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碟报”是什么 — CD~BD时代的中国D版简史

  “碟报”不是我原创的词汇,在2000年做“高人碟网”之前就有这个词儿了。

  什么是“碟报”?顾名思义:光碟的报告;或者说“光碟评测报告”。

  为什么需要碟报?历史回顾、老生长谈模式开启——


  上世纪90年代,CD光盘载体开始在国内出现,抛开HIFI爱好者喜欢的CD唱片不谈,在PC领域,随着CD-ROM光盘驱动器(以下简称“光驱”)的上市,CD电脑数据光盘以“盗版”(以下简称“D版”)的形式出现了,最初是大约50元RMB一张。就算是90年代末期、50元也算是天价了!光盘的650M的容量在那时是什么概念?是450张软盘的容量(当时主流外存储器是软盘,分:5寸盘1.2M/张、3寸盘1.44M/张两种)。Windows95是微软推出的第一款视窗操作系统(之前的Win3.X只能算是平台或应用软件),如果我没记错的话,正版安装文件需要7张软盘……一张光盘可以装下当时几百种软件和游戏,所以就算是50元/张也是性价比很高的选择(当然光驱也是稀罕物件、价格不菲)。

  慢慢的,D版光盘的种类越来越多,质量上也开始参差不齐,所以“碟报”这种文体就出现了,它的主要作用是告诉用户哪张盘值得买、哪张盘不能买。最初的碟报都是“公益性质”的,由买盘的人自发写作、发表,当时最有名的专业碟报网站叫“CD通辑令”,当时最著名的D版品牌叫“藏经阁”!D版还有品牌?当然有……

《藏经阁》出品!这张图还是在我自己高人碟网历史资料中找到的

我当年做的游戏版碟报,就今天回顾,还是自我感觉颇为良好

  转眼,进入DVD时代。DVD的英文全称为“Digital Versatile Disc”,即“数字通用光盘”,后来有人说DVD的英文是“Digital Video Disc”,那是误传,或者说那只是DVD影碟的英文全称(ps.本人于2000年购买了第一台DVD影碟机、《电脑报》推荐的万利达第一代旗舰机—N996)。

DVD-ROM的LOGO,特指“DVD只读光盘”,主要用于电脑,其实影碟也是一种DVD-ROM,只不过影碟有单独的LOGO

DVD-AUDIO的LOGO,特指“DVD唱片”,为了取代CD唱片而推出的格式,结果是没成功(我手头只有一张DVD-A的碟片、我甚至不能确定它是否是正经的DVD-A碟)

DVD可读写光盘格式(刻录盘)

下文中要着重说明的DVD影碟的LOGO

  DVD初年,PC用的软件容量还没有那么大,CD光盘也足可以搞定,所以数据DVD盘没怎么火起来,虽然容量又翻了N倍,由650M变成了4500M(单层DVD光盘、简称D5盘,标称容量4.7G),但好像一般用户还没接受用DVD光驱取代CD光驱。所以DVD这种载体首先在‘影碟市场’火了!尤其在国产厂商如万利达、步步高、金正……等一众在VCD时代做碟机起家的品牌一窝蜂的涌向DVD市场后,D版的DVD影碟在大陆市场算是彻底火了。我正是在这个时段,停办了高人碟网,开办了新的专业DVD碟报网站“DVD中国之家”。

为啥起了个这么大的网站名?实际情况是这样的,我有个朋友(纹熙)注册了一个域名:http://www.chinahome.org,为了省钱,我的DVD网站就借用了他的域名(网站的代码都是他给我写的),所以我是根据事先有的网址取的网站名称,并不是先有的网站名称,后买的网址。


