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地域文化】马晓芸丨蜜蜂山下

       蜜蜂山,究竟她的名字因何而来?似乎无人知晓。

林州境内多丘陵、盆地,我的家乡蒋里村就是一个东、南、西三面环山的小山村。蜜蜂山海拔400–500米就在村子西侧。思其名,追其源,蜜蜂山因其外形酷似正在花丛中采蜜的蜜蜂而得名,这也寄予了世代居住山下的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殷切期盼,希望如蜜蜂般辛勤耕耘,洁身自好,安贫乐道,将自己的小日子过得有声有色似蜜甜。


蒋里村形成村落聚居的历史至少可追溯至明朝时期,因蒋氏一族最早迁居于这个藏风聚气、可登高揽胜的世外桃源中,故名蒋里。多年前,人们在已作耕地使用的山下发现了一个被盗的古代墓穴,由于没有更多的碑刻等实物作为佐证,所以无法确认墓主人的身份。不过关于“蒋都堂”的种种传说却为这个宁静的小村庄增添了几分传奇与神秘的色彩。

登临蜜蜂山山顶,虽一山之隔,却一边是现代化的城市,一边是社会主义新农村两方迥然不同的天地。每当夜幕降临,蜜蜂山的那一侧,城市中的璀璨灯火便映红了她整个的上空。向北望去,工业园的方向,早已是一片流动着的光的海洋。此时这个恬静的小山村在结束了她一天的忙忙碌碌后,也陷入了甜甜的梦乡。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荫照水爱晴柔。”村庄西面的蜜蜂山下有一口古井,井中一汪清泉从未间断过,泉眼中常年汩汩涌动出甘甜可口的泉水,在水资源极度匮乏的时期,她的存在显得尤为可贵,是这个小村庄的希望与命脉所在。也许正是由于偶然间发现的这口古井,迁徙中的先祖们选择停下他们的脚步,择水而居。从此这口古井便开启了她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悠长时光。


久远时,井口旁排队取水的人络绎不绝,男的、女的、老的、少的。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一副扁担肩上挑。我的父亲母亲也曾用他们瘦弱的双肩扛起全家人生活用水的重任。月明星稀之下,他们年少不识愁滋味的欢笑声打破了夜的沉寂,驱散了对于黑暗的恐惧。盛满水的扁担两端,一路的“吱吱呀呀”声,化作了快乐的音符,似一首古老的歌谣,穿过半个多世纪的光阴……

如今那段日子已是年过半百的他们忆苦思甜,回首往事时津津乐道的事。而银白月光下,他们手扶扁担绳索,小心翼翼地踱步以防泉水溢出的小小身影同样深深地烙在了我的心上。虽然随着时代的变迁,古井的饮用功能正在被弱化和取代,但她依然承载了几代人的青春记忆。

十几年前有村外人慕名而来,因折服于古井内泉水的清冽水质,具有前瞻性眼光的他们打造出了蜜蜂山泉这一天然饮用水品牌,让昔日蜜蜂山下的清泉不再是“养在深闺人未识”,而是依托他们的平台走进了村庄外的千家万户,“一口蜜蜂山泉,甜在你我心间。”只是不知道今天,它是否还在?



蜜蜂山下趣事多,在这一方山坳里,不仅有祖辈,父辈们诉不完的人生故事,她同时也载满了我的童年记忆。对于村庄里的孩子来说,大自然是最友善无私的给予者。儿时的我们捕捉着最单纯质朴的欢乐,当回忆的闸门打开,沉睡着的记忆慢慢苏醒,儿时的生活片断在记忆的土壤中开始发芽......

秋天玉米尚未成熟的傍晚,大人们围坐在通风处纳凉闲聊,嬉戏中的我们,快乐就是追逐着的那一只低飞着的小蜻蜓和夜空中的小精灵——萤火虫。

欢乐的时光总是像长出了翅膀过得飞快,转眼间,年少不更事的我们迎来了人生中第一次成长的阵痛。刚刚建立青涩友谊的邻居小伙伴们陆陆续续地跟随着靠建筑业兴旺发达了的父母迁居至山西、东北甚至更远的他乡生活。那是我第一次品尝到无奈和不舍的滋味以至于后来成长路上许多难捱的时刻,只要念起记忆中的那座山,山下的那些人,山上的一花一草一石一木,心中便升腾起一丝暖意。因为不论走得多远,记忆中的蜜蜂山却时时召唤着我“不忘来时路”。



那时的我们不会想到,有一天,林州第一所全日制建筑类专科学院、集中小学教育于一体的太行国际学校、林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等重大民生工程纷纷落户在这一带,蜜蜂山空中别墅区也在紧锣密鼓的建设中……


——  The  End  ——

马晓芸  文学爱好者,喜欢读书、写作。

©

©原创作品  授权发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李好书 | 泉门
黑龙洞的奥秘,美女主播带你探寻~
[湖山作家群]卫宇翔的散文《卫祥塆的龙垱井》
家乡的山泉
家乡美|山歌好似春泉水
野狐泉,我可爱的故乡 || 作者 辛俊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