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古钱轶事】萧何与刘邦的“半两”之谊

经年相遇,温暖你我



萧何与刘邦的“半两”之谊

秦始皇当政时,劳役繁重,民生苦多,经济停滞,市场萧条,故民间钱少。

当年刘邦率众军进驻咸阳时,一些志气相投的官吏送他几枚钱作为盘缠,大家送的均是三枚秦“半两”,惟独萧何送了五枚。

据《史记》记载: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既杀项羽,天下已定,对携手共创天下的昔日同僚,开始论功行赏。大都封的是八千户的税收,惟独萧何一万户。

其他人不服气,说萧何光用笔墨谈兵,并未真正作战,何以高升?

刘邦回答说:“夫猎,追杀兽者狗也,而发纵指示兽处者人也。今诸君徒能走得兽者耳,功狗也;至如萧何,发纵指示,功人也。”

意思是说你们知道打猎吗?知道猎狗吗?打猎,追野兽的是狗,而发指示的是人。

现在各位能得野兽,只是“功狗”,至于萧何是发指示的,是为“功人”。

于是,刘邦又封萧何父子十余人,皆食邑。

有史学家分析,萧何比其他同僚多两千户税收,应该得益于当年两枚秦半两的功劳。

半两钱始用于战国时期的秦国,人们称之为“战国半两”。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最后完成了兼并六国的霸业,结束了长期诸侯割据的纷乱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制国家。

秦始皇把货币的发行权和铸造权收归中央,私铸钱要处以极刑,秦半两就成了皇权的代表。废除了先秦时期形式各异的布币、刀币、金版和有铭铜贝、圜钱等,统一于外圆内方的半两钱之下,将秦原有的货币制度和政策推进到全国各地。

人们又称之为“秦半两”。由币面上铸有“半两”二字而得名,是在圜钱基础上演变而来的。


战国半两的始铸时间不祥。

当时秦国使用的钱币有黄金、半两、布,主要使用的是铜币,称之为“半两”。半两钱重十二铢,是纪重币。

史书上曾记载“秦惠文王二年(公元前336年)天子贺行钱”的史事,表明这时秦国政府正式铸行半两。

早期的半两,钱文古朴,铸作粗糙,文字上繁笔、简笔的现象屡见,文字位置有上下偏移现象。

半两钱是战国时期的区域性货币,流通范围限于秦国领土之内。到了秦惠文二年以后,半两钱文已向规范化发展,笔划方折为多,有传形钱(指钱币的钱文左右颠倒反写)。

大样钱流铜现象多见,冲凿成圆穿。小样钱以方穿为主,个别的钱面起皱,有明显的陶范浇铸痕迹。

随着近年来陕西、四川等地战国秦国遗址的原貌发掘,“秦国统一币制前已铸行半两钱”已成定论。

1979年,四川青川秦武王二年木牍的50号墓出土了7枚半两钱,更为半两的断代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伴随着秦王朝统一战争的进展,秦辖地域不断扩大,商品交易所需用量随之增大,加之战争费用支出,需要在新占领地购买日用品,半两钱也就逐步散落到各地。