  内陆正版DVD起步特别的晚,大家都玩D版DVD的时候,正版厂商还抱着VCD不撒手,直到DVD末期,内陆正版市场的DVD产品才算是慢慢正规起来。前面相当大的一段真空期,国内的DVD市场就是D版的天下,就算个别厂商(最早在大陆发行正版DVD的仅有一家‘中录德加拉’、后来才陆续有了‘中录华纳’、‘中凯’、‘泰盛’等)推出了正版,也和D版的软件质量根本不在一个档次上,所以当时只有傻缺才会购买大陆正版(出于个人爱好需要,我经常当傻缺)。

  正版不如D版?有没搞错——没有搞错!!!(周星驰的对白,你记得是哪部电影里的吗?)DVD影碟分六个区,中国大陆独守第6区。分区的目的是‘不通用’,比如你去香港、台湾出差,买了那里的正版DVD(港台是3区)回来在国内正规渠道销售的碟机上是播放不了的。因为每个国家和地区都有地方规定,比如美国电影有分级,我们这里就没有,同样一部片子,在人家那里上映的和我们这里上映的可能是有区别的。除了内容以外,上映时点也有区别(当时大陆做不到像现在这样大片都是全球同步上映),要是某部电影在中国还未上映,你就买到影碟了(通常DVD影碟会在电影下线的半年后才会发行、BD时代这个时限缩短了),会对电影市场有冲击;当然,分区最主要的还是防D版,所以D版最猖獗的我们被单独列到了6区(和我们一样猖獗的俄罗斯与一些落后小国被分到了5区)。但老外真是想多了,小看了我们大中华的D版技术,区区一个‘区码’啥也阻碍不了,‘素材合成技术’的出现,让中国的D版DVD彻底在软件质量上完爆任何一个国家(地区)的正版。

  举个例子:通常美国(1区)发行的DVD画面质量最好、日本(2区)的声音最牛(因为日本人特别爱好dts格式;DVD时代,dts格式的码率高于杜比格式,具体的我在另一文《Dolby ATMOS与dts X》有详述)、港台(3区)有正宗的官方繁体中文字幕(动画片通常还有台湾腔的国语配音、粤语配音)、大陆(6区)有普通话配音、简体中文字幕。我们的D版从业者做出来的产品是“1区的画面+2区的声音+3区的繁体字幕、配音+6区的普通话、简体字幕”。完美吧?哪个国家的正版比得上?

  DVD影碟是以数据形式存储的,所以只要技术得当,D版可以做到不损失任何数据,既能完美回放正版碟的效果,还能加上我们需要的一切素材,这样的D版怎能不吸引人?一大批D版品牌应运而生。我现在还能记得‘凤凰、红龙、猴王、UFO、MAC、时代、美林、超标准、创佳、远景……’等D版品牌的名称(这些品牌有些本来就是一家,比如红龙RD/HL、猴王MK、凤凰FH,只是不同阶段使用的不同名称而已),而且除了必须的相互竞争以外,各品牌还都有侧重,比如有的突显技术(FH、MK、RD、HL推出的‘复合直灌’几乎是后来D版界的标竿,你要不会这项技术都不好意思和别人说是做D版的)、有的突显包装(ML以完全还原正版包装为傲,甚至不惜重金还原‘模型版’《指环王》套装,那个模型真是可以以假充乱真的)、有爱好文艺片的、有偏重动画片的、有专选音乐片的、有提倡性价比的(做简装)、有专门DZD的……(就是D版中的D版,看谁家的D版做得好,直接‘拿来主义’)除了个别高档包装的以外,其余的价格都相仿,长春当时的盒装D9一般定价在25元/张(后期降到16元/张;简装是10元/张),那么问题来了,价格相同,品牌可选的这么多,你倒底应该买哪一家的呢?——“碟报”就是告诉你这个事的~~~~

你能猜出下面这三套碟哪个是“正版”吗?答案是:哪个都不是!!!(不仅都不是正版,而且还不是一家出的D版:1、2是ML出的、3是UFO出的)

除了没有版权,这种级别的D版产品,和正版有什么区别?当然这种D版价格也很贵,你可能疑问:那为什么不直接买正版?哪个年代木有淘宝、木有海外代购,你倒想买正版,找谁买啊?

