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怀旧】纪东亮 丨 追寻老槐树下的记忆

【原创首发】作者    纪东亮  (原创作品   侵权必究)

  微信公众号“芝兰园”

  投稿邮箱:lzmjwx@126.com

村子东边那条路叫“井路上”,也是村民去村东沟水井挑水的必经之路。出村约一里地的井路上有棵老槐树,孩童时期听老人们讲那棵老槐树有一搂多粗,十几米高,长得枝繁叶茂。儿时,“一搂多粗”究竟有多粗?概念很是模糊,现在估算老槐树的胸径应该有一米多吧。究竟这棵老槐树是先人有意栽植的还是自然生长的就不得而知了。

老槐树长在河床的西岸边,村民从沟底的水井挑水行至老槐树正好可以歇脚、乘凉、喘口气。久而久之,老槐树也就成了村里的一处“地标”了,按当地语言习惯称之为“老槐树下”,多了一个“下”字。直到上世纪六十年代末,不知何故老槐树枯烂而死。或许为了纪念那棵枯死的老槐树、或许为了延续那个地标,之后先人又在原处栽植了一棵新槐树。

孩童时期,奶奶常带我到一沟相隔的沟东岸科泉村去赶会。那时赶会也就是为了能够吃些平时吃不到的所谓稀罕东西。每逢过会的日子,我的言行总是表现的迫不及待,而奶奶却为了和街坊邻居的其她妯娌结伴同行,叫东家等西家而行动迟缓。在我极不耐烦的催促下,奶奶总是对我说:“你先走,到老槐树下等我,别一个人走丢了。”于是我便一个人急匆匆地行至老槐树下,在三三两两赶会的人群中寻找、辨认奶奶的身影。老槐树下等奶奶的时间或长或短,但那份等待的心情总是那么的兴奋、甜美!

上小学后我识字了,赶会不单纯是为了吃啥稀罕东西了。每逢过会总是给奶奶讨要一些“小银元”,记忆中从没有超过两毛钱。那时最奢想的是到集会卖画册的地摊上瞧画册、图书。商贩整齐地将画册摆放在地上,上下各铺盖一层塑料纸,摊位不足两米,隔着透明的塑料纸可以清楚地看到画册的封面。崭新的画册按定价出售,旧损的画册让人阅看,看一本二分钱。盘算着衣兜里装的钱,画册是买不起的。为了物有所值,我专挑页码最多、装订最厚的看。席地而坐,到腿麻屁股凉时兜里的钱也就花的差不多了,这时只好一拍沾满尘土的屁股走人。

再后来有了相对足够的“资本”,到集会上能阅看三五本画册还可以再买一本回来,当然要买像《水浒传》《三国演义》《铁道游击队》等成套的画册还是可望不可求的。新画册买到手之后,返程至村东的老槐树下便迫不及待地进行阅看。要是能遇到三两个玩伴儿坐在老槐树下相互交换着看,那算是最惬意的事了。

初夏时节,和三五玩伴儿相约集结于老槐树下,然后东下河沟。寻得那口泉水井,爬在青石井台上可以清楚的看到自己的脸,而井水却可望不可触,水面离井台约一米余。不知是谁出的主意,用麦秆儿连接起来制作成吸管,然后爬在井台上用嘴吸水喝。别小瞧用麦秆儿制作吸管的活儿,那可是既要有耐心还要细心的技术活儿啊!一米多长的吸管至少需要四五根麦秆儿连接而成,那连接处要是有缝隙和破损是要漏气的,是根本吸不到嘴里水的。吸管制作完毕爬在井台上,水面上飘荡、衬映着不同表情的四五张小脸,揪眉的、闭眼的、狰狞的、抓狂的,吸的满脸通红、青筋暴露、两腮发麻,能喝到嘴里的水也很有限。尽管如此,井水给人的感觉是甘甜、冰爽的!吸到井水的享受着成功的喜悦,吸不到的一脸落魄,无奈地坐在井台上继续修复着自己的吸管。

井台周边的尖叫、嬉闹声欢荡了河床沟壑的每个角落,惊飞了小鸟,压盖了蝉鸣,逗笑了山花,整个田野变成了我们孩童的七彩世界。

记得有次玩的太阳落山而忘归家,奶奶找我至老槐树下。回家途中在“井路上”,奶奶对我说,“麦花扬、地藏狼”。意思是说每年的小满季节,地里的麦苗开始拔节、麦穗开始扬花,逐渐长高之后便于狼的隐藏。晌午和傍黑儿之后,田地里没有了耕作庄稼的人,小孩子要及时回家,免遭不测。尽管没有亲眼所见沟里有狼,后来回想,老槐树往东的河沟里有水源可饮用,有植被可藏身,有岸壑可栖息,另有野兔、松鼠、山鸡等小动物,完全可以形成狼的生存链。

如今物是人非,奶奶离开我30多年了,“井路上”不再那么崎岖狭窄了,村里水泥硬化了。物流的便捷人们很少因为出村赶会走它了,现在主要功能是村民田地耕作的道路了。由于工业企业的发展涌泉干了、老井枯了,村民也吃上了自来水。新栽植的槐树也将近一搂粗了,陪伴它的仍然是横纵交错的沟壑、错落无序的田野。

尽管老家的村子不算大,也不算富裕,自参加工作算起,离开老家26年了。当初怀揣梦想心高气傲的走出村子,回想自己的奋斗历程,连自己也记不清心底藏着多少汗水和磨难!如今没有了当时的那种冲动,也没有了现实的那份浮躁。心思恬静如水,生活宁静如月,一切都是那么的涟漪无痕,内心深处只有那份对老家愈来愈浓的热爱和憧憬!我常常想念村东“井路上”的那棵老槐树,河床上错综的沟壑和田野上青草野花的芳香,它们都散发着和我息息相关的气息,一切都是那么的熟悉,又是那么的遥远和朦胧!

年少时的一切像流逝的风,紧贴我的耳根不时地掠过,夹带着老家的气息扑鼻而来,撩及我的情丝、慰藉我的寂寞、安抚我的浮躁。让我奋进,唤我清醒,促我成熟,与我相伴度过了离开老家后这二十多年的日日夜夜和坎坎坷坷。我真诚的感谢和敬畏老家以及亲人给予我的这一切。

我深知,这样的情愫不过是我对老家思盼的心理结果。正因如此,我内心深处都一直倔强地坚守着自己心里的那棵老槐树。观望着老槐树年复一年的枝繁叶茂!期盼着老家日复一日的安乐祥和!

【推荐语】

一篇浓情乡愁文章。

作者用饱蘸深情的笔,通过老槐树下、井路上等地标,把沿着井细细制作麦秆吸管等童年趣事,一一再现。而后笔锋一转,将对家乡的情愫和生活的感悟融入其中,读来很吸引人。

奶奶的形象最为吸引人,她们是中国大地上最值得尊敬的母亲!

只有心里装着家乡的人,才能写出这样的文章。

            ——大爱无痕点评

纪东亮  芝兰园签约作者   

网名黎明。70后,林州市横水镇人, 安阳市作家协会会员、安阳市摄影家协会会员、林州市摄影家协会副秘书长。工作之余喜欢摄影、写作。在《检察与审判》《安阳日报》《红旗渠》《芝兰园》等报刊、网络媒体发表有散文《情缘》《清明时节忆奶奶》《感谢您,亲爱的党》等文章。

©原创作品     作者授权发布     部分图片源于网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宋业国 || 奶奶与老井
古建小品(10)——井台
夏天里丢了半条命
老井台上的秩序
老家的槐树 | 文白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