半两钱是秦圜钱的典型形式。

战国秦半两钱大且重,一般直径在3厘米以上,重量约在6克左右,有些重达10克以上。

半两钱的形制、重量都比较适中,使用方便,比其他钱币更适宜流通的需要,因而铸行不久便获得迅速发展。齐、赵、燕在战国晚期也都开始使用圜钱。

在此基础上,秦始皇最终以半两钱逐渐统一各国货币。

考古证明,当年秦半两钱的流通范围是,西至河西走廊,东到山东、江苏,北达内蒙古,南抵广州市,东北到达辽东半岛,西南进入大渡河上游。

这充分说明,当时的秦半两钱是全国通用货币。

秦半两文字篆法古拙浑厚,且豪放隽逸。整个钱面文字高挺,笔划狭长而具有弧形。

秦统一后,秦始皇采纳李斯的建议,“书同文”、“罢其与秦文不合者”,推行共同的文字。

钱币文字也随之统一于小篆,从而结束了六国时钱文繁杂、难辨的局面。

小篆作为秦代通行的书体,结体统一,篆法圆抟,笔画平直而匀称,书写也古文要简便得多。

半两钱的“半两”二字,脱胎于古文的秦篆,其篆势与所传泰《泰山刻石》、秦量铭、秦权铭的文字非常相近。

因此,有人猜测“半两”二字是李斯的手迹。“两”字中的“人”部分较短,俗称“短人两”。

秦半两和以前的铸币一样,是用泥范铸的,一范只铸造一镒,所以铸出的钱,枚枚不同,轻重也相差较大。

秦半两,重8克(秦制1两为16克),这种标准的半两钱大多数铸于秦始皇时代。《史记 · 平准书 · 索隐》引《古今注》:“秦钱半两,径一寸二分,重十二铢。”司马迁说:“秦铜钱识曰半两,重如其文。”

但传世秦半两钱轻重差异很大,轻的6克多,重的在20克以上,介乎其中的则重十几克,成色也很不一律。

秦统一后,规定以半两钱为国内唯一的流通货币,据秦始皇二十六铜权测定,当时每斤的重量在250克左右,则半两为7.8克左右,凡重量与此相符、直径在3.2厘米上的半两钱都可能是秦始皇所铸。

秦亡后,汉承秦制,仍沿用的半两,故称为“汉半两”。

汉初沿用了秦代的货币制度,黄金与铜钱并行。

刘邦初登皇位时国家很穷,为解决军费开支,笼络人心,确立了货币减重政策,并允许民间私铸钱,这本是一种权宜之计,然而半两钱的减重趋势就此一发不可收。

民间所造钱既小且劣,有的轻到一铢以下。刘邦时的半两又称为“荚钱”或“榆荚半两”,这种钱法定重量为三铢(约2.1克)即秦半两的四分之一,半两钱大幅减重。

高后时为改变货币轻小的状况,曾规定以八铢为准,故一些重5克的半两即可称为八铢半两,但通常与先秦半两、秦末减重半两混杂一起,较难区别。

文帝、武帝时的四铢半两特征比较明显,分有郭无郭二种。书体规整、文字方折,两内常简化成十字,一般重2.5克,传世甚多。

另有一种长字的四铢半两,重2.3克,亦甚为少见,估计是初行四铢半两时所铸。

半两是我国最早的方孔圆钱。

当时人们认为,天是园的,地是方的。货币采用天圆地方的形制,是很自然的。方孔代表地方,外圆代表天圆,方孔圆钱象征着古代天圆地方的宇宙观。

秦半两采用方孔圆钱形式后,中国的货币形态从此固定下来。秦半两钱外圆内方,重十二铢,直径十二分,方孔的长宽各为六分,以方孔的四角为起点,分别延长孔边,射线交于外圆,各起点到交点的总和为十二分。

半两钱上的这些数字都是“六”的本数或倍数。“六”又是阴阳五行中水的记数,也正好印证了秦始皇崇尚的阴阳五行思想。

再说,这种方孔圆钱人们易于携带,用绳索在方孔中穿后成为一串,方孔还可以预防旋转,方便了人们的日常生活需要,为后世人们所接受。

秦半两钱是中国货币从多元化走向统一的历史见证,成为全国统一的法定货币,奠定了中国历朝铜钱的基本形式。

从某种意义上讲,秦半两钱堪称中国钱币史上最伟大的里程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秦半两——中国古代方孔圆形钱之鼻祖
钱币学--先秦时期?3
古钱币知识:第三集:天圆地方
钱眼里的中国(5):“秦半两”的历史地位及药用功能
钱币史(六)先秦与统一以后秦国铸造的钱币是否一样
历史闲谈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