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宇海杯·最美奋斗者”征文】罗文彬丨爬过命运的坎

 原创首发  侵权必究 


爬过命运的坎

——记修建红旗渠的伤残民工赵崇明 

□ 罗文彬 / 文

 

引 子

每一件重大的历史事件,总会诞生许多无名的英雄。他们像大海的浪花一样,闪亮地一跳便消失得无影无踪,平静得让人忘记了波澜。十年磨一剑的红旗渠工程,献身了81名勇士,还有众多鲜为人知的伤残人员。他们不享受任何待遇,不给国家和政府添些许麻烦,默默地委屈着自己,奋斗着时光,直至生命终结。   



 灾 难 降 临


1958年春,林县决定兴建要街、弓上、南谷洞3座中型水库,这既是“蓄住天上水,拦住过境水,引来境外水”的具体举措,更是长远设计。

后,弓上水库通过英雄渠可把水导入红旗渠,成为红旗渠的补源工程。

到1960年,拦河大坝的建设迫在眉睫。库区指挥部经实地考察后确定了五个采石点,其中火焰山采石点是最大的一个。为了加快工程进度,采取夜间放炮、白天运石的办法。原康公社柏尖沟大队的赵崇明和侯长聚作为正副炮手编在一个小组。   

作者(左)与赵崇明大哥家的二儿子在其故居前

那时候群众兴修水利的积极性空前高涨,“愚公移山、改造中国”“誓把河山重安排、敢叫日月换新天”的标语口号铺天盖地。比学赶帮超的劳动竞赛冲淡了安全的意识。当前一组的炮响后,赵崇明和侯长聚迫不及待地提了马灯看石窝的爆破效果,以确定第二天的炮眼位置。这时一个哑炮响了,走在前面的赵崇明被震得血肉模糊,紧急送到县人民医院抢救。一个月后,尽管保住了性命,但他的两只眼睛成了枯瞎。那年他28岁。


坚 强 生 活


从活蹦乱跳的青年变成四周一片漆黑、上厕所都需要人帮助的残疾人,赵崇明想到了死。凭健全时的印象爬到了麻地沟自然村西的悬崖边上,但还是被父亲追到了。父亲抱着手脸被荆棘刺得鲜血直流的赵崇明嚎啕大哭,哀求说:“咱是为修渠崩瞎眼睛的,咱不丢人。你不能死在我前面,否则外面人会笑话咱不通大理。”   

可第二年,积劳成疾的父亲便过世了。后娘带着他的四弟回山西省壶关县树掌村去了。四弟是后娘的亲生儿子。 

俗语说:“死过一次的人无所畏惧。”经历过天灾人祸、爹死娘走后的赵崇明反而坚强了。为了生存,他摸索着自己烧火做饭,扶着墙自行上厕所。他把自己的听觉、嗅觉、触觉发挥到了极致,甚至能搬了梯子上到门楼顶去晒切好的红薯片。 
  
他让两个哥哥在家门口安了一个碾盘,凡是需要粉碎的粮食都由他碾碎;他会在簸箩里架起箩筛,把玉米面和玉米糁分开。  

南屋的两间浑石垒成的“炮楼”,按父亲的遗嘱归他所有,理由是“百年不倒”。  

但生活总需要开支,他便通过亲戚介绍到邻村的老“瞎先生”处学会了算卦和弹唱本领。算卦在当时属于封建迷信,他又干起了只允许盲残人做的小货郎生计。用自制的竹板“当,当当”敲三下,而后高喊“卖钢针、眼药、黑白线啦……”每件都是几分钱的利润,一天下来,再加上偶尔偷算卦的收入能达到块儿八毛钱,这在当时是一笔不小的收入。      

赵崇明的证件


盲人的生活格外艰辛。出了村便不能保证一天一回家,他拉着板胡给村民唱在工地学到的《东方红》《大海航行靠舵手》《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等歌曲讨饭吃。尽管那时物质生活极度匮乏,但民风淳朴,用他的话说“稀稠能吃饱,好歹是一顿”。晚上多在小队的场房过夜。当然夏天少不了蚊虫的叮咬,冬天会冻得一夜未眠。从一个村转到另一个村时,时常中午吃不到饭,多次困得满嘴生口疮。  
 