就这‘模型’的质量和细节,可以了吧?说D版难听,要说这叫‘赝品’是不是好接受了?其实这种模型的正版也必然是Made in CHINA,找到那个厂家,还用原来的模具,再生产几百个,所以你说这是正品还是赝品?

  最初的“DVD碟报”还是公益性质的,枪手(QS)很少,大家自费买碟,花个人时间写作、拍照(当时的手机不能拍照)、扫描、发表,所以评价也相对客观。碟报中不仅要有各区素材、数据的构成,还要写出为什么选择(或不选择)这个版本。写得多了,自然就有拥趸,也渐渐的形成了个人碟报风格和品牌,大言不惭的说,我就是那阵出名的。当时全国碟友都集中在几个大型论坛中,天天讨论电影和影碟的那些事,全国级的论坛说完了,还要回到自己家的地方论坛再唠……很欢乐,我算是长春市、乃至吉林省玩这个最出名的人。除了作“DVD中国之家”的站长以外,我还建设了“吉林碟友论坛”。


  和很多圈子一样,人多了就分‘派系’。DVD时代比较出名的全国级网站有:DVD不完全手册、MOV99、DVD导刊、DVD之家等……不同的网站宣传各自的D版品牌、开始雇用小有名气的人做枪手、互相攻击……到后期,几乎所有写碟报的都是QS(包括本人在内),就算不是QS也会被人认作QS并加以攻击、乌烟瘴气。做QS的好处是:碟不用再花钱买了、有人送;坏处是:工作量太大,特别辛苦,尤其像我这种白天还要上班的人,晚上弄到2、3点是常事。所以后来媳妇不让我干了。花钱买碟,不愿意看的片子咱肯定不买;厂家给你寄碟,是人家出啥你就得写啥,不从个人兴趣出发去做一件事,一定事倍功半。对了,还有少数人从QS发展成了D版从业者,甚至参与制作,当时业界有个非常有名的人,叫“Flyzeng”……

  网络大潮、无可阻档,MP3的普及致使CD唱盘不得不小众化;从DVD转向BD(蓝光光盘)的换代期,相当多的DVD碟友改行去玩“高清播放机”了,通过在网络上下载高清片源(当然还是以没有版权的D版为主)的方式看电影。原来“DVD中国之家”的那些人好像只剩我一个人固守着“光盘阵地”,我跟着时代潮流进入了BD阵营。可喜的是,大陆的正版市场在蓝光时代终于算是跟上步伐了。不喜的是,BD也分区,中国大陆又被分在了最不受待见的“C区”(DVD时代走在技术前沿的美、日、港、台在BD时代都在A区)


  目前,网络在线收看(下载)可以满足普通人的需要,电影方面完全取代DVD指日可待、电视剧方面已经把DVD甩出几条街了。比如前些年的电视剧《新水浒传》(张涵予那版),正版DVD是得金文化出的,价格死贵不说,画面比例竟然还是DVD初年的‘4:3 LB''(即伪16:9),而优酷网上可以免费下载带版权的‘全集’,清一色高清720线分辨率(DVD是480线的)。连我这种傻缺都不再购买正版DVD了,那DVD哪还有市场了?

