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征文】李周龙丨 情牵渠水 无悔人生——记修渠人宋林吉

 原创首发  侵权必究 


情牵渠水  无悔人生

   ——记修渠人宋林吉

□ 李周龙/ 文 

在采桑镇涧东村,谈到修红旗渠,当年的亲历者,无不对宋林吉充满敬佩。

一个已经去世三十多年的普通修渠人,何以让人永生铭记,带着问号,我去采访。

宋林吉老伴仍然健在,虽有点耳背,却仍思路清晰,说起老汉的身世,九十岁的老人泪流满面,摇头叹息。

宋林吉一九二八年出生于涧东村一个贫苦家庭。三岁,其父上山西长治扛长工,被阎锡山匪部抓去做苦役。林吉和母亲相依为命。九岁,母亲因病去逝。十四岁,同乡捎来信息,父亲被砖块砸死在太原,尸体就地掩埋了。”年少的林吉成了孤儿,他仰天长叹,久久发呆。

一九四三年,日伪扫荡,大旱天灾,逃荒避难的人流不断。国恨家仇,怒火中烧,十五岁的林吉挺身赴国,开始走上革命道路,在采桑横水一带帮助八路军站岗送信,跟日伪军作斗争。

一九四六年,林县解放,十八岁,宋林吉担任南涧东村民兵营长,贫协主任,他领导穷人闹翻身,开展土改,发动支前,为解放战争做出了贡献,并光荣入党。

涧东村西边,有一南北走向的河沟,到了夏秋季节,涧水就会从沟底渗出,这也是“涧东”村名的来历。

然而,此水却不能吃,一肮脏,二有毒。守水缺水,是村人的悲哀。

旧社会,老百姓遭受着三荒的折磨,匪荒、粮荒、水荒。

解放后,党领导人民向困难作斗争,取得了巨大成就;但缺水问题,始终沒有根本解决,是上级领导的忧虑,也是基层干部的苦恼。

一九五九年春,作为村副支书的宋林吉,向支书常永安提议,打旱井蓄雨水,二人一拍即合。当年就打出旱井十多眼,既解决吃水,又解决抗旱点种。公社干部郭增堂下乡调研,号召采桑各村推广。据说,土门村“旱井世界”响誉全国,最初就是受了涧东村打旱井的启发,才干得风生水起的。

一九六零年二月,“引漳入林”动员令响彻全县,三万余修渠民工挺进太行山。

讲起宋林吉为红旗渠工地送粮食的故事,八十五岁的常永法滔滔不绝……

出征的前夜,支书常永安、副支书宋林吉、宋少伏和七位生产队长,集中大队开会,进行分工安排,宋少伏担任连长,带队修渠,宋林吉负责后勤,保障粮食物资的运输供应。

会议结束,宋林吉对手下人交待:“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咱们马上进行准备。”几个人走东家串西家,借的借租的租,把粮食、蔬菜、炊具、钢钎等物资设备,装了满满一汽马车。宋林吉还要求,每个人用小推车再推二袋粮食。鸡叫三遍,汽马车驾驶员常全贵一声鞭响,宋林吉带领先头人员向任村盘阳出发。


去修渠的人,按要求当天都自带了干粮,为了让民工来了有水喝,我们必须提前赶到。路上遇到陡坡,牲口拉车吃力,大家就一块往上推。到达工地后,马上盘大锅,宋林吉双手抓起冰冷的麦秸泥抹泥锅台。傍晚,采桑公社民工陆续抵达。营长秦宽禄,看到涧东连为大家准备了开水,十分感动,拍着宋林吉的肩膀说:“你这个运粮官,真是萧何转世!”

