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高人观影:嗝嗝老师、找到你(2018-10-12)

嗝嗝老师

推荐指数(满分五颗星):★★★★

一句话影评:不要因为套路就错过这部颇有些“鸡汤”味道的印度电影,它在很多角度也可映射我国的教育体制。片子很有正能量,主格调积极向上,情节感人,是值得一看的印度电影

又一部“印度电影”于今日在中国大陆公映了,听片名就知道,《嗝嗝老师》是讲老师的故事,有老师就一定有学生,所以它算“教育题材”。以教育为题的印度电影近年在中国公映的还真不少,比如口碑逆天的《三个傻瓜》(大陆译《三傻大闹宝莱坞》),再比如今年上半年公映的《起步线》等。要说三者的区别,我认为是“主视角”的不同。《三傻》是站在“学生视角”讲印度大学;《起步线》是站在“家长视角”讲印度小学;而《嗝嗝老师》则是站在“教师视角”讲印度中学。

个人偏爱印度电影,喜欢他们“一言不合就跳舞”的表现手法;印度的电影人也很会讲故事,他们总能把非常老套的故事讲得很吸引人。可能也有影迷因无缘无故就跳舞而不喜欢印度片,那么你可以考虑选看本片,因为这片没有为了拖延时间而强插的歌舞,或者也许有、但被删掉了。本片的原版片长约为120分钟,内陆公映版为116分钟,仅仅少了4分钟,按这个长度估算,被删掉的也就能是歌舞了。毕竟这种题材的电影不会存在我国审查制度不允许的内容,删就只能为了缩减片长。

正因为喜好印度片,所以我没看简介就直接奔电影院了,我以为片名就足够说明剧情了,但事实证明,我小看了“嗝嗝”的含义,起初我猜这是‘口吃’或者“打嗝”的意思,其实不然,这是一种非常罕见且无法治愈的神经性病症,它有个官方译名,叫“托雷氏症”(我看的普通话配音版,片中的配音把该症的名称译为这个),这个我说不明白,看了百度上的解释也不理想,于是找了“维基百科”,这个更准确一些,先请大家学习一下:

以下引用部分转自“维基百科”

图雷特氏综合征(英语:Tourette Syndrome、TS),又称抽动症、托雷氏症、杜雷氏症,是一种抽动综合症(Tics)。这是一种遗传性的神经内科疾病,通常发生于学龄前至青春期前。有一部分的患者会在青春期后大幅减轻症状。妥瑞氏症的症状包含声音型和运动型抽动综合症,会不受自主控制地发出清喉咙的声音或耸肩、摇头晃脑等。患者本身并非故意或习惯性做出这些动作,其症状乃肇因于脑内多巴胺不平衡。治疗方式一般采取抗精神病药抑制症状,或行为治疗等。症状通常时好时坏,与患者所处环境造成的心理压力有一定的相关性,家庭、学校与社会对此疾病的不认识或多或少会加深正常人与图雷特氏综合征患者间的误解,进而诱发更强烈的症状。常见的误解例如:把妥瑞氏症患者当成调皮捣蛋的坏习惯,进而要求患者以接受体罚等方式刻意矫正其抽动症状。抽动症在单一妥瑞氏症患者身上亦非一成不变,声音型抽动症患者有可能转变或合并成为运动型抽动症。

片中的女主角,患有先天性“托雷氏症”的奈娜,她有很漂亮的履历(双硕士学位),却一直只想着做教师。可惜因为一紧张就不由自主的抽搐、伴随着头部扭动嘴里还发出“嗝”或“哇”的怪声,所以每次面试他都失败,五年应聘几十次无一例外。直到有一天,她曾经就读的学校因为一个班主任请了长假,而时值期中,学校实在没辙,才请她去任教。她面临的是全年级最难搞的班,一共仅有14名来自贫民窟的学生,调皮捣蛋闯祸是他们的加常便饭,唯独不擅长的就是学习……

每每谈到电影,就总会有所谓“资深影迷”爱用“套路”这个词形容。是的,当我们的阅片数量达到一定级别后,就会看啥都眼熟,一些影片就是能看了开头就猜到结尾。这种以教师为主题的电影,以前也经常出现,就在刚刚过去的8月份,还上映过一部类似题材的电影、由甄子丹主演的《大师兄》。这种类型片,一定是老师排除万难、感化学生,最终取得成功,这就是套路。但是,猜到结局又能怎样?悬疑片讲求看结局,而这种电影看的是过程,即面对一群不知所畏的学生,这位有先天缺陷的老师倒底用了什么手段化腐朽成神奇……又是如何感动观众的。