  BD时代,玩碟的人少了很多,早年写碟报的几乎都消声匿迹了,我上百度搜了一下,虽然也有人号称发布的是‘BD碟报’,但较DVD时代我们那代人写的碟报而言,现代人写得太简略了。我办“高人碟网”是因为我爱收集碟,碟买多了就需要一个目录,所以我就写碟报给自己看、顺便给大家做为参考;现在我的这个热情又回来了,既然我没发现这事有谁比我做得好、那就还需要我自己做。

  所以——我回来了……


ps. 普及点看碟该懂的知识



  1、关于“影片/影碟版本”问题

  有些时候,同一部影片要分为不同的版本,即使都是在影院上映的电影,不同国家(地区)上映的可能都有所区别。港片尤其明显,比如《无间道》香港版和内陆版(第一集没在大陆公映过、直接发行的音像制品)的结局就不一样(港版的结局是刘德华下电梯继续做警察、所以才有了后来续集的故事;内陆版的刘德华下电梯就因为身份败落被捕了);杜琪峰导演的《大支佬》被内陆审查人员改装过后(内陆上映版的片名叫《大块头有大智慧》),连杜导本人都直呼看不懂。这其实也是D版一直有市场的原因之一,影迷们通常不愿意接受‘阉割版’。当然,港版不一定就绝对比大陆版好,比如冯小刚的《天下无贼》,中凯发行的内陆版就比港版强,港版有很多删减,比如‘范伟那场戏’就全删了……除了受各地审查制度限制的修改版以外,音像制品发行商为了增加其销售噱头,还会推出不同于“剧场版”(指影院上映的那个版本)的“加长版、导演剪辑版”,比如著名的《指环王》和《霍比特人》系列就都有‘导演剪辑加长版’,这种版本的影片除了在美国本土上映过以外,其余国家想看就只能买碟。音像制品版的电影还有更多的‘玩法’,比如增加‘导演、演职人员评论音轨’、增加‘互动环节’(如《黑客帝国》DVD中的‘小白兔’,在特定情节处,屏幕上会出现‘白兔’图案,此时按摇控器确定键会进入指定的幕后花絮片断;BD时代因JAVA技术的引入,互动模式更丰富,不过我还没认真研究过)、还有各种各样相关的“幕后花絮”,做为一部电影的周边内容,这些信息都是影迷争相收集的原因。

  同一部影片,影碟有时也分为多个版本,除了各国(地区)发行的影碟区别以外,有时还会因满足不同需要出品不同的版本(当然主要目的还是圈钱),最具代表性的是《终结者2》的DVD,普通剧场版出完、出了“终极版”(这个版本里内含三个正片,其中最长的那个正片需要在DVD主菜单输入相应的密码才能找到入口,很高端的玩法,攻克它曾经是大陆DVD盗版行业的技术典范)、最后又出了个“极限版”。请注意,‘极限版’并不能完全取代‘终极版’,有创新的地方、又有不如的地方(我认为这是发行方故意的),所以想追求完美就得既买“终结版”、又买“极限版”,当然你这样做,发行商的目的就达到了。

  虽然我总把“收藏”挂在嘴边,但实际上光盘并没有多少收藏价值,因为DVD会取代VCD、BD会取代DVD、4K UHD又会取代BD……技术根本就没有止境。反倒精美的包装、相关的小物件,似乎比光盘本身更具收藏价值。


  2、关于“普通话配音/国语配音”

  台湾、香港发行的影碟部分会带有国、粤语音轨(多见于动画片或《哈利波特》这种面向儿童的电影)、大陆发行的部分影碟会带有普通话音轨。‘台湾国语’和‘大陆普通话’的区别我不用解释大家也清楚——味道不一样。通常我的碟报中不会用‘中文配音’这种含糊的表述,会用国语或普通话来区别出这个中文配音的“味道”。至于香港电影嘛,抛开其粤语原声不谈,港片的中文配音通常是原带的,他们的电影发行时为了考虑内陆和其它华语市场,会再制作一个国语音轨,这个国语配音要好于台湾的那种腔调,但和大陆的又有区别,我认为算是介于两者之间吧,不过好在看港片的人都习惯了,比如周星驰必须搭配‘石班瑜’。

