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乡愁】王玉芳丨柏尖山,我永远的仰望

原创首发】作者 | 王玉芳(原创作品   侵权必究)

我是仰望着柏尖山长大的。   

柏尖山在原康镇之西南方,我的家乡砚华台在原康镇之西北方,若把原康镇、柏尖山、我的家乡三点循接,则大致会成个等边三角形。所以,于我家门前面南而望,恰好可见朦朦胧胧的柏尖山。      柏尖山,浮在云雾里,不得不仰望;柏尖山的故事,常挂在奶奶嘴上,也无法不仰望。柏尖山,是奶奶的图腾,是家乡的图腾,我又怎么会不仰望呢?

幼时,“初一”“十五”这两个日子,总会因为奶奶对着柏尖山烧起的柏香而氤氲了仙气儿——

一张威严的八仙桌,往院子中央一摆,小孩们便自觉退在了外围。白白的“枣花儿”,红红的石榴,溜溜光光的核桃,以及家里所有的稀罕食品,都被奶奶供在了桌上。三炷香端端正正插下去,三缕云袅袅娜娜升起来,顺着风弯弯曲曲地飘,散向了远处。奶奶凝神叩拜,念念有词,或祈生活平安,或谢五谷丰登,顺着她的眼神向南望,山几朵,雾几朵,云几朵,浓浓淡淡排列过去——极远处,一个山尖罩着云,擦着天,飘飘渺渺的……

“看,那就是柏尖山,三仙女占着嘞!老天爷的三闺女儿啊——三尖子啊三尖子,最高的山,让这三尖子给抢着了……”奶奶把手指向远方对我们说,仰头“哈哈哈”一笑,竟把白头巾弄掉了——别看奶奶调侃着“三尖子”,可骗不了我,她的眉毛一动一颤的,浑浊的眸都亮了,分明晃着偏爱哩。

如此,柏尖山头罩着的那一团云啊,就成了我的一爿梦。

柏尖山披着神秘的纱衣,摇曳在远方,兀立在心中,在家乡,有关“柏尖山”的话题绝对不能随便说——比如:

“俺没去过柏尖山。

“咱啥时去柏尖山吧!

诸如此类的话,倘被某孩子失了口,大人就要赶紧“呸呸呸”唾几声硬性截断,瞪眼、撇嘴、皱眉之外再加呵斥警告:可不能乱说啊!听见没有? 

至我长大,慢慢琢磨,终将凡此种种归纳为八个字:“不去不说,说去就去。”——这就是家乡人对柏尖山的态度吧,也即说,对柏尖山,可以心有,绝对不能妄语空言。

真正的“敬畏”,大抵若此。

因此,在后来条件不充足的若干年里,我终究没敢诳言。一直到柏尖山在新的时代里很红很红了,红成了一种文化,有了她自己的节日,我才笃定地吐了夙愿:去看看柏尖山吧。

一见柏尖,初心顿悟!有意料之中,又有意料之外。

柏尖山,整体看就是一把玉壶啊——她的主峰形若巨瓶,直刺苍穹。漫步细瞻,一脉一崖,一寺一院,一碑一坊,一阶一栏,一脊一檐,一石一砖,一木一叶,一云一霞……而后方渐渐悟醒了,儿时家乡的言语禁忌——“不去不说,说去就去”,其实就说明了一个字:实!亦足可理解为“不做不说,说做就做”,或者是“一言九鼎”!

有一种感觉,叫“诚服”!

站在柏尖山面前,就是这种感觉。

站在柏尖山面前,必须得诚服。

因为,柏尖山是有魂的!

柏尖山主峰峭壁间镶嵌着一座古刹,就是她的魂。

看那古刹,似乎已不在人间,它立于绝顶,悬了崖,凌了空,像“金鸡

独立”,又像“翱翔蓝天”。不管看成哪种雄姿,都不得不叹服:若没有脚下功夫,牢牢地扣紧、抓实,若没有足够的底气和精神,竟何以如此之态稳屹数千年?——清嘉庆三年碑文如此记载,“柏尖山三奶奶庙自包羲氏王天下即建”。包羲,即伏羲,历时何其久远!

当然,古刹是经过多次修葺才保存下来的。清康熙二十四年(1684年)之重修,从山根到寺址砌了一道一百米高的护崖墙壁,筑了两米半宽的步云台阶,工程宏伟,扣人心弦。清咸丰四年(1854年)重修柏尖山山寺碑记有文:“林一山也,四面皆山,其载名各邑志者,如人行之金灯、黄华、洪谷指不胜屈,而柏尖山不与焉”——好一个“不与焉”!足以说明其卓然独立、与众不同。

古老的柏尖山寺,虽青筋暴露,皱纹斑驳,但依然稳健,不咳不喘,沧桑而不显破败,老态而不显龙钟。寺殿建筑,最大最好的利用了有限的极顶空间,随壁就崖,险峻奇特,房摞房,院套院,严谨精妙,古朴典雅。石级最窄时,仅容一人侧身;罅径通幽处,又是一方天地;心惊神揺之际,惊见了凌霄圣殿。

凌霄一刹,万古语言!一檩一椽,一石一瓦,没路没车之年代,是如何运上去的呢?又是如何被砌成了翅雕成了喙?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汗水是实打实的啊。更令人惊喜的是,一条新的实木栈道,匝山绕寺横空出世,内构坚固外观漂亮;凭栈台缘栈道,阳光朗照,清风吹拂,可零距离抚摸古墙古树,还可全方位览瞰四方宇宙——只有把坚固夯进硬硬的岩层里,才能支撑起最新最美的柏尖山!理念,胆魄,智慧,技术,美学,都含在里面。

