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地域文化】吴林周丨东姚岭东岭西

历史底蕴深厚的东姚镇,经过千百年的文化积淀、历史演变,在一个乡镇,竟然形成了两种独特的文化现象。

南北走向的壑子岭、椿树岭横亘于东姚镇的中东部,把东姚镇一分为二,成为一道天然的分水岭。壑子岭以东的村庄,俗称“岭东”,壑子岭以西的村庄,俗称“岭西”。岭东山峦叠嶂,植被葱茏;岭西地域平坦,土地广袤。不同的地理环境,形成了不同的文化格局。岭东属于纯山区。

壑子岭

上世纪60年代以前,岭东岭西老百姓都是靠天吃饭。岭东老百姓的生产生活条件,远远优于岭西。因为,岭东虽是山坡小地,但黑土层厚,富含腐殖质,适宜农作物的生长。再加上山坡面积广,柿子、杏、梨、核桃等各种山果丰盛,养活了一代又一代的老百姓。可岭西就不一样了,土地属白土地,土壤结构松散,水份保持时间短,如果遇上干旱年月,粮食就会歉收。  

 生活中的好多事,总是在不断变化中。自七十年代红旗渠通水后,岭西的土地得到了大面积浇灌,粮食亩产量大幅提高,提升了岭西人民的生活水平,温饱问题得以解决。应该说,正是红旗渠的通水,使岭西、岭东生产生活水平差距越来越大。这一时期内,岭西的农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大豆等,以细粮为主。岭东的农作物仍旧是谷子、红薯、豆类等粗粮为主;岭西人民的生活状况发生了改变,开始了农、工、商相结合的小农商品经济的转变。岭东则靠山吃山,吃山养山,以山为财源,大力发展柿子、核桃、瓜果、梁、檩椽木料等山货经济。
   
  岭东岭西口音方言的最大区别是:岭东人,后鼻音重,说话噪门大,音调短直,好似吵架;岭西人说话,声音轻,语调平缓。
 


  岭东人还保留着婚丧嫁娶的一些传统风俗。如请媒人、小见面、大见面;过礼、传小启、传大启;大尺、小尺;大秤、小秤;迎亲、叫第三等。白事方面:请后家,报丧;聘主事,建礼房;三步九叩廿四拜;迎后家、谢后家;复三、五七、百日、一年、二年、三年等祭拜形式。比如大秤小秤,就是说,男方给女方聘礼,需要称重量时,男方为了表示诚意,往往用十六两秤,称好给女方。这些习俗无不体现着淳朴、厚道的山里人的品质。

岭西的传统风俗,却根据时代不同,发生了改变。上述这些古礼节,删繁就简,摈弃了许多。婚嫁事宜,找个中间人作媒人,没有了繁琐的成规陋俗。一般都是女方要多少彩礼,男方出多少彩礼,双方商议而定,或者一包到底。迎亲时,开上几辆车,叫上亲朋好友,热热闹闹地把媳妇娶回家。

白事,岭西人更是简单,免去了繁琐、复杂的传统风俗。新事新办,亲朋好友参与,请上一班乐队,把死者妥善安葬。复三的时候,家属们去坟前,烧点纸钱,祭拜一下,有的图省事,告诉死者:因为忙,五七、百日一起给你祭拜了,到时候我们不再来了,请多理解等等,表达怀念之情即可。

这种风俗的改变并不是说岭西人丢弃了传统文化,而是根据时代快节奏的改变而发生的变通,算是移风易俗吧。   

 岭西出泥瓦匠。六七十年代,民间建筑以修房盖屋为主,主要材料有:土坯、蓝砖、灰瓦,木制梁、椽、檩条等材料。岭东人则以石雕、砌石见长。因身居大山,以石为伴,喜石爱石,能够把各种形状不同的石头锻造成生活用品,石头房子、石磨、石碾、驴槽、猪槽、石碓臼、上马石、拴驴孔等等。

常言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东姚镇岭东岭西不同的地理环境,形成了不同的文化风格,两种文化相互交融,取长补短,熠熠生辉,延续了一代又一代。既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也是不断革新的过程。这种文化的演变,随着时代而不断更替、补充,饱满着文化根脉。

——  The  End——

吴林周   信用联社职工,河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文化传播者。

 ©
 ©原创作品  授权发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岭东
【十三字/回文】红枫
【东姚民间文艺344期】壑子岭的古今之变 / 吴国锁
都去岭东买房吧
科尔沁大草原
南宋名相周必大与益相文化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