正如一段笑话,赵本山、郭德纲、沈腾就是能每讲一次都逗笑你,而换个人一字不差的复述你都会觉得尴尬一样,套路不要紧,还得看导演会不会讲故事。本片还有一个故事点是老师本身也是“有问题”的人,她患这种不适合站讲台的病,为什么偏要做老师?她的成长经历又是如何?片中会有揭示,我在这里卖个关子,就不剧透了,请大家去电影院看吧……

这是部“摧泪”片,我被感动到了。影片开始不久就出现了第一个摧泪点,这个桥段和嗝老师的童年经历有关。影片并没有单一讲教学过程,其间它还引导观众思考:为什么要按家庭阶层分班、为什么学生间的矛盾源于攀比、为什么老师本身也带着“有色眼镜”……片中有句台词“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称职的老师”,这句话我们的教育体制也常用,我媳妇就是人民教师,所以我个人并不认同此观点。我觉得,人生有很多条路可供选择,每个人擅长的领域又各不相同。学校的考评机制是以固定学科、固定试题及固定答案为基准的,我国现行的教育体制下,学校对老师的考核也以学生分数和升学率为主,这就势必会造成教育模式的单一化、死板化。而应对这种考核机制,“最好”的教育方式就是题海战术,通过死记硬背把每名学生训练成考试机器。而这其中,就一定会有不擅长此道的学生,老师教不好他们是正常的。可能有人会问:既然这种方式不适合,可以换别的方式啊?抱歉,只要考核体制不变,目前使用的就是最适合普遍人群的最有效方法,所以不能变。“因才施教”在学校的大课堂里是行不通的,一对一教学倒是有可能……

话题有些扯远了,显然片中的故事也有些‘童话色彩’,比如校长给嗝老师的期限仅有四个月,而底线却是要求全班都及格。如果在现实中,从不学无术到全班及格只有四个月时间,我认为是无论如何都达不到的,因为学习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电影嘛,既要源于生活又要高于生活,如果万事都较真也就没法看了……片中还用支线阐述了嗝老师与父亲的不融洽关系,这让观众感受到了“托雷氏症”给病人及其家庭带来的烦恼。

本片的演员们我都不太认识,连眼熟的都没有,不过大家演得都不错。不要因为套路就错过这部颇有些“鸡汤”味道的印度电影,它在很多角度也可映射我国的教育体制。片子很有正能量,主格调积极向上,情节感人,是值得一看的印度电影。

ps. 虽然我是长春人,也爱好“配音译制片”,但国内的几大翻译团体,我确实对“长影厂”的配音水平持不信任态度。不过这次的《嗝嗝老师》配得挺好,如果你觉得听印度原声不习惯,那么看我们自己的母语配音版也是个不错的选择。另外,《大师兄》已在各大视频平台(如爱奇艺)上线,当初以为其是烂片而没去电影院的同学,不妨找来看看,如有闲暇,不妨再瞧瞧我当初写的“高人观影”,看我的评价是否和您观点一致。《大师兄》和《嗝嗝老师》都很感人,准备好纸巾吧……


找到你

推荐指数(满分五颗星):★★★★

一句话影评:虽然不如《我不是药神》摧泪,但它仍是本年度不可多得的现实题材国产佳片。

这周大家都上班了吧?因为还有六天不休就作废的工龄假,所以本周我仍然在家休息,这才能完成每天一篇的新“碟报”推送,这得算“加班”了吧?看到本条信息的同学,请自觉打赏一元钱,权当你给我发加班費了,哈哈~~~~瞅啥,就说你呢~~~

昨天原计划就是一天看两部电影,因上午起晚了(一睁眼睛中午11点了),所以把计划中上午看的《找到你》调整到《嗝嗝老师》的后面,改成晚上看了,看完又和老婆大人在影院旁边吃了顿饭,饭后为了消化食儿是溜达走的,到家已经晚上10点了,昨天微信公众号没推送就是想利用一天只能推送一次的机会把新上映的《嗝嗝老师》影评发出去,结果过了12点都没写完……既然晚发了一天,那索性把国产电影《找到你》的影评也写了吧,一只羊也是赶、两只羊也是放……

