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部编版历史七上第8课:百家争鸣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1.此时战国七雄中秦国相对落后,政治动荡,贵族内部争夺激烈,私斗不断,“兵弱而主卑”。此时最有助于秦国由弱变强的学说是(  )
A.民贵君轻
B.无为而治
C.以法治国
D.兼爱非攻
2.孔子弟子中有来自贵族阶层的司马牛、孟懿子等,也有来自平民家庭的子路、颜回等,这表明孔子的教育原则是(  )
A.因材施教
B.有教无类
C.循序渐进
D.严慈相济
5.提出“仁者爱人”,主张以德治国的思想家创立了(  )
A.道家学派B.儒家学派C.墨家学派D.法家学派
6.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家与其主张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
A.墨子﹣﹣兼爱非攻B.孔子﹣﹣无为而治
C.庄子﹣﹣以德治国D.韩非﹣﹣民为贵君为轻
7.2021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战国时期,有位思想家主张“以法治国”,下列主张中与这位思想家有关的是(  )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C.“无为而治、不言之教”
D.“当时而立法,因事而制礼”
8.“大德不至仁,不可以授国柄”,“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这些材料都体现了(  )
A.法家学派的法治思想
B.儒家学派的仁政思想
C.道家学派的无为思想
D.墨家学派的非攻思想
9.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中说,张子百家“其言虽殊,辟犹水火,相灭亦相生也”。这说明诸子百家(  )
A.相互影响,相互辩难
B.思想一致,观点不同
C.求同存异,影响深远
D.不谋而合,殊途同归
10.春秋战国时期,生于河南的老子、庄子、墨子、韩非等思想家,从不同角度塑造了中华民族的精神、气质的雏形,他们在中原大地上造就了思想文化的辉煌时代。这说明“辉煌时代”(  )
A.呈现出中外文化交融的特点
B.奠定了中国古代文化发展的基础
C.处于多民族统一的封建时代
D.使中原的文化中心地位脱颖而出
二.解答题(共2小题)
11.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的原因是什么?其中影响最大的学派有哪些?为什么说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文化的繁荣?
12.填表题
派别
代表人物
思想内容
(1)儒家
主张实行    ,还提出    ,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
主张实行    ,明确尊卑等级,以维系社会秩序。
(2)道家
治国要顺应自然和民心,人生应追求精神自由,保持独立人格。
(3)墨家
主张    ,提出选贤能的人治理国家,提倡节俭。
(4)法家
强调    ,树立君主的权威,建立    专制统治。
部编版历史七上第8课:百家争鸣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1.【解答】由“此时战国七雄中秦国相对落后,政治动荡,贵族内部争夺激烈,私斗不断,'兵弱而主卑’”可以看出,秦国落后的原因是政局动荡,军队战斗力差,结合所学,通过商鞅变法秦国政局稳定,经济发展,军队战斗增强。商鞅变法用的法家的学说,法家主张以法治国。C符合题意。故选:C。
2.【解答】孔子弟子中有来自贵族阶层的司马牛、孟懿子等,也有来自平民家庭的子路、颜回等。由此可见,孔子践行的思想是有教无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孔子是一位大教育家,他兴办私学,广收门徒,主张有教无类。他注意“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生给予不同的教育。他要求学生对学过的知识要经常复习“温故而知新”。他还教育学生要养成老实的学习态度。后人称他为“孔圣人”。B符合题意。故选:B。
3.【解答】据材料“'心无百姓莫为官’。为官一任,就要造福一方;手握公权,就要为民办事”可知,这体现了儒家的“仁政”思想。孟子主张仁政,提出“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故选:C。
4.【解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题干②孟子主张仁政,民贵君轻、④庄子主张顺应自然和民心体现了春秋战国时期人心和善道德观。①老子认为世间万物都有对立面、③韩非主张依法治国,树立君主权威,则和题干无关。故选:D。
5.【解答】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仁”,他提出“仁者爱人”,即要有爱心和同情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将“仁”作为处理人与人关系的最高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孔子的言行后来由其弟子整理成《论语》一书。B符合题意,ACD错误。故选:B。
6.【解答】战国时期,墨家的代表人物是墨子,他主张“兼爱”“非攻”;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他主张以德治国;道家代表人物庄子强调治国要顺应自然和民心,认为人生应追求精神自由,要保持独立的人格;韩非是法家的代表人物,他反对空谈仁义,强调以法治国,树立君主的权威,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故对应正确的一项是墨子﹣﹣兼爱非攻。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
7.【解答】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战国时期,商鞅主张“以法治国”,主张“当时而立法,因事而制礼”,即顺应时势的发展而建立法度,根据国家的具体情况制定法令,故D项正确;“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儒家孔子的思想主张,故A项错误;“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儒家孟子的思想主张,故B项错误;“无为而治、不言之教”是道家老子的思想主张,故C项错误。故选:D。
8.【解答】根据材料“大德不至仁,不可以授国柄”,“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可知这些材料都体现了对“德”主张,属于儒家学派的仁政思想。儒家主张仁政和为政以德。故选:B。
9.【解答】题干说明诸子百家各学派之间相互影响,相互辩难。当时,各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聚众讲学,研讨学术,著书立说。他们提出各种政治主张和治国方略,希望用自己的学说解决社会问题。各学派在思想上、政治上的观点不同,学派之间展开激烈的辩论,相互抨击;同时又相互影响,取长补短。这一思想文化的繁荣局面,历史上称为“百家争鸣”。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
10.【解答】根据材料“春秋战国时期”“老子、庄子、墨子、韩非等思想家”“中华民族的精神、气质的雏形”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思想文化的“辉煌时代”,史称“百家争鸣”。百家争鸣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B项正确;材料并未涉及外国文化,排除A项;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C项错误;D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
二.解答题(共2小题)
11.
社会大变革是百家争鸣出现的根本原因。分裂的政局和社会变革时代,造成思想和言论的空前自由。面对动荡的兼并局势,各国君主都想称霸争雄,所以竞相礼贤下士、招揽人才;墨家、儒家、道家、法家、兵家;“百家争鸣”反映了当时社会激烈和复杂的政治斗争,主要是新兴地主阶级和没落奴隶主之间的阶级斗争。这个时期的文化思想,奠定了整个封建时代文化的基础,对中国古代文化有着非常深刻的影响。中国伟大的思想家大多出现于这个时代,构成了中华文明的精华和基础。
12.
派别
代表人物
思想内容
(1)儒家
孟子
主张实行仁政,还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
荀子
主张实行“礼治”,明确尊卑等级,以维系社会秩序。
(2)道家
庄子
治国要顺应自然和民心,人生应追求精神自由,保持独立人格。
(3)墨家
墨子
主张“兼爱”“非攻”,提出选贤能的人治理国家,提倡节俭。
(4)法家
韩非
强调以法治国,树立君主的权威,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第2课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春秋战国,诸子百家
中国通史——东周之战国篇(四)
基础训练: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二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知识点:社会变革与百家争鸣
读懂这些受益终生《2》
中国古代思想家邮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