前方打胜仗,后方支援忙,抡锤打钎修渠苦,马不停蹄送粮难。采桑营部后来驻扎在山西青草凹,涧东到青草凹有一百四五十里路,特别是任村往西,道路崎岖不平,夹在谷沟之间,特难走。有一次送粮,汽马车快到河口村,内轮胎突然爆裂,宋林吉让车手常二榜看车,自己火速返回任村去买车胎,一路一溜小跑,回来天已漆黑。车到青草凹营部,已是晚上十一点多,匆匆吃过晚饭,他让宋二榜去喂牲口,明天再走,自己连夜返回,去准备第二天的所运物资。 他当时是南采桑、北采桑、葛木、洪峪、涧东五村粮菜运输总协调负责人。

一九五九以来,自然灾害频发,庄稼欠收。为了解决修渠民工吃饭难的问题,县委领导费心思,争取各方支持,规定每人每天不少于一斤粮,除了各大队收集,指挥部还按统一标准补助。修渠民工早出晚归,吃不饱影响干活,也影响身体,一斤粮食肯定不够,怎么办?时令春暖花开,宋林吉看到洋槐花一嘟噜一嘟噜,榆钱叶一束练一束练,荠菜叶一丛丛一丛丛。他纠集所属五村干部,发动群众采挖野菜,新鲜的往工地送,多余的晒干备以后吃。一包包野菜送到工地,民工们吃得无比美味。采桑营各村纷纷采野菜送工地,县指挥长周绍先听说后,对指挥长秦宽禄说:“主食不够野菜凑,采桑营这个办法好。”

宋林吉负责运粮六个月,往返于家乡和工地之间,平均每天徒步行走超百里,六个月下来,总里程相当于走了一次二万里长征。

七月流火,酷暑难耐,涧东大队连长宋少伏,因负伤回家休养。公社安排宋林吉接任修渠连长。

来到修渠前线,他身先士卒,实事求是,调查征求意见,教导大家既要苦干,也要巧干。当时,连与连,组与组,人与人开展劳动竞赛,先进插红旗,落后插黑旗。在他的带领下,涧东连每次任务都提前完成,一直插红旗,被采桑营命名为“红旗连”。

八十三岁的修渠人宋顺昌,当时在采桑营部负责统计,采访中他告诉我:“我们几个统计员,每天下午收工之后,必须把各连的工程数据丈量清,晚上用算盘算出工程量,比如挖了几方渣,砌了多长渠,放了几个炮等。第二天上工之前,营部开会公布,完不成任务的不光受批评,还必须加班,完成任务好的受表扬,还给每人每天增加三两的粮食补助,宋林吉带领的涧东连一直是先进,得到的粮食补助最多。”

南景色连长李文林又羡慕又不甘地对宋林吉说:“老宋,你们连回回得第一,俺们连从早到晚也没停,可就是撵不上你们啊!”


由于修渠队伍实行的是军事化管理,上级有规定,从上工到收工,干活中途不得歇息,随便歇息就是偷懒,就会受处罚。宋林吉担任连长后,经过调查了解,民工一天干十几个小时,又吃不好,身体差的民工顶不住,“疲劳战”不一定奏效。他对部下说,只有没有特殊任务,累了可以让大伙适当歇一下,磨刀不误砍柴工嘛。规定每天中午与下午,中间可适当休息二十分钟,这么一招,工作效率反而提高了。有的组长怕挨批评,宋林吉说,责任在我,由我承担,他主动向公社营部领导汇报了自已连的做法,领导说,怪不得你们连一直得红旗,原来你这营长还有这一招作战策略。

今年八十岁的常荣花,个头矮小,精神矍铄,十七岁就去修弓上水库,三年后又转战修红旗集,回家后又参加家乡水利建设,一直干到四十岁。

“修渠苦吗?”

“受罪是受罪,但当时也沒觉得咋苦。”

“为什么?”

“那时侯的人都从旧社会过来,什么苦没受过,政府号召修渠,让老百姓吃上水浇上地,过上好日子,感激不尽咧!”

“你参加修水库,又参加修渠,有让你心里感动的人吗?”