《找到你》上周(10月5日)就公映了,那时我还在家闭关打《古墓丽影:暗影》,因为该片的主创没有我感兴趣的人,所以就没怎么关注。昨天去看主要是口碑效应起了作用,微信群里有同学推荐,看了剧情简介,认为个人可以接受,趁着假期有时间就去看了吧。《嗝嗝老师》是部“摧泪片”,我判断《找到你》也是,看片名我还以为它和《失孤》、《亲爱的》一样,通过讲丢孩子、找孩子的故事,体现家长寻找过程中的坚辛,并以此来感动观众。看后我发现猜得并不准确,起码不够全面。也许它也感人,但对于一直以来都对孩子不感兴趣的我来说,这片没有感动到我(三部以“找孩儿”为题材的电影,只有《亲爱的》感动我了,《失孤》也不行),但我仍觉得这是部好片,理由和《我不是药神》相同,通过故事,它以写实的手法向观众展现了当今中国种种值得思考的现会现象。

片名叫《找到你》,请注意,用的是第二人称“你”,而不是第三人称“她”。开始我并没有关注到这一点,直到影片结束回想时我发现,这个“你”用的有心意。个人理解:“你”是暗示影片中所涉及的社会现象和“你”、也就是我们每一名观众都有关,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是现实社会中的分子。寻找孩子的过程步步坎坷,但影片的主旨又不仅仅是孩子,通过找孩子的过程,逐渐揭示处于社会底层的穷人的生活状态才是影片想要表现的主要内容。片中有三个年轻妈妈,分别代表富人、中产和穷人,其中对富人的着墨不多、片头一次、片尾一次,她的结局取决于中产。中产虽然也在为生活奔波、无暇顾及女儿,但她可以请穷人作保姆、分担家务和照顾孩子,片中丢孩子的是中产律师、把孩子带走的是穷人保姆。这正应了那句老话——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对于影片剧情,我不能再多说了,它不像《嗝嗝老师》是部知道结局也无所谓、重点看过程的电影;《找到你》加入了悬疑成份,所以本片不能剧透。但我可以告诉你,片中展现的身兼放高利贷、拉皮条、敲诈勒索的流氓;为了金钱不惜出卖色相的小姐;为了养家不顾道义只顾赢的律师,他们都有不得以的苦衷,也都有善的一面,到底是什么让TA如此选择是值得思考的问题。对于当今的社会现象:离婚争夺抚养权、婆媳关系、家暴、陪酒、饭局、医院床位、公安办案等都有比较写实的展现……

影片的导演是“吕乐”,他以前的导演作品我都没看过,在豆瓣上查他的作品履历,他更多是给“冯小刚”当摄影,他是《非诚勿扰》《1942》《唐山大地震》《集结号》的摄影,所以《找到你》由“冯小刚”做监制也就不奇怪了。影片的主演是两位女性,分别由“姚晨”和“马伊琍”饰演,两人的表现都不错,如果非要比一下,我个人认为“马伊琍”更胜一筹,片中她全程素颜,真把一个家境不顺又略带神秘的小保姆给演活了。“姚晨”的戏,个人认为片尾感情爆发这一场有些用力过猛,稍露表演痕迹,其余部分都还好,算发挥正常。

结局时,姚晨做了一段“中心思想”似的话外音,我认为不加这个其实更好,因为如果不做定性引导,也许每个人都能得出不同结论。这段话外音对于中国人对孩子的认识还是有些“非主流”,我对于孩子的看法也属非主流,所以我部分认同影片的观点(当然这不是姚晨的观点,而是导演或编剧的观点)。这个观点是啥,上方海报印了一部分,但这部分不是我认同的点,其余观点和剧情一样,我不能说,不妨大家也都去看看本片,回头我们再讨论“孩子与家庭”的关系~~~本片和《我不是药神》相同,都是国产电影中为数不多的反映现实题材的电影,对于真实社会中的不和谐现象并没有刻意回避,做到了忠实再现,写实是本片的最大亮点。不同的是,《我不是药神》讲的是一个群体、《找到你》只讲了一个(或两个)家庭。我估计身边就有《我不是药神》中吃不起药的病人的可能不多,但家里有配偶有孩子的人应该很多,所以《找到你》就是拍给“你”看的……是部国产佳片,值得推荐!


找高人有事?扫下面微信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看完这篇文章,所有的《我不是药神》的影评都不用看了
印度影片“巴霍巴利王”微影评
央视节目评《摔跤吧爸爸》 打造出最不一样的女儿当自强
寒假来了!这8部充满教育哲理的电影,一定要带着孩子一起看!| 教育光影
众家实时票房,最新电影介绍,影评
一个人不可能永远都对,所以我们才彼此需要—《三傻大闹宝莱坞》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