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地域文化】房海林丨 话说大众煤矿造火车

 原创首发  侵权必究 


话说大众煤矿造火车

□ 房海林 /  文

有一位林县大众煤矿的老人儿,参过军,当过军官,转业回乡后,进入林县政府机关工作。他就是曾任林州市监察局局长、林州市纪委副书记的胡录学老先生,有一次对我说,让我写一写林州市大众煤矿矿志,他说,像大众煤矿造火车的创举值得当历史记录下来!

这位胡先生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在林县大众煤矿办公室担任过通信员、打字员等职,从他的话语里可以闻到一股对大众煤矿的浓厚感情和深切眷恋。

对于林县大众煤矿的历史,我同胡先生有同样的情结,总也忘不掉。我今年69岁,在矿时间35年,一半的人生都倾注给了林县大众煤矿事业。现在大众煤矿虽然不隶属于林州市了,但曾经为林州市的工农业生产、人民生活、工业发展和红旗渠建设都做出过不朽的功绩!作为曾经的它的一分子,当然有一种自豪感和亲情。


大众煤矿造火车,这是真事。但有人会说不相信,几个下煤窑的人也会造火车?有点天方夜谭!虽说我们七十年代的煤矿工人没有经历过那个造火车的火红岁月,但也经常听一些老工人们说起此事,一个人说,可能会不信,两个人说,三个人说,许多人都说,你就不可能不信了!我曾经管理过林县大众煤矿档案室,在大众煤矿的档案中,我还真没发现过有关造火车的资料,也可能这种事对于当事人来说,是一种日常工作任务,微不足道,也就没有刻意去喧染,甚至连必要的资料都没有保存。所以,要写造火车的事,就要依靠当年参与者的讲述。所以我也有意无意地打听过好多老领导和老工人,都不是亲历者,所以也只知道有其事,但说不上所以然。

一个偶然的相遇,让我“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2021年5月15日晚,我参加一位大众好友儿子的婚宴,自然也有不少老友相逢。这位老友的儿子找的对象竟然也是我的好友的女儿,他的父亲——女孩的爷爷,也是我的老友,还有他的老伴,一家子人都在婚宴现场。

这位老友叫路全德,是合涧镇木纂村人,他是原林州市大众煤矿的机电老师傅,我们已经20多年没有相见了。老友相逢自然有很多话语、惊喜。寒暄过后,我突然想到造火车的事,就问:“老路,你是不是1958年参加大众煤矿的?”老路说:“是呀!”我又问:“你知道咱大众造火车的事吗?”路全德一脸兴奋地说:“那都是我们亲自干的!”我一听,心情也十分兴奋地想到,今天真是不虚此行,意外地碰到一位当年造火车的人,老路的老伴儿也是精神,说话清爽洪亮,她在旁边连连风趣地说:“你真是好命,来吃一次饭,也会碰到你要找的人!”我说:“真没想到,我寻找了多少天,今儿叫我找到了,真是意外啊!”接下来,老路师傅给我讲述了当年他们造火车的往事。


火红的1958年是值得让人怀念的岁月。全国人民在党的“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指引下,高举“三面红旗”,一场“大跃进”运动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大办钢铁把男女老少的积极性全部调动起来了。在林县、林南清钢铁指挥部领导下,林县各地都摆开战场大练钢铁,练铁高炉、土炉如雨后春笋般生长起来。河顺申村,更是人头攒动,热火朝天,到大众煤矿运煤到各个炼铁工地的队伍络绎不绝,昼夜不停。只有十六七岁的少年路全德也从老家木纂来到申村,参加到大炼钢铁的大军中。在经过了几个月艰苦紧张的劳动之后,申村的炼铁停了下来人,来自林县、南乐县、清丰县的炼铁大军也解散了,路全德被调到林县大众煤矿机修厂,从此他把毕生精力都贡献给了林县的煤矿事业。

路全德一到林县大众煤矿机修厂,就被大众煤矿的劳动气氛所感染,他这个少年学徒工感到什么都新奇,什么都想学,学习工作的热情很高。他和一帮年轻人在老师傅们的带领和传授下,很快学会了各种机修技术。

当时的林县大众煤矿总部在邵家窑矿井,机修厂也在那里,编制是林县大众煤矿机电车间,与各矿井平级。车间下设有机修厂、机修队、运行队等,机修厂一共有职工30多人。

为了扩大煤炭生产,更好地支援全县工农业和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用煤,1959年大众煤矿决定建设凌集矿井,并在当年开始下凿建井,机电车间在凌集矿井设立了机修分厂,行政上归凌集矿井,业务技术上归总部机修厂。


1959年,林县县委、县政府在全县工业战线开展技术革新竞赛活动。大众煤矿作为林县的老牌工业企业,肯定要参加,而机修厂就成为这次技术革新竞赛的主力军。机电车间和机修厂经过认真研究讨论出技术革新方案,其中包括自造火车、自建发电厂、制造水泵、拔丝机、125发电机等项目,经过矿党委批准实施。

