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清明】申向利 | 清明·几多随想

原创首发】作者  |  申向利(原创作品   侵权必究)

过了春节,就盼两个节日。一个是二月二,与吃有关。一个是清明,清明随想,首先就想到玩。

少年时,清明就是春游的代名词。老师组织小学生去烈士陵园缅怀先烈。小孩儿脑海只有两个字:春游。一去好几个班级,每个班级都有一面红旗迎风招展,各班队伍整齐,背着小水壶,手拿小白花,一脸兴奋,叽叽喳喳如出笼小鸟,扑向龙凤山。

上初中后,清明就去黄华。王母祠东的水库碧绿如玉,觉仁寺的千年银杏树几个人合抱不过来。知道了2000多年前,赵武灵王曾到过黄华,他推行胡服骑射,使赵国成为当时的军事强国。回家翻翻书,直看得硝烟四起,马蹄声声。

觉仁寺院子里有棵“挠痒”树。用手挠树干,树会怕痒般颤抖。也有人说是“南阳”树。

初三的清明节就上金灯寺。看到了洪谷山的千佛洞、唐塔,走在“摸着金灯墙还有十里长”的又陡又长的山路上,沿着哗哗流水的谢公渠溯流而上。路上热了,就折柳条编了帽子戴上。

清明前后的太行山,满山满沟都是花,桃红、杏白、连翘黄,蜂飞蝶舞;有嫩嫩的花椒芽可以摘,用水焯一下,调馅儿包饺子,还有荠菜也可以包饺子;当然,还有“三月茵陈四月蒿,五月砍来当柴烧”的茵陈;还有成片成片的蒲公英。

没有时间出去走走?也不要灰心。大自然是慷慨的。抬头看吧,满树的紫叶李开了紫红的花,海棠由红到白,远处那一树,居然是绿花繁茂。近看,是榆钱。

对,榆钱。小时候,拿手一捋就塞嘴里吃了,现在摘一朵尝尝,也还是那个味儿,榆钱依旧青春。

绿莹莹的榆钱实在诱人。我折了几枝稠密的拿回家给孩子们看,他们直呼:“这绿色的花真好看!”

我告诉他这叫榆钱。女儿说:“玉钱?哦!绿得像玉,圆得像小钱。”我只得再解释:“这是榆树上结的,可以吃。灾荒年救过人命。”

他们居然不信,我摘来吃,女儿喊:“哎呀,不用洗啊?”儿子则满脸狐疑:真的好吃吗?

他们这一代已不再是田野上奔跑的孩子,他们生于水泥丛林,长于喧嚣闹市,以为所有吃的都来自菜市场、超市,根本不知道天高地阔的大自然。

我小时候还用榆树的小枝条编过筐子。和叔叔去野外,捡细细长长的榆树条剪下来,褪去嫩嫩的皮儿,露出白生生的榆条,像毛衣针粗细的最好。在水里泡泡,就不粘手也更有韧性。最后编成口径一尺左右的小筐子,可以盛馒头、放青菜,细闻还有榆树的清香。

清明,柳树是主角。折柳做笛,做成长长的,声音沉闷如老牛哞哞,做成短的,声音清亮如小鸟叽叽。嘴里噙两三个长的短的一齐吹,那就是一个小乐队了。

小时候折柳去西河滩,那里有两棵高大的柳树。清明前一天,最捣蛋的那个孩子是最吃香的,他们会爬上高高的树上折下柳条,而且绝不独吞,不但分享给了小伙伴,在路上碰到有人说:“哎呀小孩儿,给一枝柳条吧。”他即慷慨奉送。当年这个敢于上树、乐于分享、利人利己的豪爽小男孩,已经成事了。

清明插柳的风俗,一说是从隋朝开始。那时运河刚刚贯通南北,需要年年植树以巩固河堤。柳树有强大的生命力,容易成活,又喜湿润,清明又是适宜植树的季节,所以插柳渐成风俗,并延续至今。一说是因宋代词人柳永,每年清明,歌女插柳祭祀。

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机,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点豆”的说法。

清明节更是我国重要的祭祀节日。

清明还要喝点小酒,不信请看:“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  The  End  ——      

行云流水  芝兰园特邀作者   

本名申向利。林州市作家协会会员,林州市诗词协会会员。自由职业。喜欢读书、写作、登山。作品散见《蒲公英》杂志、《红旗渠》《安阳晚报》等报刊和《芝兰园》《林州党史》等新媒体。

©

©原创作品  授权发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马未都|上树
又到榆钱飘香时 ♣ 史锋华
榆树~榆钱
早春的树
榆钱
春日偶章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