到大哥赵崇山的三儿子赵随林结婚时,他已近五十岁。大哥履行对父亲许下的诺言,把侄儿过继给他。也算是苍天有眼,侄儿和侄儿媳都极为孝顺,他们坚决不让三叔再过风餐露宿的生活了。    


 静 淡 晚 年 


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年过半百的赵崇明“不当闲人白吃粮”。农忙时一吃早饭便嚷嚷着让侄儿带他到地,他能摸索着割麦子,中午嫌误事不回去,侄儿只好把饭捎到地头;晚上推了麦子回去时,侄儿就在车后拴一条长绳让他拽着,及时提醒路面的高低。到上坡时,老赵就用两手推着侄儿的胯部;秋天的玉米棒子收回家,老赵会不分白天黑夜赶着编成长长的玉米串子,让侄儿吊到房外屋檐下。  

那时村上有一个罐头厂,老赵硬是讹着侄儿买回一个踏板式捅核机,慢是慢了点,但经他加工的山楂一直是免检产品。为了多挣点线,老赵时常加班到深夜。 

村里免除了他的义务工,但一听到大队广播征收农业税、农林特产税、乡统筹、村提留等“四税六费”,老赵总让侄儿第一个把钱送到村委会,用他的话说“国家的钱咱不能欠”。  

根据国务院和河南省农村五保供养的有关规定,2005年7月,林州市民政局给他办理了《农村五保供养证》;2009年8月安阳市残疾人联合会给他审批了《残疾人证》,类别为盲残壹级;经济的发展加上对修渠伤残人员的重视,从2005年起,林州市人民政府每年发给他定额医疗费。他逢人便说国家没有忘记他们。  

赵崇明的证件

阴雨天时还时常有周围村庄的村民找他算卦,满面红光的他总是知足地说:“只要正干,这社会都是好命。”且从不要钱。  

2010年,是红旗渠通水45周年。为了弘扬红旗渠精神,铭记当年的修渠人,6月13日,林州市慈善总会、民政局和红旗渠灌区管理局向40位红旗渠伤残民工每人发放了5000元慰问金。这时的赵崇明已油尽灯枯,当侄儿媳俯在他的耳旁把这个消息告诉他时,处于弥留之际的他奇迹般地从早已干瘪的眼里流出了两行浑浊的泪水。这泪水沿着鬓角直达脑后,久久不干。 
 
三天后,赵崇明溘然长逝。    


 尾 声


赵崇明过世十周年后,者采访了七十岁的赵崇明侄儿赵计林赵计林有很严重的耳聋症,只是一提到他的三叔便两眼放光,连声说:他是个苦人,也是个好人。他不让给别人说是修水库崩瞎了眼睛。一辈子没找国家麻烦。

“他看得开,啥活都干,是我父亲四兄弟中活得最大的。”而后领作者到至今仍舍不得掀掉的石碾边讲他三叔的故事。

在县城,记者见到了过继给赵崇明的侄媳郭富英。说到三叔,她便两眼含泪,哽咽道:“我出来就是为了不再想他。在家里一看见他住的炮楼,会感觉他还活着,还像陀螺一样地转着。”   

当年与赵崇明一起在弓上水库做活、现年82岁的本村村民李随先说起赵崇明:“俺就没见过这么倔强的人!”  

落霞时分,随行人员边走边感慨:这真是一个善良到让人窒息、坚强到令人战栗的奋斗者。
                                   



——  The  End——

罗文彬   在政协林州市委员会办公室工作。文学爱好者。

©原创作品  授权发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十万奋斗者,壮哉红旗渠
红旗渠
90集.从太行山下来就是林州市,红旗渠听过吗?一马平川的华北平原
《沁园春·悼杨贵》陈海生、李春芳
记录片《红旗渠》1970清晰版
我县赴河南省林州市学习红旗渠精神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