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征文】申向利丨最“土”的人,最红的渠

 原创首发  侵权必究 


“土”的人,最红的渠

□ 申向利/ 文 


眼下,正是红英汇流紧张施工的时候,技术员路银在忙着测量汇流点,红旗渠水和英雄渠水马上就要“胜利会师”了!

红英汇流是红旗渠上的重点工程、难点工程,新华社记者也来了。记者看到路银的时候,路银正在测量渠线。只见他一身黑蓝色的中式衣裤,和任何一个林县老百姓一样,粗糙开裂的双手,灰白的发茬,额头横着山岭,两颊尽是沟壑,唯眼睛明亮。彼时,他蹲在一人高的渠岸上,左手紧拉麻绳线,宽大的右手攥着皮尺,又伸出食指,对麻绳弹了弹,指挥对面:“稍往东移一点点,再移一点,好!就这样。”然后咧嘴,扯出一个微笑,于是满脸的褶子更深了,像极了太行山的褶皱。


记者到处转了转,看了看,咦?连个水平仪都没有?这一发现,非同小可,他一把拉过红旗渠总指挥部指挥长马有金的手,急切地说:“如此重要的水利工程,咋我就没有看到水平仪呢?”

指挥长马有金呵呵一笑,娓娓道来。

合涧,有宽宽的淅河。

可合涧也缺水,早在400年前,就开始抗旱修渠。明万历年间,知县谢思聪指挥修建了一条渠,宽、深各约一尺,全长9公里,名“谢公渠”,解决了沿途村庄的用水短缺问题,但更多的村子还是“化外之地”。

路银出生于1910年,13岁时,林县大旱,河干井涸,粮食断绝,父亲被活活饿死,这一年开始,少年路银就摇摇晃晃挑起了生活的重担,靠跟父亲学的石匠手艺,扛起锤钻出外给人碫磨、碫碾挣钱,养活家人,成了一名专业的石匠。长期的走乡串户给私人做活儿,形成了他心细、手艺好、还爱钻研的特点。后历经磨难,苦水尝遍,到了兰州铁路局工作,并任铁路局工队长,也算是熬出头了。

1957年,路银回老家休假。那一年,英雄渠复工,虽说即将横空出世,但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合涧区委请他到工地作技术指导,毕竟,他是有35年工龄的老石匠啊。探亲期满,为了家乡人不再像父亲一样饿死,他毅然选择留下建设家乡,在这里又学会了水利施工,从此与红旗渠结下不解之缘。

全县只有两台水平仪,一直在总部服役。在大量的工作和实践中,路银就发明了一种可以代替水平仪的“土水平仪”,指挥长马有金对记者说:“红旗渠上有很多工程都是老路的“土水平仪”抄平,还几次纠正了专业水平仪测量的误差,可以说是万无一失,你就放心吧。”


记者还是不放心。

英雄渠,渠如其名,像一个性情勇猛的英雄,勇武有余,温柔不足,这由它高高在上的地势所决定,渠道非常陡峭,如同悬挂在山上,渠底怪石嶙峋,面目狰狞,流量为10立方米/秒。红旗渠,是桀骜不驯的漳河的孩子,任性起来,曾冲毁渠岸。二者汇流,搞不好如“两虎相争”呢。

首先,不能让英雄渠欺负红旗渠——就是不能让英雄渠水倒灌进红旗渠,所以,这个汇流点很重要,要让他们友好握手,不容易呢。

对于“土水平仪”的往事,只能从某些老人的只言片语里窥其一斑,他们说,就是洗脸盆盛上水,把空碗放在水面上,碗上放直棍儿,通过棍子两端的两个顶点和要测定的点三点一线,来测定是否水平。工具很简单,不过是皮尺、麻绳、洗脸盆。林县人,多“旱鸭子”,却给这个“土水平仪”起了个颇形象、又颇有希望的名字——“水鸭子”。想明日,渠修成,水上鸭子乱扑腾。

当年修渠人回到家乡,给人建房子抄平,总会习惯地说:用“水鸭子”校对一下!若有人说简陋,修渠人就会反问:“简陋?小物件办大事!当年造原子弹,不是还拿着算盘儿做过演算?”

