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荆轲刺秦王>的写人艺术

烘云托月多方映衬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听到这熟悉的句子,大家一定会想起电影<荆轲刺秦王>里张丰毅扮演的那位刺客.
  电影取材于<战国策>中记载的一桩历史事实:发生在公元前227年的一次"斩首行动"__荆轲刺秦王.公元前228年,秦灭韩破赵,大军直达燕南界,统一六国的大势已定.为了解除秦对燕的威胁,燕太子丹派荆轲去刺杀秦王,但功败垂成,荆轲被杀.荆轲不畏强暴,不怕牺牲,在国家多事之秋挺身而出,不避艰险的精神和气概,千百年来一直为人称道.
<战国策>对当时社会各阶层的形形色色的人物多有鲜明生动的描绘,,尤其描写了一系列"士"的形象,荆轲就是<战国策>中浓墨重彩刻画的一位侠士.<战国策>是如何刻画人物形象的呢?除了通过直接写主要人物的语言行动来展示人物的性格之外,它还注重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刻画人物形象,下面我们不妨以"荆轲刺秦王"的故事为例来看看:
一对比映衬,设置底色彰显人物.
文章一开始,就用"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尽收其地,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写出秦军所向披靡燕国危如累卵的形势,使故事一开始就笼罩着紧张的气氛.在这大兵压境的时候,每个人都是怎么表现的呢?
"太子恐惧"心急如焚,"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一语,婉转含蓄,微带责难.荆轲在这此危难之际,毅然回答:"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体现了他"言必信行必果"的侠义精神.然而"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他提出要取信秦王,则非献"樊将军首"和"燕督亢地图"不可.但由于太子"不忍",荆轲果断决定"私见樊於期".荆轲推心置腹,三言两语使樊於期甘心献头.樊於期也是刚烈慷慨之士,但对"父母宗族,皆为戮没"的仇敌,却想不出什么办法来,听了荆轲的周密计划,马上就以性命相托.作者用义勇刚烈热肚直肠的樊於期来映衬荆轲,使一个侠肝义胆,智谋非凡的侠士跃然纸上.
如果说,樊於期的信任从正面衬托出荆轲的勇而多谋,城府很深的性格特点,那么,太子的表现恰好形成对荆轲的鲜明反衬.在大兵压境之时,太子"迟之""疑之""复请之"一方面表明 他的惊恐焦急,同时也说明了他浮躁多疑,谋事不周.

二借助典型环境,运用氛围渲染烘托人物.
"易水送别"就是借助典型环境渲染烘托人物的例子.秋风萧瑟,筑声悲凉,而送行者"皆白衣冠以送之",一笔道出一场生离死别,加以萧萧易水垂泪涕泣,形成一种凄凉悲怆的氛围,使人预感到事有不测.听到荆轲的歌声,起初"士皆垂泪涕泣".等到荆轲慷慨悲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变徵之声"复为"慷慨羽声"时,"士皆目,发尽上指冠",悲凉变为悲壮,低沉变为高昂,生离死别变成同仇敌忾.三个"皆"字,写出全体送行者的强烈反应,烘托了送行场面的壮烈气氛.明知此行凶多吉少,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在这里,在一股浓浓的悲壮气氛的烘托下,一位视义重过生命的侠士的形象卓然树立了起来.
三展示矛盾冲突,显性格对立的人物.
荆轲"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先"厚遗蒙嘉"得以引见,可见行事周密.而秦王,听到蒙嘉的一番甜言蜜语就"大喜".一方是有备而来,一方是利令智昏,双方矛盾潜滋暗长.献图时,年十二就杀人的秦舞阳竟"色变振恐",在这猝然生变的时候,荆轲面不改色心不跳,几句话,既遮掩了秦舞阳失常的表情,又颂扬了秦王的威风,使剑拔弩张的气氛得到缓解.沉着机智镇定自若,与秦舞阳的"色变振恐"相对照,孰勇孰怯,立时分明."图穷而匕首现",矛盾冲突达到白刃相见的地步.毫无精神准备的秦王"惊_起_绝_拔_操_急",慌得连剑也"不可立拔",与此同时,荆轲"取_奉_发_把_持",双方展开了一场你死我活的搏斗.霎时间,庄严的秦廷上,荆轲"逐",秦王"走"群臣"愕"上上下下"尽失其度",最后竟出现"以手共搏之"的戏剧性场面.在这惊心动魄的搏斗中,作者以群臣的惊愕秦王的惶急左右的惊呼,衬托了荆轲的英雄虎胆.尽管荆轲反被秦王"断其左股"最后"被八创",但他"倚柱笑骂",视死如归的释然潇洒,在他被斩后,仍使秦王"目眩良久".在矛盾冲突中,秦王的贪残怯弱,秦舞阳的外勇内怯,有力地衬托了荆轲的忠义果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战国系列183:风萧萧兮易水寒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战国时期秦国是怎么灭燕国的?
图穷匕见:你知道地图和匕首是什么样吗?
《史记·刺客列传》评论
荆轲刺秦:居然是一场失败的劫持计划
我论荆轲刺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