  “普通话音轨”又分“影院版”、“影碟版”、“CCTV版”、“内参版”、“草台版”……我说的这些是DVD时代的产物,BD我还没深入研究过,应该不存在这么多的版本。影院版就是指该片在大陆公映时,普通话配音的那个版。这个版本最受欢迎,因为都是专业译制人员和配音演员演绎的,所以质量最为上乘;国内配音三甲的是“上影厂”、“八一厂”和“长影厂”。“影碟版”是指由于版权等种种原因,发行方没有得到影院上映版的配音,就得自己另找配音演员制作普通话音轨;“CCTV版”也是这么回事,CCTV6电影频道播出的片子相当大比例的是普通话配音的,但并不都是影院上映版的配音,也有可能是CCTV自己配的。就其质量,“影碟版”、“CCTV版”的普通话配音算是中等水平,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内参版”现在应该是不多见了,主要存在于解放初期,国家领导人有看外国片的需要,还听不懂外文,就找几个人配个音、对付着看;“草台版”和这个差不多,VCD时代特别流行,通常是D版商为了增加碟的卖点(主要也是因为VCD时代看片的人确实都不咋乐意听外语原声),找三、四个人,搭个草台班子,自己给外语片配普通话,那个质量,咋说呢?了胜于无吧……由于D版技术的更新换代,草台配音已经没有了,内参版仅限于建国初期的老电影,BD时代也没有了。如果你在大陆正版中发现一张碟中出现了多个版本的中文配音,请不要惊讶,因为有些原来做D版的,现在改邪归正了。


  3、关于“洗牌”

  用“更好的版本”取代“老的版本”,这种行为叫“洗牌”,主要是玩D版的人爱用这个词儿。还是多用于DVD时代。比如有些人为了看片图快,会买第一批上市的D版(‘枪版’的不在讨论范围内,看枪版的不配说自己是看电影的,他们纯属是看热闹的),而由于同一部电影,通常最早发行的是美国,所以第一批上市的D版,一般仅是‘1区素材’+‘自制中文字幕’配置,随着日后2、3区的正版面市后,会出现“1+2+3”的各区素材拼合版,自然就洗掉了最初的“1+自制字幕”的版本,最后大陆6区也会发行正版,如果其素材有可取之处(大陆正版的素材,最可取的就是官方普通话音轨、简体中文字幕),则还会推出“1+2+3+6”的终极版本,再次把前面的洗掉。“洗牌”是碟迷们的专有行为。如果大陆的正版出现和港台版“共版”(指采用完全相同的素材)的情况,那大家会欣喜若狂,因为毕竟大陆的正版要便宜得多嘛(指DVD)。BD时代,D版商没落了很多,虽然星蹦也有几个品牌,但没有DVD时代的制作态度了,也很少会因为哪个区出了新的素材而推出‘洗牌版’了。



  4、关于正版、D版的载体质量


  上文中我提到“中国的D版DVD彻底在软件质量上完爆任何一个国家(地区)的正版。”,请注意,我说的是‘软件’,D版在软件上因版权不受限所以有先天优势,但在‘硬件’方面,因为是不合法的,所以极具劣势。DVD时代还好,因为国内有很多DVD光盘生产线,他们平时除了要生产正版,‘偶尔’接单压点D版也是正常的,所以DVD时代的D版在某种程度上,硬件质量上也是向正版靠拢的,当然了,D版售价低、从制作成本考虑,用点劣质塑料是必然的,但毕竟还是正规生产线上压制的盘片,存放时间理论上优于刻录盘。无论是CD还是DVD,正版生产线都有一个‘唯一标识:IFPI码’,通过这个码可以查出这张光盘是在哪个生产线上生产的。所以DVD时代就出现了烫码碟、磨码碟等;烫和磨只是手段不同,结果是一样的,就是保留ifpi四个字母,让大家知道这张盘来自正版生产线,但码一定要去掉的,道理不说自明。(注:并不是所有D版都来自于正版生产线;只不过来自于正版生产线的D版可以增加一个卖点)