所以这次,指挥长马有金面对新华社记者的质疑和询问,回答得满有把握。

事实证明,“土水平仪”和他的主人再一次出色完成任务。1966年4月,红英汇流工程顺利完工。

当时一没有专家,二没有图纸,靠的就是农民水利“土”专家,和他的“土”水平仪。建成后的红英汇流,是红旗渠十大工程之一,是红旗渠上标志性景点之一。


后来合涧营又到红旗渠二干渠工地,接受了修建焦家屯渡槽的施工任务。根据图纸设计,渡槽需要建在水库的坝基之上,可路银拿着图纸实地勘察后,觉得万一大坝有沉陷,渡槽将随之下沉,必定报废。

后来路银一次次上山看地质、看地形,经过反复考虑、计算,最终向上级反映,并且针对这个情况大胆地提出了一个建议。

修改后的方案是绕着水库修明渠,在水库上游修小渡槽。即使小渡槽,高度也达18米,由路银负责施工。渡槽修建开始,就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木料需要400根,总指挥部只给了200根。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路银只有再一次向上级请求,上级答复:红旗渠各段都物资短缺,这200根,还是挤出来的,剩下的只能自己想办法。

那段时间,他把头皮都挠破了。晚上一闭眼,满脑子都在想去哪儿找木料;早上一睁眼,还是木料、木料。他不断的和工友们商量、互相点拨,又长时间地思考,终于,在不断地试验中,灵光乍现!于是一种全新的搭渡槽方式就此诞生。


什么办法呢?是个“土”办法,借鉴民间盖房子的原理,用渡槽的腿为支柱,三梁起架做拱胎,这样能节省一半的木料。这个方法也得到了领导的支持。为确保质量和安全,他把铺盖卷儿背到了工地,吃住在工地,每天从早守到晚,亲自参与搭建拱胎,并逐一检验。

拱胎终于搭成了。可是,木料少用了一半儿,能保证安全吗?

这一天,指挥部的领导来渡槽查看施工情况,远远地就看见拔地而起的渡槽拱胎。又走近些,发现有个人在上面走,甚至还在上面蹦,大家七嘴八舌地说,我看像老路啊。指挥长马有金黑着嗓子喊:“老路你干啥?我们要的是施工的质量,可不是要你的命!”

路银嘿嘿一笑,带着指挥长马有金又上去走了一遭,下来问:“咋样?牢稳不?”指挥长马有金哈哈一笑:“牢稳!就像西山一样牢稳,上去干活吧,没事。”

大家紧锣密鼓在拱胎上劳动,路银一边指挥,一边还不误干活,待渡槽顺利合拢。大家说:“老路,你无愧于农民水利'土’专家这个光荣称号!”

路银,从一个石匠,熬成铁路局工队长,又放弃长期工,来当农民工,没技术学技术,没设备做“土”设备,没办法就创造“土”办法,没专家,就硬把自己锻炼成了“土”专家。

还有一次,修建皇后沟渡槽,半夜下大雨,他去挖泥胎,累到吐血,浑身都是泥,成了名副其实的“土”专家。

在红旗渠修建过程中,还有许许多多像路银这样的人,他们没有多么高的学历,没有深奥的理论,他们有的,是长期的实践和实践中摸索出的宝贵经验,是自力更生、吃苦耐劳,他们运用自己的钻劲儿和智慧,为修建红旗渠献计献策、付出心血。

他们是最“土”的人,修出了最红的渠。


——  The  End——

申向利     网名行云流水,林州市作家协会会员,林州市诗词协会会员。作品散见《安阳晚报》《红旗渠》《蒲公英》和《芝兰园》等。

©原创作品  授权发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红旗渠的自制建材与土法施工
林州红旗渠简介
乳山报废的“红旗渠”
林州东岗采风记
难忘岁月——红旗渠,自主创新的渡河桥
荣成马道的夺丰渡槽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