“感动的人和事很多,南采桑十二姐妹,特别是劳模郝改秀,手扶双钎打炮眼,人称“凤凰双展翅”,当时我们还同住过一个屋。任村公社有几位裹脚老妇女,当时都五十多了,从漳河滩用布袋往渠上背沙,上山时经常摔倒,倒了站起来再上。”

“俺村宋林吉,开始管往渠上送粮菜,两天一个来回,人都叫他“飞毛腿”。后来在工地当营长,重活脏活抢着做,可能干了,都叫他“闲不住”。有天夜里天降大雨,挖好的渠沟积满了水。第二天早上来了后,为不耽误施工,他脱下衣服,穿一裤衩下到渠水中去打开排水口,光着脚在渠道里清理淤渣,脚都磨出血了。听说他从此患上了腿疼病,走路一拐一拐的,到死也没治好。”

常永法后来也跟随宋林吉在凤凰山修渠,他告诉我,凤凰山石头硬,老百姓管它叫“灰驴皮石”,开錾没纹理,下撬没缝隙,抡锤上下蹦,放炮朝天渣,十分难弄,又称“没拿石”,就是没有法拿下,啃不动,人没少出力,活儿不见进展。宋林吉和石头过招,摸石头脾气,集思广益,反复试验,尝试使用斜式炮、插手炮。说到放炮,老人理论一套套:响炮不做功,做功炮不响,如果炮声很响,“叮叭”一声渣上天,叫朝天渣炮,响过之后只炸开炮眼周围一小片;如果炮声小响,“吭哧”一声渣不高飞,会把石头内部爆得四叉五股裂开,这叫做功炮。斜式炮要求斜打炮眼,插手炮要求两个斜式炮伸向同一处,就像人的两只手往一块插一样,斜式炮打炮眼很费力,但做功巨大,两个斜式炮一插手,会把成吨的巨石炸开。宋林吉领导我们用斜式炮和插手炮战胜了没拿石,提前完成在凤凰山的挖渠沟任务。

一九六七年三月,十四岁的大儿子宋万增初中毕业,宋林吉送他到红英北分干渠白干岭段工地当小工,帮助民工砌渠墙。

一九六八年五月,总干渠河口段,山体塌方造成部分渠道损毁,宋万增随工程人员前去维修,一直干到秋收。


在农业学大寨运动中,父子俩共同战斗在劈山造田、平整土地、兴修水利第一线。涧东村被评为全县农业学大寨先进大队,支书常永安被提拔为县委委员,副支书宋少伏和宋林吉被评为林县农业学大寨先进个人。

一九八六年七月,宋林吉因病去世。去世之前,根据他的要求,子女们陪他到红旗渠青年洞边、风凰山附近,故地重游。天空白云飘忽有声,太行山麓绿阴如盖,红旗渠水碧波荡漾,渠石上“采桑公社南涧东大队修”几个石刻字迹清晰如洗,老人用手细细抚摸,思潮翻滚,感慨万千,热泪如注。

“一定要学会吃苦,学会勤劳,不忘党的好,不忘还有穷人。”这是父亲宋林吉留给子女们的临终遗言。

八十年代以来,儿子宋万增走出大行山,从小清包搞起,逐渐发展壮大,所创办的一级企业“中州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就业人员二千余人,年产值三亿多元。他没有忘记父亲的嘱托,几十年来,先后向公益慈善等方向捐款六十万元。

红英北分干渠水从红英汇流开始一路向东,行程三十公里,摇头摆尾流进涧东村干涸的土地,不仅解决了人畜用水,粮食产量也成倍增长。“看山山青,看地地平,粮丰林茂,牛羊成群”,美好的蓝图早已变成现实。

登上村北龙关脑山顶,家乡田园美景一览无余,“渠道网山头,清水遍地流,水库映蓝天,排楼美锦绣,公路织彩带,人在画中游。……”

山下的郑荣生态园内,“春来百花争艳,夏季绿波如浪,秋到金黄璀璨,冬临玉树琼枝。”

红旗渠,一泓清流,滋润大地;一笔财富,泽福百姓;一魄精神,彻誉神州。

——  The  End——

李周龙   采桑镇北景色村人,退休教师,林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采桑分会副会长。                     

©原创作品  授权发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初心 | 八旬老人36年做了一件震撼人心的事 是什么让他用命坚持?
夜读|那一年,23岁的他立誓要修“救命渠”
​听母亲讲那修渠的故事【程茂红】
跃进渠建设者——桑伏书 [作者:冯开俊]
民族脊梁红旗渠系列之一——我从源头走来
【红旗渠故事】秋之功 昌之业 / 郝顺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