制造火车成为这次技术革新运动的重点项目,机修厂全体职工全力以赴投入到制造火车的项目中。机电车间党总支组织了强有力的技术攻关小组,党总支书记、车间主任亲历亲为,与工程技术人员各岗位操作工一道进行反复试验,攻克了一道道技术难题。

机电车间总工程师田兴负责设计图纸,莫吉林负责制图,采用蒸汽发动机技术,包括锅炉、引擎、齿轮、变速、传动、车轮等全套技术参数,都是自已设计,自己制造,自己组装。机修厂各工段分工协作,加班加点,不辞辛苦。造一台火车机车可不是那么简单的,也不是一蹴而就的。那是一个高精尖的科学技术活儿,十分精密的机器,有机械有电器,还有动力、引擎等等,那些凹凸相合的部件就像绣花儿一样,必须细细打磨得严丝合缝,连一毛尾丝儿都不能有误差。你想想都难以做到,一堆铁圪瘩组合在一起,就要让它们“活”了,有了生命,能呼吸,会运动,能加速,会奔驰!一台机车的零件型号繁多,形状不一,成千上万个部件,就以当时国家级的科技水平,也是很难做到的,更别说一群双手拿惯了洋镐、铁锨挖煤出身的“煤黑子”。但是,大众煤矿机修厂的干部工人凭着一股冲天干劲和一种不服输、不信邪的精神,百折不挠,蚂蚁啃骨头,历时半年多,终于将一台火车造出来了。火车在凌集矿井(西矿)机修厂总装,经过反复测试和最后试车,运转正常后,才能与世界见面。

大众煤矿能制造火车,是一项了不起的创举,是参加全县技术革新大赛的重头戏。为了把火车开到林县城去参加技术革新大比武,还必须修一条铁路。由于需要铁轨数量太大,大众煤矿机修厂的铸造能力不够,矿党委又协调林县陵阳机械厂、林县东方红机械厂等有铸造车间的单位,共同承担铸造铁轨任务。全矿的干部工人都组织起来修建铁路,有很多工人都是下班后去参加义务劳动,起山垫沟平路基,打夯抬石砸石子,用大兵团突击作战组织形式,修建了一条十几里长的铁路。铁路起点从凌集矿井出发,经太平庄、崔北庄、东街、西街、龙头山、王家庄等村庄,最终到达北关村的林县八一拖拉机厂。铁路轨道都是生铁道轨,耐压力差,十分脆,顶不住火车碾压就断裂。所以,由胡银书驾驶着火车往县城开时,走走停停,边走边更换被碾折的道轨,误了半个月,才将火车头开到八一站。


火车在八一站一停下,立即轰动了林县城。因为当时的林县人大部分还没见过火车是啥样儿,所以,“大众煤矿造的火车开到林县城”的消息不径而走,人们奔走相告,连许多乡村的人都来看稀罕,一睹火车的风采。在八一站举办的全县技术革新成果展览会上,前来参观的人更是人山人海。路全德兴奋地说:“参加庆祝大会的人就像1965年4月5日红旗渠总干渠通水庆典时那么多。”

林县大众煤矿造火车的实践活动和参与技术革新运动,也是一场空前的技术革命。经过那场轰轰烈烈的技术革命和技术革新运动,进一步锻炼了大众人敢想敢干、敢打能胜的特别能战斗的企业精神,而且造就了一大批技术骨干和革新能手,对于提升大众煤矿乃至全县的科技水平,提高生产效率,支援1960年以后伟大的红旗渠建设工程都作了思想上、技术上的充分准备。继造火车以后,大众煤矿的机械制造水平得到了巨大提高,更是推动了全矿生产技术革新运动的持续开展起来。1960年红旗渠开工建设以后,为了解决全县用电紧张和大众煤矿生产用电短缺问题,扩大煤炭生产,全力支援红旗渠建设,大众煤矿又在太平庄村建成了一座占地30多亩的火力发电厂,装备125发电机组,从设计、制图、制造发电机组、引擎到安装、调试、发电等全套工程,全部是大众煤矿自行建造的。接着又制造出拔丝机、水泵等机电设备,不仅满足煤矿生产建设所需,还向外支援工农业生产和红旗渠建设。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日子里,我们作为原林县大众煤矿的职工,把曾经的林县国营工业企业在党的领导下创造的辉煌记录下来,这也是学习我们党的历史的重要课程,让这种光荣传统和精神传承好,发扬好,牢记初心,不忘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  The  End——

房海林   文学爱好者,河南诗词学会会员、安阳市作家协会会员。

©原创作品  授权发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记录片《红旗渠》1970清晰版
老照片,红旗渠,带你去看这伟大工程修建时的情景
7万人用10年时间削平1250座山头,只为修一条救命河
红旗渠
《春送杨公》
【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太行东麓绿意浓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