  BD时代就不一样了,早年我得到的消息是,全世界一共仅有8条蓝光光盘生产线(这个消息现在可能不准确了,大家自行百度吧),所以不会再出现用正版生产线生产D版的事情了。而蓝光光盘生产线可能对技术和成本要求较高、国家对D版的打击力度也在加大,所以没有哪家D版厂商愿意自制生产线了,因此,现在市面上所有的D版BD碟都是“刻录盘”。DVD时代可能因为D版包装及光盘制作的过于精美,你分辨不出来。BD时代不存在这个问题,直接观察BD光盘数据面颜色就可以很轻松的辨别正、D版。正版的颜色偏浅、D版的颜色很深(见下图),还不明白就去科技城找找‘BD刻录盘’,记住那个颜色就行了。既然是刻录盘,那存放时间大家就别奢望了,致于光盘的质量,取决于D版商用什么价位的刻录盘,商人唯利是图,不能指望他们良心发现。

左边的是正版、右边的是D版,从颜色上很容易分辨




  5、关于光盘分层

  DVD有单层(D5)和双层(D9)之分,D5容量是4.7G、D9容量是8.5G;D版DVD的后期基本没有D5的市场了;正版几乎都是用D9做载体的;所以D版用D5必然对原始素材有所删减,玩碟的都不喜欢这个;

  BD也分单层(BD25)和双层(BD50),单层25G、双层50G;内陆的正版,由华录出版发行早期影片(以国产片为主),有不少是用BD25作载体的;其余的厂家(索尼、派拉蒙、华纳、迪士尼、泰盛……等等)都采用BD50做载体。可能是出于良品率的原因,D版的BD50的售价还是居高不下,所以性价比极低,有的D版售价已经接近甚至超过正版,那实在是没有购买D版的必要。而且进入BD时代以后,国内的正版市场基本规范了,正版碟的内在质量也算可以接受了,所以我倡议大家多购买正版BD吧。

  还未上市的4K UHD BD据说分为双层(BD66)和三层(BD100)……

重新发表增补内容:UHD碟目前已经大量上市,不再有区码限制,但不同地区的发行版本搭载的素材还是有区别,比较适合中国用户的自然还是搭载了中文字幕的港台地区发行版。截止目前,中国大陆还没有任何UHD上市(发行)的消息。目前全世界的UHD碟均为BD66载体,与BD碟机不兼容,想看UHD碟还得购买新的UHD碟机,三星、菲利蒲等厂家都推出了相应型号的碟机,微软的“XBOX ONE S”型游戏主机也宣布搭载了新光驱、支持UHD光盘,而且就目前公布的售价(合人民币2300元左右),X1 S将是近期最便宜的UHD兼容碟机,而且还能玩X1的游戏;反而在索尼阵营,PS4的升级款主机“PS4 PRO”反而不支持UHD,这不太符合SONY的一贯作风,我不明所以……



  6、关于播放设备

  看碟最理想的设备自然就是‘影碟机’。BD是SONY(索尼)公司主推的标准,上市初期各品牌影碟机价格在万元左右,后来索尼推出了“PlayStation 3”游戏机(PS3),来推广BD格式,所以PS3是BD时代初期性价比最高的‘蓝光游戏机兼影碟机’。这套招术索尼已玩了三代;PS1是为了普及CD(当时的任天堂、世嘉还在用芯片式卡带)、PS2是为了普及DVD,索尼总是走在视听技术的最前沿。有点扯远了,再回头说BD影碟机,现在几百元就能买一台,支持3D(或4K)的可能还需接近千元。BD时代,国产品牌的碟机只有‘华录’,因为只有华录是蓝光联盟的成员。我买过两台华录的碟机、两台索尼碟机,就目前实际使用情况看,华录的优点是具有‘中国特色’(比如能改区、性价比高),但不耐用;我的第一台华录碟机好像用不到两年就废了(后来送人了)、第二台也不同程度的出现了挑碟现象。但索尼的即使是历史悠久的那台似乎也没啥毛病。本世代的游戏机PS4 / XBOX ONE都搭载着蓝光光驱,所以播放BD碟都不成问题。但我没测试过,连用PS3放影碟我都舍不得,更不可能用PS4或X1放碟了。

