,再拌入少量花,起花后不再烘干,能补充花香鲜灵度。高等传统福州花茶能让人体会到“花香透骨”是什么感觉。

窨制花茶,鲜花的茉莉芳香渗透到茶叶里去,降低茶叶的苦涩度,使得茶叶的香气更加鲜灵浓郁。每当工作劳动之余,冲泡一杯花茶,阵阵花香,徐徐而来。细吸慢饮,花香茶味,沁人心脾,仿佛置身于茶园花圃之中,令人心旷神怡,乐趣横生。

品味老茶馆 

与文友喝茶,当然要到老茶馆去。那些装修得富丽堂皇的所谓茶会馆,是不适合切磋文艺的,或许与文学的质朴、“寒酸”的气韵不投,再好的茶也喝不出味道来。去老茶馆,没有新潮的装饰,甚至可以破旧些,小屋洁净,茶具洁净,足够了。三五文友,散坐一圈,喝茶谈天,无拘无束,很是自在。

茶馆是老的,茶馆老板也不年轻,但看上去精神抖擞,涵养儒雅。内在的精益求精,这才是茶馆的经营之道。所以,在经济大潮的冲击下,茶馆得以生存,得以在岁月的淘洗下,有了自己的独特价值。一间老茶馆是一片区域内的坐标,更是一代人的精神坐标,当我们在纸醉金迷的快节奏生活里迷失自我的时候,它的存在是一种方向的提示,沿着幽静的街衢,我们或许还能找回自己。

老茶馆的每一根木柱,每一支栓卯,都蕴含着茶的清香。在时光的浸淫下,这儿的木质材料被赋予新的概念,或新的解说。每一扇窗,每一挂屏风,都有可能被写入一首诗,古诗或现代诗,因为这儿曾停留过各色人等,古人或现代人,不同时代的人有着不同的视角,对茶的诠释,对老茶馆的解读也不尽相同,但其中也有不变的,比如对老茶馆内在精神的赋予,总是与清雅、幽谧、淡流等意象有关。

在这儿,时间慢了。走进老茶馆门槛的那一刻,钟摆便被调慢了,这不是茶馆老板的所为,而是茶的运作。喝茶的人不再脚步匆匆,不再心急火燎,不再不停地看手表。既来之则安之,忘却时间的概念,以杯盏为计量单位,在丝丝茶香里遨游,会知音,遣情怀。时间慢了,连人的语速、表情也慢了;时间慢了,连回忆的频率、换帧的速率也慢了。在慢悠悠的时光里,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抵达古人高雅的思想境界。

身在老茶馆,心是静的。悠悠茶香的熏染下,一颗本是急躁的心渐渐安宁下来,与肉身相协调,调整血流的速度,足矣供应心室即可。风是静静地吹,茶是静静地喝,人是静静地说,我在静静地听,听一首静静的歌,于歌中闻到缕缕静静的幽香。在潜意识里,我们能与一首琴曲达到共鸣,或高山,或流水,飘摇无极。心静,物亦静。面对噪杂的尘世,我们就不会再恐慌,可以静以待之。

老茶馆,人文情怀的集散地,辐射每个爱茶人的神经,衔接尘世与“桃源”的途径,是启行,也是抵达。

以茶交友,以茶交心。慢品老茶馆,时光的馥郁,尽揽我的胸臆之中。

                         菊花入茶酒 

菊花入茶,谓菊花茶;菊花入酒,为菊花酒。

饮菊花茶,不由地平添几分温雅、几分秀逸、几分安闲、几分醉意。试想,那一片片融入水中的花茶,或沉或浮,或聚或散,或静或动,无论是清香的花,抑或是新味的茶,都在全力以赴的释放着自己,并把馨香散发到那个小小的人生天地中。

悠闲的秋日里,撮一朵干菊花轻轻放入茶杯,冲上热腾腾的开水,那干菊花就久旱逢甘露似的,在开水中兴奋地旋转、起舞,一个接一个透明的水泡便自叶的边缘,小鱼吐泡泡似的往上冒,仿佛要把这一秋天承受的雨露都奉献出来,水浸叶舒展,约莫几分钟,那干菊花就在开水的滋养中绽放了当初的笑颜。茶水也由白色变成了淡黄色。捧着这样一杯溢满清香的茶盏,站在窗下的暖阳里,重温金黄季节的灿烂,心也不免灿烂起来。

幸福的味道,就如一杯淡淡的菊花茶,有菊的典雅,茶的芳香。心素如简、人淡如菊,坐在一室茶香里,人愈发觉得飘然出尘。细细地品味一杯菊花茶,在微微的苦、淡淡的香中,真正体会到几分“人淡如菊”的真意,足以令人领略人生几多滋味,让人在感念之余更多一份快乐、平和。

饮菊花酒,更显时之幽静、人之文静、心之清静、生之平静,进而形成一种文学意象的人,把菊花、美酒、诗歌三位一体。“故人赏我趣,挈壶相与至。班荆坐松下,数斟已复醉。父老杂乱言,觞酌失行次。不觉知有我,安知物为贵。悠悠迷所留,酒中有深味”。品读陶渊明的《饮酒·十四》,可以想象他的飘逸闲散、落拓不羁、物我两忘、陶然自得的世外高人心态,令人心向往之。

“宁知沅水上,复有菊花杯”、“伊昔黄花酒,如今白头翁”、“把菊醒陶酒,扬鞭入汉闱”,时近重阳,清秋气爽,菊花盛开,窗前篱下,片片金黄。除登高插茱萸外,亲友们三五相邀,同饮菊酒,共赏黄花,确实别有一番情趣。尤其是诗人们,赏菊饮酒,吟诗唱酬,给后世留下不少佳句。

我喜欢在秋夜里独饮菊花酒,茶几上放一个小炉,将砂锅里的菊花酒慢慢加温,然后有所选择地添加一些枣片、枸杞、甘草、参茸或者熟地,边听古筝曲、看闲书,边浅斟慢酌,直到周身发暖、肺腑清润、睡意渐生。

有菊花茶酒相伴,此秋足矣。

祝宝玉   住安徽省颍上县江口镇樊家湖安置区。

©原创作品作者授权发布     部分图片源于网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不是每一种花茶都叫碧潭飘雪,碧潭飘雪的“花茶一绝”你可尝过?
香片
花茶的历史与文化
雪飘碧潭 茶问徐公
茶者,南方之嘉木也。
花茶为什么“花样百出”——(探寻花茶背后的秘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