所以,柏尖山的“实”,是自古至今自始至终的——高山无言,云有语;古庙默然,道其间。艰苦、坚韧、坚持、坚强从来不靠苍白的语言,就靠脚踏实地。高山仰止,长风浩然,柏尖山的砖块瓦络、碑文石刻里,有的是历史的脉搏、文化的心跳以及古往今来一代一代的魂魄精神。柏尖山山端的庙宇,是屹立于宇宙间的古老的神,它是柏尖山的魂。     

柏尖山不只有魂,还有灵气——当红叶红了,柏尖山的灵气就憋不住了,到那时,端庄凝重的柏尖山也会 “噗嗤”一笑,显出一副鬼灵精怪的模样来。      十月间,天蓝,白云柔,游人多,红叶稠,柏尖山披上一件红风衣,袅袅娜娜地出场了,真是风情得不得了——别怪她,她已由不了自己了。黄栌和红枫饮了早霜,都醉了,风一吹,干脆就发起酒疯来,拍着手,扭着腰肢,哗啦啦地唱。游客也被感染了,跟着一起疯——赏景的,拍照的,烧香的,撞钟的,卖山货的,买特产的,吃凉皮的,喝饮料的,旋桃葫芦小棒槌儿的,戴着“悟空”“八戒”花面具的;边走边谈论的,两手笼在嘴上喊叫的,站在枫树下楞想的,藏在红叶后面嫣然一笑的……哎哟哟,全都忘了自个儿……

柏尖山的坦荡,是一目了然的。

她敞着怀,亮着心,一点也不藏不掖——四面阳光,八面来风,全都无遮无拦:云是开阔的,苍苍茫茫,波翻浪卷,浓浓淡淡,尽排眼前;山是开阔的,连绵起伏,互盘互缠,群龙共矫,腾飞跳跃;山下有阡陌村落,星点棋盘,波澜壮阔,景象万千。山上的路,山上的石,山上的草木,远远近近,大大小小,统统摆出来;你便看清了山的肌肤、山的筋骨经脉以及山的心。那条公路,是山的一血管,汩汩流动;又似一条巨蟒,在绿海中盘旋腾跃;风一起,又变成了一条丝带,被吹弯了,飘飘忽忽回旋…… 

柏尖山的香炉真大!每伫立于前,自己就静默了——反思,遐想,心潮澎湃,都很自然。其实,世上本无神,敬仰的人多了,也便有了神。如同关羽成了老关爷,不就是缘于他的忠、他的侠肝义胆?所以,柏尖山被叩拜,自有其渊源,人们敬仰她,是敬仰她的卓尔不群,敬仰她之古她之今,敬仰她之独特的自然和人文,以及她的性情与风度、品质与精神。

那倒挂在崖间的白皮古树,为何感觉不仅仅是树?几百上千年的岩缝儿坚守,汲取了天地日月之精华,风撼不动,霜冻不死,那除了是一个不屈的生命,还是一个粗壮的信念啊。

水,柏尖山上还有了水——西瞰山谷,几面湖水,如翡翠般排列镶嵌。今春重登柏尖,恰逢在那儿做义工的本家哥嫂(其实只属五服之内)。他们看见我,特别亲切,马上给订了午饭。喝着美味的干菜面条汤时,嫂子指着沟底悄悄对我说:就是那个湖,开初挖石时候,难以处理的石渣,一夜间竟没影了,打开摄像头一看,都被一个黑袋子吸走了……——这似乎不大可能!但我颔首,笑听。因我一下就想起了《列子·汤问》的记述:愚公移山,因挖石不止, “帝感其诚”,从而“ 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诚之极,又有什么奇迹不可能发生?

至实至诚。至魂至灵。至古至今。至刚至韧。至红至青。“境奇、景好、泉甜、庙古、文化深邃”,这就是柏尖山,你能抵住诱惑吗?

请记住,出原康镇朝西南方直抵柏尖山的那条柏油公路,是新铺的,虽多蜿蜒,却平整宽阔,不慌不忙,气定神闲。若想健身,从柏尖沟村往上,大道旁侧有小道,逶迤绵延,尽可弃车步攀。庙宇不孤独,几个山头都有,遥相呼应着;攀者不孤独,一队接一队,前者呼后者应。景致不单调,这个山头攀上去,进了古代,那个山头折下来,又到了当下。      还请记住,秋来可赏红叶,冬来可观蜡象银蛇,春来时沿途开有白牡丹。

当一个山成了传说,就会让人仰望了。

原康的柏尖山,我永远仰望着,多少次,我在心里说:柏尖山,我想叫您“奶奶山”,可以吗?

 ——  The  End  ——        

王玉芳     王玉芳,网名兰韵,林州市三中教师,林州市作协会员。作品散见于《作文》《师心有痕》《师者行吟》《师意盎然》《蒲公英》《老年教育》《安阳晚报》《红旗渠》报等报刊以及《芝兰园》《中学语文教参》《爱林州》等网络平台。《太行秋韵》荣获2017安阳市“砥砺奋进的五年,喜迎党的十九大”散文大赛优秀奖。《青石为证》荣获“2018安阳市改革开放40周年征文”大赛二等奖。

©

©原创作品  授权发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柏尖山
与你相遇,漫山风华。
平淡 | 十里画廊登尖山
再登林州柏尖山景区(2013-10-19)
河南省林州市柏尖山红叶马上进去最佳观赏期了,你准备好了吗?
柏尖山风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