  BD碟机都向下兼容,也就是BD碟机都能播放DVD影碟,而且因为运算能力的提升,BD碟机都支持将DVD碟用1080p的分辨率倍线回放。但由于一个是红光(DVD)、一个是蓝光,两者不能用同一个光头工作;所以BD碟机都同时拥有两个光头,用久了,开始挑BD盘了,并不影响它读取DVD光盘。

  当然了,PC电脑也能播放BD影碟,但前提是你得购买一个‘蓝光光驱’,我为了写碟报就买了一个,好不容易在淘宝上找了一个‘微星’牌的只有读盘功能的BD光驱(目前市售的绝大多数都是‘康宝’光驱,即能读取BD盘、同时支持刻录DVD、CD光盘;纯BD刻录机就更贵了),加上邮费共120元。播放软件应该还是DVD时代PowerDVD的升级版本吧?写这稿的时候,我还没收到货,待收到以后,可能会专门写一篇介绍。



  7、关于设备、光盘的分区与BD的音频水印技术

  上面文中提到过DVD和BD都分区,我在网上找到了下面这份资料,大家参考一下:

  DVD分六个区:

   一区:美国、加拿大
   二区:西欧、日本、南非
   三区:东南亚、中国香港、中国澳门、中国台湾
   四区:澳大利亚、西班牙语拉丁美洲
   五区:俄罗斯、东欧、非洲
   六区:中国大陆

这个区码标识一般印在光盘外包装的封底下方。比如这个台湾发行的《指环王》DVD套装就是“3区”

这是迪士尼出品的动画电影《怪物公司》的内陆正版,属“6区”;如果是全区DVD碟,则会在数字处标注“ALL”(为了防止混淆,我解释一下,图片中的3和4是指该碟有三条音轨、四条字幕;这些都与区域码无关)



  BD分三个区

   A区 北美,中南美,日本,朝鲜,韩国,台湾,香港和东南亚
   B区 欧洲,格陵兰,法属殖民地,中东,非洲,澳大利亚和新西兰
   C区 印度,尼泊尔,中国内陆,俄罗斯,中亚和南亚

这是我最新入手的香港发行版《叶问3》(A区),目前这片还在内陆各院线上映,因此大陆正版一定要晚于这个版本N月,所以区码对正版用户还是有限制作用的。买这个正版是为了延续性,因为我《叶问1、2》就都是港版。本片的大陆正版由华录发行,都是BD25的(港版均为BD50),而且音轨配置也没有港版的好。至于《叶问3》的大陆正版状况如何,只能等出来再看了。下完单我才了解,原来《叶问3》是香港第一张带有“dts X”格式音轨的BD碟。

内陆的正版BD绝大多数都是“ABC全区碟”,但和DVD时代的不一样,BD的全区碟不用‘ALL’来表示,而是把‘ABC’三个标识摞在一起。区码标识仅对正版有效,D版后面标的区码你就不用管了,根本不准,D版如果做出区码来,那就离退市不远了

“锁C区”的碟是这样的

  在中国大陆正规渠道购买的蓝光播放机(包括影碟机、游戏机、光驱),也就是行货机都是“锁C区/6区”的。上面提到了华录碟机带有中国特色,是指你在淘宝上买华录碟机时可以要求卖家给你改成“A区”(DVD可以改成全区),改成A区以后,你就不用担心有什么D版是播放不了的了。因为没有哪个缺心眼的D版商会采用B、C区的正版做主素材,最好的素材几乎都在A区。至于锁C区的正版碟,目前加在一起好像也不超过10张。

我手头的“锁C区”的正版碟。除了这些,我知道的还有一张《门徒》(刘德华的那个片)是锁C区的。C区的《霍元甲》是导演版的,与电影院上映的那个版很不同。看起来,是否锁C区没什么规律,《金刚狼2》是锁区的,《1》是全区的,非常滴莫名奇妙


  除非你像我一样是碟迷,否则大可不必纠结区码的问题,DVD时代已经过去了,自不必提;BD时代,绝大多数中文地区(包括港台和内陆)发行的外片正版都是‘ABC全区碟’,我是港片迷,必然要收一些香港发行的正版,所以我需要一台A区码的碟机;但其他人未必需要,因为往往这些片大陆都会发行正版全区碟;就算不发行,D版也会出,而且D版会把那层区码限制给去掉。所以区码这个限制只适用于我这样有特殊需求的人。


  BD还有一种防D版技术,叫“Cinavia”,装载了这个技术的正版碟如果被复制(D版),在回放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无声音状态’,那就是这项技术在起作用。据说用中国特色的‘华录碟机’可以避免这个限制,采用这项技术的正版并不多见,我遇到过一回,播放D版《全面回忆》时出现了声音问题,我的解决方案是:买了张正版。貌似这个技术仅针对采用HDMI线材连接的用户(当然这就是绝大多数用户)、播放原声音轨(无损压缩的那一条)时才会出现,那么你改用色差线连接或听其它音轨就不会出现这个问题。当然,用华录碟机不失为一个好的选择。我就有一台华录N8,就是为了解决“A区、Cinavia”用的。




  8、为什么还要看碟?

  上面说了,现如今网络已经足够发达了,那为啥我们还要看碟?因为碟有“便利性”:傻瓜都会操作碟机,但你不是傻瓜也未必能找到下载的链接、明白下载的格式、找到搭配的字幕,最后还能完美的回放出来。碟具备“原始素材优势”:网络上可提供下载的资源有相当部分是转制于BD光盘,但除了满足少数人需要制作的光盘镜像文件以外,多数都还是要考虑占用空间问题而进行压缩和删减的,比如对图像进行压缩、对音轨进行有损压缩等等。除正片以外的花絮部份基本也都砍掉了……这就好比一个听MP3的无法说自己是发烧友一样,看下载视频的绝大多数不是为了发烧存在的。



  差不多了,目前就想到这么多,本站的‘碟报’应该会以‘正版’为主,当然,为了比较,在碟报正文中可能会提到一些D版元素信息,但D版绝不会成为重新复出的“高人碟网”的主流,D版做得再好也是不合法的,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我们还是应该多支持正版。我报碟报的主要目的是分享心得,告诉你哪些是值得买的,仅此无它。


最后,给大家欣赏一下DVD时代的精品D版和正版

SD出品的《007》纪念版限量套装!限量出品999套。我收到的是第686号。我要是不告诉你,你根本不会相信这是一套“D版碟”

FH出品的《泰坦尼克号》限量木盒版,这个盒子是故意“做旧”(仿从海里捞上来的样子)的。这片我都不知道弄了多少个版本了,所以这个限量版的碟盒我都没拆封——这还是一套“D版碟”

这回来看看大陆发行的正版吧,也都是限量的——中凯的《无间道》套装、《十面埋伏》、泰盛的《功夫》雕像版

  注:高人只是一个消费者、旁观者,由于不是从业者,所以更深层次的内幕我不知道是正常的。文中难免会有不严谨、不准确的地方,如果你发现了可以告诉我,我能改的就改、改不了的就请您多担待吧。

首次发表时间:2016-3-20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一定要知道的50种认知偏差,终生受益(上)
中年人最好的活法:事过翻篇,亲疏随缘,默默自愈
曾国藩:人生有六劫,渡过就是福
人生5大吉:你是吉人,自有天相!
成年人顶级的自律:苦事不宣,乐事不扬,闲事不管
生活是一个万花筒(2)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